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邓昇第一时间把尚书令蒋琬召进宫,虽然此时平定汉中的捷报还没有传回来,但是从往日的战报都已经很清楚了,邓国夺下汉中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治理汉中郡的事宜也该提上日程了。
“臣拜见大王!”乾阳宫中,蒋琬拱手行礼道。
“蒋卿不必多礼!”邓昇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召蒋卿入宫,是为了汉中郡之事,尽管平定汉中的捷报还未传来,但是基本也是大局已定了,如何治理汉中郡也该谈一谈了,寡人想知道尚书省可有预案?”
蒋琬回道:“回大王,关于新任汉中郡太守的人选,尚书省和吏部已经有了预案,只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邓昇问道。
“那就是汉中郡究竟划入那一道,汉中郡自古以来就属于巴蜀的一部分,理应划入蜀中道,但是当年汉中郡和上庸郡同属一郡,只不过后来因为汉国忙于与楚国争锋,无暇顾及,这才默认我国占据了上庸郡,加上无论是汉中郡还是上庸郡都是城池稀少,似乎两郡合并更为合适,可是如果一旦两郡合并,上庸郡毗邻南阳、南郡,划入荆北道更为合适,为了此事,尚书省也是争论不休。”蒋琬说道。
邓昇听后,仔细的思量着,良久,说道:“汉中郡乃是蜀中道连接关中的枢纽,而且远离荆北道中心南郡,如果合并入上庸郡,划入荆北道的话,难以管理,反而不美,还是划入蜀中道吧,只不过汉中郡久在汉秦统治之下,太守的人选需要慎之又慎。”
“大王放心,这新任太守,乃是荆北道刺史蔡杰之子蔡元,名门之后,也是我朝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其能力也得到了三省六部的一致认可,臣相信他会给汉中郡带来一个全新的景象的。”蒋琬说道。
“蔡元吗?”邓昇笑了笑,说道,对于蔡元邓昇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是看着长大的,毕竟也是蔡琰的侄子,也是邓昇的侄子了。
“蔡元是有些能力,但是毕竟年轻,骤然出任汉中太守恐怕力有不逮,这样吧,从朝中挑选一些能吏去辅助他,同时让蜀中道刺史诸葛亮多加留意,以免出什么乱子。”邓昇想了想,说道。
“喏!”蒋琬应道。
三日之后,汉中郡的捷报传来,邓国朝堂一片欣喜,次日,新任汉中郡太守蔡元也带着一众随从属官离开宛城,上任去了。
乾元二十四年,七月三十日,岳飞率领大军班师回朝,邓昇命太子邓灏亲自出城迎接。
“臣岳飞拜见大王,我王万年!”景阳殿中,岳飞单膝跪在邓昇面前,恭敬行礼道。
岳飞行礼之后,站在岳飞身后的一众大将也跟着行礼道:“臣等拜见大王,我王万年!”
“众卿免礼!”邓昇高坐王座,抬了抬手说道。
“谢大王!”
众人起身之后,岳飞拱手说道:“启禀大王。自乾元二十四年六月,臣受王命攻伐汉中郡,历时一月有余,先后经历定远、成固数场血战,全取汉中郡五县三塞两关之地,歼灭秦军五万人,今日得胜还朝,请大王检阅!”说罢,岳飞从身后的戏志才手中把汉中郡的人口黄册拿过来,递给了邓昇的内侍大总管桂祥。
桂祥接过黄册之后,便呈到了邓昇手中,邓昇简单的翻了几下之后,笑着说道:“岳卿辛苦了,此战大获全胜,诸将功不可没,寡人已经命三省按照诸将的功劳一一拟定封赏,不日便有封赏的旨意下去的,今夜寡人在景泰殿大宴群臣,为诸位庆功!”
“谢大王!”众人应道。
“这是你们应得的,寡人和大邓从不亏待有功之臣,对了,岳卿,如今汉中郡已下,此地毗邻关中,需得重兵驻守,不知岳卿以为由何人镇守较为妥当呢?”邓昇说道,拿下汉中郡,不单单只是派官员治理这么简单,汉中郡和关中接壤,属于边境之地了,必须要有重兵把守才行,不然很容易被秦国反戈一击的。
岳飞想了想,说道:“回大王,随臣攻打汉中郡的诸卫军皆有重地需要镇守,不可轻动,唯有镇守蜀中道的天武卫,天武卫原本的驻地是在葭萌关,负责防备秦国,后来在剑山损失惨重,这才留在剑山休整,现在汉中郡已下,天武卫继续留在葭萌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臣以为可将天武卫北调,坐镇阳平关,只要守住了阳平关,秦国便无可乘之机,而且也能时刻威胁秦国武都郡,分散秦国的兵力。”
邓昇闻言,深以为然,天武卫的任务原本就是镇守蜀中道,防备秦国,现在邓国蜀中道的边境北移,天武卫的驻地也该跟着北移才是,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岳卿所言甚是,既然如此,就让天武卫北上镇守汉中郡,防备关中来敌,威慑武都郡,护卫蜀中道北境,至于入蜀诸卫军,待大宴结束之后,便在宛城休整,待此战封赏下去之后。立刻返回各自驻地,不得有误。”
“喏!”众人应道。
当夜,邓昇在景泰殿大宴群臣,君臣同欢,共同憧憬着邓国光明的未来。
第五百二十三章 陈兵中原
第五百二十三章:陈兵中原
岳飞班师回朝,整个宛城顿时沸腾起来了,此战过后,邓国人对于一统天下的信心越来越强了,当今天下只剩下三个国家,秦赵先后被邓国胖揍,秦国和赵国引以为傲的精锐,在邓军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两百多年前胖揍东方六国的强秦,只不过强秦距今太过遥远了,人们只能从史书中才能了解一二,但是如今邓国的强势却是历历在目,仿佛整个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了。
乾元二十四年,九月,在邓国击败秦军,夺取汉中郡的一个多月之后,赵军在李如秉的率领下,再一次大举南下,秦国大将军王枫率兵抵御,可是王枫却再一次败于李如秉之手,折损了数万精锐,让秦国的处境更加的雪上加霜,而李如秉也一改半年前的适可而止,进而对秦国穷追猛打,不但收回了失落数年的南上党,还一举收复了整个河内郡,秦军只能依黄河布防,方遏制住赵军的攻势,进入了十月,隆冬将至,李如秉遂率兵北返,也结束了乾元二十四年的战事。
整个乾元二十四年,天下局势发展得非常快,曾经盛极一时的秦国以极快的速度衰落,全国四十万精锐在短短一年间折损近七成,这不但让秦国再也没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现在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只能躲在关中瑟瑟发抖,而屡战屡败的王枫,也被扛不住群臣压力的秦王给撸了,只不过执掌军权的不是万众期待的武安君白骐,而是另一名秦国老将耿跃,这让不少秦国人感到失望。
而另一方面,赵国在这两年之内,先后灭掉楚国,夺取三郡之地,又从秦国手中收复了南上党和河内郡,风头一时无两,大有一复赵信时期威压天下的势头,而其大将军李如秉在国中、军中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直追当年的赵信,当年狼孟之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渐渐消除。
乾元二十五年,三月,赵国突然往中原增兵,大批精锐进驻彭城、沛郡、东郡、河内等地,使得驻扎中原的赵军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之众,使得整个中原风声鹤唳,战云密布,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赵国将矛头指向了南边的邓国了。
在察觉到赵国的意图之后,邓国也不甘示弱,在邓昇的旨意下,大将军都督府命神武卫、永平卫、灵蛇卫三卫精锐火速北上布防,与鹰扬卫、神策卫、虎翼卫三卫构建起一条东西雄长数千里的防线,同时常驻宛城的神行卫、龙骧卫两卫精锐骑兵也北上驻扎,如此一来,邓国在北境布置的兵马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
邓赵两国在中原摆下了近百万精锐,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天下一统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了,这场大战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天下的归属,胜者将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横扫天下。
正因为这场大战如此重要,就算是数十万精锐布置在边境对峙的邓赵两国也是无比的克制,谁也不敢轻易的挑起大战,当然,相互之间的一些小摩擦还是有的,可是双方的主力还是纹丝不动,而作为两国军方的最高统帅,岳飞和李如秉还待在宛城和晋阳,一点也没有前往边境的意思,这让所有人都明白,大战一时半会是打不起来的,这也让在去年元气大伤的秦国十分郁闷,秦国还期待着邓赵能够打得两败俱伤,让秦国有喘息的机会呢。
乾元二十五年,六月,邓国神武卫在九江郡与赵军发生冲突,双方混战一场,互有伤亡之后相互撤兵,并没有引发大战,无论是邓军还是赵军都清楚,现在虽然双方已经将大军摆在中原,但是真正的大战还不是时候,在去年,邓国与赵国在秦国身上都找到了便宜,现在需要的是消化所得之地,然后积蓄力量,之所以会陈兵中原,为的就是给对方压力而已,至于这一场大战什么时候能够打起来,谁也不清楚。
乾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夜,邓昇匆忙和后宫嫔妃以及儿女们短暂的团聚之后,便深夜召见大将军都督府诸将以及三省六部主官。
“诸位,天下之争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这天下的归属定会在我大邓与赵国之间产生,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不容有失。”邓昇神情严肃的说道。
近三十年来,每一次中原大战都将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第一次东西两盟会战中原,虽然胜负的结果不是太过重要,可是让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国家都秀了一波肌肉,算是正式拉开了天下之争的序幕。
第二次,赵齐魏大战中原,结果就是齐魏相继灭亡,赵国一跃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威压整个天下,使天下之争胜利的天平短暂的倾斜于赵国。
第三次,也是最近的一次,那就是邓秦楚三国伐赵,这一战赵国大败,损失了大批精锐和数郡之地,实力大损,从而交出了天下第一强国的宝座,而邓国后来居上,成为了当世最强的国家,也让秦国看到了争夺天下的希望。
而这一次,楚国已亡,秦国已然出局,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只剩下邓国与赵国了,现在邓赵陈兵中原,新的中原大战即将打响,而这一次也将会是最后一次中原大战了。
“启禀大王,我国的所有资源已经往中原倾斜,不过剑山之战和汉中之战的损失还在恢复,汉中郡还未稳定,所以臣以为开战之日还不是时候,同样,赵国在短短两年之间连夺数郡之地,想要彻底消化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臣相信,赵国也不会这么快的开战。”尚书令蒋琬拱手说道,剑山之战和汉中之战虽然邓国大获全胜,也彻底打残了秦国,但是邓国也是有不小的损失的,尽管这样的损失对于家大业大的邓国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想要恢复过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而同理,在两年间极速膨胀的赵国也是如此。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现在无论是我大邓还是赵国都在做最后的积累,好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大战,不过现在数十万大军陈兵中原,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期盼着天下一统的到来,尽管暂时还不是开战的时候,但是我们也需要尽快的定下章程,以免被赵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回大王,臣等经过多番商议,都认为论起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