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进美和吴伟业都低下了头,没敢站起来承认。

    但这时候,一之前与赵进美、吴伟业起了争执的皇家书院学生唐爱明突然走了过来,指了吴伟业、赵进美道:“他俩就是!”

    说着,唐爱明就看着两人道:“你们有胆量以举监身份羞辱我们,讥讽朝政,怎么就没胆量站出来。”

    赵进美没想到是唐爱明去东厂告的状。

    他之前因为得知沈维丙和薛国观下诏狱,而因此一时失态,声音比较大的骂了一句:“暴君,这是又要兴大狱,让全天下人心惶惶!”

    结果,就被正巧在一旁的唐爱明听进去了,且与之争辩了起来。

    现在见此情况,赵进美则也起身道:“怎么没胆量,没错,我就是赵进美,你们这些皇家书院的人果然一开始都是阉人调教出来的,不然也不会积极的去东厂告状,你们怎么不干脆把自己阉了,直接去内廷当公公去!直接在陛下面前进谗!”

    吴伟业见此情景,则暗自害怕起来,急着脱身的他,不由得道:“珰爷们来的正好,他就是赵进美,国子监的举监,刚才这位仁兄的确说了些不当的话,我也正劝他呢,准备告发呢,没想到你们就来了。”

    赵进美惊愕地转过头,看着吴伟业。

    吴伟业则不敢看他。

    不过,东厂番役也没管那么多,只喝道:“都带走!先关入诏狱,等上面发落!”

    。

 第四百八十三章 胡虏为苦役士族实边塞

    “吴骏公,你这个无耻懦弱之徒,你怎么能转头出卖我!”

    被东厂押解着的赵进美朝吴伟业大声吼了起来。

    吴伟业没理会赵进美,依旧沉默不已。

    而朱由校这里没多久就知道了此事,且让暂署刑部事的刑部左侍郎张延登按照大明现在的司法制度审理此案,并提出刑部的审判意见。

    “启禀陛下,赵进美拒不承认有谋逆之嫌,说是被吴伟业和唐爱明诬陷,但东厂的确从家中抄出写有‘今上残暴,为君不德,士当以礼法制之’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即便谋逆谈不上,但大不敬却是有的,按律可斩。”

    张延登在审理此案后向皇帝朱由校禀报了自己的审判意见。

    朱由校点头道:“养不教,父之过,本人革除功名,改赐自尽,轻饶的部分加到其族人上,其全族流放察哈尔,以赎教育不当之罪,另外,吴伟业明知此人有大不敬之言,却迟迟不报,可谓居心不良,忠君之念淡漠,故责其流放察哈尔,充作力役戍边,至死不得还!”

    “遵旨!”

    张延登回了一句,心道:“皇上这是变着法的把士族往苦寒之地赶啊!”

    ……

    “至死不得还?”

    吴伟业这里听到自己的处置后如五雷轰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但他现在也只能自认倒霉。

    数日后,当他从东厂诏狱里出来后,就被刑部差役戴上枷锁,押往察哈尔去。

    士子张明弼和冒襄是其好友,故而在吴伟业离开京城时,赶着来城郊驿站见了他。

    “骏公兄,你们好端端的怎么就到了这一步?”

    张明弼贿赂了刑部差役,而和冒襄得到了一个和吴伟业私聊的机会。

    而吴伟业因此才委屈可怜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皆因皇家书院的唐爱明举报所致,说弟和韫退兄谋逆,我们自然是拒不承认,最终落得了如此下场。”

    “皇家书院!”

    听吴伟业如此说后,张明弼不由得咬牙提了一下皇家书院。

    “自从天子在天启三年安置京师流民,且使这些流民之子读书,甚至设皇家书院,选其精英者培养后,天子就多了许多盲目的拥护者!这些人比宦官还忠诚于天子,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因我们议论朝政而与这些人起争执的事,如今没想到,他们竟直接诬陷我们这些士族子弟谋逆!真是越来越过分!”

    冒襄也颇为气愤地跟着说道。

    “说这些已无意,如今我吴某人此去,只怕再也不能回来,还请诸仁兄保重!”

    吴伟业拱了拱手,且哭了起来。

    张明弼和冒襄也都跟着拱手告别。

    ……

    “这一去,不知道会不会客死他乡,呜呜,诸公明白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闵某人不支持对外用兵、开疆辟土;以当今圣上之英明,他一旦开疆辟土之后,必会用吾等尸骸充实其边啊!”

    原左都御史闵洪学此时也双目含泪地对来送别他的张延登、陈新甲等官员说了起来。

    从旁路过的沈维丙则道:“都是沈某害了诸公啊!”

    说着,沈维丙就忍不住揩拭起眼睛来:“早知道,我就不求薛科道帮忙,不然也不至于如今连个总督都算不上了,前路艰辛啊。”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都走吧,别在这里唉声叹气的。”

    被贬为察哈尔巡抚且被革除爵位的王在晋这时候说了一句,并先上了马。

    其他被贬谪的主和派大臣便都跟了来。

    一时等到了塞外,天已非常冷,许多身子骨弱的文臣已开始发烧流鼻涕,以至于全程都是咳嗽声不停。

    不过,好在有随行的医官以及药材,倒也没有人因此病死。

    所以,这些被贬谪流放的大臣士子应该庆幸的是,朝廷至少还管他们死活。

    被安排到大宁一带服苦役的科尔沁人可没人管他们死活。

    为了尽快建造好从京城到大宁的铁路,所有的科尔沁俘虏,合计三万多人,皆被安排到了大宁布政司内,参与铁路建设。

    王在晋、沈维丙等主和派大臣经过大宁时,就看见这些科尔沁人蓬头垢面的在冰天雪地里夯土运碎石。

    整个大宁城外一时犹如一大工地。

    甚至,王在晋等还发现这大工地上官府监工的鞭子抽科尔沁人时,抽的比此时的北风还紧。

    而这些科尔沁人因此累断气的不少。

    王在晋、沈维丙等主和派大臣就发现不停的有科尔沁人被丢到火堆里火化。

    “这实在是太残酷了!为了修这么一段铁路,竟然如此折磨人!”

    同样被贬的刘宗周因此圣母心泛滥,而怜悯起了这些科尔沁人。

    “这位官爷,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往年这个时候,他们这些草原上的胡虏就爱寇掠我们边镇,官老爷们为此逼着我们修补边墙,不修或者修慢了都得挨打,跟他们一样,哪一年修边墙不死上一批人,如今他们跟我们受一样的苦算什么;再说,以往年这个时候,就是因为他们寇掠,我们才被这么折磨的,他们每次越过长城来,那次不是杀人放火,如今让他们受这样的罪,是活该!哪里算得上是残酷!难道不折磨他们,还是折磨我们?”

    一在一旁的监工回驳了刘宗周几句。

    刘宗周未曾经历过边事,所以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一时也就被说的哑口无言。

    王在晋在这时候则笑了起来:“刘公,走吧,他说的是实话,你是南人,又未做过边臣,自然不知道,不然,你不会可怜这些胡虏的,朝廷这样做挺好,既节约了许多人力,也节约了许多财力。”

    “啊!”

    这时候,一叫巴达礼的科尔沁贵族当场惨叫了一声,盖因他偷懒,被一监工鞭打了起来。

    刘宗周循声看了一眼,没再说什么,只叹了一下:“唉!”心道:“我华夏素来是温良之国,怎变得如此刻薄寡恩啊!”

    白城。

    林丹巴图尔用从寇掠九边边镇抓来的汉人建造的这座王城,此时,成了大明新设察哈尔布政司的省城。

    在建州女真被清剿、察哈尔部主动西迁、科尔沁部被大明突袭灭掉后,这个东北广袤之地成了大明的。

    朱由校便在后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设了三个布政司,一个察哈尔、一个是科尔沁、一个是东北,其中东北就是辽东以北的意思。

    而现在一部分主和派大臣和沈维丙、薛国观、赵进美三人的全族族人都要在此定居下来。

    看着白茫茫的一片雪原,沈维丙和闵洪学等欲哭无泪。

    。

 第四百八十四章 贬区塞外的文官们与电报的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昌黎的痛也不过如此。”

    刘宗周也因此不由得感叹了一下。

    一时间,几乎所有被贬到此处的文臣都心境悲凉至极。

    唯独王在晋还是淡然的很,且先说道:“愣着干什么,赶紧商议如何治理此地,才是正经!”

    “首先是统计有多少可以耕作的地,这察哈尔部也不全是游牧地,一些胡化汉人会在一些可以开垦的地方开垦出耕地,而胡人多称其为板仓,所以,现在要统计这些耕作板仓田,然后统计可以放牧的地有多少!”

    “朝廷只是根据锦衣卫提供的图纸大致分出了省界府界和县界,我们得细分出里甲出来,还要确定官道怎么规划,何处设巡检司、设驿站,然后报上去。”

    “都赶紧的!别在这里伤怀感叹什么夕贬朝阳路八千的,越是这样惆怅,就越扛不住冻,都动起来!”

    “别忘了,我们还是朝廷的官!还是会被考成的,将来若考成的好,没准能回去。”

    王在晋这么一说,这些文臣们只得收拾起想创作几首诗词以表达此刻心情的心思,开始做起实事来。

    ……

    “这是几首被贬去察哈尔等地官员私底下做的诗词,已经流传到了京师,倒是有几首可传世的佳作,大有聊补我国朝诗词方面不及唐宋的缺憾,臣也那这些对比了他们昔日之作,果然没了以往的无病呻吟之态。”

    因朱由校询问袁可立关于这些被贬去塞外的文人是否有什么创作时,袁可立便向朱由校如实禀报了一下,且给朱由校现场誊录了几首。

    朱由校看了看后,倒也频频点头的:“这个叫吴伟业的诗作尤为突出,告诉管他的官员,让他活着,但也不能让他活得太舒服,让他多出些好作来,如果当年没顽童抱走杜工部的茅草,只怕杜工部也写不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有深度的诗句来。”

    “陛下说的是,那就臣照您的圣意办。”

    袁可立回道。

    朱由校接着就又道:“现在整个帝国的东边暂时没有可以威胁我们的强敌,但是,西北边还是有的。”

    说着,朱由校就吩咐道:“王承恩,去传田尔耕来!”

    没多久,田尔耕便来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立即问道:“锦衣卫可收到林丹巴图尔等西迁鞑靼部族最新的消息,他们现在到了哪里?”

    “回皇爷,还没有消息传回。”

    田尔耕回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知道在大漠深处,要想摸清楚林丹巴图尔等人的迁徙情况,并不容易,所以,他没有责备田尔耕,只吩咐道:“要竭尽全力去收集、哨探,另外,锦衣卫去想办法打听一下西北这个罗刹国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插些细作进去。”

    “内臣领旨。”

    这边,袁可立见此不由得问道:“陛下,罗刹国离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