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生领命!”

    奥维茨基回了一句,就对利奥波德六世说道:“这个很正常,我们白人一向被他们瞧不起的,你待久了就会习惯的,你要不跟我选一样的汉姓吧,别选跟他们一样的姓,不然会被打的。”

 第七百五十章 皇后才了解朕与五皇子任大将军(二合一)

    奥维茨基口中的“他们”自然指的是李棩这些人。

    虽说都是大明的二等民,但因为汉化程度不高,而不及李棩等人更易受大明汉人照拂的奥维茨基等西夷,自然是相对弱势的群体。

    被这些人打也不例外。

    高高在上的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只是通过东厂上报的民间相关调查情况后才知道了这一情况。

    不过,他对此倒是不感到意外。

    在他看来,这也算是人性的正常表现。

    只是因为他的缘故,鄙视链是在朝着有利于汉人的方向演变。

    “为政者,只有将自己民族之利益至于一切之上,彼国之民才可比他国之民尊贵,才有自己独立之性,而不用通过攀附强者来满足自尊。”

    朱由校背着手一边走在榴花绽放的宫墙下,对已鬓发皆白的张嫣说道。

    张嫣挽着他胳膊,皱纹难掩的脸淡淡一笑,道:“陛下和臣妾说这些做什么?”

    “朕这是在今早看到东厂在对外教化学院所报的事后,再加上想到这数十年来的风云变幻,有此感悟,而随口说起了而已,你就听不得?”

    “真觉得这只是皇帝和大臣们的事?你们啊,不能祖宗一句后宫不得干政,就真觉得家国与自己无关!民族盛或衰,每个人都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朱由校回道。

    张嫣因此莞尔一笑道:“陛下说的是!历朝君王是眼里有天下,却只治着一国!您是眼里只有一族,却治着整个天下!您是巴不得汉人都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君,担负一族之兴亡责任来!”

    朱由校瞅了张嫣一眼,突然道:“你算是没白陪朕到现在!朕的心思,唯你知道罢了。”

    张嫣朱唇微咧。

    而朱由校则因此瞅见了张嫣的满头银丝,不由得再次想到自己也已是年老之人。

    他知道有一句话说的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他这个皇帝一直没有驾崩对于很多人而言的确不是件好事。

    但是朱由校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养生得法,且改变了大明必在这个时期灭亡的历史命运,连带着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到了寿命已堪比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地步。

    不过,朱由校现在庆幸的是,因为大明眼下还在处于对外扩张期。

    整个帝国所有阶层的人,基本上,都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在外争夺利益方面,而没有太在意内部权力的争夺。

    所以,大部分人对朱由校一直还是大明皇帝的情况,并没有感到不可忍受。

    甚至,因为对外扩张的需要,大明所有人都还需要朱由校这个牌子来代表他们在对外争夺利益的正义性,也就倒还把朱由校继续捧起,甚至已到捧到神坛的地步。

    许多人家,不乏富贵之家,已对朱由校非常崇敬到真把他当菩萨一样供奉。

    但朱由校从来就不是一个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一个人。

    暴君也好。

    仁君也罢。

    他杀人救人从不管后人怎么看。

    他甚至要求翰林院史官不必对他来个尊者讳的史书记载,而要客观的纪录一切,让史书变成真正只是拍摄这个时代的纪录片,而不得加减任何东西。

    可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的是,到如今,他却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而且是很多即便受了文臣一辈子的委屈的仁君都得不到的好名声。

    不过,他对此并不感到欣悦,他希望的是,大明的百姓们不要真以为是自己救了他们,而是应该明白,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救他们自己。

    靠皇帝靠清官靠父母靠朋友,终究只能依靠的是自己。

    不然,天下百姓就算是被伟大的人保护的再好,而终究也只会,都是巨婴而已,以致于事不关己时就缩在一边,事若关己,就只知哭闹,而不知方式方法。

    “朕可以保证大明一时之强盛,但不能保证大明永世强盛,也只能给天下汉民带来一世安宁,但不能带来永世安宁!而要永葆皇明国泰民安,还得靠后来者!”

    “另外,你们也不能指望靠朕一人就真的能在几十年内,把几千年积弊给一扫而空,能让只知在乎自家门前雪的天下人彻底告别自私,这终究是需要后来者继续努力的。”

    朱由校在这一天后,于政事堂对自己的辅臣以及听政的皇嗣们说着一些让这些人不要太指望自己能解决一切的话来。

    温体仁看着这个,在自己威望如日中天,连万里之外的西域蛮荒之地,都奉其为天下圣君时,却说着些谦逊之话的大明皇帝陛下,心中倒是越发的敬佩,笑道:

    “臣记得陛下即位之初,臣还只是在翰林做个小小词臣,那时,革新除弊可以说是陛下的一腔孤勇造成的!杀伐决断,大有天下舍我其谁之盛气!如今,国威煊赫,民智大开,而始有兴亡之责,陛下却没有因此自认天下从此安,而后世之君只需坐享太平,可见,陛下之明,却非自古所有帝王可比!”

    “非朕矫揉造作,而是朕怕他们觉得将来若天下真的一统后,自己无事可做!”

    朱由校说着就指了一下皇嗣们。

    “虽说如此,儿臣们还是希望父皇能寿龄永继,为我们这些后生辈为汉家再多拾掇一些积弊。”

    和周遇吉一起回京述职的五皇子朱慈灼这时候说了一句。

    朱由校听后道:“还寿龄永继,再继续活下去,许多人对朕的恨就会更深一层了!等天下一统后,朕就得适当找个机会退位了,得过几年清闲日子。”

    朱由校这话倒是一稳定剂。

    在他这样说后,许多还是更在乎内斗夺权的人,也都暂时压制住了内斗夺权的心思,把心思依旧主要放在对外扩张上。

    “既如此,七弟,你还是要继续多立些功业,要把老五给比下去!如今欧洲,以及将来的美洲,不能让文臣武将们只知他老五,而不知你。”

    一直被幽禁在府里的朱慈灿似乎已经被朱由校忘记,连封地还没得,府里也变得冷冷清清,而现在,也就朱慈灺会来看看他,顺便,朱慈灿也会给他出出主意。

    朱慈灺则点点头,然后看向朱慈灿说道:“只可惜二哥你,父皇要是允许你也去建功立业多好,眼下上至皇储下至平民,皆能迅速立下大功,一人灭数国的都有!”

    朱慈灿笑道:“你这话也就在我面前说没什么,但记住,在父皇面前不要用上至皇储下至平民这样的话语,直接说只要是汉人皆能迅速立下大功,以免父皇觉得你对本族之同胞,在情感上还有官民之分!”

    自从上次因为说错话被朱由校夺去了夺嫡机会后,朱慈灿就变得比以前还要谨慎小心,以致于现在朱慈灺随口一说的话,他都抓住了其表述有误的地方。

    朱慈灺站起身来,把手里的茶放了回去,问:“有必要这么小心吗,我这话又不是非要去否定父皇的那什么同胞之情,只是顺口说所有人,不论身份都能很快立下大的功业而已!”

    “但父皇可不一定会这么想!在父皇面前,你得放一万份小心!记住!不要像我一样!父皇现在最不喜欢的就是只想做人上人而无民族之意识的人!”

    朱慈灼说道。

    朱慈灺回道:“行,我记住了!你放心吧,二哥,开疆辟土这方面,可不是只有他老五能行!”

    ……

    五皇子朱慈灼因为基辅一战大胜索别斯基,后又协助周遇吉通过几次运动战,让欧洲联盟土崩瓦解,而正式接替了周遇吉,成为定西大将军,总揽向西扩张的军政事务。

    而周遇吉则因为年迈,加上本人又不好久领重兵于外,而急流勇退,回京师担任起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同知来。

    这个官职看上去官职很高,但没有实权,除了有顾问之职能外,也只能算是养闲,只等着将来美洲统一而就去美洲任公国国主。

    将来去美洲任国主,是周遇吉向朱由校申请的。

    因为他自知自己参与西征多年,在欧洲有不少老部下,如果在欧洲选一块封地任国主,简直都有可能做欧洲夜天子,而他也就因此自请皇帝将来把他封去美洲,如果将来美洲统一后,他还在人世间的话。

    当然,周遇吉对外倒不是这么解释的,他对外给的理由是不想离开中土,也不想离开皇帝陛下身边,哪怕是老死也得老死在中土,所以才腆着老脸说等将来美洲统一后,再请皇帝将他这个国公给封出去。

    朱慈灼接了周遇吉的定西大将军之位,也就意味着皇族子弟开始进一步地成为大明帝国开疆辟土的主要人物,而已无限接近于决策层。

    当然,这也让整个皇族内部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毕竟定西大将军这个位置不同于一般的位置。

    朱慈灼也没想到自己父皇会把架在火上烤。

    但他似乎也明白,自己父皇这样做,似乎真的是因为只有自己这个表明没有称帝之心,且还谙熟欧洲情况的皇子才最合适。

    哥尼斯堡。

    朱慈灼派了近卫军副总训导官兼波兰巡抚董汉臣来这里,要求这里的普鲁士公国投降。

    眼下,随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利奥波德六世主动归顺大明,献出整个奥地利后,整个欧洲大联盟组织已算是彻底崩解,而现在,大明要做的也就是让这些已只能自保的欧洲大陆诸国归于大明之统治,而且最好是不费刀兵,而主动归顺大明。

    所以,朱慈灼才会主动派董汉臣去接触因为紧邻大明新设波兰省和罗刹省而接下来要被第一个吞并的普鲁士公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按照大明中央朝廷的设想,乌拉尔山以东的区域因为地理距离太长,再加上其他因素考虑,而将来是要分封为藩镇的。

    但现在因为大明还是在战时,另外还没选择好就藩之人,所以这些地方也就还是暂时设为由大明中央朝廷直接统辖的省。

    各省还是有督抚官,只是多由军官兼领,进行战时军管,而便于平定由当地不甘心失败贵族引起的零星叛乱。

    “我们可以归顺你们大明国的统治,但是我们希望我们可以自治,而你们不能派驻军队,也不能加征所谓的防务税费!”

    普鲁士公国的陆军上校卡尔克斯滕却在董汉臣来传达朱慈灼的意思后,提出了自治的要求。

    啪!

    “那怎么行!虽说将来这些地方很大可能也会成为我大明的藩镇,但是,那也是在对这些地方进行文明改造后才执行的事,笑话,我汉家儿郎辛辛苦苦远赴他乡,凭什么白白的做他自治国的保护者!”

    朱慈灼从董汉臣这里知道普鲁士公国的贵族们的想法后,当场就下了马,把马鞭往空中一甩。

    “请您告诉您们的五殿下!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白食可吃,我们愿意每年向五殿下个人缴纳税赋,而且是你们提出来的防务税赋的一半!贵国如此富有,我们一小国的防务费,在彼国皇帝陛下眼里想来并不起眼,即便没有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