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提拔赵元,邓昇也是非常的机缘巧合,就在商法出台的第一天,邓昇为了了解民间对商法的反应,便微服私访,亲自到宛城街头走一趟,随手进入了一家卖布匹的店铺,正是赵元的家业,通过一番交谈,邓昇发现赵元说话头头是道,十分有纹理,邓昇便让系统对赵元进行了检测。

    “赵元,武力:65、统帅:47、智力:90、政治:92。”

    对于一个商人,有92的政治和90的智力,邓昇很吃惊,虽然说并不是顶尖,但是别忘了,赵元是一个商人,那么他对行商一事一定有些自己独特的看法,于是邓昇便和他交谈其商法,赵元对商法也是十分的推崇,就这样,邓昇不顾赵元商人的身份,毅然的把赵元带回了宫中,并在朝会上任命赵元为商务司侍郎。

    随着各国商人纷纷涌入邓国,邓国的商税与日俱增,户库一下子充盈起来,这时候,邓国群臣才明白邓昇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商人们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南北往来的商人,邓国利用商税收到的钱财购买粮食,很快就把连番大战所损耗的钱粮赚了回来,商务司一时之间便成了香饽饽,这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又有谁不爱呢?

    邓国通过发展商业迅速繁荣,天下诸国都是看在眼里,而且纷纷的效仿邓国,大兴商业,但是都收到了或多或少的阻碍,尤其是汉国和魏国以及鲁国,汉国被各国敌对,多处商道都被他国有意无意的封锁,导致进度并不理想,而魏国也是因为国内世家大族林立阻碍,作为农业大国,魏国占据着中原大部分肥沃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农业发展的,现在忽然说要大兴商业,这就会损害到以土地为本的世家大族的利益,导致政令朝令夕改,反而收到了反噬,至于鲁国,作为圣人之乡,一直都不怎么看得起商人,纵然鲁王也有心通过商业强国,但是无奈,他并不能和邓昇一样,在鲁国一言九鼎,邓国推行商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甚至掀起暴动,打算以暴抗法,但是军权在握的邓昇又怎么会和他们客气呢,二话不说就直接派兵镇压,高压手段之下,总算将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

    宛城乾阳宫

    邓昇召见了户部尚书蒋琬和商务司侍郎赵元。

    赵元原本是一个商人世家出身,世代经商,虽然颇有家产,人脉也很不错,但是苦于自己商人的身份,一直无法融入上流社会,可没想到邓昇一部商法的出台,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一夜之间便从一个商人成为了朝中仅次于六部尚书的存在,这让他对邓昇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

    “大王,自商法出台至今已有半年,这半年来,各国商人纷纷扰扰的融入邓国,短短半年,我商务司收到的商税便有六万金,根据大王的旨意,我商务司组织了一大批本国商旅前往邻国购买粮食,至今一共购得粮食一百五十万石,现以充入国库,还请大王明鉴。”赵元诚惶诚恐的向邓昇汇报。

    邓昇一边听着赵元的汇报,时不时点了点头,邓昇对于商务司的表现十分满意,赵元这个商务司侍郎做的很不错,也不枉自己顶着各方压力把他提到这个位置,要知道赵元只不过是一个商人,商务司乃是仅次于六部的一个机构,先不说这个商务司有什么作用,但是多出来一个部门,就需要添加很多官员,一个萝卜一个坑,邓国的那些大家族和满朝文武早就盯着这个商务司了,没想到邓昇会突然从民间找来一个商人担任商务司侍郎,这一个决定瞬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包括一直安心做一条快乐的咸鱼的蔡封也是极力反对,但是饶是如此,也没有改变邓昇的决定,最后还是邓昇力排众议、乾坤独断的把赵元任命为商务司侍郎,结果赵元也没有让邓昇失望,把商务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为邓国增添了大量的商税,现如今先不说那些大臣是否还对赵元商人的身份鄙夷,但是也不得不佩服他。

    邓昇笑着道:“赵卿果然不负众望,短短时日便有如此大的收获,果然是个干臣。”

    “这都是大王的英明决策,朝中诸位大人的配合和帮助,臣实在不敢居功。”赵元诚惶诚恐的,对于邓昇他很感激,他能够有今日都是多得邓昇的提携,要不然谁会这么大胆的重用一个商人出入朝堂呢?



    第28章微服私访

    

第二十八章:微服私访

    对于上一次偶尔出去一趟就发现了赵元这样的人才,邓昇更加相信高手在民间的道理了。

    在商法颇有成效的情况下,邓昇便再一次微服出巡,了解商法实施情况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发现一两个人才。

    邓昇身穿便服,带着一个内侍随从便出了王宫,来到了宛城最为繁华的酒楼,燕来楼。

    这燕来楼也是赵家的产业,原本只是一家小饭店,但是随着商法的出台,宛城内南北往来的商人大大增多,消费的人也多了,再加上东家赵元被任命为商务司侍郎,使得燕来楼得到了很多的方便,很快就成为了宛城第一酒楼了。

    邓昇知道燕来楼之所以这么快就可以成为宛城第一酒楼,中间肯定少不了赵元的照顾,不过对于赵元这些小动作,邓昇选择视而不见,以权谋私这样的事情,哪里都会有,不说别的,就说朝中的那些大臣,谁家没有一两个子弟是因为父辈的关系获得机会的。

    “还是宛城好啊,你们可不知道兄弟在江陵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啊,太难了。”邓昇找了个位置坐下之后,便听到对面的一桌客人在诉苦,看样子这个人也是个商人,而且听那个商人的话,他应该是来自江陵的,江陵乃是荆国王都,荆国是邓国下一个目标,如今听到一些江陵的消息,邓昇便来了兴趣。

    邓昇不顾随从的劝阻,拿起酒杯来到那人面前,道:“在下王达,听闻兄台是从江陵来的?”

    那人点了点头,道:“王兄弟好,在下朱昌,荆国人,原本世代在江陵经商的,现在无奈,只好带着一大家子来到宛城谋生了。”

    邓昇不禁皱了皱眉头,问到:“朱兄既然在世代在江陵经商,想必在江陵颇有家业,为什么会舍弃这么大的家业,背井离乡来到宛城呢?”故土难离是现在人的思想,别看现在各国商人有很多来了宛城,但是他们都是过来做生意而已,并不是在宛城定居,而且朱昌在江陵有家业,居然会舍弃家业,来到宛城。

    “哎,一言难尽啊兄弟。本来呢,我们家在江陵经营着一个粮食店,虽然说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在江陵也是有头有脸的,可是就在两年前,荆王派兵攻打邓国大败,之后,便开始大肆的收拢民间钱粮,而且不单单是官府征收,那些大家族也开始欺压我们,我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贱卖了江陵的祖业,带着家小来到宛城的。”说起江陵的事,朱昌一阵悲愤啊,说实在的,若不是在江陵活不下去,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虽然表面上是朱昌在诉苦,但是邓昇却在当中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了,两年前,邓昇刚刚登基的时候,汉国、荆国大举进犯,最后荆国大军在新野城下被杨延昭和常遇春打得溃不成军,粮草军械损失惨重,这两年荆国为了恢复元气,大肆打压国内的商人,从他们手中补偿损失,正所谓上承下效,荆国朝廷带头剥削商人,手底下的大家族也不甘示弱,这也导致了大量商人逃离荆国。

    邓昇笑了笑,道:“那不知老哥来到宛城之后,感觉如何了?”

    “那是相当的不错啊,本来我对来宛城也是很忐忑的,不过既然在江陵已经混不下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硬着头皮的来到了宛城,可没想到到了宛城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里对商人并没有多大的歧视,而且听说邓国大王为了保护商人的权利,专门为我们这些经商的出台了一部商法,要我说还是邓国大王英明啊,这不是,来到宛城之后,我就在东城那边重新来了一家店铺,干起了老本行,那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的,好不滋润了。”说起来到宛城后的生活,朱昌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啊。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个朱昌可以看出如今邓国的商业氛围了,那叫一个蒸蒸日上、欣欣尚荣,邓昇也放心不少,老实说,其实邓昇当时出台的商法的时候,心里也是很忐忑,这个世界和华夏历史上的朝代一样,都是重农抑商的,大部分人都瞧不起商人,邓昇也很担心商法会受到抵制,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看来这个赵元也是个可用之才啊。

    告别了朱昌之后,邓昇见天色已晚便回到王宫,这一趟出去,虽然没有找到什么人才,但是能够得到荆国的消息,也是不错的。

    不过朱昌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所知道的都是他平日里看到的,并没有什么很有价值的东西,具体情况还是需要邓国自己派人去了解。

    为此,邓昇专门把赵元找来,让赵元组织一支商队前往荆国,打探荆国的消息,为未来大军伐荆做好情报工作,由于不放心赵元,邓昇还专门把姚广孝派去,作为主导。

    邓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天下各国都没有闲着,纷纷扩充势力,就在邓国与汉国展开生死大战的同时,楚国和吴国也在庐江和九江交界处干了一架。

    淮南一带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的火药桶,自立国以来,吴国和楚国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吴国一直都是认为守江必守淮,全取淮南之地,一直都是吴国的梦想,而且淮南对于吴国来说不单单是一个防御前沿,同时也是吴国逐鹿中原的一个重要跳板,而江东乃是楚国项氏的故土。

    当年项羽退回彭城之后,吴国孙氏趁机夺取了江东,项羽也曾多次发兵进攻江东,但是一直都没有如愿,再加上齐国韩氏在北边的牵制,楚国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中原,以至于对于江东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楚国与齐国交好后,楚国又迎来了新的对手魏国,经过几十年的交锋,好不容易打服了魏国,而此时的吴国早就不是楚国能够随意拿捏的存在,楚国几次发兵攻打吴国,都以失败告终,还被吴国在楚国手中,硬生生的把庐江给夺了过去,至此,两国结下了不解之仇了。



    第29章亲政大典

    

第二十九章:亲政大典

    楚将龙川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庐江,吴国也不敢示弱,派遣大都督周凯统帅八万大军迎战,双方鏖战数月之久,血战数十场,不分胜负,最终以双双撤兵告终。

    时光如逝,时间来到了邓王昇二年十二月了,邓昇刚刚过了十八岁的生辰,再过一个月就是邓王昇三年了,而且礼部已经选好日子,在邓王昇三年元月元日,为邓昇举行加冠亲政大典。

    而这个时候的乾阳宫里,邓国的大臣们正吵得热火朝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这个时代的纪年方式都是以当权者的名字来纪年的,比如邓王昇二年就是说今年是邓昇作为邓王的第二年,虽然方便,但是邓昇怎么也觉得别扭,这个时候,邓昇想起了华夏历史的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初每个皇帝都可以拥有很多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便有十四个年号这么多,后来到了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