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你们,你们,这一箱子田契都是我家几代人积累下的水浇好田啊,你们不能就这么拿走啊!”

    而在这之后,当灵璧侯汤兴祚家被清查时,汤兴祚也抱着被李之藻等清查出来抵债的一箱子田契不撒手,而痛哭了起来。

    卢象升则持刀对着汤兴祚:“灵璧侯,您要是再不撒手,下官就只能按旨行事,让你身首异处了!下官数三声。”

    汤兴祚这才忙丢开箱子。

 第两百八十七章 勋贵们倾家荡产

    “这些田都是历代先帝们御赐的田啊!你们不能就这么拿走啊,呜呜!”

    “你们这群强盗!”

    “你们是奸臣!”

    镇远侯顾鸣郊也在家业被清查时气得破口大骂起来,捶足顿胸,涕泗横流。

    李之藻见此也没生气,只道:“镇远侯请放宽心,陛下已经下旨,你们把赐田抵押给朝廷,也不会怪你们不敬先帝、败没家业之罪,陛下还让起居注写了的,内容大致就是,诸勋贵之后败没家产、甚至以历代先皇赐田为抵押借贷,圣上闻之,大怒,然不忍究其罪,只令其偿还债务即可。”

    “还要把老子败家的事写进起居注里,这,这……”

    顾鸣郊哭得更加惨烈起来。

    “莫愁湖一带的良田都是我们徐家的,还有正阳门外和秦淮河一带的上百家店铺,如今全拿来抵押债务,还请朝廷收走吧,皆是徐某治家不力,如今才有此后果。”

    徐弘基倒是挺配合,主动把抵押的良田和店铺产业给了朝廷。

    但待李之藻和卢象升等人走后,徐弘基之子徐文爵还是忍不住痛心地说道:“父亲,花高价买来的粮食和府里囤的粮食都被他们以超低的价收走了,等于白送给朝廷,如今还要把莫愁湖的良田都给他们,还有那么多店铺产业,也给了朝廷,以后,我们还吃什么,难道要变卖家奴?”

    “你给老子闭嘴!不乖乖把家业都交出来还能怎么办,人家是带着兵来府里收的!”

    徐弘基朝徐文爵怒吼了一声,且说道。

    徐文爵也只好闭嘴,不再说什么。

    ……

    “启禀陛下,除恒和粮铺在河南、湖广、山东等地的产业还未被清查外,应天府大额借贷者皆被清查,并已按旨强制抵押偿还相应借贷,另外,粮食抄底也已完成,以三百文一石到五百文一石间的价格抄底,度支司建言,接下来不再降低粮价,并使之回到一石三到五角银币的价格,然后稳在这一价格,请陛下谕示。”

    统筹整个钱粮度支的韩爌此时向朱由校禀报道。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准!”

    接着,朱由校就对魏忠贤吩咐道:“魏国公徐弘基等所供出的商人窦顶尽快审出去幕后之人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撬开他的嘴,他一个普通商人不可能就这么让徐弘基等言听计从,也不可能能调动这么多钱粮。”

    魏忠贤立即回道:“奴婢遵旨!”

    “从朝鲜、倭国借来的粮食会使粮价持续在三到五角银币一石的价格,趁着粮价比较低,银币持有价值较大的时候,尽快复工复产,将在清查债务过程中,得来的店铺尽快拍卖出去,拍卖不出去,就廉价让原本的经营者承租,承租一定年限后,可以作为其产。”

    “拍卖所得的资金与银行借贷的收入,接下来主要用于募兵与基础建设,募兵不必说,由兵部主抓,严格筛选兵源,设立兵役与退伍制度,除此之外,熊爱卿当速拟出,新的军功爵条例,大明以后无论是身前封爵还是死后追谥,无论文武,当首重军功!

    “而对于基础建设,一是整顿驿站,增设驿站,增加驿夫和传消息用的铺兵,增修官道,增建桥梁,由各省督抚设出专门的邮道衙门负责,以后朝堂中央,考虑增设邮部;

    二是地方上增建官办学堂、医馆、养济院,使更多人的读书,更多的人有就医,更多的鳏寡孤独者被养。”

    “另外,朝廷回购的粮食陆续调回京师与各地常平仓,用于战备与灾备粮!”

    “从勋贵豪族等手中所收的庄田依旧设为国营农庄,立即减租,建立稳固的田地承包制。”

    接着,朱由校又对接下来的执政任务做了谕示。

    “臣等遵旨!”

    韩爌和熊廷弼等皆回了一句。

    众臣都脸带悦色,因为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皇帝陛下虽然残暴狠辣,对盐商、对叛乱士绅、对藩王、对外番诸国、对勋贵都可谓刻薄寡恩至极,极尽搜刮之能,但搜刮来的钱粮却并不是用于个人享乐,而是用于富民安民、以及强化国力、增强朝廷统治之能。

    更为理想主义,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熊廷弼很喜欢这样的天子,也觉得这样的天子才算是雄主。

    他也因为久在御前中枢历事,而开始更清楚的明白,为何天子即位之初,就无条件信任自己经略辽东,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如今效忠的这位天子是真的乃天降之雄主,有非凡之英才。

    当然,事实上,朱由校信任熊廷弼不是本身才能卓越、有先见之明,而是历史经验给他的答案。

    但朱由校现在的一系列表现的确让熊廷弼对朱由校更加的钦佩。

    比较偏现实主义、讲究阴阳调和、治大国当如烹小鲜的韩爌不是很喜欢朱由校这样强势的天子,也很不适应。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当今天子也算是用心深远,既敢以残暴之手段镇压藩王,推行新政,也知道藏富于民,知道通过加强治学之事启迪民智,知道让利惠民,以使民心得安,更知道通过加强基础建设来强化统治之能。

    韩爌很愿意看见皇帝把朝廷收入大量用来帮助百姓复工复产、用来建设学堂、医馆,这符合他希望藏富于民的政治理念。

    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皇帝陛下之所以能有足够多的钱粮用来藏富于民、教化民众,很大程度是因为朝廷从外番诸国借了上千万石粮。

    因为只靠自己国内清丈田亩得来的粮食,只能够在这次的粮价之战中,稳住粮价,很难把粮价压低到让勋贵豪族们倾家荡产的地步,也很难让粮价维持到比万历中叶还便宜,自然也谈不上能够在扩兵的同时还能藏富于民。

    韩爌内心的想法是,大明还是得有点天朝上国的体面,跟邻里处好关系比较好,这些借的粮还是还了比较好,大不了国库少点存银,只要把借的粮还了,睦邻友好,军事压力也就没有了,自然也就用不着扩兵和崇武,到时候只把国内改革所增加的收益花在藏富于民身上,就足以称得上是盛世了。

    但韩爌知道皇帝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他没有提出来自己的看法。

    “天启四年的太仓钱粮总收入预估出来有多少?可有超过天启三年?”

    朱由校这时候突然问起国库收入来。

    朱由校即位以后,为了解决明朝赋税上缴的库过于繁杂的问题,就早已下旨所有各类税赋统一交到太仓,而不像以前一样,因为没有包税制,一个县需要向很多官衙如户部、内廷、太常寺等运输各类赋税,现在则是统一交到太仓,再由太仓分配。

    而这样一来,太仓也就正式成为了国库,太仓的收入也就成为了衡量国家收入的标准。

 第两百八十八章 大明盛世再现东厂严审

    “回禀陛下,内阁已有题本送来,言今年太仓预估收粮在三千万石以上,银五百万两以上!”

    韩爌立即回答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不错,大明的国库粮赋收入总算突破了三千万石,太仓银也突破了四百万两这道槛。”

    “皆是陛下治国有方,方有此盛世!”

    韩爌称颂了一句,内心却道:“如果不算上借来的粮,还是没突破三千万的,如果不是用官办纺织业捆绑参股商贾,强征关税,也难收银五百多万两。”

    “众卿也辛苦,传旨,今年年终百官、军士、吏差,皆在去年基础上加三俸!以酬其劳!”

    朱由校笑着回了一句。

    “臣等谢陛下隆恩!”

    韩爌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说借粮的事,心道:“如果自己提这么一句,自己肯定没了这加三俸奖掖的机会!”

    韩爌不得不承认,在陛下这样的皇帝跟前当官还是有益处的,至少合法收入是蹭蹭的涨,不用收什么冰敬、炭敬银都能养几个暖脚丫鬟了。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清丈田亩的事呢,完成的如何?”

    “回陛下,据元辅转奏各省督抚所言,目前的情况是,河南、山东、湖广、北直隶、江西这些地方皆已经完成,四川和两广、山西已完成大半,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清丈,陕西、辽东、云南、贵州预计明年年底完成。”

    韩爌继续回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问:“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也跟着执行了下去?”

    “元辅转奏的各省督抚奏报里说,都执行了下去。”

    韩爌回道。

    朱由校听后没有多言。

    摊丁入亩是将人头税划到田地上,从按照人丁多寡征收丁银,变成按照田地多寡征收丁银,意味着田地多者将要缴纳更多的丁银,算是废除了人头税,利于人口增加。

    而朱由校和方从哲等此时的明帝国执政者为了能够增加人口数量、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和手工业者从繁重的徭役中解脱出来,自由一些,主要是可以成为官营产业中的劳动力,所以就提前实施了这一政策,且是在清丈田亩的过程中实施,按照重新清丈后的田亩征收丁银。

    另外,火耗归公则是将正税之外因为损耗而产生的附加税由中央朝廷统一制定标准,使地方官无自主定火耗加征税额的权力,也让田地多的士绅没有机会逃避火耗或者少缴火耗,而这一政策也是在清丈田亩的过程中,按照重新清丈后的田亩实施,由西厂按照田地多寡征收统一标准的火耗银。

    以上这些,也是为什么天启这次清丈田亩的阻力,要比万历初年的清丈田亩遇到的阻力,要大许多的原因。

    以至于一名巡抚被藩王残害致死,主要就是因为一旦被清丈出有赐田之外的投献田,藩王是需要补缴更多的税赋的。

    但朱由校自己没想到的是,他为了完成这一国内改革,竟在最后要用去国外“借粮”的方式来彻底打垮国内的既得利益者。

    他自然可以用武力强行夺走勋贵们的粮,而实现这一目的。

    但朱由校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用武力先强行从国外“借粮”。

    因为朱由校不想让国内的人觉得他这个皇帝会无理由的拿走别人的合法资产。

    朱由校宁肯让国外诸番觉得他这个皇帝蛮横霸道,会无理由抢走自己国家的利益。

    在生产力大爆发之前,朱由校没法做到对内对外都是圣君,还能让国民更加富裕。

    不过好在清丈田亩以及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国内改革,已经推行一半,预计明年会在全国彻底完成。

    使得帝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万历前中期的盛世中兴之象再次得以重现。

    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国家收入增加方面,也表现在普通民众的收入增加方面。

    粮价下跌到比万历中期还低的价格,使得本是普通雇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