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四十九章 秦军围长安

    

第二百四十九章:秦军围长安

    乾元十七年八月十八日,赵军大将司马嵩率领十万大军抵达东郡博平,并一路向阳平开进。

    阳平魏军大营,庞廓已经得知赵军援军不日便会抵达阳平,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庞廓召集众将商议南撤的事宜。

    中军大帐中,庞廓叹了一口气道:“诸位,司马嵩大军已经过了博平,不日便可抵达,人数在十万上下,我军需要尽快撤到黄河以南,下去之后,便开始安排大军撤退,我军暂时就在阳平牵制住赵军主力,东武阳的兵马先行撤退,然后在黄河南岸布置防御,同时派人去通知河内的魏布将军,让他也撤退吧,黄河汛期将至,如果他不能在汛期到来之前撤过黄河,汛期一至,他就只能留在河内被赵军围杀了。”

    “喏!”众将应道。

    乾元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东郡黄河以北的顿丘、阴安、卫国等地,大批的魏国官员和百姓开始南撤,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日,驻扎于东武阳的三万魏军开始南撤,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庞廓率领东郡的最后四万魏军撤出阳平,李如秉唯恐遭遇魏军伏击,命令大军不可追击,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东郡魏军全部撤过黄河,除了南撤的七万兵马之外,庞廓还将驻守中原各地的兵马开始聚集起来,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分驻濮阳、白马、甄诚、东阿、荏平等地,并且在诸城之间,沿黄河南岸布置了大量的烽火台。

    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驻守河内的魏布所部也撤过黄河,驻扎在河南郡,魏布亲率主力驻守洛阳城,其余兵马分驻平阴、成皋、卷县,同时也将河南郡内的魏军全部聚集起来,兵力也达到了十二万人。

    齐军和魏军的相继南撤,把黄河以北空了出来,赵军便乘机占据,同时赵军也开始整合兵力,赵信坐镇平原统筹大军,司马嵩统帅二十万大军驻扎西平昌、李如秉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顿丘、张传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河阳。

    乾元十七年九月初一,黄河汛期如期而至,纠缠了数月之久的赵齐魏大战暂告一段落,双方都进入了最后的资源整合阶段,等候汛期过去,发动进攻,而双方都将大军驻扎在城池而不是岸边,就是为了防止黄河决堤,虽然不一定,但是也是以防万一。

    因黄河汛期,赵齐魏休战,但是关中的秦汉之战却是到了最后关头了,乾元十七年九月初五,白骐率领秦军于槐里大破汉军,汉军主将曹添战死,十二万汉军主力全军覆没,乾元十七年九月十二日,白骐率领秦军主力包围汉都长安。

    此时的长安城风声鹤唳,城内只有三万守军和十万百姓,而城外的秦军则是有三十万之众,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汉国末日的来临。

    长安、汉王宫、未央宫中,新任汉王刘臻召集众臣议事,可是这一切恐怕也是徒劳,昔日带甲四十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汉国,现在已经是日薄西山,人才凋零了,樊轶、周深、曹添等顶尖统帅的陨落,夏侯无忌、许杰等猛将的战死,使得现今的汉国连一个像样的大将都找不出来了,只能靠着年近六旬的老将夏侯杰支撑,但是夏侯杰年老体衰,又岂是如日中天的白骐的对手呢。

    “诸卿,秦军围城,可有良策退敌?”刘臻坐在王座上,一脸慌张的说道,刘臻也是一个倒霉孩子,他的父亲刘勰执政三十年间,几乎将汉国所有的家底都败光了,还被昔日的跟班邓国按在地上摩擦,精兵强将通通打光了,等他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只留给他一个曹添和一个夏侯杰,现在曹添也死了,偌大一个汉国,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就只剩下一个夏侯杰了。

    殿下群臣面面相觑,沉默不语,说实话,汉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兵马打光了,大将死光了,现在除了一个夏侯杰,剩下的都是一些二三流的武将还有三万所谓的精锐,就这点资本,如何去和三十万秦军硬刚呢。

    “启禀大王,臣以为,可向他国求援。”此时,曹群出列道,作为前任汉王刘勰留给刘臻的辅政大臣,曹群一直为这个残缺的汉国鞠躬尽瘁的,到了这个地步,能够拿出主意的也只有这个老臣了。

    王座上的刘臻一听,大喜,对啊,我们汉国打不过,但是我们可以拉队友啊,可是下一秒刘臻的脸便阴沉下来了,他汉国是有盟友,而且还不弱,中原强国魏国和北疆第一国赵国,这两个国家都是汉国的盟友,但是这两个盟友现在已经大打出手了,又怎么顾得上汉国呢。

    刘臻叹了一口气,道:“曹相,求援固然是好,但是赵魏已经在黄河对峙了,又怎么会分兵来救长安呢。”

    “大王,如今赵国一心南下中原,而魏国也是为保全祖宗家业也拼尽全力,当然没有余力开战救援长安了,臣说得并不是赵魏两国。”曹群回道,赵魏现在是什么个情况,天下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果说这个时候去向赵魏求援,无疑是会让天下人笑掉大牙的,但是曹群所说的求援并不是赵魏。

    “那曹相打算向哪国求援?”刘臻有些迷糊了,汉国当初为了参加中原之战,与赵魏宋定下盟约,互为盟约国,但是如今宋国已亡,赵魏开战,汉国哪里还有盟友啊。

    曹群道:“回大王,臣的意思是,我们可向邓国求援。”曹群此话一出,顿时把殿内所有人的给惊呆了,没事吧大哥,邓汉两国都打成什么样了,彼此之间可以说是结下了不解之仇了,恐怕邓国还恨不得汉国死呢,又怎么会派兵救汉国呢,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刘臻听完之后,脸色也是很难看,对曹群说道:“曹相,邓国与我大汉有着血海深仇,又怎么会发兵救援长安呢,再说了,我大汉无数儿郎死在邓国手中,就连樊轶将军也是因为邓国而死的,你这个时候让寡人去和邓国摇尾乞怜,寡人做不到。”

    自从武关之战后,汉国上下就视邓国为第一死敌,无时无刻都不在想着如何捏死邓国,就算后来秦国攻入关中,成为了汉国的第一死敌,邓国依旧排行第二,而第三则是百年的老对手楚国。

    可是曹群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只见他解释道:“大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仇敌,只有永远的利益,邓王雄才大略,又岂会不懂这个道理呢,再说了,自从武关落入邓国之手,我大汉已经对邓国造成不了威胁了,而继续存在的大汉对于邓国更加有好处,只要我大汉还在,邓国就不用直接对上如虎狼一般的秦国,对于邓国百益而无一害,臣相信邓王会发兵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今天下,除了邓国,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来救长安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比大汉的存亡更加重要了,还望大王三思!”

    曹群想得很美好,他认为邓昇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拥有超越常人的长远目光,汉国的存在,对于邓国也有好处,邓昇应该会出兵的。

    而刘臻此时也是被曹群给说服了,曹群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比汉国的存亡更加重要了,无论是多大的仇恨,在国破家亡的关头,都是可以抛弃的,于是刘臻点了点头,同意了曹群的意见,并在夏侯杰的亲自布置之下,一队兵马带着曹群杀出重围,往武关方向而去了。

    可是尽管曹群说了好多个邓国出兵的理由,但是邓国会出兵吗?



    第二百五十章 汉国覆灭

    

第二百五十章:汉国覆灭

    邓国会出兵吗?邓昇表示不会,虽然曹群跪在景阳殿,声色泪下,说得很动听,不停在强调邓汉两国昔日的情谊,还说了很多个汉国的存在对于邓国的好处,但是还是被邓昇给拒绝了。

    不是邓昇不知道汉国的继续存在对邓国的好处,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曹群没有考虑到了,那就是邓军打不过秦军,准确来说,是在关中这样的平原之地打不过秦军。

    邓国是以步兵称雄南方的,如果论起步兵,天下诸国加起来也不够邓国打,但是在关中这样的平原,与拥有十数万铁骑和十万歼星弩机的秦军打,邓军无异于是自寻死路,你说邓昇这个时候怎么会出兵呢,别到时候救不了汉国,就连邓国也搭进去了,而且秦国灭汉之心很坚决,邓国能救一次也救不了第二次,可以说汉国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邓昇又怎么会为了一个必亡的汉国而耗费兵力了,邓昇并不傻啊。

    求不来援军,曹群顿时哀莫大于心死,邓昇看见之后很是不忍,也怜惜曹群这个人才,提出了让曹群留在邓国,并表示只要曹群愿意留在邓国,最起码都是一郡太守之职,可是曹群是土生土长的汉国人,家族、亲人都在汉国,又怎么会同意呢,于是在邓昇的惋惜下离开了宛城,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之后,曹群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臻,刘臻听后,又是轻松,又是悲凉,轻松的是,不用愧对祖宗,对邓国这个仇人摇尾乞怜,悲凉的是,没有邓国的援兵,汉国的覆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刘臻此时已经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挣扎了,不过出于心中的傲气,他还是不愿意选择投降,毕竟当初秦朝就是被汉国的老祖宗给干掉的,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百多年后的今日,秦人再一次回到关中,而这一次面临亡国的却是汉国。

    长安城外,秦军大营,当初曹群在一队汉军的保护下杀出重围,白骐就想到了曹群很有可能去搬救兵了,而且现在在有能力救汉国的就只有雄霸南方的邓国,所以从曹群杀出长安的那天起,白骐便派了大量的的斥候往武关方向侦查,并且在武关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布置了大量的兵马,随时准备阻击邓军。

    后来曹群从武关返回关中,但是却没有发现邓军的身影,原本白骐还以为邓国还在调兵遣将呢,可是等了半个月,还是没有任何一支邓军部队走出武关,白骐疑惑之下,派出密探潜入宛城,通过多番查探才得知,原来邓昇拒绝了曹群和汉国的求援。

    白骐顿时大喜,并不是说白骐害怕邓军,只是在这个覆灭汉国的紧要关头,白骐不想有任何的波澜,毕竟邓国这些年风头太盛了,对于邓国白骐心中还是有些忌惮的,在这个时候,能够不碰上还是不要碰上的好。

    既然邓国已经拒绝了支援汉国,白骐便把布置在武关通往关中的兵马撤了回来,再一次集结大军围困长安,而且在长安下待了快大半个月,白骐决定不再等下去了,眼看就要进入十月了,关中大地马上就要迎来隆冬,所以白骐决定马上强攻长安,争取在隆冬之前拿下关中。

    乾元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秦军在长安城下摆开阵势,三十万秦军分成几批分别进攻长安四门,而长安城内的汉军也是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决定汉国命运的大战终于要打响了,不过对于这一战,长安上上下下都是面如死灰的,秦汉的力量差距太过悬殊了,除非会有奇迹发生,不然长安城破就在弹指之间,但是恐怕是不会有奇迹的发生了。

    长安城外杀喊声震天,汉王宫中却是十分平静,一众宫娥、内侍都战战兢兢、瑟瑟发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