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0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武皇帝实录》卷2页4。

    明万历二十九年(16o1)努尔哈赤对牛录制度进行了改革他将6续编立的牛录定为三百丁为一牛录旗分黄、白、红、蓝四色。万历四十三年“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八旗)”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每三百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旗)分别设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管辖所属人员。当时约有二百多个牛录。后金所有人员皆须编入旗下牛录。八旗额真之上有汗总辖努尔哈赤又分授子侄为各旗之主各牛录之主这样一来原来分散的几百个部落几十万男女老少女真及归顺的蒙古、汉人皆统一编制起来。

    八旗的诸申是兵民合一平时耕猎为民战则披甲当兵。披甲的比例各个时期不尽一样有时一牛录出五十甲有时一百甲多的时候达到一牛录出一百五十甲大体上是三丁抽一一牛录出甲兵一百人。这样就建立起一支拥有精兵数万的八旗军队。

    八旗制不仅是军事制度而且还包括了征赋佥役等财经方面的职能。后金国筑造城寨运送粮米器械木材石头等等力役皆按旗佥派各牛录人丁担任官用粮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亦系各牛录提供每牛录出十丁四牛屯垦闲地收获粮食交纳公库每年约能收粮食十余万石。其他用费包括战时急需的军马和舟船也由各牛录备办。史称其“凡有杂物收合之用战斗力役之事奴酋令于八将八将令于所属柳累将柳累将令于所属军卒令出不少迟缓绝无呈诉弁理争讼曲直之事”1。

    八旗制又是后金进入辽沈前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牛录是基层政权机构上为甲喇再上为固山(旗)。八旗的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既要执行汗的指令佥派人夫屯田服役披甲当兵率领士兵战阵厮杀又要遵奉汗谕辖治属下人员。当时努尔哈赤亲领正黄、镶黄两旗大贝勒代善领正红、镶红两旗阿敏主镶蓝旗莽古尔泰辖正蓝旗皇太极正白旗杜度(努尔哈赤之孙)统镶白旗。统辖旗之贝勒称“固山贝勒”或“旗主贝勒”、“主旗贝勒”一般简称为旗主。另外他的一些子侄则分辖若干牛录隶于旗主贝勒之下。八旗各级额真既总隶于汗又分隶于本旗旗主。

    因此八旗制度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制度还包含了财、政、刑等各个方面的职能它是满族的根本制度也是进入辽沈前后金政权组织的特殊形式对后金国的建立和展以及对满族的形成和展起了重大作用。八旗制的确立标志着统一女真各部的宏伟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此时女真族辖地广阔延柔数千里人丁众多兵强马壮努尔哈赤便去掉原来先后使用的“淑勒贝勒”、“聪睿贝勒”、“聪睿汗”称号改上新的尊号。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八旗贝勒大臣集会尊称努尔哈赤为“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年号为天命国号“后1李民奂:《栅中日录》。

    金”(后来又改称“金国”)满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展阶段。

    第二节明满关系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的祖先长期是明朝的属夷。六世祖猛哥帖木尔是女真建州左卫第一任都督佥事其子董山袭承其职。董山的第二个儿子脱罗又袭父职第三子石报奇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亦系明帝属臣。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前后袭承了祖父觉昌安的都指挥使。为了摆脱人少兵弱四面皆敌的困境利用明朝的威势避免过早地与明朝生公开冲突而遭其征剿影响统一女真的事业他长期向明朝进贡效劳擒斩扰边酋长送还被掠汉民口口声声宣称忠于明帝要求晋升职衔。

    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擒斩掠明女真领克五十献送明朝命贡夷马三非奏述祖父与图王杲、阿台有殉国忠今复身率三十二酋保塞且钤束建州、毛怜等卫验马起贡请得升职“长东夷”。明蓟辽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等官据此奏称努尔哈赤原系都指挥祖父向导有功本人忠于朝廷且“势最强能制东夷”应准其请以便“制东夷”帝从其奏命授为都督佥事1。这是努尔哈赤得受明帝“殊恩之始”使他成了合法的建州之长为他扩充势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明人评论此事说:“奴儿哈赤既窃名号夸耀东夷则势愈强”“遂雄长诸夷矣”2。

    努尔哈赤对此既非常高兴又不满足还想继续高升居于大小数百部女真酋长之上便要求得到“龙虎将军”的封号。龙虎将军是明朝武官的正二品散阶。有明一代在此之前只有曾经威行数千里辖治建州、海西女真各部的哈达名酋王台得授此勋衔使其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女真都督。努尔哈赤也想谋得此衔于万历二十年进呈奏文“乞讨金顶大帽服色及龙虎将军职衔”可能是因其势力不大(还未完全统一建州女真)没有达到目的。

    努尔哈赤并不罢休继续努力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仍和过去一样即竭力表示忠于明帝甘为臣仆永作顺夷具体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一为保塞安民不掠不盗;二系送还蒙古及其他女真酋长掠夺的人口邀功讨赏;三是奏请出兵“征剿倭贼”助明抗倭援朝;四系频繁入京叩拜明帝于万历十八年至二十六年的九年之内他竟五次亲自入京朝贡;五为笼络明朝官将对一个小小的明游击他也尊称其为“游府老爷”再三恭维奉承。他对坐镇辽东三十年屡建奇勋“威振绝域”的宁远伯、征虏将军、辽东总兵官李成梁更是百般迎合力表忠顺屡送厚礼甚至以弟舒尔哈齐之女嫁与李成梁之子李如柏为妾因而使其受骗受其关照时人称“建酋与1《明神宗实录》卷215;沈国元:《皇明从信录》。

    2茅瑞征:《东夷考略》;海滨野史:《建州私志》。

    成梁谊同父子”“助成声势者李成梁也”。这些措施极为有效他终于在万历二十三年如愿以偿得到了“龙虎将军”的崇高职衔成为女真各部中官阶最高职衔最显的大酋长。这样为抬高其政治地位扩大势力加统一女真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萨尔浒大捷随着统一女真部落的顺利进行和由此而来的军力强盛努尔哈赤愈益受到明朝一些官将的怀疑对其统一事业不断加以干涉和阻挠双方争执频仍关系恶化。

    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2)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军征明。“七大恨”为:明兵杀害努尔哈赤之父、祖;明违誓出边“护卫叶赫”;“伐木之争”;明助叶赫致使努尔哈赤聘定之叶赫美女被叶赫转嫁与蒙古;明国不许后金收割其兼并之哈达地方粮谷;明使出言不逊侮辱建州;明国责令努尔哈赤退还哈达恢复其国。“七大恨”集中反映了女真十分痛恨的两大问题一是明朝政府欺凌女真二系明廷反对女真各部的统一要维持女真“各自雄长不相归一”的分裂局面因而激励三军将士奋勇冲杀攻下明抚顺、东州、马根单等城堡台五百余掠人畜三十万击杀总兵张承胤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

    败报至京朝野震惊。明廷决定调兵四方大举征剿。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军经略杨镐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誓师讨伐。议定兵分四路西路出抚顺是全军主力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为副官兵二万余名;北路从靖安堡出边原辽东总兵马林为主将官兵二万余叶赫兵二千随征;南路从鸦骨关出边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兵二万余;东路出亮马佃总兵刘铤为主将兵一万余朝鲜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千余从征。四路兵共八万八千五百余人加上朝鲜、叶赫兵二千为十万零三千余人。

    明军的目的在其“擒奴赏格”中表述得十分清楚:“凡能擒斩奴儿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八大总管者赏银二千两升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者赏银一千两升指挥同知世袭。擒斩奴酋中军、前锋暨领兵大头目者赏银七百两升指挥佥事世袭”。“北关金、白两酋擒斩奴酋即给与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1“八大总管”及“十二亲属伯叔弟侄”是指努尔哈赤的子孙即代善、阿敏等贝勒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是指额亦都、阿敦等八旗高级官将。“北关金、白两酋”是叶赫国主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这就是说明军此次征剿既要将努尔哈赤家族斩尽杀绝又要消灭整个建州(实即满族)1《明神宗实录》卷578。

    这就是明廷之用兵目的。

    明军十万号称四十七万火器数万声势浩大后金女真总共约六万丁即使全民皆兵也只有兵六万少于明而且使用弓箭刀枪没有火器双方力量对比显然是明军占居优势似乎明军是定胜无疑了。然而战争结局却出乎明帝意料十万大军竟惨败于八旗劲旅手下。

    明军兵分四路从二月二十五日出定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进攻后金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内)。努尔哈赤早已料定明军必来加紧准备从容应战。尽管明朝大军压境兵多枪多炮多但后金全国上下人员却毫不惊慌。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有三一为保家卫族只有战必取胜别无他路。女真满族长期遭受明朝政府残酷压迫剥削明帝及其文武百官“无怀柔之方略有势利之机权势不使尽不休利不括尽不已”对女真——满人“苦害欺凌千态莫状”1。这次明军来剿不将其打败努尔哈赤家族固然要被斩尽杀绝八旗官将士兵也难逃一死整个满族就要被彻底消灭。这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一战具有反压迫、求生存、图展的战争的正义性质激励了广大满族人民拚死抗敌的强烈斗志故对重兵压境无所畏惧。

    另一根本因素是后金国和满族正处在兴旺达的上升勃兴阶段昔日分裂的女真各部今朝归而为一。满族迅形成并急剧展举国上下练兵习武竞图进取一派兴旺。八旗劲旅取抚顺下清河阵斩明朝大将所向无敌因而对与明交锋满怀信心沉着应战。

    与此同样重要的是杰出的军事家努尔哈赤的正确指挥为重创明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十三甲起兵以来努尔哈赤基本上在战场上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他身经百战熟谙兵法善于挥所长克敌之短以少胜多。明军二十万(当时后金以为明军是二十万)虽分四路但又不是完全分散兵力而是约定于二道关前会师合攻都城如果后金分军迎战每路一万多旗兵对抗十万明军很难抵挡更不易取胜那时明兵会合全师进击赫图阿拉就危险了。努尔哈赤果断决定:“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2撤回各屯寨士卒集中使用只留少数兵防御南路东路八旗劲旅主要先迎战明主力西路杜松军。

    明军枪炮众多利远攻不便于近战。八旗军使用弓矢刀剑长于骑射利突袭决胜不利于缓慢厮杀。明兵远来人地生疏粮饷难继。建州则生长于此险易尽晓行动便捷。努尔哈赤充分挥自己所长尽量利用明军之短设下埋伏诱敌入围突然奇袭。

    明军西路主帅杜松出身于将门之家兄长杜桐由末弁以军功升至大帅。杜松“勇健绝伦”由舍人从军久历戎阵遍体鳞伤屡建军功升1天聪四年后金木刻揭榜“七大恨”。

    2海滨野史:《建州私志》。

    至总兵官历镇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且秉性清高不贪财不怕死不巴结上司不笼络权贵但性急“尚气”刚愎自用图功心切。努尔哈赤设下埋伏诱其轻骑奔驰进入伏中即亲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