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陛下,侍卫来报,内阁吵起来了!张阁老劝都劝不住!”

    大明园,王承恩急忙来到朱由校这里禀报道。

    。

 第五百一十一章 族权是不能有的朕得处置

    “姓温的,我看你是为取媚君上,想进政事堂,才刻意说要以法治国!你利欲熏心,毫无廉耻!”

    “姓文的,我看你才是想以义乱法,进而想以义谋权,但是私心重!你虚伪至极!”

    “我肏你祖宗!”

    “你**祖宗也得承认尊法是对的,然后你得看看《大明律》和《问刑条例》,看看里面是否内容规定你能**祖宗!”

    “你去死!”

    “你也去死!”

    ……

    温体仁和文震孟二人吵着吵着,就开始不顾形象爆起了粗口,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体面人,不知道何时竟已经动起了手。

    当朱由校和毕自严等赶到内阁时,就看见整个制敕房内,满地都是电报译本,以及奏本和题本,而温体仁和文震孟两人头上也都挂了彩。

    “看来,在朝堂内吵架打架还真是我大明臣工的老传统啊!”

    朱由校这时候因此说了一句,且吩咐道:“告诉翰林院的史官,不必三讳,把这两人在内阁的事记下来!”

    两人听朱由校这么说这才冷静下来。

    “陛下,臣请诛温体仁!”

    而文震孟并不在乎头上的伤,也并没关心皇帝会怎么惩罚他,只在见朱由校来了后再次作揖请旨杀温体仁,似乎温体仁跟他有血海深仇一样。

    “陛下,臣请诛文震孟!”

    温体仁也一样,几乎在文震孟请旨杀温体仁的同时,就也请旨杀文震孟。

    “诛什么诛!”

    朱由校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就立即吩咐道:“让国医来瞧瞧他们,可别因为打架而在内阁殉职,那到时候算不算因公殉职,该不该给赏更多的抚恤银!”

    王承恩因此忙让派内宦去传国医来。

    接着,朱由校就继续问着文震孟和温体仁二人:“说说吧,到底因为什么,朕亲自给你们断案。”

    文震孟便说了起来:“因兴国公小公爷袁枢上奏参劾其父兴国公,不为新宾王鸣不平,且言其宗族擅自将新宾王开除族谱之事,虽说是依仗族权,但族权未得皇纲国法承认,宗族此举乃违逆行为,所谓亲亲相隐,以臣之见,袁枢此举有违孝道之礼,当予以严惩。”

    “陛下,族权的确不合法,新宾王乃对国朝有大功的勋臣,若都能被族人任意处置的话,影响的也是皇威国体,以臣之见,当惩办袁氏宗族,以及新国公,且令袁氏宗族必须尊重我大明有大功之人,哪怕是亲眷,也不能侮辱怠慢之!”

    温体仁说道。

    “陛下!”

    文震孟这时候跟着就又要与温体仁争起来。

    “好啦!”

    朱由校这时候及时制止住了,大声说了一句,然后说道:“袁枢这事涉及到礼和法,礼大还是法大,这事是得辨析清楚,我大明是当以礼治国,还是当以法治国,需要廷议讨论一番,将袁枢所奏和就此事召开廷议的批复记于《邸报》上,让天下人也因此讨论讨论,朕倒要看看,这天下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人崇礼,多少人崇法。”

    朱由校说着就离开了这里。

    “陛下,让天下读书人议论此事,只怕会引起更大的争论,如今大明不比昔日,重商甚至以经商为荣的士子越来越多,他们早已更注重法令信用之事,而对礼制早已无视,甚至深恶痛绝,所以现在让他们议论此事,只会产生很大的争论,只怕打架斗殴是少不了的。”

    毕自严这时候劝谏道。

    朱由校则微微一笑道:“不这样做,如何能更多的读书人被贬谪流放到新开辟的疆域?另外,让他们把争论的焦点关注在这上面,也省得他们当中一些对外夷怀有仁爱思想的士大夫一直把心思放在阻止朝廷的殖民扩张上,朕听说有不少士子为了所谓的仁德,善心泛滥到竟暗地里同情倭国人,忘记了倭人给我华夏做过的孽!如今正好借此让他们在这种涉及大明未来走向的话题多讨论讨论,而不是去为别国的事争来争去!”

    “那臣等便遵从陛下旨意行事,反正朝廷不抛些话题让他们议论,他们也会就其他政令议论不断。”

    毕自严说着就苦笑起来,且道:“亦如陛下所言,到现在也还有人反对以汉化程度论尊卑。”

    “读书人越多就越难管,要让他们思想一致,是很难的,但也可以引导,另外,读书人多了好,反而更好让朝廷去控制他们,重点是看朝廷愿意用哪些人。”

    朱由校继续说道。

    “自神庙中叶以来,因为读书人多,就发生了很多党争之事,陛下即位之初,也为控制读书人的党争对朝政产生影响,而不得不采取了些强硬手段,如今读书人更多,臣担心将来会使斗争更加激烈,而朝廷不得不用更强硬的手段来执行相应政令。”

    毕自严说道。

    “所以将来对君王和首辅能力的要求无疑会更高,以朕之见,在未明确礼制和法制谁更适合大明之前,先让大明用社政治国,这个社政便是以兴明社的纪律来治国,不管其他读书人怎么想,担任朝廷主要官员的兴明社内部必须思想一致!”

    朱由校说道。

    “也只能如此,到底是陛下英明,更知道如何统御现在的大明,臣等虽说宦海沉浮多年,其实对于如何辅政,还是很迷茫。”

    毕自严现在回了一句。

    “虽说袁枢的行为是对是错需要天下讨论,但对于我们立志于让权归于上的兴明社宗旨而言,族权是必须消除!”

    “直接拟道旨意,让东厂魏忠贤带人去归德把袁氏一族给朕抄了,其族人连带族谱一起抄拿进京,兴国公一门也一并拿进京,但不必抄家!朕之所以将兴国公一门也拿进京,只是因为朕不承认他袁氏一族有将兴国公一门开除出袁氏宗族的权力!拿进京后,他族规怎么规定的,朕就怎么处置他,让他们的族长也尝一尝他所立族法的滋味,让他擅立族规!”

    朱由校继续说道。

    ……

    两个月后。

    袁氏宗祠,袁家族长袁汀正在召集族中耆老开族会且道:“京城来了消息,说袁枢那个逆子把我们袁氏一族都告了,要为其祖父鸣不平,诸位,你们说,我们族里难道就没有开除他袁可立一房的权力吗?”

    “自然是有的!就算他袁可立功高爵显又如何,不过是出卖我士族利益换来的,算不上光耀门楣,依旧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这时候,袁可立同辈的袁可庆先拄着拐杖走到前面来说了一句。

    而袁可庆话刚结束后不久,其孙袁栋就跑了进来:“诸位,不好了,来了许多东厂的人!”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宗族族长被浸猪笼

    袁汀听了这话,整个人一下子也慌了:“东厂,东厂来干什么,我们碍着东厂什么事了?”

    袁可庆也目瞪口呆了一下,然后看向袁汀道:“还是先去看看吧。”

    袁汀点了点头,道:“那就去看看。”

    于是,袁汀就带着袁氏宗族的一干长辈来了外堂,且在这里遇见了来自东厂的人,不由得喊道:“诸位大珰为何来此,可否告知于吾等,吾等也好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过。”

    “没错,不知道是否跟兴国公有关,可兴国公一门已被我们袁氏宗族开除出族谱,若他们家忤逆了圣上,自然已与我们袁家无关,还请诸位大珰明鉴!”

    袁可庆也跟着说了一句,他自思现在自己袁家能和朝廷有瓜葛的只能是袁可立一房,而东厂的人来自己袁家,只怕也与其有关,所以,他也就急于撇清关系。

    而负责此次行动的大珰李若琏则因此笑了起来:“知道!如果兴国公一门还未被你们开除出族谱,没准我们东厂还不会来,也不敢来,但现在就因为兴国公一门被你们开除出去,我们东厂的人才敢来!”

    袁汀张口欲言,他现在很想说兴国公一门没有被自己袁家开除族谱,但他知道,他现在这样说,东厂肯定不信,也会让自己的族人们看笑话,使得自己在族里的威严荡然无存。

    “拿人!”

    李若琏此时大喝了一声。

    东厂的番子立即先将袁汀押了起来。

    袁可庆也跟着被抓。

    袁栋则也被押了起来,且因此大喊道:“叔公,小辈早就劝过您们,不要因为六叔(袁可立)没照顾我们士族的利益,搞了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你们就听那些交好士族的唆使整他家人,可你们倒好,为了得到六叔公的产业,把他们开除出族谱,只是不把他们的产业开除出去,现在呢,不还是得不到,人家朝廷给我们袁家的恩德是看在六叔的面子上的,不是真看得起我们袁家!”

    “袁栋!你闭嘴!你也跟六房的袁枢学是吧,还敢说起你叔公来了,他袁枢好好的告什么状,不告状什么事都没有,他这是罔顾人伦、不合礼制,从来就只有宗族处置族人的,哪有族人谗害宗族的道理!这简直是反了天了!”

    袁大声喊了起来。

    李若琏见此直接上去给了袁可庆一巴掌:“老不死的,你闭嘴!按照你的意思,如果宗族要造反,族人也不能告,是不是?”

    “亲亲相隐有何错。”

    一袁氏年轻士子大声回了一句。

    “错大了!”

    李若琏回了一句就喝令道:“全部带走!”

    就这样,袁氏一族的人被全部带押进了囚车里。

    而李若琏则在接下来来到了袁枢这里,并客气了不少,笑道:“国公爷,烦请您也跟我们进京一趟吧,皇爷说了,虽然您已被开除出袁氏宗族,但朝廷是不承认的,所以朝廷要拿袁氏一族全家,您全家也得被拿进京。”

    “这像什么话,族里都把我们一家逐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被他们牵连受罪!”

    袁枢之子袁赋诚颇为不服气地说道。

    袁枢喊住了他:“赋诚,不得无礼!”

    说毕,袁枢就伸出手来,对李若琏:“请吧!”

    于是,兴国公一家也被押解进了京。

    ……

    “兴国公参劾自己族中长辈,不合礼制!此举是大逆不道!”

    “族权没有得到皇纲国法的承认,他们凭什么把新宾王一门开除出族谱!难道为我大明立下赫赫功业的能臣连入自己的族谱都没有资格吗?!”

    “新宾王一门配不配为袁家人,只有袁家自己的宗族才知道,朝廷无权干涉!”

    “陛下早已下旨新宾王配享太庙,连配享太庙的资格都有,凭什么配不上袁氏宗族的祭祀!”

    “新宾王能不能入袁氏宗祠,能不能入祖地安葬,乃是礼制,不是皇纲国法,皇家礼制由朝廷决定,而家族礼制自然有宗族决定!”

    因朱由校让人把袁枢弹劾自己宗族的事通过《邸报》公布于天下,让天下文臣士子讨论,打打嘴仗和文字仗,所以,文臣士子们真的因此事争论了起来,争的热火朝天。

    街头讲台上争辩不断。

    各处私人报刊上文章更新不断。

    甚至还有一些激进者直接到礼部衙门请愿要维护礼制的,也有到都察院请愿要求维护皇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