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海商1557-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地主们不愿意,那按照王直的规定,就是必须要对田地进行复耕,一旦在规定时间之内没有动作,到时候不仅仅是没收田地,还会有相应的罚款。    如此一来,大量荒废的田地都被王直低价收回,重新投入各个垦荒团里头,这倒也是不小的收益。    经过这一次的土地大排查,王直又是令民众们看到了陛下的又一次经典的“创收”,并且这些利益还都是从那些富的流油的大地主手里抢过来的。    若是这种事情发生在大明,估计会有一大堆的官员吵着不得与民争利,逼迫朝廷收回成命。    只是在大宋,这些声音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谁要是敢说王直与民争利,那过不了多久,他不仅保不住官帽,估计家族上下都会被侦查局给查个几十遍,各项收入也会公之于众,最终落个抄家流放的结局。    大宋此次大排查,从头到尾,其中所没收的田地数量,还有对地主的赔偿数目,以及田地今后的发展规划,全部都对大众开放。    如此明细之下,最终收获的利益亦是收归国库,这样的账目根本就不会有人敢喷,甚至还都不住地夸赞一番。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宋的很多子民都是曾经在大明那边,从消息的闭塞,到如今的开放,两个不同的感受,都令民众们对当今的生活满意,对王直的自持更是不用说。    而且大宋此次大排查,也打击了不少骗取官府在耕田方面的补助。    如今的大宋,在农业方面早就已经取消了收税,不仅如此,反倒还会有相应的补贴。    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会有人钻着脑袋套取非法利益,一下小地主在荒地之后,为了那点补贴,甚至还谎报耕田数目。    对此,侦查局自然是一番严厉的处罚,对于数目大的,直接处决,而轻一些的,则是抄家流放。    大宋这边的动静,自然也传到了对面的大明,在得知人家随随便便就回收了大量的田地,大明这边都很是惊讶。    想不到这天底下还有如此多的人连田地都荒废,这可真的是太过浪费了,就连限定时间复耕都给拒绝了,宁愿获得微薄的补偿。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最为珍贵的就是土地资源了,无数的华夏人繁衍下来,就是靠着这些土地。    而那些大地主们能够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都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经过几辈甚至是十几辈积攒而来。    如今你竟然听到有人主动弃荒,大明的民众无不惋惜,同时也叹息自己怎么就不是大宋的人。    至于荒报数据骗取补贴的,则是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之前虽说听过大宋不收农业税,反而进行补贴的消息,不过大家伙都是当作笑话来听而已。    在这年头,别说是补贴了,只要税收减低那么一点,都会令人做梦都笑醒。    因此,一直以来,大明民众对于大宋在农业补贴方面的消息,都是抱着质疑的态度。    只是如今收到有人因为骗取补贴而被抄家流放,这个就不得不让人诧异不已,想不到这消息是真的。    张居正这边倒也收到了大宋的最新动静,不过他倒是不会如普通民众那般的反应,从一开始,张居正对于大宋的体制就很清楚,甚至还对此做过研究。    虽说对于大宋并不感冒,不过张居正也承认对方的繁荣,对于王直这个曾经的海盗王,他亦是很佩服,毕竟是开创了一个崭新大国的帝王。    因此,张居正平日里闲暇之际,都会让人收集大宋的信息,并做一番的研究,想要从中找到能应用于大明这边的东西来。    不过令张居正失望的是,大宋的体制跟大明完全不相同,甚至有些还相反,根本就借鉴不了。    虽说很了解大宋的情况,不过对于王直最新的举动,张居正亦是有些意外,想不到对方也会实行了相似的行动,并且还有如此大的收获。    张居正可不像普通民众那样,只会看热闹,从大宋的很多信息来看,他知道王直此举收获了大量的农田,这对于大宋以后在农业这一块,是极大的催动。

两百七十四章 新扶持
    在拼音运动以及大排查的联系推动之下,大宋度过了一个热闹纷纷的一年。    其实这一年整个世界也都很热闹,单单是大宋的各个地盘,就已经足够闹腾了。    首先,如今已经称霸建州的阿台,正在整顿兵将,想要涉足更深一步的海西女真以及更远的野女真。    有着大宋作为撑腰,阿台的队伍根本就不考虑后勤方面的事情,若不是王直给出稳步推进的指令,估计阿台早就已经打下整个女真的地盘了。    对于阿台的崛起,不仅仅是海西女真和野女真这边感受到了威胁,另一边的蒙古族亦是准备着防备事宜。    在与大明通市之后,蒙古族的生活条件有着很大的改善,不过由于大明在铁器方面的严控,蒙古的实力依旧没有太多的提高。    因此,面对着崛起的阿台,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大宋,蒙古这边非常的忌惮,早已经在边界一带布置了守兵,一旦开战,立即会调动大量的骑兵支援。    不过对于蒙古一带,王直倒是不心急扩张,就连女真那边,他也是让阿台先整顿一番,平日里多打探情况,没有指令不得进军。    王直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来是建州的地盘还在不断建设之中,这里的开发没有成熟起来之前,占据再多的地盘也不会有太大的见效。    二来则是有些担忧阿台实力膨胀的太快,虽说对方早就已经宣布了效忠,不过王直对于这些游牧民族都不会放心,只有完全掌控在手中才是最稳妥的。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王直禁止阿台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则是让宋四郎往建州增派柱兵,并逐步地建设堡垒。    只有完全吞下整个建州之后,王直才会允许阿台继续征伐,这样才能将全局都掌控于手中。    对于王直的部署,阿台自然知道对方的目的,不过他现在整个军队,乃至所有的部落,都已经极其依赖于大宋的后勤供应。    别看阿台如今实力强悍,但若是失去了大宋的后勤供应,不用人家动手,他的这一帮手下估计会立即哗变。    因此,即便是知道王直的防范,阿台也只能是老实地等候着,不敢有一丝的违背,他眼下的处境,不允许反叛。    其实除了限制阿台的发展之外,王直也扶植了另一支队伍,是觉昌安的部落,如今的首领是努尔哈赤。    自从一家子被明军给阴了之后,努尔哈赤与明军的仇恨越发深沉,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只不过实力不允许。    就是知道努尔哈赤与明军之间的仇恨,并且王直还知道此人能力强悍,不然的话,原先的历史上也不会打出大清的盘面。    由于阿台实力崛起太快,王直自然要找个牵制的对手,经过一番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努尔哈赤,无论是聪能力还是出身,努尔哈赤都可以跟阿台掰掰手腕?    若是论关系,努尔哈赤和阿台还是舅舅和子侄的亲属关系,两者都是大部落出身,在建州一带都有些不小的号召力。    唯一的区别,就是阿台已经在王直的支持下崛起,而努尔哈赤此时还处于虎落平阳的处境。    不过这一切在有了王直的支持之后,局势便有了不同的转变,努尔哈赤如今就在与蒙古交接的区域活动,并不断地吸收着觉昌安的旧势力。    王直对于努尔哈赤的支持一直都很低调,就连阿台这边都没能发觉,更别说已经被割离了建州的明军了。    当然,对于努尔哈赤,王直一开始就已经下了指令,以后的发展方向为蒙古,不得北上跟阿台冲突,更不能南下找明军报仇。    王直可不想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势力自相残杀,这种情况只能是有一方背叛了大宋。    努尔哈赤倒是对阿台不感兴趣,不过也不急于对付明军,以他目前的实力,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因此对于王直的部署,倒是很老实地遵循。    等到努尔哈赤的势头冒出来后,阿台这边想要进行对付时,却收到了王直的指令,不得轻举妄动。    到了这个时候,阿台不傻的话,都能猜得到努尔哈赤背后的靠山是谁了。    对于多出来的这个对手,阿台即便心中不爽,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叫现在自己这边都被大宋给拿捏的紧紧的。    明军这边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只不过他们的防守重心一直都放在阿台身上,至于努尔哈赤这个曾经的手下,那就算不得什么了。    眼下努尔哈赤才刚刚重组整个部落实力,还没开始对外扩张,因此除了阿台之外,其他人都不怎么看得起这个年轻的首领。    只有阿台才了解努尔哈赤这个小辈,以前他们可都是一家子人,努尔哈赤从小就已经展现了很强的领导能力。    阿台怎么都想不到,努尔哈赤这小子竟然搭上了大宋的船,并迅速召集了旧部,已经开始有了势头。    有着大宋的支持,阿台知道努尔哈赤很快便会崛起,在这方面,他是最有感触的,没有什么比大宋的支持要更加有力。    不仅仅是全方面的物资保障,还有大量先进的武器,可以说有着大宋的支持,阿台的军队只管不断征伐,就连伤患都有着严谨的医治。    就是这些年来的经历,才让阿台意识到大宋的强大,从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于王直按兵不动的安排不敢有一丝怠慢。    虽说知道努尔哈赤会崛起,不过阿台并没有动什么歪心思,他可是知道大宋侦察局的厉害,一旦有一点动静,根本就瞒不住对方。    之前阿台的手下就有人吃里扒外,跟明军那边眉来眼去的,不过才冒头不久,就被侦查局给揪了出来,连阿台都没能反应过来。    也就是那一次,阿台才知道大宋侦查局的厉害,人家连这个手下平时跟什么人说话都记得一清二楚,这情报能力无孔不入。    因此,阿台除非是直接跟大宋翻脸,不然的话,根本就不敢有所异动,省的到时候被人家暗地里给除了也不知道。

两百七十五章 稳的一笔
    由于王直对于努尔哈赤的扶持,建州的局面亦是逐步趋于平衡,阿台主攻北部的海西女真,而努尔哈赤则是针对西边的蒙古部落。    除了在建州的布局之外,大宋在印度一带亦是稳步推进,莫卧儿帝国在经历了孟加拉的失败之后,便没有了南下的胆量,老实地窝在北部,不断地处理着这边的各个部落。    大宋在接过葡萄牙的亚洲殖民地之后,便以印度为基础,掌握着这一带的海域,势力一直蔓延到中亚。    自从接手这边的殖民地之后,大宋的商业联盟亦是紧跟步伐,快速对殖民地进行建设,充分利用起当地资源,很快便形成一个商业网络。    当然,为了稳固这些地盘,大宋又是做出了一番的扩军,在印度省成立了军部分部,统领这边的一切领域。    为免印度省总督权力太过庞大,王直也派了几个参谋,这些都是他身边呆了一段时间的秘书,全都是品学兼优的人手,无论是忠心程度还是能力,都没有问题。    说是参谋,实际上王直事先就有过指令,参谋们平时的工作是掌握军队的动向,但不得对军事里的事情指手画脚。    也就是说,参谋们有权越过胡总宪发号施令,但却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说白了,参谋们就是管住胡总宪一个人,至于实际的战争里头,他们只能靠边站。    对于王直的安排,胡总宪当然不会不满,反而还松了口气,久经官场的他,在这方面一直都很敏感,一旦掌权太大的话,以后铁定不会有好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