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洪福齐天,百神庇佑,臣为大王贺!”群臣拜道。

    邓昇笑着点了点头,道:“若天下人都像诸卿这般想,那么这大邓天下也不会有如此多波澜,来人,宣旨!”

    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情况下,内侍拿出一旦旨意,宣读道:“寡人承天受命,执掌大邓,奈何常有异心之徒,妄想改朝换代,颠覆乾坤,寡人甚恶之,今有南乡侯邓琚、车骑将军、美阳君方瀚辰,于乾元元年九月九日,策划和实施宛城郊外的刺杀,更于昨夜,带兵闯宫,意图逼宫夺位,罪大恶极,按律,当诛九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念在邓琚为寡人亲兄,并在寡人登基之初,多有贡献;方瀚辰为先王心腹大将,为大邓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改诛九族为夷三族、九族内发配上庸,戌卫边疆,钦此!”

    还没等群臣反应过来,内侍又拿出一道旨意,宣读道:“古人有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于此次平乱事件中,丞相蔡封、大将军黄标、六部尚书、侍中张宾、姚广孝、苏弘忠于王事,方使得朝中无大乱,特赏赐诸卿黄金三千两,以示嘉奖,卫将军岳飞、平西将军常遇春、平南将军杨延昭忠于王事,不远千里勤王,寡人心甚慰,特加封岳飞为车骑将军,仍镇守江陵、杨延昭为征南将军仍镇守西陵、常遇春为征西将军,仍镇守析县,另外,加封邓艾为羽林将军,统帅羽林军,钦此!”

    “谢大王!”众人出列拜谢,而其他人还是一脸懵逼,根本就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不等他们想明白,内侍再次拿出第三份旨意,宣读道:“薛仁贵、李嗣业、高顺、黄慕、黄登等人,于狩猎之时,表现突出,再加上此次平乱,功劳甚大,特加封薛仁贵为明武将军,入岳飞麾下效力、加封李嗣业为陌刀将军,新建陌刀军,以李嗣业为统领、加封高顺为陷阵将军,新建陷阵营,以高顺为统领,为君王亲卫,护卫君王左右、加封黄慕为偏将军,任陌刀军副将、加封黄登为偏将军,任陷阵营副将,钦此!”

    “谢大王隆恩!”薛仁贵等人出列道。

    待内侍把旨意都宣读完毕之后,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昨夜宛城内吵吵闹闹是因为南乡侯和车骑将军方瀚辰造反啊,同时他们每个人都有些懊恼,昨晚为什么不出去看一眼,说不定也能捞个护驾之功,今日封官进爵就有自己的份了。

    邓昇扫视了一下殿下众人,道:“南乡侯与方瀚辰,这两个人,一个是寡人亲兄长,在寡人登基之初,处处维护寡人,一个是先王心腹爱将,为大邓立下赫赫战功,今日虽犯下大错,但仍有功于社稷,史官记载今日之事时,定不可遗漏了二人往日的功绩,一定要如实记录,将二人的功过传阅后世。”

    “大王胸襟广阔,宽宏大量,臣等敬佩!”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刺王杀驾的闹剧到此结束了。



    第51章陈国伐韩

    

第五十一章:陈国伐韩

    邓琚和方瀚辰的叛乱,对邓国的根基根本起不到任何的影响,邓国仍然在邓昇的带领下,繁荣发展中。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间,天下诸国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都不敢随意挑起大战。

    “呵呵,父王,快来追我啊。”宛城王宫御花园中,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正在欢快的奔跑者,而在他的身后,邓国之王邓昇正笑着追赶。

    邓昇脸上带笑的追着小男孩,道:“灏儿,慢点跑,小心点。”

    这个小男孩见邓灏,是邓昇和蔡琰的儿子,三年前,邓昇刚刚处置完邓琚和方瀚辰叛乱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后宫就传来蔡琰怀孕的消息了,十个月后,也就是乾元二年的七月,蔡琰成功诞下邓昇的第一个儿子。

    有了儿子之后的邓昇,干劲更足了,这有儿子和没有儿子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身为君王的邓昇也不能避免,没有子嗣,朝中文武百官都是一直把心提起来的,特别是邓昇曾经经历过刺杀,差点就凉凉了,所以邓国群臣都一直对邓昇的子嗣很关心,邓昇大婚半年,王后蔡琰一直都没有消息传出,都已经有大臣上书,希望邓昇广纳妃子,以充后宫,但是都被邓昇一笑付之。

    “启禀大王,苏侍中求见。”就在邓昇和儿子打闹的时候,有内侍前来禀报,说苏弘求见。

    邓昇点了点头,道:“请苏侍中前去乾阳宫。”说罢,就把邓灏交给蔡琰,自己一个人往乾阳宫去了。

    邓昇来到乾阳宫之后,苏弘已经在这里等候着了。

    邓昇向苏弘问道:“苏卿这么急进宫,所为何事?”

    苏弘神情严肃道:“启禀大王,陈国伐韩了。”

    邓昇眉头紧皱,道:“消息属实吗?”

    苏弘点了点头,道:“消息确凿无误,这是明镜成员从陈国王都陈城传来的,据说还是楚国支持的,而且陈国已经发兵了。”

    明镜,是三年前邓昇为了加强对诸国的情报,命苏弘建立的,三年时间,明镜成员通过商业活动,遍布大江南北,不停的为邓国送来各地的情报,作为邓昇的心腹,苏弘知道邓昇下一个目标就是韩国,所以苏弘对于韩国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是十分看中的,这不,陈国发兵的消息一传来,苏弘便马上入宫见邓昇了。

    楚国的支持,邓昇的眉头紧皱着,韩国,一直以来都是邓国垂帘的肥肉,早在武庄王时期,邓国就将吞并韩国的计划付之行动了,要不是汉国和魏国救援韩国,韩国早就被邓国灭了,后来邓昇登基之后,邓国也没有放弃吞并韩国的梦想,只不过那时候的邓昇吸取了武庄王失败的教训,选择先增强实力,吞并南边的荆国,吞并荆国之后,邓昇一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如今的邓国带甲三十万,已经是当世不可忽视的强国了,邓昇也打算过些日子将灭韩提上日程,可现在陈国在楚国的支持下,攻打韩国,这样一来就打乱了邓昇的计划了。

    邓昇皱着眉头道:“苏卿,你认为这一次陈国能不能灭了韩国?”

    苏弘道:“这不好说,韩国势弱,但是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单凭韩国,哪里肯定是挡不住,现在就看魏国了,如果魏国出兵相救,韩国就亡不了,就是不知道魏国有没有胆量与楚国开战了,毕竟魏国这几十年来,屡屡败于楚国。”

    邓昇点了点头,陈国出兵韩国背后是楚国支持的消息,恐怕不用很久就会传开,魏国这几十年来,与楚国大战十数场,败多胜少,一直被楚国压着打,如果魏国真的害怕楚国不敢出兵,恐怕韩国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苏卿,你认为我大邓应该如何应对为好呢?”邓昇向苏弘问道。

    苏弘拱手道:“臣敢问大王,大王是否还想要颍川之地?”苏弘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反过来问邓昇是不是还想要颍川之地。

    “寡人当然想要颍川之地了。”邓昇想都没想就回答了,邓国想要成为如同楚国、赵国一般的强国,颍川,就是必得之地,如果放弃颍川,任由陈国吞并,那么邓国的崛起恐怕就遥遥无期了。

    苏弘似乎很满意邓昇的回到,笑着道:“既然如此,臣建议大王静观其变,现在陈韩之战刚刚开始,还没有出现一面倒的情况,无论是魏国还是楚国都不会直接出兵干预此战的,只有等到韩国撑不住或者陈国败了他们才会出手,如果到时候韩国撑不住,魏国出兵,这场战争就会由陈韩交锋变成了楚魏之争,如此我国便可坐山观虎斗,无需理会,但是若是魏国不出兵,那么大王要想谋取颍川之地,就要出兵与陈国争夺,如此一来,我国就会与楚国交恶。”

    颍川对于邓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楚国又是邓国最重要的盟友,当年邓国能够击败汉国,覆灭荆国,楚国也是出了大力气的,所以邓昇一直非常珍惜的,每年都会派人出使彭城,维护双方关系,但是这一次楚国支持陈国攻韩,这让邓昇很不爽了。

    邓昇叹了口气道:“苏卿,你说楚国支持陈国灭韩的目的是什么呢?”

    苏弘道:“回大王,臣以为楚国之所以会支持陈国攻韩,是为了制衡我大邓。”

    “制衡大邓?”邓昇问到。

    苏弘点了点头,道:“是的大王,当年我大邓与楚国结盟之时,在楚国的所有盟友中,是最弱的,而且还面临汉国的亡国之危,所以楚国才会大力支持大邓,但是大邓在大王的带领下,只用了短短六年,就击败汉国、吞并荆国,如今带甲三十万,实力也就比楚国弱一线,这大大出乎了楚国的预料,楚国为了不让大邓这个盟友脱离他的控制,他一定会扶持一个盟友制衡大邓,而楚国所有盟友之中,论实力只有陈国最适合,而且一旦陈国灭了韩国,占据了颍川之地,就会与我大邓接壤,一旦,大邓违背了楚国的意思,陈国就会作为先头兵率先对我大邓发难。”

    “可恨!”邓昇咬着牙用力拍下桌子道:“苏卿,寡人已经决定了,一旦韩国支持不住,魏国又不出兵救援的话,我大邓就出兵与陈国争夺颍川,寡人会下令大军集结宛城,随时出兵的,既然楚国要和寡人玩把戏,寡人奉陪到底!”

    “大王英明!”对于邓昇的决定,苏弘很高兴,在他看来,如今的邓国虽然还比不上楚、魏、齐、赵等国,但是也并不是弱很多,真的打起来谁胜谁负还说不好呢,邓国不一定要忍气吞声的。

    邓昇说到做到,很快就在宛城聚集了十万大军,并将岳飞调回宛城统帅三军。



    第52章中原大战序

    

第五十二章:中原大战(序)

    乾元四年九月,陈国以大将军谢逊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韩国,双方于许县鏖战,韩军不敌,连连败退。

    陈军连破许县、鄢陵、颖阴、颖阳四城,于乾元四年十一月与韩国都城阳翟隔颖水相望,时值隆冬,双方罢兵,陈军退回颖阳城驻防。

    乾元五年三月,陈军自颖阳沿颖水北上,包围韩国都城阳翟,韩国向魏国、汉国救援。

    乾元五年五月,陈军围阳翟两月有余,久攻不下,与此同时,魏国援军抵达韩国长社,陈军恐腹背受敌,便退回颖阳。

    乾元五年六月,魏军攻破鄢陵,兵锋直指许县,陈军恐后路被断,遂放弃颖阳、颖阴二城,退回许县,于许县城外遭遇魏军伏击,大败,残兵退入许县,七月,撤回陈郡。

    乾元五年八月,楚国出兵鲁国泰山郡,鲁军一触即溃,节节败退,楚军包围泰山郡治所奉高城。

    乾元五年九月,鲁国以上将军曹陆为统帅,率领五万大军救援奉高。

    乾元五年十月,齐国于平原囤兵十万,威胁魏国东郡,魏国大惊,自阳翟退兵,回防中原。

    乾元六年三月,楚国增兵十万奉高城,半月奉高城破,四月,楚军势如破竹,兵围鲁国都城曲阜,鲁国向魏国救援。

    乾元六年五月,魏军于曲阜城外三十里处被楚军伏击,全军覆没,三日后,鲁王开城投降,鲁国亡,楚国得泰山、鲁郡。

    乾元六年七月,齐军突袭东郡,为魏军所败,退回平原。

    大战持续两年多,魏军除东郡之外,其余各线纷纷战败,形势危机,为摆脱困境,遂向汉国、赵国救援。

    乾元六年十月,汉军、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