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耿于垣不由得怒道:“那这样和现在又有什么分别!”

    “皇帝和辅臣们先选和自己政见相同的人为下一届咨议院大臣,那些大臣自然会选出与皇帝和辅臣们一样政见的新辅臣来!如此下去,朝廷的还有什么新政变法可言。”

    “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政体得到延续,而不使我大明朝廷为天下人变成为天下某部分人!”

    “你要想让朝廷实施新政,变法,应该是去资政院,不应该来这咨议院,这里是保证天下为公的地方,而提出新政建议着朝廷采纳是资政院的职责!”

    吕盛回道。

    耿于垣再次暴露了自己的初心并不是为了天下而要求变法要求立宪,所以,使得在这时候提咨议院大臣如何产生时,再次被怼的无话可说。

    刘鸿训见此便道:“那现在开始表决,同意次辅与吕盛所提议的关于限制君权之准则以及辅臣、咨议院大臣产生方式的举手!”

    大部分人都举起了手,只耿之垣这些少部分心思不纯的人没有举手。

    刘鸿训因此就道:“那便将此定为接下来的宪纲之一!另外,说到政体,以后大明朝廷,无论君还是臣,执政当为什么牟利这点得定下来,耿咨议刚才说的没错,这权与利素来是分不开的,有权就得牟利,但关键要看是为谁牟利。”

    “当然是为天下利,使民可自由且公正的获利!”

    耿之垣回道。

    “没错!朝廷当不夺民利,保护民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耿之垣一起被选中的大兴县士子留邦嵩也附和起来。

    “不对!”

    吕盛这时候回了一句,且道:“这样的话,岂不是鼓励兼并,或者说允许豪富者用合法的方式兼并弱民之产?”

    吕盛继续说道:“以我之见,朝廷取利当为天下太平、为国强民富,而要如此,则当适当对天下之经济有所调控!盖因,人之道,是奉有余而损不足,朝廷当为天道而行,损有余而补不足,以避免天下人因只顾私利而忘大义,进而遭受天谴也!”

    “另外,朝廷当为天下兴盛负责,故当鼓励劳动之收入,而贬抑投机钻营之收入!”

    “即朝廷当利用官家之权,对生产者有所偏,而对投机钻营者、借资生息者有所抑,使天下人更愿踏实革新技术,增进生产力,而非好逸恶劳,投机取巧,以致于世风变坏,道德败坏!朝廷当令天下知道,哪些利可取,哪些利不可取!”

    “总之,朝廷当用权让天下最广大的生产者,即工人和农户这些靠自己辛勤劳作而获利的人,财富增长最快,如此方是顺应天道,乃符合太史公所言善者因之的治国之道!”

    吕盛说到这里的时候,许多人工人和农户因此激动地附和起来。

    “有道理!我觉得这样才对,我们这些认真劳作的就该被朝廷多照顾些,不然还不知道会被那些有权有势的坑成什么样呢。”

    “没错,自由和公平,说着好听,可真正的情况,是人家比你会算计,也比你知道多,坑了你,还怪你不懂朝廷政令,你反抗的话,就说你是刁民!”

    吕盛因此继续说道:“没错!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那陛下和他的朝廷就该向着为这个天下真正在做事的人,让大明朝廷以保障生产者之利最大化的原则执政,方说明天下人才是天下人的天下!”

    “照这么说,文人士大夫就活该穷吗?”

    耿于垣冷声问了起来。

    吕盛回道:“也不能这么说,文人写文章诗词和词话什么的,也是生产嘛!如果想做文人,这些文人的活又不干的话,那是活该穷!就算骤然富贵,也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巧取豪夺,若是,朝廷应该严办的。”

    “姓吕的!你枉为文人!”

    耿于垣有些激动地指着吕盛说了起来。

    “干什么!文人气度去哪儿了?”

    刘鸿训因此责问了起来。

    耿于垣只得闭嘴不言。

    孙传庭和黄得功因此都笑了笑。

    而这时候,刘鸿训则道:“认为朝廷执政当以维护自由和公平为原则的,举手。”

    一时间,没几个人举手。

    刘鸿训也就说道:“看来大部分咨议大臣都希望朝廷以保障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执政原则,那以后就以此为宪纲,朝廷旦有违背处,便可以此为由弹劾,或可动员天下百姓,清君侧,尔等以为如何?”

    “很是!”

    吕盛回道。

    “同意!”

    于忠明回了一句。

    其他工人和农民出身咨议大臣也都表示同意。

    最后,耿于垣等自由派士子也无可奈何地表示同意,因为不同意的人占少数,他也不得不表示同意。

    这时候,黄得功突然站起身,来到会议中央,说道:“诸位,我说一句,以我看,这什么宪纲不宪纲的,哪怕将来到正式立宪的时候,这宪政也得在我大明天启皇帝陛下千秋百代之后再实行,因为,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些军人,尤其是帝军上下的兄弟们,就认陛下的话,什么宪不宪,对我们而言,不过是些让人懒得听的大道理而已。”

    黄得功说着就把身上的总兵以上可在非御前携带的大明新制转轮手铳拿了出来,且直接打开保险,放在了桌上,然后大马金刀地坐回去后,就指着枪,问着在场的咨议院的大臣们:“谁有异义?”

    黄得功说着就扫视着在场的人。

    仿佛在问,谁赞成,谁反对!

    “这个!”

    耿于垣这时候刚说话,还没全说出来,黄得功就突然一个暴起,将枪拿在了手里,且对准了他:“混账东西!老子早他娘看你不爽了,你是不是真当老子不敢一枪崩了你?!你他娘的得明白,这枪握在谁手里,谁他娘的说的话才是宪!如今陛下自办武校、亲征东虏,上上下下的官兵就没有不服他的,他要说他口含天宪,那就是口含天宪,明白吗?!如今立这什么宪,自然是为后世之君立的,你真当你配给如今的陛下立宪?!”

    耿于垣一时不由得双腿发起抖来,哆嗦道:“我,我也没说什么,没,没说不同意。”

    耿于垣现在的确已是心灰意冷,心想这宪纲其实立没立都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不立,立了还容易造成如今这位天启皇帝的治国理念继续影响后世之朝,自己也没必要再跟陛下身边的人作对。

    “靖国公,你干什么!这是咨议院,坐回来!”

    孙传庭这时候拍了桌子,大声吼了一句。

    黄得功这才坐了回来:“行,我给次辅您面子。”

    这时候,刘鸿训则道:“靖国公的提议,大家觉得如何,举手表决,同意宪政在如今陛下千秋万代后施行的举手!”

    “同意!如今皇上是好皇上,我们信得过他,我们这些流民能变成有技艺的工人,全靠当今皇上。”

    “我也同意,他让我们农民不纳粮,不当差,我们自然愿意都听他的,什么宪不宪的,不重要!”

    ……

    大多数百姓出身的咨议大臣皆没有意见。

    刘鸿训因此就道:“既然大多数咨议大臣都同意,那就把这条写到宪纲里,当今陛下不必遵行此宪纲!”

 第七百章 士子痛哭变法失败了

    “启奏陛下,这是咨议院最新决议出的诸条宪政纲领!”

    刘鸿训在见到天启皇帝朱由校后,就将一份题本呈递到了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接过题本后看了看。

    “不错!基本符合朕所立之兴明社的理念!”

    看了后,朱由校就对此表示了肯定。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不过,这宪纲对朕不具备约束力这一条是谁提议的?”

    “回陛下,是靖国公提议的。”

    刘鸿训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首道:“咨议大臣们没反对?”

    “靖国公这条提议,是在场咨议大臣意见最为一致的,没有一人反对。”

    刘鸿训继续回道。

    已代替刘鸿训成为大明首辅的温体仁这时忍不住奉承道:“这足可见,陛下是得天下人心的。”

    朱由校笑了起来:“这个靖国公,果然是没让朕失望!”

    说着,朱由校就把题本递给了温体仁:“将预备立宪的诏书,以及咨议院最新立宪进程,通告于天下军民!”

    “是!”

    温体仁接过了题本。

    “虽说宪政不在朕这一朝开始实行,但执政上也得渐渐向宪纲所体现的治国理念靠拢,在预备立宪期间,统一立宪思想!”

    “不赞成、不接受宪纲思想的,就视为没有在思想上和天下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没有与民族保持一致,要对其改造,使其学习,哪怕所谓的学识通达者,也要再教育,接受一些能改变其思想的再教育!”

    “虽说不能要求大家都是一个模子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一样的理想,都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安邦定国,都要为他人奉献,但是,作为华夏的一份子,其行为其理念必须符合宪纲所规定的大原则!”

    “宪纲既然已确定以天下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执政之理念!那就要在用权时,去切实践行这一点,分工可以有所不同,可以劳力,也可以劳心,但无论是哪种劳动,都得有所劳动,有所产!”

    “哪怕是不耕作不务工不行医不教书之自由文人这些,也得要有所生产,才算为宪纲所容纳的人,想办法逼他们去创作,别整天只知道袖手谈心性谈国事,要多写些诗词话本什么的,也算是一种贡献,我大明要文化繁盛,要诗比唐、词比宋,兴起的话本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杆!”

    朱由校谕示道。

    “臣等谨记!”

    温体仁等辅臣立即回了一句。

    接下来。

    大明正式下达了预备立宪的诏书,且公布了预备立宪的诸项条款。

    例如,将怎么进一步促进国民教育,进一步引导国民知道宪政,以及将会在地方和中央如何设立宪政机构等等。

    咨议院拟出的宪纲条款也陆续公布了出来。

    如此,大明也算是在政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这一步,按照原来的历史,是要等到两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

    且还是因为洋枪洋炮逼得当时的清政府这样做。

    而如今,大明这样做倒不是被外部所逼,而是内部工业革命出现,大量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出现后,导致的变化。

    不过,受大明自己特殊的国情影响,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文化上的延续性又特别强大的大国,注定了所体现的宪政思想非是商人阶级想要的那种自由化的宪政思想,反而是为保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大量自耕农和工人不被过度剥削而实行的另一种大朝廷模式的宪政思想。

    所以,耿于垣即便全程参与了咨议院初步立宪的过程,且亲眼看见了大明开始立宪,但他的心情反而因此更加失落。

    随着三个月的休沐期将近,大部分百姓都已经陆续离京还乡。

    京师也就没有再像之前那么拥挤,许多士子也渐渐的开始敢于离开学校和各类会馆酒楼,来到大街上,而不再惧怕看到大量的群众,给自己造成阶层上的压迫。

    耿于垣也因此与自己分散多日的好友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