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升也没想到自己还是赌输了,皇帝陛下根本没想过要在实施新政后维持一个政通人和、太平无事的假象。

    但谢升没有恼恨皇帝朱由校。

    他也不敢恼恨。

    现在的他只朝袁可立大喊了起来:“姓袁的!你这个疯子!你到底图什么,非要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吗,非要得罪所有人吗?!”

    啪!

    啪!

    啪!

    这时候,外面已传来廷杖之声。

    “啊!”

    “啊!”

    “啊!”

    然后,谢升也惨叫起来。

    不过,大殿内,倒是鸦雀无声,只没多久,朱由校听到了水流声。

    朱由校不由得问道:“是谁在大殿上有不雅之举,御史在哪儿?”

    这时候,光时亨主动站了出来:“陛下,臣,臣,臣兵部员外郎光时亨有罪!”

    朱由校见他双腿哆嗦个不停:“你有何罪?老实说来。”

    光时亨回道:“臣也贪了。”

    朱由校瞅了他一眼,道:“那就一并杖毙吧!”

    光时亨因此也被拖了下去。

    “谢升和光时亨的尸首都抬到都察院去,给军户们看看,让军户们都散了,周爱卿,你负责此事。”

    朱由校说道。

    周永春立即回道:“遵旨!”

    于是,周永春就先离开了这里。

    而接下来,朱由校则说道:“好得很啊!朕惩贪都惩的这么严了,也给的这么多了,还有管不住手的,可见有些事不是靠严刑峻法就能彻底遏制的,哪怕都是读了圣人之学的,朕现在就一句话,你们谁要是真想心存侥幸,就可劲着贪!反正朕也不吃亏,到时候查出来,朕可是连本带利的收走,多好,就当你们替捞钱了。”

    群臣沉默着。

    而这里面,勋贵和一些文官们则斜视着袁可立。

    朱由校也看了袁可立一眼,然后说道:“退朝!”

    今日早朝,朱由校的目的就是给都察院军户闹事的事件定个性,杀几个贪官,让勋贵们和文官们因此事结下更多的隔阂。

    而袁可立等的确因为京营老迈军户闹事的事猜到了勋贵们在搞鬼。

    这也使得他更加坚定地决定在接下来严格整顿京营。

    “提督京营的定国公吃空饷七千六十九个名额,立即上报!”

    “京营监军王之俊贪墨京营盔甲银一万六千元银币,立即上报!”

    “两万零五十二民老军户未裁汰,兵部一直未处理,立即上报!”

    ……

    袁可立很认真地整顿着。

    一时,定国公徐希因此知道后,当即找到袁可立:“姓袁的,你非要逼得大家走投无路吗?!”

    “若任由你们这样下去,你们会逼得我大明社稷走投无路,京营被你们弄成这样,你们是有责任的!”

    袁可立冷声说道。

    “你们兵部难道就没有责任?”

    徐希问道。

    “有,所以,本官已经和英国公、卢公公一起,也将这些兵部失职的地方上报了,定国公您不必操心这些,只需等着上意如何处置就是。”

    袁可立回道。

    “陛下有旨,定国公辜负朕恩,误国误军,特宣旨籍没其家,革其爵位,本人赐自尽,其族人全部迁往长崎!”

    而这时候,朱由校已派人来向徐希传旨。

    徐希听后当场晕倒在地。

 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恩典不止这些

    不只是定国公徐希。

    吃空饷和役使京营官兵的勋贵们皆没落好。

    视情节轻重,要么被赐自尽,要么被流放长崎。

    至于为什么流放长崎,不是流放到其他地方。

    原因很简单。

    这个时代因为小冰河气候影响,北方大部分田地除了种植耐寒的土豆,产出都不高,不适合生存。

    但土豆推广还需要时间,目前只在辽东一带推广。

    而且已经移了不少流民去辽东。

    再加上,恢复开中法,迫使盐商去边镇商屯后,大量商民已主动向边镇迁移。

    所以,朝廷暂时不需要向北边荒芜之地移民。

    而长崎才刚刚成为大明的领地。

    亟需要巩固。

    尤其是,陈新等在长崎刚刚犁了一遍后,其本地倭人数量不是很多的时候,正是大明大量移民、改变长崎人口族群构成的好时机。

    要不然,等过一段时间,其他地方的倭人迁过来,或者本地倭人再繁衍下去,大明同化长崎的计划就意味着失败了一半。

    再加上,长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远胜于塞北,且农业与商业很发达。

    所以,朱由校和他的大臣现在在移民方面,重点就是向长崎移民,以期尽快让长崎成为汉人聚居地。

    这里面,将罪犯流放长崎,是朱由校决定的一项移民策略。

    尽管这些勋贵在大明算是贵族,但早就废了。

    而且,他们是以罪人的方式被流放的,在长崎也没什么根基,而长崎驻军又是朱由校的羽林近卫,严格管束着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兴不起风浪,乃至做出卖国的勾当来。

    何况,这个时代,也没谁敢卖大明的国,整个亚洲,就没有敢挑战大明的。

    所以,朱由校倒也不担心这些勋贵们被流放长崎后会搞出什么事来。

    整顿京营过程中,被查出劣迹的文官和劣迹宦官也是一样,被大量流放到长崎。

    与满清流放人到边远之地给披甲人为奴不同。

    大明因为国体不同和社会性质不同,皇帝和大臣们都不赞成对本国士民奴隶化,所以,这些人与其说是流放到长崎,不如说是被安排到长崎定居,并参与劳动改造。

    “凡因年迈而上报退役者,所欠高利贷全部销毁免除,因为向你们勒索钱财、发放违规高利贷的赃官已被朝廷绳之以法,你们可从下个月初一开始,集中到兵部新设之退伍军人司办理退役事宜,到时候,你们有两种方式退役,一种拿十元银币退役补贴,自谋他业,如今朝廷已废黜籍贯限制,且改革了路引制度,你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得拿好户票,住客栈乘船坐公车还是需要户票验明身份的,不然,被怀疑是外虏细作或逃犯就不好了;还有一种,就是去医部报道,医部现在设立了环卫司,京营的退役老兵可以直接去环卫司当环卫工,领一元月银,负责洒扫京师各街道,适合那些不想出远门又不想闲着的人,都听懂了吧。”

    京营校场上,兵部宣教司的观政进士们正对各自负责的一批需要被裁汰的京营老军户们宣讲着朝廷对他们的安排。

    宣教司是朱由校下旨着各部新设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宣讲政令,解释政令,同时也负责引导民众,与崇文寺比较类似。

    毕竟大明现在文盲率还很高,很多百姓并没有了解朝廷政令的意识,更别提参与朝廷政治事务了。

    这次京营军户们去都察院闹事,告兵部文官的状,都还是由勋贵们在暗中鼓动的,而不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参与的。

    所以,这就需要朱由校的大明朝廷安排专门的人去宣讲政令,以加强对这些百姓们的统治。

    此刻,这些京营老军户们在听了兵部的观政进士宣讲的政令后,都不禁咧开了嘴,又的已忍不住议论起来。

    “竟有这样的好事!”

    “原来闹一闹是不会有事的啊!我还以为我们会跟勋贵们老爷一样,被秋后算账呢。”

    “这,能让我们顺利退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杀了那些赃官也够让我们解气了,没想到,朝廷还要给我们发钱,还给我们活做?”

    “没想到朝廷还会管我们的死活。”

    “我一家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从没听说过,退了后还能拿银子的,能不用给老爷们白当差都算好时候了,呜呜!”

    老军户们说着,就不禁有些人开始哭了起来。

    对于处于大明最底层的他们,虽然他们祖上要么是在大明太祖时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硬生生用长矛赶走蒙古铁骑的军户;要么是在成祖时代跟随成祖朱棣屡次出塞征服鞑虏诸部的军户,但他们如今实际上是帝国生活的最惨的一批人,连他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因为除了属于世袭军官的军户,普通军户们早已没有了自己的田地,甚至还被军官奴役,被文官勒索,所以,他们要么逃走成为流民,要么就只能继续贫困下去,而如今,没逃走的军户已经贫困到娶媳妇都没人愿意嫁给这些军户的地步,以至于只能军户娶军户。

    而现在,朝廷突然开始注意到他们,善待他们一点,他们自然也就感到受宠若惊,感动至极。

    “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小的给你们磕头!”

    年过花甲的张镇现在就含着泪的拿着自己心心念念的退役文书,欲向兵部的文官下跪磕头。

    兵部的文官忙扶住了他:“使不得!这是皇上的恩典!你要谢就谢陛下,您们可是皇上的亲军,我们要是受你们的跪,按照现在的规矩,是要掉脑袋的。”

    皇上的恩典?

    张镇知道他是皇帝的军户,但他没想到,他第一次感受到皇上的好,会是在这个时候,这让他有些意外。

    而当张镇离开了兵部衙门,就往环卫司走了来。

    他没打算回家养老,因为他想多挣点钱,给自己儿子娶房媳妇,好不让他老张家断后。

    他和别的军户不同,他内心里对他张家祖上是皇上亲兵,还随皇帝亲征大军去漠北砍过鞑子的事感到很自豪,因而,他自觉自己老张家这样的勇武之后、天子亲军之后是不能断根的。

    不过,张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医部的环卫工差事是不是真的,毕竟月银一元银币对他而言,的确算是不错的差事。

    但他一想到他之前也怀疑去兵部办理退役文书不一定真如宣教司的观政老爷们说的那样真,可却真在兵部顺利领到退役文书的事后,他还是决定来试试。

    而张镇来到了环卫司,报了名后,果真就领到了环卫服和扫把,以及一次性发放的安居补贴五元银币和提前发动的第一个月月钱。

    这让张镇更加的喜出望外。

    “这也是皇上的恩典?”

    张镇情不自禁地说道,然后望了望紫禁城方向,凝望那巍峨宫城,接着就虔诚地跪了下来:“皇上,府军前卫军户张镇给您磕头。”

    “皇上的恩典不止这些。”

    这时候,东厂珰头孙云鹤走了来,摸了摸下颌胡须,对匍匐在地上的张镇说道。

 第三百四十四章 帝王亲军破十万之数

    东厂的人,现在许多文武官员见了都是会丢魂落魄的。

    因为现在的大明说是厂卫横行的时代也不为过。

    谁都知道被东厂的人抓了,抄家流放是起步待遇。

    不过,张镇这种普通军户倒是对东厂的人没什么太大的畏惧。

    因为东厂虽然在很多文官士大夫的眼里和笔下是穷凶极恶的朝廷鹰犬,但在普通军民面前,则只是一群很陌生的官差,还没有衙门里非正式编制的白役让他们感到畏惧。

    张镇此时就对东厂没什么概念,只听东厂珰头孙云鹤说皇上还有更大的恩典后,只惊喜而又意外地问道:“敢问这位官爷,皇上真怎么好?这都已经有这么多恩典了,还有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