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个魏国接壤的国家中,赵齐,魏国惹不起,汉国,魏国打不进函谷关,一切都是白搭,至于邓国,魏国简直是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挑来挑去,魏国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陈国。
其实魏国并不是没有想过攻打两楚的,只不过现在看齐国的架势,已经是将两楚当做囊中之物了,以魏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从齐国手里将楚国拿到手。
而之所以派出马融来宛城,则是因为要攻打陈国,邓国就是关键,因为邓、楚、陈之间还有一份盟约,如果魏国攻打陈国,陈国不敌,然后向邓国求救,谁能保证邓国会不会出兵呢,所以魏国经过几番商议,决定和邓国联手覆灭陈国,将汝南郡让给邓国,不过这样一来魏国只得到一个陈郡,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魏国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汝南郡让给邓国,但是邓国要帮助魏国在齐国虎口之中夺下沛郡。
这样一来,邓国得汝南郡,魏国得陈郡、沛郡,都有好处,而且有了邓国帮衬,魏国也不怕齐国来找麻烦了。
在见过马融,得知魏国得目的之后,邓昇有些迟疑了,并不是邓昇不想要汝南郡,只不过是因为邓国刚刚重整了军队,各部都还在积极的训练和磨合之中,实在不适宜出兵。
但是看马融的意思,魏国出兵攻打陈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如果陈国来求救,封锁是救,还是不救呢,于是邓昇连忙把崔浩、蒋琬、苏弘、岳飞找来商议。
当几人得知邓昇召见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是因为魏国之事了,于是很快便来到乾阳宫。
乾阳宫中,邓昇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希望这几个智囊能够给自己一点意见。
众人听到邓昇顾虑后,皆眉头紧皱,现在邓国正处于一个很关键的时候,如果贸然发动战争,对邓国军队的整合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许影响的,但是既然不和魏国一起打陈国,那将来陈国派人来求救,邓国是救还是不救呢?如果不救,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魏国将陈郡、汝南郡这两个中原大郡以及陈国两百万人口收入囊中了,这明显就是不符合邓国的利益。
“启禀大王,臣主张和魏国联手。”这时,苏弘出列道。
邓昇皱起眉头,问道:“苏卿是怎么考虑的?还请详细说说看。”邓昇见苏弘主张和魏国联手灭陈,于是问他理由。
苏弘顿了一顿,道:“回大王,魏国既然能够将一国丞相作为使者来到宛城,这就说明魏国伐陈一事,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无论我们答不答应,魏国一样会出兵的。”
众人点了点头,这里的人都是聪明人,虽然不知道魏国到底出于何种目的,才会和有着血海深仇的邓国联手,但是从马融亲自前来宛城可以看出,魏国伐陈之决心有多坚定。
苏弘见众人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于是继续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三天可以走,第一,和魏国联手,最终魏国得陈郡、沛郡,我大邓得汝南郡。”
“第二,不和魏国联手,在陈国撑不住的时候,出手相救,打断魏国吞并陈国的计划,但是这样一来,我国就要再一次和魏国正面交锋。”
“第三,既不和魏国联手,又不救援陈国,眼睁睁的看着魏国将陈郡、汝南郡吞下。”
“臣之所以主张和魏国联手,是因为救援陈国对大邓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反而会消耗势力,而不闻不问的话,魏国拿下两郡,实力大增,对大邓也没有好处。”苏弘道。
邓昇听后,沉默不语,仔细思考着苏弘的话,要邓昇眼睁睁的看着陈国被魏国吞并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邓国和魏国还有些血海深仇呢,如果魏国实力一旦增强,难保不会成为邓国的大敌,长社一战的战果也瞬间化为乌有,这不是邓昇的作风。
—————
而求援陈国,阻止魏国得计划,虽然能够遏制住魏国,但是对邓国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因为一个陈国,和魏国血拼一场,图耗实力,得不偿失,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和魏国联手比较划算。
“其他人觉得怎么样?”事关邓国未来,邓昇不敢妄下决断,于是想征求一下崔浩等人的意见。
“臣并无异议!”崔浩、蒋琬回道。
只不过岳飞却支支吾吾道:“大王,陈国可是我们的盟友,如果和魏国联手对付陈国,会让大王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的。”
岳飞是一个正直的人,虽然邓国是因为楚国的原因,才会和陈国扯上关系,其实邓国和陈国并没有定下什么盟约的,但是在世人眼中,邓国和陈国就是盟友,而且陈国这些年来对邓国也是很恭敬,如果突然背信弃义,攻击盟友,岳飞不怎么能够接受。
可是其他人却不以为然,别说邓国和陈国并没有定下盟约,只是名义上的盟友,就算真的定下了什么血盟,背信弃义这些事也不是没有的。
崔浩笑了对岳飞道:“岳将军多虑了,严格来说,我大邓哥和陈国并没有定下盟友,之所以会和陈国成为盟友,皆因楚国之故,其实早在楚国分裂之后,我大邓和陈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是不复存在了,所以岳将军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虽然觉得崔浩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岳飞还是不能接受,只不过现在所有人都同意了,他知道单凭自己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所以很自觉的选择了闭嘴。
既然所有人的意见都一致,邓昇也是下定决心,和魏国联手,拿下汝南郡。
次日,邓昇便再一次接见了马融,同意了魏国联手,但是仅次于这一次的联手,并不是结盟,马融当然不会在意这些的,就算邓昇想结盟,魏国也不会同意的。
通过商议,最后决定由魏国先行出兵,吸引陈国的主力,而后邓国外突袭汝南郡,两国合力,一举灭了陈国。
这样咋眼一看,好像对魏国不是很公平,魏国对付陈国主力,邓国却从后摘桃子,可是邓昇却是承诺了,全力帮助魏国拿下沛郡,并且如果齐国对魏国发难,封锁也得出手干预,不过也是说好,仅此一次而已。
其实这个才是马融真正的目的,区区一个陈国,魏国还未曾放在眼里,他们最顾及的还是邓国和齐国,现在邓昇已经同意帮助魏国对付齐国,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第194章薛仁贵挂帅
第一百九十四章:薛仁贵挂帅
既然商议好了一切,马融第一时间派人将消息传回濮阳,而他则是留在宛城,他其实是担心邓国说一套做一套,在关键时候出尔反尔,摆魏国一道,虽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单凭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就不由得马融不担心。
关于马融这点小心思,邓昇和崔浩等人一清二楚,不过马融留在宛城也是有好处的,毕竟不但魏国信不过邓国,邓国也同样信不过魏国,谁知道灭了陈国之后,魏国会不会和齐国联手摆邓国一道,现在有马融这个丞相在自己手里,邓昇的心也定一些。
虽然决定出兵了,但是谁带兵,出多少兵还没有一个定论,于是邓昇将苏弘和岳飞找来。
乾阳宫中,邓昇看着苏弘和岳飞道:“苏卿、岳卿,你们觉得何人能够担任主将,率兵伐陈呢?”
在这个问题上,苏弘不好表态,毕竟容易得罪人,于是看了岳飞一眼。
岳飞见苏弘看了看自己,也是一阵苦涩,苏弘不想得罪人,岳飞又何尝想得罪人呢,但是谁让他是大将军都督府的大将军呢,这些事他肯定要表态的。
于是岳飞拱手道:“回大王,此次征伐陈国,陈国的主力自有魏国处置,所以我军并不需要出兵太多,只需一卫兵马便可以了,臣以为薛仁贵将军的鹰扬卫可担重任。”
邓昇对于岳飞的话表示赞同,陈国几年前被魏国揍了一顿,损失了好几万人马,直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能用的兵马估计也就十万上下,而听马融说,魏国至少能够拿出十五万兵马投入陈国之战,起初一听,邓昇也是吓了一跳,早知道长社之战,邓国一战打掉了魏国近十万精锐,搞得魏国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呢,现在魏国除去镇守四方,能够拿出手的兵马也就十五万上下,也就是说魏国这一次真的砸锅卖铁了。
有了魏国十五万大军,陈国的主力就会动弹不得,以鹰扬卫五万兵马,取一个汝南郡绰绰有余。
邓昇点了点头,道:“好,就依岳卿所言,命薛仁贵统率鹰扬卫出征汝南,苏卿,兵部和明镜要全力配合。”
“喏!”苏弘应道。
接下来,邓昇又将薛仁贵找来,因为天下比武大会的缘故,八卫大将军都在宛城,还没有离开,所以邓昇直接召见薛仁贵。
当薛仁贵得知自己将率兵出征汝南的时候,很激动,当年鄢陵一战,打得实在太窝囊了,薛仁贵无时无刻不想再一次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一次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听邓昇的意思,这一次出征汝南可能还会和齐国交上手,这让薛仁贵更加的兴奋了,齐国乃是天下大国,而且齐军统帅韩清乃是天下排名第二的名将,如果自己能够在他手里占到便宜,那自己就会真的名扬天下了。
很快,薛仁贵便带着鹰扬卫的人返回颍川,当薛仁贵回到颍川鹰扬卫驻地的时候,魏国已经发兵南下了。
乾元十五年,三月十日,魏国大司马庞廓率领十五万魏军,一举攻破了柘县、武平、苦县,兵锋所向无敌。
陈国连忙集结起十万兵马,在陈国大将军谢逊的统帅下,将魏军挡在新平、宁平、阳夏之外。
魏军久攻不下,只好派人前往颍川,督促薛仁贵赶紧发兵。
不过薛仁贵可一点都不急,因为邓昇已经说了,不用着急出兵,先观看,等什么时候,魏军将陈军主力彻底缠住之后再出兵,而现在虽然陈国的十万主力已经在北边布防,但是面对魏军的进攻还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自己此时出兵,陈军搞不好还真的能够抽调兵马南下呢,并不是邓军怕陈军,打不过陈军,而是如果和陈军主力血拼,损失会比较大,而且还会便宜了魏军,倒不如先等等,等魏军和陈军打红了眼再出兵也不迟。
可是,薛仁贵等得起,庞廓却是等不起啊,楚国那边传来消息了,西楚大将军龙川被齐国大将军韩清打得节节败退,直接丢了东海郡,眼看就要打到彭城了,如果一旦齐军攻下彭城,灭亡了西楚,那接下来就会对东楚下手了,所以留给庞廓的时间不多了,可是现在薛仁贵愣是不出兵,庞廓真是又气愤,又无奈。
纠结数日,庞廓决定孤注一掷,先在新平、阳夏、宁平三地找一个突破点先。
乾元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庞廓秘密派遣魏布率领一队兵马,前去联系陈留驻军,猛攻阳夏,苦战十日,最后付出惨重的代价,攻破了阳夏。
阳夏一失守,谢逊苦心经营的防线瞬间被击溃,谢逊无奈之下,只能将所有的兵马派上场,重新构建防线。
当魏军攻破阳夏之后,身处颍川的薛仁贵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将麾下大将召集起来,准备出兵。
中军大帐中,薛仁贵坐在诸位,下面分别是军师荀攸,四大上将军王彦章、李存孝、高思继、伍云召,还有八大中郎将,论阵容,在邓国八卫之中不是第一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