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商1557-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付的。 对于这些订单,王直基本上都是满足,只要保持之前的平衡法则,以至于西欧各国的实力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那就不会有影响。 而且在这一次大战之中,王直不仅仅是在武器方面赚钱,他还利用战争对民众的影响,从西方这边不断引进各种人才。 要知道在战争之中,各种产业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地的人生命时刻受到威胁,更别说是平日里的生活了。 此时大宋挥舞着钞票进行高薪聘请,西欧的人才自然会积极响应,逃离这里的战场,向往繁荣的大宋。 短短的时间内,大宋各个领域就迎来了人才方面的井喷,大宋皇家独立实验室更是招收了不少的实验员,为接下来实验室的研发工作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除了顶尖人才之外,王直对于普通的产业工人亦是敞开怀抱,不仅如此,只要是有劳动能力,可以为大宋贡献的,都会被大宋吸收过来。 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大多停留在个人层面,最多也就是受到宗教影响比较深而已,并没有形成较深的国家观念。 因此,王直的引进劳力人才计划,也得以顺利开展,大宋亦是在这些年逐步发展成包含着各色人种以及各个民族的综合性帝国,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王直只不过是从西欧战争里赚取利益以及人才,至于其他方面,他就不插手了,即便是荷兰或是葡萄牙这些直接寻求支援的,他都置之不理。 面对已经战斗成乱麻的西欧,王直最好的做法就是置身度外,不能够被这些国家拖进战争的泥潭之中,那样只会白白损失利益。 不仅如此,即便是埃及这边,在进行一系列的支援之后,王直并没有再涉足阿巴斯王朝的领域,而是根据协议,派出团队驻扎租界一带。 对于埃及这边的租界,王直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在这边开拓一条人工运河,那就是后世著名苏伊士运河。 当然,眼下也只是派出专业人员进行勘探,选取最佳的开凿路线,如此大的工程,自然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 王直对此亦是没有心急,既然已经拿到了相应的地带,运河的事情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有等到筹备充足之后,才能进行开工。 而筹备方面的事宜,除了定下具体的开凿路线之外,还必须要有充足的劳力,以及后勤物资。 这件事情上,王直所采取的方法,亦是跟之前一样,那便是让豪商们进行投资,将整个工程的费用分担开来,减少这方面的风险。 当下这些还为之过早,王直先是要对这一带的领域勘察完毕,等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之后,才会进行相应的招商引资。 对于王直在埃及这边的动静,西欧各国并没有多少心思关注,他们都在忙着应付战争事宜,也就是奥斯曼二世在盯着这边。 自从丢失了埃及省之外,奥斯曼二世并不担心阿巴斯会进一步攻击过来,在他眼里,阿巴斯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奥斯曼二世唯一担忧的,便是王直在占领了埃及的租界之后,会不会借这个跳板,向奥斯曼帝国进军。 可以说眼下的世界,能够让奥斯曼帝国忌惮的,也就只有王直的大宋了,之前还未觉得什么,但最近阿曼和埃及两个战役,就已经令奥斯曼帝国警惕起来。 不过在看到王直只是派出勘探队,租界里也只不过是一千多人的军队而已,奥斯曼二世这才松了口气。 奥斯曼二世即使再狂妄,也知道现下帝国实力还是不能够跟宋军相比,若真的是与大宋交战,到时候可就难办了。 当然,即便知道大宋在埃及一带不会有什么大动静,奥斯曼二世还是在边境一带,驻扎了一定的军队,以防意外发生。 这一两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就在这样的局势下发展着,跟热闹的西欧相比,遥远的东方就比较平静了,毕竟这里几乎已经被大宋给扫平。 当时间来到1620年之际,东方的平静再次打破。
五百一十三章 人生赢家
十七世纪初,整个世界都处在热闹的氛围之中,西欧各国都在进行着两个教派之间的斗争,而东方这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即便是有了王直这个穿越者,整个亚洲局势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件事情还是如历史进程一般发生了。 当王直的精力放在西欧以及埃及这边之时,却想不到在他这边的东亚,却是突然出事了。 1620年,身居大明皇宫的宅男皇帝万历,终于在他的寝宫之中驾崩了,这位华夏历史上最为奇葩的皇帝,终于走完了经典的一生。 皇帝的死之所以称之为驾崩,最主要的还是帝王身份贵重,只有用山崩来形容。 再加上平日里贵重人出行皆是乘驾,因此每逢帝王归西,大多都是以驾崩来形容。 按说万历这一生,几十年深居宫中,依旧能够掌控整个大明王朝,将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最终混出了大明皇位最久的一位帝王。 除此之外,万历还抽福寿膏,常年沉溺于酒色之中,这样的状态还能够活得这么久,可谓是人生赢家了。 不过万历的死去,也将一个烂摊子给留了下来,虽说这几年万历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但由于才刚开始没几年,效果自然有限。 在王直收到万历死去的消息时,大明这边还没有将这个消息传出来,一直都封锁在皇宫之中。 每逢帝王驾崩,宫中都会对消息进行封锁,只有在确定下一位接任者之后,才会放出消息来。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确保局势的稳定,以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中作梗,造成帝国的动荡。 不过有着侦查局的情报,王直第一时间就获得了消息,对此他倒是并不怎么意外,毕竟万历的年纪摆在那,死亡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在收到这一消息之后,王直便令侦查局开始运作起来,迅速将万历驾崩的消息广为宣传,一定要在这几天时间之内,令大明所有阶层都获知这个消息。 如今的侦查局早就已经渗透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对于宣传的手段那是最拿手不过。 得到王直的指令之后,侦查局这边也迅速做出了动作,从市井小人,到达官贵人,都开始传递出万历驾崩的消息。 经过这些人群的宣传,仅仅是一夜之间,大明民间就已经知晓了万历驾崩,所有人都开始惊慌起来。 一些有实力的人亦是开始打探其宫中的消息,不过全部都被堵在了宫门之外。 寂静的皇宫与外界的慌乱显得格格不入,但这就是现实,紧闭的宫门,也在向所有人暗示着万历驾崩消息的准确性。 而对于这个情况,宫中的大臣以及大太监们虽说很焦急,但也无可奈何,万历驾崩是事实,他们根本就不敢对外声称陛下还活着。 既然没法解释,那就只能是沉默处理,与此同时,这些人也都加快了新皇帝登基的事宜。 每每到了这个时刻,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要成功让新皇帝登基,那就一切都归于平静。 但若是其中有一环节出了问题,那将会是整个帝国的动荡,甚至还会导致帝国走向灭亡。 就在大臣们忧心忡忡地赶着登基事宜之际,外界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直接将所有人都炸得差点晕过去。 驻扎在长江一带的军队,一夜之间遭受了江对面宋军的猛烈攻击,短时间之内被压制,愣是坚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陆续举白旗投降。 这种情况若是有万历坐阵,肯定会调遣更多的军队前往支援,只不过眼下新的帝王还没有登基,根本就没有人有资格大规模调动军队。 而且眼下大明各部门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宫中的结果,根本就没有精力再理会外界的事情。 因此,大明这边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宋军不断推进,短时间内便席卷了长江一带。 由于万历驾崩的影响,大明的民众全都被这个劲爆消息给搞得蒙了,当宋军过来之际,这里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阻击。 再加上宋军优异的武器以及强悍的战斗力,这一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当大明朝内的高官大臣们还在筹备着新皇登基的事情时,宋军都已经推进到了河南一带,连这边的福王都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 在对付这些大明皇族的问题上,王直的态度是宽厚的,并没有全部处决,而是将其贬为平民,全部流放到美洲充当劳力。 对于王直的这个处置,很多人都觉得足够宽容了,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只要是通过武力来实现朝代更替的,都会对前朝的皇族赶尽杀绝,以免其复辟。 因此,在得知王直的这个处置之后,在宋军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大明的皇族都选择了直接投降。 这些享受惯了富贵的皇族们,早就已经没有了朱重八的硬气,在面对强悍的宋军之时,为了求的一条生路,都会直接投降。 有着皇族们的带头,大明这边到处都是一片投降的场面,到了最后,宋军愣是一路都在接收着各个城镇,连火炮都没有再使用。 如此严峻的局势之下,大明帝都这边,高官大臣们却还是在举办着新皇的登基事宜,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比这个还要重要的。 至于宋军来袭的问题,大臣们认为只要确立了新皇,到时候指令一出,自然会有八方军队进行阻击,即便难以收复之前的领土,起码还能够守住一定的地盘。 只要还有地盘在,那大明王朝就不会灭亡,等以后缓过气之后,大明也会进行反击,将宋军赶出华夏领土。 当然,这些高官大臣只不过是少部分而已,大多数人对于眼下大明的局势还是抱着悲观态度的。 在大家伙眼里,即便此时将所有边军都聚拢过来,也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宋军。 到了最后,当大明新君上位,忙着发出军队支援的圣旨时,宋军已经来到了京畿地带。
五百一十四章 浑身解数
宋军的推进速度非常之快,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已经来到了大明京畿地带,一路上过来,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 其实从一开始渡江战斗,俘虏了大批明军之后,接下来宋军所遇到的,几乎都是举白旗投降。 之所以会如此一大片投降的场面,主要还是这些年宋军强悍的实力,以及大宋王朝亦是同为华夏王朝,民众们还是容易接受大宋。 而且在这些年长江两边的发展有目共睹,所有人都知道大宋体制更加优越,民众的生活也更加富余。 不仅如此,即便是原来的地主贵族们,如今也实现了转变,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这也是大明这边所有人都喜欢的体制。 因此,当宋军开始席卷长江以北一带时,无论是平民还是地主贵族,都纷纷响应宋军的到来。 一开始只有大明皇族以及一些官宦人家会抵触宋军而已,不过在见识到宋军的强大,以及王直对他们宽厚的处置之后,这些人也纷纷妥协。 就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各地的军队都在面对宋军之时,还没有进行像样的阻击,就已经主动投降了。 当然,在来到京畿这边之后,宋军所遇到的阻力也开始加大,这里毕竟是大明王朝的中心,军队的忠诚度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而且随着新皇登基,大明的局势也逐渐明朗过来,各路军队亦是纷纷支援京城,特别是大明边军,已经抽调了一半兵力南下救主。 不过就在大明军队忙着要赶在京城被攻破之前支援之时,宋军在到达京畿地带之后,便没有了动静。 几万宋军驻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