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这些缙绅士子纷纷响应起来。

    郭斌因此向这样拱手道:“若将来真能使我大明变法成功,则郭某即便客死他乡,亦再无怨矣!”

    众人皆向郭斌拱手。

 第六百九十章 下旨休睦让朕听听真正的民众心声(第四更)

    “商品现在的销路如何,各局各厂报上来的账目,查验没有,征讨罗刹国,有没有成功刺激经济,让各局各厂不用再减产?”

    朱由校回京后没多久,就询问起了辅臣们关于大明帝国的经济状况。

    能否让大明帝国渐渐突显的经济危机通过对外战争得到解决,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

    至于大量出现的中产者,迫切希望朝廷在制度上改革的事,他这个皇帝还没心思去关心。

    这些年来,随着朱由校年龄的增长,以及自身通过对中华之学问的学习加深后,他已对如何治理好眼下已步入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大明帝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即位之初,他因为大明按原历史只有二十四年国运的危机,而敢放手一搏,不计后果地革新除弊。

    但现在,对于改制,他已不再那么急切,甚至趋于迟缓。

    以前保守的是官僚士大夫,激进的是天启这个少年帝王。

    那时候的朱由校动辄就要掀桌子,以大不了造反重来的方式,逼着一帮子老臣要么变成他革新除弊路上的尸骸,要么成为他一手扶起来的新勋贵。

    而现在保守的是他这个天子,激进的是不少官僚士大夫。

    以前的大明社会参与政治的只有食利者。

    现在的大明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除了食利者,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这些百姓里有大量学生、大量商人、大量职工、大量不再为朝廷缴税的农民。

    所以,如今的大明社会更复杂,中间阶层非常庞大,更像是一个橄榄型社会。

    而且大都文化普及度高。

    也就使得民间因为欲望的不满足而在政治上有激进要求的人特别多。

    朱由校现在很信奉司马迁的一句话,即:“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如今,他也就懒得主动去做什么变法,而只宁肯顺着天下时势,走一步看一步。

    可以说,他现在只有等着别人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时,他才愿意变什么法。

    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朱由校才确定自己变法才是顺了天下时势,如果他再顽抗,就会成为第一个被送上斩刑台上的皇帝。

    自然,朱由校也不会强行阻止大势。

    他知道随着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的增加,君权下落,是必然的。

    所以,朱由校这个皇帝现在是既不主动让权,也不强行阻止,他在逐渐的把自己剥离到持各种思想的团体之外,而像一个修补匠一样,只在利用依旧独掌天下的皇权修补着帝国在经济和民生上的各处问题。

    当然,少了锐气的朱由校也知道自己在面对已经工业化的新大明帝国时,也确实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在政体上去改造他。

    “回陛下,销路好了不少,根据各处官营产业所报上来的账目,盈利情况大为改善,征讨罗刹国,以及这次出兵倭国,倒也让官营的各处产业增加了不少订单,尤其是军事上的订单!减产的标准可以降低一些,不过,还没到可以增产的地步,尤其是一些民用的工业品,主要是因为市场还没彻底打开,无论是倭人还是罗刹人,现在还没彻底变成可消费我大明工业品的群体!”

    刘鸿训回道。

    作为辅臣,他也和皇帝朱由校以及其他辅臣一样,在执政时,也只将权力用来修补帝国的各种实际问题,或为天下生利,而也不会去提出什么改革变法的事来。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拧着眉头,自言自语道:“竟然还没有到增产的状态,外邦与我大明富庶程度竟差别这么大!”

    说到这里,朱由校又问道:“最近还有什么重要的事。”

    卢象升这时候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据海外各殖民地总督和藩国国王奏报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大明在南洋和印度、以及缅甸这些地方的殖民区域内,土人暴乱的次数明显增多,规模也在增大,所谓要求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

    “这跟大明帝国整体经济开始低迷有关,因为国内百姓收入增长程度下降,所以需求减少,而我大明在殖民地的各项产业,如采矿这类,不得不削减当地雇工,以致于土人因为收入下降,而开始萌发不满!”

    “再加上,我们在当地的权贵官僚和士绅盘剥过重,也就使得叛变者增加,开始闹着要恢复自己的民族,恢复自己原有的王朝!而这些殖民区也因为动乱加剧,而影响了当地的市场,进而影响本土的商品出口。”

    “这都是连锁效应,只能等大明继续从外扩张的方式来解决,尽量让不事生产的人少点,至少要不事生产的人里,就只是汉人。”

    朱由校说着就又问道:“还有别的事吗?”

    “回皇爷,地方各处的东厂奏报,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士民在暗中组织要来北都请愿上书,说是请求朝廷变法,左右内容不过是要限制君权、要给予地方自治之权、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冗兵冗工,让各行各业的交易更加自由等等,他们不少人在说还要用罢课罢市罢工的方式,让皇爷和辅臣们听听看,什么是民众真正的心声。”

    韩赞周这时候回道。

    “这商业增长不如以前了,矛盾也就更加凸显了,又都想着在自己国家内部为自己阶层多争取些利益来!”

    朱由校听后因此笑着说了一句。

    “陛下说的是,这些年来,国外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内也就竞争激烈了起来,自然趁机要求变法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倒也不算意外之事。”

    刘鸿训回道。

    “朕不反对变法,但要看怎么变,这法一旦要是变不好,没准就会使我大明社稷更加糟糕!”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刚才,不是说眼下发动不久的战争还没彻底打开外面的市场,还需要继续减产吗,既然如此,干脆下诏,除交通、朝政、军事这三类事外,其余事之从业者,皆休沐三个月!其休沐三个月的收入和损失,由朝廷发国帑补贴!另外,各类官营服务免费,损失也由朝廷补贴,这也算是发钱刺激一下经济!让他们皆进京来见朕!”

    刘鸿训听后大为惊愕:“停产三月,还让其进京,陛下这是为何?”

    “自然是要听到更多的民众的心思嘛,免得他们说朕听不到真正的民声,朕也担心他们就只听到自己身边的民声!”

    “传朕一道旨意,去天津、去江南、去蜀中、去江汉、去江淮、去辽东,去所有大明人口密集地区,告诉他们,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小学未毕业的少年,尤其是工人和农民们,皆都来见朕,让朕听听他们的呼声。”

    朱由校说着就道:“既然要运动,就全民一起!不能只是要求变法的士子和商人参与。”

 第六百九十一章 进军乌斯藏天下百姓奉召进京(第五更)

    大明现在产能过剩,商品总价值已经超过货币总价值,不然也不会大发善心地要去解救外夷百姓。

    而朱由校现在增加货币量,且借着给全国百姓放假三个月的方式把钱发出去,的确也符合当下国情。

    所以,刘鸿训等辅臣听后也都没做什么反对之言。

    接下来,卢象升又建议着另外一件事:“陛下,各殖民地土人动乱中,尤属印度最为猖獗,故臣认为,有必要出兵乌斯藏,在乌斯藏驻军,且翻越大山,直下印度,在那里筑造要塞守卫,如此方可使印度被我大明水陆且南北压制,甚至印度土人一旦渐成势力,也是我居高临下,他易守难攻。”

    “乌斯藏之位置如今看来的确很重要,当驻兵!即便可以不改其俗,也不能不驻兵。”

    孙传庭也附和起来。

    朱由校听后赞成道:“有理!早该在乌斯藏派驻我大明官军,方算是此地为大明之土,你们即刻商议一下乌斯藏驻军以及与先派何人出使乌斯藏的事,另外,以后朝廷与乌斯藏以何制度相处,底线是,乌斯藏的军事防务必须由朝廷的官兵负责!另外,也不必等出使的结果,先抽调兵马去,要恩威并施。”

    “是!”

    ……

    如此一来,大明现在又多了一处用兵地方。

    一时间,可以说,整个亚欧大陆都有大明军队的身影。

    而大明用兵乌斯藏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民间,被人议论。

    “朝廷又要用兵乌斯藏?!这真正是四处征伐不断,把国帑不当数,视将士性命如草芥!”

    正坐着火车进京的耿之垣此时就拿着一张新出的报纸对与自己同行的几个士林好友说了起来。

    “想必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印度,迁居印度的汉人士绅只怕以后也很难再自由了。”

    高之壁这时候就跟着说了一句。

    “哼!这就是君权不受约束的后果!罗刹国的兵事还未结束,又才在倭国惹了一堆的事,灭了人家皇族,逼得人家处处烽烟,如今又要去乌斯藏搞事!我们这位陛下,是要整个天下不得安宁!”

    王依言跟着说了一句。

    “呵呵!还不是为了牟利!就说在倭国惹的事,现在倭国幕府为清剿各地叛军,不得不出卖各处的铁路权,来换取本朝的枪支弹药!”

    “但可惜,这些利益好处都尽入官帑,民众未享其半分利,民众倒是为其牺牲不少,时不时的就得担心有什么倭寇偷渡过来搞突然袭击。”

    耿之垣回道。

    “所以要变法!天下之利自当为天下均之,如天下之负担由天下人负之一样。”

    高之壁回道。

    “此次进京要求陛下变法者估计不会少,而且很有可能将成我大明乃至整个华夏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盛事!”

    耿之垣接着又捏紧着拳头,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

    高之壁也附和道:“徐原一(徐乾学)、张贲园(张尔素)也从京城来信跟我说,他们已在京师动员许多学堂的学生,乃至商旅,到时候会罢课的罢课,罢市的罢市,一同去都察院,向朝廷请愿,请求陛下下诏变法!”

    “另外,许多留学生也表示会一同参与,言既然要天下一统为中华之文化,就当变成利于天下永世安宁之法,使士为天下四民之首!还天下以自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工匠贵于士大夫!耕作者反而不用缴税,如同有优免之权,倒是士大夫和商人无优免!”

    耿之垣听后很激动地点了点头,道:“我现在恨不得长对翅膀,立即飞到京城去!到时候就算是与同道者一同被镇压,掉头殒命,也无憾言!”

    “你们快看这份报道!”

    “陛下竟然下诏休沐三个月,要天下百姓尽皆进京面圣,且一律官营服务免费,也就是说,陛下不但知道了我们要为变法之事上书请愿,干脆还把所有百姓都叫来京城!”

    “那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士子和商人参与进来,只怕到时候许多工人、农夫等市井乡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