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得知薛仁贵、慕容恪率军赶到之后,白骐脸上的神情便变得更加的凝重了,他知道,最后的大战终于来临了。

    另一方面,邓军中军大帐中薛仁贵作为邓国军方第一人,自然是坐上了主位的,众人落座之后,薛仁贵向李嗣业询问道:“李大将军,本将初来乍到,对于长安城的形势不甚了解,还请李大将军为本将介绍一番。”

    李嗣业点了点头,说道:“回大将军,如今长安城内有秦军约八万,主将就是秦国武安君白骐,不过自从我军来到长安城下之后,秦军就彻底的封锁了整个长安城,虽然城中还有着明镜的密探,但是由于长安城戒备深严,能够传出来的消息不多,末将等知道得就只有这么多了。”

    “无妨!”薛仁贵摆了摆手,说道:“如今秦军各处重镇皆已被我军贡献,这长安城是秦国最后的堡垒了,就算长安城是龙潭虎穴,也阻止不了我军攻打长安城的决心的。”

    “大将军英明!”众人齐声说道。

    这是,永宁卫大将军陆峰出列拱手道:“启禀大将军,我军如今虽然已经将秦国最后的精锐围困在长安城,但是河东、冯翊两郡均还在秦国治下,两郡毗邻赵国,而且守备不足,末将建议理应迅速派兵攻占河东、冯翊两郡,以免被赵国先下手为强,而且占据河东、冯翊两郡之后,也可以防止赵国派兵南下救援长安。”

    薛仁贵想了想,觉得陆峰说得很有道理,河东郡、冯翊郡都靠近赵国,虽然现在赵国大部分的精锐都在北疆与胡人厮杀,但是以河东郡、冯翊郡的守备,赵国只需要派遣一两万兵马就可以占领了,所以说不定赵国还真会对这两郡有什么想法呢。

    于是再三思量之后,薛仁贵对陆峰说道:“陆将军言之有理,这样吧,就劳烦陆将军率领永宁卫北上夺取河东郡、冯翊郡,不知陆将军以为如何?”

    “喏!”陆峰应道。

    安排了河东郡和冯翊郡之后,薛仁贵对众人说道:“长安之战,是本次关中之战的最后一战,也将会是最艰难的一战,还请诸位尽心戮力,莫要辜负陛下重托,而今已经是六月了,还有四个月就要入冬,我们一定要在入冬之前攻破长安城,不然等到明年开春,恐怕会横生枝节。”

    薛仁贵所说的枝节,指的就是赵国,根据明镜传回来的消息,如今北疆之战,赵军已经占据了上风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在今年,赵军是不可能南下的,如果赵国还想救秦国,那肯定会在明年开春之后出兵的。

    “喏!”众人应道。

    鼓舞了一番士气之后,薛仁贵又对坐在末座的沈知说道:“沈知将军,本将知晓你受过秦国大恩,心中对与秦国开战肯定有所不忍的,为了不让你为难,你可先行带着家眷去宛城,同时,这里有一封折子,请你代为呈交陛下!”

    沈知闻言十分高兴,他投降邓国也是十分无奈的,已经对不起秦国了,如果再与秦国对战,沈知都觉得自己有点猪狗不如了,所以对来长安城十分纠结,但是自己新入邓国,又不好直接提出,现在薛仁贵主动让他离开战场去宛城,无疑就是解决了自己的难处的,于是恭敬的拱手道:“末将谢大将军成全!”

    薛仁贵点了点头,便将折子递给了沈知,让沈知离开是薛仁贵和慕容恪商量过的结果的,一来,可

    以不让沈知为难,二来,沈知毕竟是新归顺,而且秦国未灭,沈知对于此时的邓军来说,也算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薛仁贵便让沈知去宛城。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尚理宫中,邓国皇太子邓灏却心事重重,太子妃苏晴卿看到自己丈夫这个样子,便走到邓灏跟前,温声询问道:“殿下可有什么心事?”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本宫确实有一些事考虑,但是一时也难以抉择。”

    “殿下有难事,怎么不与一众属臣商议呢?”苏晴卿问道,既然邓灏有事情,为什么不和一众东宫属臣商议呢?

    邓灏笑了笑,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况且八字都没一撇,贸然与他们讨论,如果传出去了,对他们可没有好处啊。”

    苏晴卿也是一个聪明人,听到邓灏这么说,便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殿下可以与韩国公商议啊,韩国公乃是我朝老臣,见多识广,定能对殿下有所帮助的。”

    邓灏闻言,顿时眼前一亮,笑着说道:“真是当局者迷啊,多亏了爱妃,不然本宫可就钻牛角尖了,本宫就不陪爱妃,这就去找韩国公。”

    “殿下的事情要紧,快去吧!”苏晴卿并不介意的说道。

    很快,邓灏便将蒋琬请到了自己的书房,蒋琬虽然是太子太傅,但是邓灏已经年过而立,参与朝政也很多年了,说实话,蒋琬能教导邓灏的并不多,所以一般蒋琬都不来东宫的,况且当初邓昇将蒋琬请出来,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蒋琬能够镇住胡惟庸,以免胡惟庸越发的放肆。

    “殿下,不知急召臣来所为何事呢?”蒋琬坐下之后,向邓灏问道。

    邓灏说道:“韩国公,近日来本宫有一事思来想去,却悬而不决,故而请韩国公来为本宫参谋一二。”

    “不知何事?殿下但说无妨!”蒋琬说道。

    邓灏说道:“韩国公也知道,而今薛大将军和慕容大将军已经攻克了函谷关,不日便可与李大将军、二弟会师长安城下,数十万大军齐聚,长安城旦夕可破,关中之地已经是我大邓的囊中之物了,不过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存在,关中之地先是被故汉统治了两百多年,落入秦国手中也有二十载,所以治理起来甚是困难,更不用说日后待灭赵之后,还有赵国经营了数百年的河北之地,宛城距离两地甚远,恐不易掌控。”

    “哦,那殿下以为该如何解决?”蒋琬一听,便明白了,这也是邓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难,先不说关中、河北了,就是中原之地,邓国拿到手也有好多年了,但是仍无法做到政令畅通,一来是因为中原百姓对邓国的认同感并不足,二来则是宛城地处南方,对于中原的掌控力度并不算强,所以导致中原迟迟未能恢复。

    “本宫打算提议父皇迁都,将我大邓都城迁移至中原之地,自古统治天下的王朝,如夏商周秦,国都无一不是在北方,而且一统天下之后,我大邓的敌人就会变成北疆、西域的胡人,如果还以宛城为都得话,恐怕力有不逮。”邓灏想了想,还是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蒋琬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邓国建立至今已经快三百年了,而宛城也当了近三百年的都城了,无数世家贵族的根基都在宛城,一旦迁都,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广了。

    “殿下,迁都一事牵涉太多的利益了,恐怕不容易施行啊。”蒋琬叹了一口气说道,作为曾经主持朝政的尚书令,蒋琬的见识可不浅,他也知道一旦邓国一统天下,宛城就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但是这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广了,想要在平衡何方利益的情况下推行迁都,可不是那么容易啊。

    “本宫也知道不容易,但是对于大邓而言,此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如果现在不计划迁都,日后恐怕就更难了。”邓灏想了想,说道。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说得不错,不过臣以为此事,殿下应该先去禀告陛下,因为这件事牵涉甚广,如果一旦传出去,恐怕会引起群臣非议,再说了,如果想要顺利迁都,只有陛下才有这样的威望,殿下也说得对,此事宜早不宜迟,如果现在不解决掉,待日后殿下登基之后,恐怕就更加的难了。”

    邓昇是邓国有史以来威望最隆的君主,如果不能在邓昇在的时候推行迁都,等到邓灏继位之后,邓灏可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压得住各方势力。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韩国公言之有理,本宫这就去见父皇,提议迁都。”

    “殿下且慢!”蒋琬见邓灏如此急不可耐连忙说道:“殿下身为一国储君,做事应该有自己的章程,有条有理的,臣且问殿下,迁都,可有都城选址?迁往何处为好呢?这些都是殿下需要考虑的,总不能殿下见到陛下就单说迁都吧,总要有个目标,不然陛下问起,恐怕殿下就得哑口无言了。”

    邓灏闻言,顿时醒悟过来,自己着实有些着急了,于是说道:“多亏了韩国公提醒,本宫还真没想到这一层,险些误事,不过本宫还真没有考虑过都城前往何处为好,不知韩国公可有心仪的地方?”

    蒋琬想了想,说道:“殿下,夏商周秦四个王朝的都城选址,不是在中原,就是在关中,这两地都是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当为国都之首选,而迁都有两个选择,一是挑选一处大城作为新都城改造,二是选择一处适宜之地,新建城池。”

    邓灏点了点头,这两个选择都很好理解,因为当初秦亡后,天下诸国建都得选择就是这两个选择的,就比如秦国的姑臧、汉国的长安还有南国的滇池就是新建的城池,不过不同的是,姑臧和滇池是秦国和南国从无到有建立的,而长安是从周朝故都镐京的遗址上建立的。

    而楚国的彭城、邓国的宛城、赵国的晋阳、蜀国的成都、韩国的阳翟、吴国的吴城、越国的山阴等地都是挑选有一定规模的重镇改造而来的,还有像魏国濮阳、齐国临淄、燕国蓟城,这三地是战国时期魏国、齐国、燕国的都城,本就有一定的规模和宫城的存在,所以只需要稍加修整就可以直接当都城,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去改造。

    。手机版网址:

    ;



    第六百四十八章 迁都之议

    

第六百四十八章:迁都之议

    在关中之战进行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身处宛城王宫中的邓国皇太子邓灏却为迁都一事苦恼,并且为此请来了前尚书令,太子太傅,韩国公蒋琬前来商议,蒋琬为邓灏迁都的计划提出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一处重镇改造;二是选择一处适宜的地方建造新城。

    邓灏将蒋琬的两个建议仔细思量后说道:“如果一旦迁都,可供朝廷选择的恐怕就只有中原一地了,河北还在赵国手中,就算日后我大邓灭赵之后,河北之地赵国经营百年,根深蒂固,倘若我大邓将都城置于河北;日后定会问题不少,不妥,关中亦然,关中之地,汉秦先后盘踞,而且关中经历数次大战,民生凋零,想要恢复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殿下所言甚是,关中、河北虽好,但是却不是大邓当前的都城之选,中原尽管也是久经战乱,但是大邓经营了多年,已有所恢复,而且中原毗邻荆襄、江东,南方各种资源可以供应都城。”蒋琬点了点头,说道。

    关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是久经战乱;而且秦国入关后,对关中百姓进行过血腥镇压,导致关中民生凋零;而且关中虽然毗邻荆襄,但是倘若武关等地有变,便可以隔绝关中与荆襄的联系,虽然邓国都城迁离南方,但是南方的荆襄、江东仍是邓国的大本营。

    反观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历来都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中原,南可依靠南方资源,北、西两面可掌控关中、河北,又没有脱离南方的基本盘。

    “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