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上党重要多了,在面临邓国的压力,赵国压根不敢抽调中原的兵马。
听到董钟的话,赵信失望的摇了摇头,道:“太可惜了,南上党不再为大赵所有了!”
董钟也是摇了摇头,南上党没有拿回来,而中原的楚国,有邓国支持,沛郡拿回来的机会也是很渺茫的,所以战无不胜的赵国,在短短几个月就没了一个半郡,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对于一向天老大,我老二的赵国而言,无异于是奇耻大辱。
“董钟,给本将上书大王,就说上党局势已经稳定了,让朝廷调派李如秉将军前来驻防,相信以李如秉的能力,只要严防死守之下,秦军绝对没有可乘之机的!”良久,赵信对董钟说道。
可是这让董钟很困惑,赵信这是要放弃南上党啊,虽然董钟也知道,南上党拿回来的机会并不大,但是就这样放弃了,这不符合赵信的性格啊,而且李如秉来了,那赵信去哪呢?于是问道:“那大将军你呢?”
赵信抬头看向北方,目露凶光的说道:“本将要去北境会一会那些胡人,如果没有他们,南上党甚至沛郡本将都是有信心拿回来的,可是六十万因为他们,才导致本将功败垂成,不在他们身上拿点利息回来,又怎么能够平息本将心中的怒火呢?”
董钟这下可算是明白了,这一次草原胡人可算是彻底的激怒了这个天下第一名将了,要知道在从前,赵信的对手都是中原名将的,从来没有去北境对付过胡人,赵国也从来没有想过将赵信放去北境,因为这样在赵国君臣心中是大材小用了,赵信就应该待在晋阳,作为赵国的定海神针。
可是这一次,赵国的定海神针居然主动提出要去北境,显然是想把在秦军那里受到的憋屈发泄在胡人的身上,董钟这一刻不禁的为这些草原胡人默哀了,因为赵信一到,这三十万胡人大军,能回去的恐怕都不知道有没有一般人。
其实赵信之所以要放弃南上党也是很无奈的,因为从密探得知,白骐从关中运来了一批大杀器,就是在关中之战大放异彩的歼星弩,用于防御赵军,有些歼星弩的秦军防线,赵军想要攻破简直是异想天开,所以说,正是歼星弩的到来,让赵信决定要放弃南上党的,与其和秦军碰个头破血流最终还是拿不回来南上党,还不如放弃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名将驾临北疆
第三百四十一章:名将驾临北疆
因为草原胡人大军南下,迫使原本计划前来上党支援的赵国北境精锐到了赵国都城晋阳之后就原道返回北境抵御胡人,致使赵国大将军赵信聚绝对优势兵力取回南上党的计划破产,赵信一怒之下,上书赵王,以赵国名将李如秉代他镇守上党,而他则是选择北上北境与胡人一战。
但是作为一军统帅,赵信怎么也得等到李如秉到了之后才能走的,而与此同时,在胡人南下使得赵国北境精锐无法前来之后,又得到秦国杀器歼星弩之后,白骐曾数次向赵军发动进攻,但是赵信忌惮歼星弩的威力,死守城池,使得歼星弩无法施展,白骐的数次进攻未能奏效,秦赵两军再一次陷入僵持。
乾元二十一年,三月十二日,赵国名将李如秉抵达屯留城,在与赵信交接后,李如秉正式接掌了上党赵军,而赵信也是启程前往北境。
屯留城外,李如秉率众将为李如秉送行,临行前,赵信对李如秉说道:“如秉,你此次镇守屯留城,定要万分小心,虽然我军兵力胜于秦军,但是白骐此人不可小觑,再加上秦军拥有歼星弩这种杀器,切记,谨守城池,万不可出城与秦军交战,待本将击退胡人大军之后,便会率领北境精锐前来支援你的。”
赵国名将中,除了赵信独占鳌头之外,下面的就是张传、司马冲、李如秉,还有一个常年镇守辽东的公孙珏,五人之中,以公孙珏年纪最大,已经年过六旬了,紧随其后的就是赵信,年近六旬,然后就是张传和司马冲了,都是年近半百之人,而李如秉就是最年轻的一个,刚刚过了而立之年,也是赵国未来的希望。
年轻人嘛,容易冲动,特别是面对和他一样年轻却被誉为天下四大名将之一的白骐,心中免不了会有较劲的念头,更何况,李如秉的弟弟李如鸿死在了秦军的手里,赵信怕李如秉因为一时之气,不顾及大局,执意和秦军交战,所以提醒道。
“大将军放心,末将明白的,末将一定会守住屯留城,等候大将军归来的!”虽然很想和白骐大干一场,为弟弟报仇,但是李如秉很清醒,见赵信都忌惮的白骐,绝不是简单的人物,别看赵军兵力处于优势,但是一个不慎,有可能迎来大败,如果是平时,说不定李如秉真的会冲动一次,可是现在可是关键时候。
赵信年近六旬,这些年不停地提拔年轻将领,就是为了赵国的未来铺路,只要赵信定下了他心中的继承人,赵信说不定就会退下来了,明面上看,张传、司马冲和他都是大热门,张传、司马冲是追随赵信多年的老将了,而他则是年青一代的领军人物,从赵信这些年不停地提拔年青一代,作为年青一代领军人物的李如秉自然就成了热门中的热门了,但是现在赵信还未定下继承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这个时候,李如秉绝对不能犯错,只有顺利接过赵信手中的军权,坐拥百万赵军的时候,才是他和白骐较劲的时候。
对于李如秉的态度,赵信很满意,一众候选人之中,最让他满意的就是李如秉了,年轻、有能力、有冲劲,灭燕和中原之战的时候,表现可圈可点,比之张传、司马冲更为出色,所以赵信才会一再帮助李如秉。
赵信终于是走了,将上党的二十几万大军交给了李如秉,接过大权的李如秉也是秉承赵信的战略方针,谨守城池,无论秦军如何挑衅也是绝不出战。
乾元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代郡,马城,这是一座位于长城以南的城池,可是在胡人突入长城之后,这里就成了赵国抵御胡人大军的前沿阵地了。
此时的草原胡人分为三个部族,一个是匈奴,一个是乌桓,一个是鲜卑,三族之中,原本以匈奴的实力是最强的,虽然在秦始皇时期被蒙恬击败过一次,但是后来在匈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单于冒顿的统帅下实现了统一,并且多次趁着中原内战之时挥军南下,但是得赵代燕三国只能携手抵抗,后来冒顿死后,赵代燕联手打垮了匈奴,从此强大的匈奴便四分五裂。
匈奴没落之后,处于东边的乌桓、鲜卑乘机崛起,乌桓、鲜卑皆是先秦时期东胡人的后裔,先秦时期,燕国大将秦开驱逐东胡,拓土千里,东胡从此一蹶不振,后来分裂成了乌桓和鲜卑,就在二十年前,趁着曾经亲密合作抵御胡人的赵燕决裂,乌桓成功征服了鲜卑和一盘散沙的匈奴之后,在草原建立起一个比肩冒顿匈奴帝国的乌桓帝国,从此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但是在数年之前,这个强大的乌桓帝国,就在赵国锲而不舍的打击下,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就是解决了乌桓之后,赵国才得以南下中原覆灭齐魏的。
在成功将乌桓打到分裂之后,赵国便将重心重新投入中原争霸之中,数年来,虽然乌桓偶有犯边,但是却也成不了气候,可是这一次乌桓东西两部联合,挥军三十万南下,着实让赵信想不通,要知道当初乌桓分裂的时候,这东西两部可是打得不可开交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他们放下往日的仇恨,重新聚集在一起的?
“可知道这一次乌桓人为何会突然南下的?”马城城头,赵信看着城下的乌桓大军,对身边的赵国大将司马冲问道,司马冲就是赵国镇守北境的大将。
司马冲回道:“他们是打着复仇的旗号来了,说是为了报去年秋天的仇,不过据细作回报,在乌桓大军南下之前,曾有一支秦国商队出入乌桓王庭,而秦国商队离开了乌桓之后,乌桓东西两部就在弹汗山会盟南下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乌桓大军南下,是秦国的手笔了?”在秦国商队离开之后,乌桓就大军南下,这件事说与秦国没关系,打死赵信也不信。
“应该是的,不过我们没有证据!”司马冲点了点头,说道,没有证据就不能乱说,否则就会让秦国倒打一耙的,所以这些话,司马冲也只是说给赵信一个人听的而已。
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乌桓南下与秦国有关,但是赵信却是认定了这件事和秦国脱不了干系,不然怎么解释乌桓早不南下,晚不南下,偏偏在秦赵上党之战即将揭开分晓的时候南下呢?而且赵国细作还看到过秦国商队出入乌桓王庭。
想到这里,赵信便戏谑的笑道:“秦人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了,想当年他们秦国先祖征服戎狄,击败匈奴那是何等的威风,没想到到了今时今日,秦人居然堕落到和胡人合作了,没有证据不要紧,等本将击退了乌桓人,自会找他们秦国讨个说法的。”
先秦秦国的发家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秦人是打戎狄出身的,可是现在秦国居然为了对付赵国,主动与乌桓合作,这让赵信很看不起。
虽然乌桓人有三十万,但是赵国也不差的,赵国在北境常年驻扎着三十万精锐,本来有二十万人是在司马冲的带领下准备去上党支援的,可是被迫在晋阳返回,在看到三十万乌桓大军之后,为了万无一失的赵国,又从辽东一带调来了十万人,使得马城一带的赵军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万人,说实话,如果不是赵信发话,要亲自来北境收拾乌桓人,司马冲早就将乌桓人给解决了,那还等到今日呢?现在赵信来了,一代名将驾临北境,司马冲有预感,乌桓人的末日到了,他们打断了赵信收回南上党的计划,赵信能让他们好过才怪呢。
第三百四十二章 邓昇不可触犯的底线
第三百四十二章:邓昇不可触犯的底线
赵国第一名将赵信抵达马城的同时,马城外的乌桓大帐中,正进行着一次自分裂以后的第一次会谈。
这一次三十万大军南下,让强大的赵国灰头土脸的,让乌桓两部看到了统一之后的乌桓到底是何等的强大,就连不可一世的赵国都倒在了他们的马蹄之下,这促使两部乌桓生出了重新一统的念头。
分裂之后的乌桓,除了此次之间的内战之外,还被赵国人按在地上摩擦,日子过得好不凄惨,而这一次在秦国人的捣鼓之下,两部乌桓联合南下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让所有乌桓人心中都对统一的乌桓帝国有着无限的憧憬!
但是这一次的会谈似乎并不是很愉快,两部乌桓正在为大单于的位置争吵不休,大单于是草原部族对于君主的称呼,一个部族只能有一个大单于,统一后的乌桓也是如此,但是分裂后的乌桓就出现了两个大单于,这就意味着统一之后的,有一个大单于要退出。
大单于作为乌桓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东西两部的单于都不愿意放弃,毕竟大家势均力敌,半斤八两的,凭什么臣服于你呢?就这样,这一次会谈不欢而散,而且使得这一次东西乌桓的会盟产生了裂痕,也为日后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在赵信驾临北疆,乌桓人为谁是大单于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远在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