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也因此,缅甸兵还是放弃了强攻,改成围困,截断水源,他们相信明军在木邦不会存下多少粮食和枪弹、弩箭。

    但邹维琏提前给木邦带来了不少粮食和弹药,而且还未雨绸缪,在秦邦屏回来之前,在这里用水泥直接现造蓄水库,直接在城内造了数十座蓄水库。

    所以,接下来,秦邦屏并没有发生断粮断水的情况。

    秦良玉这边已经打下了阿瓦,但他隆王已经转移至腊戍。

    秦良玉让焦琏率近卫军特务营留在了阿瓦,而她自己则带着其余官兵急速驰援木邦,她已经通过自己的斥候得知木邦一带突然冒出大量缅甸部兵。

 第五百三十六章 这是一场政治仗不是经济仗

    朱由校知道缅甸不好灭。

    虽然缅甸的翡翠的确诱人。

    但受限于气候与地理的特殊情况,历史上,中原王朝都很难吞并到这里。

    要知道,中原王朝直到大明现在,对西南的统治几乎都还是羁縻统治为止,直到最近几十年因为在杨应龙叛乱与奢安之乱,才开始有了在西南一带大面积改土归流的情况出现的。

    何况,环境与气候更加特别的缅甸。

    所以,无论是征西、征印、征缅这三场同时在进行的大战,朱由校最关注和最担心的就是征缅。

    征西有林丹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前面拉仇恨。

    所以,西边的各民族对大明的到来并不反感。

    甚至现在征西的后勤压力也不大。

    因为卢象升在得知林丹汗在招降许多西边的势力而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后,甚至已足以对征西大军进行一场大规模反击时,他就上疏建议皇帝准予他减缓了征西的步伐,而是改以军事征战为辅,屯田开垦为主的征西策略。

    朱由校也同意了卢象升这一策略。

    现在周遇吉和卢象升便在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带,大规模屯田建设。

    他们只维持一直两万规模的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策应各方反抗林丹汗的叛军,进而坐收渔翁之利。

    因新疆许多地方有不少绿洲,很适合开垦。

    当卢象升将十万大军和收编的数万吐鲁番和叶尔羌残余青壮,直接变成屯田主力后,所产的粮食不但能囤粮养军还能养民。

    以致于现在征西的后勤压力非常小。

    而对于征印,因为印度的地理没有缅甸那么复杂,再加上莫卧儿帝国的政治体制事实上是各邦国组成一个联邦国,组织度不高,另外,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倭军与朝鲜军,所以,朱由校也不担心征印的结果。

    但对于征缅,朱由校还是担心会无功而返,甚至真的变成像历史上的清缅之战一样,除了耗费国力,毫无意义。

    为此,朱由校也为征缅之事,连夜召集政事堂大臣和枢密院大臣的次数都很多。

    “即便现在我们没有得知木邦有没有被围的事,也得先从其他地方调更多的兵过去,灭缅并非易事,不能只希望靠益国公一人就能彻底灭掉缅甸,得用举国之力!再抽调川兵、浙兵、湖广兵、贵州兵,组成一支两三万规模的征缅特遣军,把杨展调回来任阿瓦总督,让他率这支军队直接去阿瓦,支援益国公所率大军!”

    朱由校此时就在勤政殿对自己的政事堂大臣和枢密院大臣如此说道。

    “要征调只能征调像石砫土司这种熟番和当地汉人营兵,不然,就会酿成西南土司叛乱,他们肯定不愿意被朝廷抽调走大量土兵,但是这些熟番和汉人营兵被抽走,又会造成西南地区忠于朝廷的兵力减少,如此的话,会使得一些有野心的西南土司而借机生事。”

    朱燮元这时候说道。

    “这样的话,钱粮压力也会更大,为供应现在征缅的部队,朝廷已动用了价值上千万元银币的钱粮,若再抽调一支大军过去,还带再花这么多。”

    毕自严说道。

    “即便花光老底,也得缅甸灭了!征缅不是经济仗,是政治仗,他将影响中央朝廷以后在西南土司中的威信,以及以后于西南进行改土归流的可行性,不借用这次战争把这些西南土兵和缅甸土兵消耗掉大部分,将来朝廷就一直无法彻底统治这些地方。”

    朱由校说道。

    “陛下,不如把抽调范围扩大,抽调北方归化的索伦兵南下!”

    孙传庭说道。

    “索伦兵虽是善战,但能适合缅甸那地方吗?”

    傅宗龙这时候问道。

    “不适合更好,征缅是要消耗这些异族之兵,这些索伦兵如果不消耗掉,也不利于在北方进行更彻底的汉化!”

    孙传庭回道。

    “准!把索伦兵也调上,还是那句话,战略上是减少索伦兵数量,但对于表现英勇的索伦兵个人要不吝赞扬!到时候崇文寺等要对一些个人英雄进行大加称颂!”

    朱由校回道。

    “遵旨!”

    因此,与历史上乾隆不同,朱由校从一开始就没自负到认为就凭秦良玉所率近三万兵马就能彻底灭掉缅甸,而是充分利用自己大明帝国兵多将广的优势,不停调兵去西南,用添柴的战术,不断地往缅甸派兵,而希望因此彻底灭掉缅甸。

    川籍将领杨展在被调回京师后,就奉命率领从各地征调的两万兵马往西南而去。

    两万兵马中索伦骑兵就有七千,各个箭术了得,历史上是为满清立下过汗马功劳,而这一世,他们则是在为大明卖命。

    缅甸这里。

    被围在木邦的秦邦屏所部打退了缅甸兵的数次进攻。

    而缅甸因此不得不放弃强攻,改为围困。

    他隆王也不得不承认,他调动起来的部兵虽然可以仗着对地理环境的熟悉,而完成大迂回大穿插的战术,但因为是装备低劣,且是各自为政,存在着保存实力的心思,也就在攻坚上并没有想守住木邦保证退路的明军那样敢拼命。

    不过,他隆王在这时候,倒也知道了秦良玉率部驰援木邦的消息,他为此不得不从围困木邦的二十余万缅甸军,抽调出数万兵马来,与从各处山林里钻出来尾随秦良玉的缅甸兵企图合围住秦良玉部。

    秦良玉知道缅甸兵会分别包围她,但她不得不救阿瓦。

    她现在只希望在南方进军的明军水师陆战队能迅速北上逆转战局,或者中央朝廷能尽快得知自己和秦邦屏被围的消息,而增派援兵,进而彻底击溃缅甸,不然,就算是大明占领了阿瓦,也只能算是名义上灭亡缅甸,而将不得不坐视缅甸其他地区还散落着大量缅甸土兵。

    而也因此,秦良玉在从斥候这里得知缅甸分兵后,干脆也不再走,而是选择了一块有利于防守的地势,直接扎营准备防守,并下令各军去四处山林里寻找粮食,如捕猎,进村挖地窖等。

    让秦良玉庆幸的是,许多缅甸百姓因为明军进军快,而在坚壁清野时,来不及将大量粮食撤走,而真的窖藏了许多,如今竟也都被秦良玉所部官兵全部挖了出来。

    他隆王在得知秦良玉准备充分后,颇为失落:“这明军统帅果然是个不好对付的!我们接下来的局势并没有好转,现在要么歼灭这个叫秦良玉的,要么歼灭木邦的那个秦邦屏,不然这么拖下去,等明军援兵赶到,我们就必败无疑!传令下去,再改围困为强攻,要么攻克木邦,要么生擒秦良玉!”

 第五百三十七章 援军到了

    “哞!”

    “哞!”

    “哞!”

    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大象叫声传来。

    守在木邦的秦邦屏能猜到可能是自己妹子已经攻下阿瓦,而正在朝自己这边来援,导致他隆王迫切地想要提前歼灭自己。

    秦邦屏因此神色凝重地问道:“我们还剩下多少粮食和弹药?”

    “不多了!”

    “尤其是弹药!”

    “前些天一场大雨,导致一处水库溃堤,存在那附近的弹药都被打湿了,我们接下来只能继续和这些缅甸象兵肉搏,但这样的话,粮食消耗会很大!”

    其麾下总兵翁之琪回道。

    秦邦屏听后一拳砸在了城垛上,道:“也不知道邹抚台他们有没有回到云南,朝廷会不会派援兵来?!”

    “国公爷!您说,朝廷会不会灭缅甸是假,想借缅甸人的手除掉我们白杆兵是真?那姓邹的会不会提前知道了朝廷意图,以请援为名先逃回云南?”

    谭宁问道。

    “朝廷就算有这心思,也不会做的那么难看!“

    秦邦屏说着就又道:“无论如何,木邦必须守住!待会你亲自率兄弟们冲出去,把这些缅甸象兵击退。”

    “是!”

    谭宁回了一句后,便真的带着白杆兵主动朝缅甸象兵冲了来,双方在树林里激战一场,最终缅甸兵依旧未能攻克明军在木邦的第一道防线。

    但明军也算损失不少,明军参将张自因此受重伤。

    不过,因他隆王严令必须拿下木邦,且亲自率领胜兵作督战队,接下来,缅甸兵也就依旧不停地强攻木邦。

    明军这边也依旧依托地势与之激战。

    一开始还好,但随着双方对战的时间越来越久。

    因整个缅甸的气候已转入旱季,天气炎热,瘴气横行。

    明军这边许多白杆兵也就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另外,粮食与弹药也开始日渐不足。

    总兵谭宁因此不由得再次劝着秦邦屏:“国公爷,我们要不突围吧!那姓邹的肯定耍了我们!”

    “不能突围!木邦不能丢!就算是死也得死在这里!”

    秦邦屏说着的时候就把刀架在了谭宁的脖子上道:“你要是再说这话,我就杀了你!接下来,你休息,留城指挥,我带人冲出去!”

    谭宁见此只得回道:“是!”

    秦邦屏说着就拔起刀来,亲自带着麾下一批白杆兵手持藤牌兵杀了出去,且再一次击退了缅甸兵的进攻,并趁机割了许多象肉回来,对谭宁说道:“以后这些就是粮食!”

    接下来,秦邦屏等守在木邦的官兵为果腹,不但主动冲出阵地外,抢夺被杀死的大象,以象肉为食,还砍掉树木,取出镶嵌在树木上的子弹,而因此得以继续与围困他们的缅甸兵继续鏖战下去。

    一时,木邦外的河流一直都是红的。

    尸首堆积如山,都来不及清理。

    守在这里的明军损失也有大半,许多都是曾经在辽东与东虏血战过的白杆老兵。

    秦良玉这边也在上演着惨烈的阵地争夺战。

    缅甸兵如发了疯一般,不间断地往秦良玉所部搭建的木寨冲上来,即便其尸体都填满了沟壑,也没有停留。

    而秦良玉则不知道自己身先士卒地打退了缅甸兵多少次围攻。

    此时的她,身上早已有了十几处伤,头发都已因血水凝结成条状,朱由校赐予她的宝剑也已缺口数处。

    不过,这些对于她而言都不算什么,她真正痛心的是,不少亲自带着一起去辽东的白杆兵,没死在东虏人手里,却战死在这里。

    “太太,我们打缅甸是对的吗?这次又不是保卫家国,就白白损失这么多儿郎!陛下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打缅甸呢?”

    秦良玉儿媳张凤仪此时就不禁在秦良玉身边问了一句。

    秦良玉苦笑起来:“皇恩岂是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