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飧鍪焙蛴肫渥约阂蝗喝嗽谡鄄恍荩共蝗缛玫藭N自己干脆点说出来的好。
邓昇不主动说,众人也不敢贸然的提出,所以乾阳宫中的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了,很平静,良久,邓昇说道:“既然诸卿心中一时之间都难以确定理想的人选,不如听一听寡人的意见吧!”
最终还是邓昇率先撑不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情况也是众人想要看到的,毕竟邓昇不同意,他们说的再多也是没用的,而且他们很清楚,只要是被邓昇看中的,无论他们满不满意也只能选择同意,不得不说,在邓昇这一个据有无与伦比的威望的君王之下做事,有些时候还是挺憋屈的,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遵循邓昇的意志,一旦邓昇有异议,那他们什么也做不成。
邓昇说道:“寡人先前已经派人将各卫中的一些优秀的优秀的将领的名单整理了一下,寡人的想法是,这二十个上将军,寡人属意无当卫中郎将高行周、李思文、秦勇、关铃、王弘毅、李德让、杨宗保、邓平,神策卫中郎将傅友德,鹰扬卫中郎将葛从周、虎翼卫中郎将张宪、虎翼卫中郎将伍天锡、鹰扬卫中郎将庞师古、灵蛇卫中郎将卢俊义、龙骧卫中郎将罗艺、龙武卫中郎将杨林、鹰扬卫中郎将孙策、金吾卫中郎将宁伯标、龙骧卫中郎将夏侯渊、金吾卫中郎将雄阔海!”
邓昇一口气说完了二十个人选,众人听过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邓昇提出来的这二十人能力都很不错,而且都有些许军功在身,无当卫的那群小子就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是邓国为未来二三十年准备的人才,现在只不过将时间提前一下而已,况且邓昇也没有像刚才强行让关羽上位的强硬了。
“大王所说的将军们皆是军中的佼佼者,臣等并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二十人该如何分配,还请大王明示!”沉默许久的岳飞出列说道,向邓昇询问起分配的问题了。
不过这一次邓昇并没有选择大包大揽的决定,而是说道:“如何分配将领的事情,是大将军都督府的事情,寡人便不再乾纲独断,就由大将军都督府决定吧,最后把名单上呈寡人便可了!”
“喏!”见邓昇将决定权交给大将军都督府,岳飞等人也是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是有事做了,不需要再像刚才一般,只能跟着邓昇走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新四卫组建完成之后,也需要和其余各卫一般,设置一名军师的,程卿,不知军机处可有那些人才能够出任呢?”将分配的事情扔给了大将军都督府之后,邓昇又向程昱询问起了新四卫军师的人选了,虽然邓昇心中已经是有了人选,但是刚才强硬定下新四卫大将军的时候,让众人心中有了些许怨气,所以邓昇索性让程昱来决定,而且邓昇相信,有着系统的作弊,程昱最后举荐的人选也会是系统召唤出来的人的。
果不其然,只见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程昱出列拱手道:“启禀大王,目前整个军机处,能够担任一卫军师的人选却是有几个,分别是贾诩、沮授、敬翔、戏志才,这四人皆是当前军机处的佼佼者,最合适的人选!”
听完程昱举荐的人选之后,邓昇笑了,果然,有系统在,出错的几率很低,这也省了邓昇的一些口水了,不用再打嘴炮。
邓昇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能够得到程卿的大力推荐,想必也是当世人杰了,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吧,至于哪一个去哪一卫就由程卿会同大将军都督府来决定吧,事后只需要将名单上呈寡人便可!”
“喏!”程昱应道。
定下了所有的人选之后,邓昇便让众人退下,不过离开乾阳宫的众人并没有就此解散,而是一同前往大将军都督府的官署,就连程昱也来了,他们接下来就是要商议一众将领的分配,而程昱则是需要分配新四卫军师。
经过商议,大将军都督府决定:
天宁卫大将军:张飞
上将军:葛从周、庞师古、张宪、秦勇
军师:戏志才
天武卫大将军:李靖
上将军:傅友德、罗艺、杨林、李思文
军师:贾诩
永宁卫大将军陆峰
上将军:卢俊义、孙策、宁伯标、王弘毅
军师:沮授
永平卫大将军关羽
上将军:关铃、邓平、高行周、杨宗保
军师:敬翔
而李德让接任陆峰的怒蛟卫上将军位置,夏侯渊接任关羽的神策卫上将军位置,雄阔海接任李靖的神策卫上将军位置,伍天锡接任张飞的灵蛇卫上将军位置。
定下名单之后,岳飞便上呈给了邓昇,邓昇看过之后也十分的满意,特别是关羽的永宁卫,虽然岳飞等人对于邓昇强硬让关羽担任永宁卫大将军颇有微词,但是他们还是为关羽安排好了一切的,四个上将军都是小辈,作为长辈的关羽想要压住他们还是可以的,而且作为晚辈,特别是像关铃还是关羽的侄子,肯定不敢挑衅关羽的,这样关羽就能够更好的掌控永平卫了,不得不说岳飞等人在这件事上做得还是不错的。
既然名单已经确定了,邓昇便在次日的朝会上宣布了,除了命令名单上的一众将领前往宛城以外,还下令大将军都督府在邓国境内募兵。以最快的速度征集起二十万人马,并且将其投入训练,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邓国震动了,所有邓国人都知道,邓国接下来已经正式布局统一的战略的,这一次大规模募兵就是最好的表现,所以百姓们对于从军也是比较踊跃特别是是南阳一带的百姓,他们自古以来就是邓国人,如果邓国真的能够一统天下,他们也是与有荣焉的,所以仅仅一个南阳郡就征召了两万人了,如果不是邓昇下令各郡募兵人数不得超过一定数值,恐怕单凭一个南阳郡就能够征召到五万甚至更多的兵马。
得知这一种情况,邓昇也是十分高兴,邓国百姓能够不惧战,不畏战,对于邓国一统天下的宏图伟愿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也意味着,日后只要邓国继续扩军,邓国的百姓还会像这一次一样,踊跃参与了,邓国从此不缺兵员了,在这一点上,邓国不敢说冠绝天下,但是起码能够吊打秦楚了。
而当邓国各郡的百姓踊跃报名从军的时候,入选大名单,即将得到提拔的一众邓军大将也开始收拾行装前往宛城了,准备他们新的开始,新的征程了。
第四百零七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四百零七章:暴风雨前的宁静
邓国新设新四卫,并在全国各郡征募兵马,一下子举国响应,邓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将二十万大军征募完成,并陆续的向完成进发,等待新四卫的将领接管,然后分派到各地驻防。
而新四卫将领名单公布之后,也引起了一阵轰动,这一次新设四卫,一下子提拔了四个大将军和二十个上将军,在邓国除了当初卫军制初立的时候有过之外,这一次可以说是第一次了,对于没能进入大名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毕生的遗憾,因为往后邓国可能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九江郡,神策卫驻地,关羽和李靖现在张辽面前,一脸尊敬的,虽然张辽的能力或许并不是很强,但是这并不妨碍关羽和李靖对他的尊敬,因为在神策卫,张辽对他们二人也是多加照顾的。
张辽对于这两个出身神策卫的未来的一卫大将军也是满是欣慰,因为这就意味着日后神策卫在军中的话语权将有很大的提升,虽然永平卫和天武卫与神策卫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关羽和李靖二人是出身神策卫这一点就足够的了,这就说明他们二人日后在一些事情上,只要不损害永平卫和天武卫的核心利益的话,他们都会给予帮助的,就比如张辽出身灵蛇卫,只要灵蛇卫有事情自己能够帮得上忙的,他都会伸出援手的。
邓国的老八卫,一直都在邓军中的地位比较高的,因为其他各卫,除了无当卫那群小子之外,基本都是出自老八卫,而灵蛇卫就是其中地位最超然的,虽然在实力上面,灵蛇卫并不是很拔尖,但是分支却是很多,其中神策卫、神武卫出自灵蛇卫,永平卫、天武卫出自神策卫,也就是说邓国十六卫中,起码有四卫和灵蛇卫扯上关系的,日后只要灵蛇卫有事,他们各卫都会伸出援手的。
看着李靖和关羽,张辽笑着说道:“这一次大王钦点你二人出任永平卫、天武卫大将军,这不单单是你们的荣耀,更是本将和神策卫的荣耀,日后你们定要尽忠报国,以报大王深恩!”
“大将军放心,我等日后定尽心竭力,辅助大王,为大邓开创万世不拔之基业,日后只要大将军有用得上我等二人的地方,尽管吩咐!”李靖和关羽拱手应道。
“那可不必,日后你们就是天武卫和永平卫的大将军了,当为两卫着想,灵蛇卫的事情,你们能帮就帮,就算真的帮不上,也不会有人怪你们的,不过本将今日找你们来,除了和你们告别一番以外,更多的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卫大将军不好当,你等日后便会知晓的,李靖将军本将倒不是特别担心,只是关羽将军,相信你也听说过,军中对于你出任永平卫大将军之位颇有微词,最后还是大王力挺之下才得以通过的。”张辽对二人说道。
关羽点了点头,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又关乎自身,关羽肯定听说过的,而且听说在军中议论的声音还特别大的,这让关羽心中也是有些不满的,自己凭什么不能当上一卫大将军呢。
张辽看了一眼关羽,说道:“你知道就好,按理说,虽然你的能力很强,但是军中这地方,更多的是讲究论资排辈,按功劳说话的,如果真的这样论的话,这个位置根本轮不到你,最后如果不是大王力挺,大将军都督府根本不会同意的,不过大王也不会力挺到底的,最后还是需要你以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去平息这些议论的声音,只有那样,你的永平卫大将军之位才算是稳如泰山。”
听完张辽的话之后,关羽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这一点末将明白的,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定会让这些议论的人闭上嘴巴,绝不会辜负大王和大将军的厚望的。”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心急,现在我大邓与赵国已经是正式敌对了,日后交战的机会很多,立功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好好训练永平卫,自然就会有机会的了!”对于关羽的态度,张辽很满意,不过他知道关羽这个人心高气傲的,万一受不住其他人的嘲讽和议论,气上心头,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好了,所以张辽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关羽的。
幸好关羽也不是一个不明白道理的人,张辽为他好他也是知道的,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放心,末将醒的,末将定会训练好永平卫,日后再与大将军在沙场上并肩作战!”
“本将也很期待这一日的到来,而且本将有预感,这一日不会远的了!”张辽默默地看着帐外的天空,一脸凝重的说道。
乾元二十二年,十月初一,天气慢慢的转凉了,而在各地征募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全部到达了宛城,并在大将军都督府的安排下,以五万人为一个单位,分成四批分开驻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