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天早上,内廷各处宫殿内都会有皇子们的哭闹声,说不要去上学。

    朱由校自然通过内厂和东厂都知道这些情况。

    他也承认他这样做有些严,但一想到如果按照原有历史发展可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国运,他就不敢放松。

    ……

    “本来只是让皇长子出阁读书,好为将来立太子准备,如今却变成了让众皇子接受教育,而且还都是接受的最严教育,比之前教育太子还严,六艺都要学,甚至不仅仅是皇子,宗室与勋贵也这样严格要求,这摆明了圣意是想让所有皇子、宗室乃至勋贵,皆成为可用之才!这与我们的初衷完全想反,我们的初衷本是想稳固国本,如今倒好,国本反而比现在更不稳,一旦将来这些皇子乃至宗室皆有觊觎太阿之心,而勋贵们也有参与朝政之心,如此一来,将来朝局会更加纷繁复杂!”

    投靠在方从哲和方世鸿父子门下的陈演在得知顾秉谦提议皇长子出阁读书被警告以后就不由得在方府做客时,对方氏父子以及同样在方府做客的魏广微、顾秉谦、冯铨等说了起来。

    而方世鸿去哪儿都要带着的方府小厮墨羽则如木偶一般,安静地站在一旁,把陈演说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了脑海里。

    其他人倒也没注意到他。

    只被顾秉谦、冯铨等围在中间,而躺在藤椅上的大明首辅方从哲瞅了他一眼,然后闭上眼,道:“这是好事!”

    “元辅,这如何是好事,本来现在徐光启、袁可立、毕自严这些人就和我们不对付,宗室和勋贵以后再一参合进来,跟我们不对付的人只怕会更多。”

    陈演回道。

    “这样更利于社稷。”

    方从哲回道。

    众人不好再答话,只方世鸿没好气地说道:“你们怎么就没明白,不确立国本,把宗室和勋贵读书的事抓的更严,以备将来参与朝堂之事,明显是让圣上更好的乾纲独断,而陛下又是千古第一圣君,天下在他手里只会越来越昌盛,所以,越是如此,自然就越利于社稷!”

    “小阁老之言还真是令在下醍醐灌顶!”

    陈演因此不得不因此回了一句,尴尬地笑了笑。

    他不得不承认这方家父子是真的圆滑,明明是方从哲自己先提出让皇长子出阁读书的,而自己这些人为了巴结方氏父子或者想依附方氏父子而拥有更大的权势和更多的利益,所以才积极地在皇长子出阁读书这件事上做文章,且有意想借这件事表态自己这些人是很愿意追随方家父子的立场的。

    结果,他没想到这方家父子这下子因为猜到皇帝用意而直接放弃了之前的打算,毫无原则地开始说这是好事来。

    “这方家父子权势再大,明显就只是陛下的一条狗,既如此,我陈演还不如直接投在天子门下。”

    陈演此时不由得在心里如此想道。

    “这倒也是,不过,在下倒是没想到信王殿下也会这么具有雷霆手段,那些宗室子弟如今在他的管教下,都守规矩了不少,如今看来,这信王殿下在圣上的亲自教育下,还真有了不错的成效,想必以后诸皇子也会教育的不错。”

    魏广微这时候说了一句。

    方从哲只是淡淡一笑。

    虽然魏广微说的很含蓄,整个话里似乎只在说皇上教育水平不错,但方从哲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是信王简直就是皇帝陛下的翻版,幸好将来继承会皇位的不是皇弟而是皇子,不过,现在皇子们的教育也是陛下亲自在抓,将来只怕还是难以避免皇子们也会变成向皇帝陛下朱由校一样。

    “如此,自然是社稷之福,我们只管把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事推行的好就行,如今山西已经推行结束,接下来就是陕西、山东这些地方。”

    方从哲说着就又看了墨羽一眼。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他们只需一道圣旨就行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是国策,是利在千秋,但执政也不能只在田赋上积极做文章,而在商税改革上磨磨蹭蹭!商税增加改革试点这件事,是不能拖的,眼下我们得积极进言这件事。”

    袁可立这里也正在和韩爌、毕自严这些大臣们小聚,而毕自严则在这时候又提起了商税改革增加试点的事。

    “没错,不能只让我们民籍士绅受损,他商籍士绅不但毫发无损,还更受天子青睐,得一老成谋国、革新除弊的美誉。”

    袁可立因毕自严提起这事,也就回了一句。

    “虽说是试点,只怕也没那么容易,商税迟迟未加征,主要是还是陛下圣明,知道这事急不得,现在冒然进言,未免会惹怒陛下,给方党以可趁之机,还是从长计议才好,凡事急躁不得。”

    韩爌自从落水后,就开始意识到天启帝不但不容和他作对的大臣,还不容只知道混日子的庸臣。

    也因此,还恋栈权位的他就不得不也开始在其位、谋其政,但因为他也是民籍士绅阶层出身,其家在山西是大地主,又加上和方从哲本就不对付,所以,他现在也就和袁可立、毕自严这些人比较亲近。

    而韩爌在朝堂上待的时间比袁可立和毕自严久,也多了不少经验,所以就开始劝袁可立和毕自严这些人不要急躁。

    因为,韩爌清楚记得当年东林党之所以有那么惨的下场,就是太过急躁,恨不得当即就给方从哲安一个弑君的罪名,把所有非东林党的人都清洗干净,完全忽略了大明的真正主人是天子,甚至还直接把天子视为仇寇,也就遭受到了残酷的打击。

    所以,韩爌也就在这时候如此劝着袁可立和毕自严,他希望自己这些和方党不对付的大臣,也要学会韬光养晦,学会顺势而为。

    “阁老说的也对,孙子云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人无常态,事无常规;这世上事,难就难在难以预料;譬如,方党他们急着稳固国本,想确立太子,以稳权势,和当年东林诸君子一样,在张江陵一党失势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想以立国本之事清除异己,弱化阁权,强台谏吏部之权,结果陛下圣明,体察出这里面的意思,言私立储君者,立斩!如今,想必方党之人也很失望吧?”

    袁可立笑了起来。

    常年带兵的他,熟读兵书,所以经韩爌现在这么一提,他也就很快领悟过来,而不用像韩爌这种只在京城翰林、礼部这些清贵衙门任职的文官要经历过几次大的动荡和波折才能领悟。

    “那就等吧,等圣意想收商税的时候。”

    毕自严回道。

    ……

    “朕无时不刻不想收商税,但是,这袁可立、毕自严这些人,一个带兵打仗很厉害,战略与战术都堪称当世一绝,一个理财抚民搞内政是一把好手,但都格局不够,只想着借改革事对付方从哲和商籍士绅,怎么就不能跳出来,看看这天下,有没有比对付方从哲更需要对付的人,收拾方从哲,只需要一道圣旨就可以,可收拾某些外来势力,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朱由校在通过东厂得知了这些朝臣间的言论后,就在心里如此腹诽道。

    在朱由校这个皇帝看来,方从哲的确不算什么威胁。

    而他用方从哲这个首辅也用顺了手,倒也不想轻易换人,毕竟他不得不承认,方从哲的确在体察圣意与执行政策方面都不错。

    不过,从袁可立等人的角度而言,如果不推翻方从哲,那他们都会同韩爌一样,一直都不能在权力的金字塔上更进一步,也不能在改革的事上有更大的话语权,自然也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完全有能力地去剥夺别人的利益。

    方从哲在这个首辅的位置上待久后的确是会遭人恨的。

    这就是皇帝和大臣们想法不同的地方。

    皇帝不想换首辅。

    但大臣们无时不刻不想换首辅,然后重新分蛋糕。

    然而,如韩爌所言,世界一直是在变化的。

    方从哲当首辅当的越久,他的党羽就越多,质量就越是良莠不齐,清醒的官员还好,不清醒的就越发的只认为方从哲不会倒台,而自己完全可以依靠方党的势力无法无天。

    台湾知府易廷谏就因为仗着自己是方党的人,而把朱由校移民开发台湾的计划变了味。

    虽说被安排到台湾的汉人都是罪犯或流民,但朱由校主要是借此机会让他们在台湾繁衍,同化当地土著,使得台湾更加的内地化。

    但易廷谏没有这个领悟,也没有把这些汉人当作是自己同胞的民族意识,而是把这些汉人当作了他可以随意处置且可以中饱私囊的财产。

    易廷谏把这些汉人以一定价格的方式直接卖给了佛郎机人或者流亡海外的反动士绅。

    而佛郎机人则把这些汉人圈在自己的殖民区内进行奴役,逼其为自己做工做活。

    “快点!赶紧上船!”

    鸡笼港,移来的汉人正成批成批的被赶到佛郎机的船上去,稍微慢一点,就会被直接毒打一顿。

    不过,这一批汉人虽然是上的佛郎机的船,但并不是佛郎机的人来买他们,而是反动士绅雇的佛郎机船来买的这些汉人。

    毕竟反动士绅们在海外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来壮大势力。

    易廷谏则因此,此时就反动士绅手里赚了一大笔钱。

    “易府台,这是买人的金条,您称称。”

    叶初春现在就负责代表反动士绅势力与易廷谏接洽此事。

    不过,易廷谏倒是不知道叶初春是东厂和反动士绅的人,只以为叶初春是普通商人,也就在笑着接过了金条后问道“叶先生,不知你们要地不要?”

    “地?”

    叶初春有些惊讶地问了一句。

    “没错!这台湾府的地除去被佛郎机占了的,和有土著聚居的地,其他的,现在都可以卖!”

    易廷谏说道。

    他现在也是没办法,移来的汉人全卖给各方面的势力为奴,而朝廷又要他按时上报屯垦成绩与屯垦后的税赋情况,为了给朝廷交待,应付考成,他不得不通过卖地赚一些钱,然后把这些钱以新征收的赋税的名义上交,以证明他在台湾的确开垦荒田开垦的不错。

    叶初春倒也答应了下来,并真的从易廷谏手里买下了许多田地。

    不过,易廷谏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些行为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被东厂传递进了京,然后传到了朱由校的耳朵里。

    朱由校知道此事后自然是非常生气的。

 第三百六十九章 判腰斩九族流放叫你买卖人口

    “易廷谏的事,朕不管你知不知道,都得严惩!”

    “朝廷为开发台湾,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你不是不知道!何况,我大明百姓农业耕种技艺与纺纱水利之经验也远胜海外土著,一旦被掳走,强化的是外番殖民之实力,而不是我大明屯垦之实力!”

    “他倒好,不但好好安排这些汉民定居屯垦,带头做其人口买卖来了,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成?他还知不知道自己也是汉人!竟向外夷卖自己同胞!”

    “朕记得旨意里不是这样写的,兴明社也提了爱民之理念,他易廷谏倒好,把这些全不当回事!”

    朱由校对方从哲一顿喝斥后,就吩咐道:“拟旨,台湾府易廷谏等上下官吏目中无君,抗旨枉法,非法走私本国子民,实在是罪大恶极!着东厂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