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朱由校的打算,东厂监控内部,而锦衣卫则监控外部。

    但现在朱由校还没精力改造锦衣卫。

    他得先把东厂改造好。

    毕竟凡事要先内后外。

    “这样一来,需要增强东厂的力量,尤其是要增加善于调查与潜伏的能人,好在我大明东厂有着上百年的底蕴,真要寻这样的能人且训练出这样的能人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所以,朕决定重振东厂,由你魏忠贤负责,先在西苑分出一块区域,作为东厂人才训练基地,就取名为皇家内卫学堂,你替朕选一批以前在东厂做过事且办事能力强的老太监与老锦衣卫来皇家内卫学堂担任教谕,并推荐一位最尊崇且最忠诚可靠的担任祭酒,这些人不能让他们闲着,闲着是对人才的浪费。”

    朱由校说着又道:“经费直接从內帑里拨,要尽快!现在特别要加强调查的就是方从哲和刘一燝这些阁臣,还有六部尚书,以及科道言官!”

    “奴婢遵旨!”

    魏忠贤立即回了一句。

    在朱由校看来,大明的综合实力不是建奴可以比拟的。

    一个已有两百多年底蕴的超级帝国,从不缺乏各方面的人才,练兵不可能没有赛过努尔哈赤的军事人才,而搞情报,东厂和锦衣卫真要认真起来不是建奴那点情报手段可以比的。

    只要自己这个皇帝能让这个帝国充分地发挥起自己的综合实力,就绝不可能连一区区十万人规模不到的野蛮部落都剿灭不了。

 第二十七章 关于武学

    安排完东厂的事宜,朱由校就看向了刘若愚:“刘若愚,朕也对你有谕示。”

    刘若愚忙认真回了一句:“请皇爷吩咐!”

    朱由校则开始说道:“你去吩咐御用监的人给朕在乾清宫后面的暖阁里增设一个木匠作坊出来,一应工具要齐全,另外,寻几个善匠作且忠诚可靠的内宦给朕做助手,再招一批善匠作的工匠由你替朕养在你外宅,随时听用!”

    朱由校记得自己身体的原主人很喜欢木匠活。

    说好听点就是喜欢搞手工制造。

    朱由校不想荒废掉他从这身体原主人那里所继承的本事,他想继续搞原主人的木匠事业。

    当然,朱由校倒也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昏君,他是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十七十八世纪好制作的手工机械品制作出来,好提升大明在某些方面的生产力。

    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朱由校作为穿越者,而且是一名工科生,既然知道一些在蒸汽动力出现之前的一些先进木制工业品,如木制机床什么的,不根据自己的记忆让这个时代的匠人帮助自己一起研制出来也是有点对不起自己这个身份的。

    何况,朱由校已经和孙承宗、徐光启确定了首先要开辟财源的方向是通过官办商务获取民间财富。

    而这里面,就需要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去与私营商贾争夺市场,自然也需要官办商务能够掌握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朱由校看来,这个时代的中国即大明在科学技术上还并不是很落后于西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更强的地方。

    毕竟这个帝国有几千年的技术沉淀,也积攒了不少技术人才。

    佛郎机炮一被大明发现就能迅速得到仿制并量产推广改进。

    更为先进的西洋火铳也能迅速被仿制并量产如鸟铳。

    而且大明并不是简单的仿制而是在仿制基础上进行改良。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明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实力非常强悍!

    说明大明从不缺乏各种能工巧匠。

    说明大明有大规模生产各类技术产品的能力。

    所以,朱由校相信只要自己将一些能够被这个时代所生产的手工木制机械品创造出来,就能迅速在大明转换为生产力。

    另外,朱由校相信只要自己建立起一整套成体系的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与奖励制度,以大明的底蕴,将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不会落后于西方。

    要知道大明的许多士大夫们都是对自然科学不排斥的,甚至是主动吸收予以思考的。

    刘若愚对于朱由校突然要搞木匠作坊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记忆中皇长子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

    而刘若愚也识趣地没有对此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恭敬地回了一句:“是!”

    “另外,朕再给你交代一件事,你来负责把王恭厂搬走,搬到通州一带去!不要离京城太近!”

    朱由校可不想历史上的王恭厂大爆炸又发生在京城,因为那场爆炸对大明损伤不轻,还让天启三岁的皇子因此夭折,天启从此无嗣。

    刘若愚依旧恭敬地回应着:“是!”

    “你们两个替朕好生办事,只要办的好,朕不会亏待你们,但若是办的不好,王安的下场,你们也知道,对了,魏朝,让他自尽吧,他和王安一样,连朕都不忠了,那朕就不会手软!留他们全尸都算轻的,还是看在服侍过朕和先帝的份上!”

    朱由校这么说后就问道:“记住了吗?”

    “奴婢记住了!”

    魏忠贤和刘若愚皆回了一句,也都不敢大声出气,毕竟他们都知道眼前的皇爷可不是一位心慈手软的主。

    当然,两人倒也没有因此在内心对朱由校不满。

    因为两人知道自己这么快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全靠皇爷的提拔,不然现在在内廷宦官圈子里居于顶层的应该是王安和魏朝。

    而且,两人也明白魏朝和王安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就是因为对皇爷不够忠诚,而自己要做的就是足够忠诚。

    同时,两人也知道如果自己稍微在皇爷心中的地位略微差了一点很可能就被另一位给抢了风头,所以两人都下定决心要比对方更忠于朱由校。

    毕竟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还空着,谁不想做第一太监。

    朱由校倒也的确是有让这两人互相制衡的目的。

    因为作为皇帝,不能绝对放心任何一个人,在重用一个人的同时,也得用另一个人去制衡此人,这样才能实现一人掌天下权力的目的。

    加强东厂的力量和准备研制新型木制机械是朱由校在内廷布置的新棋子。

    而设大明讲武堂并让徐光启选老将入京则是朱由校在外朝布置的新棋子。

    次日。

    徐光启奏请朝廷重设武学,并起用郭琥、秦良玉等老将且选良材培训大明武臣的奏本此时已送达内阁。

    不过,内阁诸阁臣在收到此奏本后还不知道徐光启写这样的奏本是来自皇帝朱由校的授意。

    所以,内阁诸阁臣看见这奏本反应很大。

    韩爌最先看见这奏本,因而最先来到了刘一燝的值房,说道:“次辅,你看看这徐光启所奏之事,他竟建言天子重设武学,训练武臣!这岂不是欲效仿武庙于豹房练兵之旧事不成?”

    刘一燝看了后也极为惊骇。

    作为文官,自然对这种训练武臣的事很敏感,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武学一旦重设就意味着要武臣崛起的意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贵武贱。

    但刘一燝也不好在这件事上直接发表意见,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得明哲保身。

    所以,刘一燝说道:“还是让元辅拿主意吧。”

    于是,两人皆来了方从哲的值房,给方从哲看了徐光启的奏本。

    方从哲看了后久久不语。

    韩爌有些着急起来:“元辅,您看,这该如何票拟?”

    方从哲则笑了起来:“这徐光启爱出新点子,之前萨尔浒之败后,他就上疏要练兵,现在又要练将!以仆的意思,就准他的意见,让他自己筹办此事,若是能筹办的好,也无碍,若是筹办的不好,也不影响朝廷大政。”

    “这怎能不影响,难道元辅就不担心朝中出现武夫干政的现象吗?”

    韩爌问了起来。

    方从哲笑道:“哪有那么严重。”

    韩爌则道:“自然是会的,有武学就会使将校结党,从而祸乱国政!是故,虽宋初与我朝国初皆有武学,但后来皆因此不得不撤掉。”

 第二十八章 首辅太软弱了

    方从哲其实已经猜到徐光启这样上疏只怕是出自皇帝的意思。

    但因为无论是刘一燝还是韩爌都是和东林党走得近的官员。

    而且方从哲知道这两人都是怀有赶走自己的心思。

    所以,方从哲也就没打算提醒这二人,只道:“那就恭请圣裁吧。”

    韩爌没想到方从哲依旧会做出如此选择,一时不由得再劝:“元辅,您得拿个主意呀。”

    韩爌本想说“圣上年少,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厉害”,但他没敢说出来,害怕像高拱一样因为说了一句“十岁天子安能治天下”而被治罪。

    但方从哲打定了主意要做一个还治国权力于皇帝而自己只听话做事的软弱首辅,所以,就道:“仆不是已经说了我的主意吗,可韩公不是觉得仆的意见不行吗?”

    韩爌因此不由得拱手:“元辅,你误会了。”

    韩爌是想让方从哲带头驳回徐光启的奏本提议,但他又不愿意自己出头,想让方从哲出头。

    因为韩爌自己也不是笨蛋,他知道这徐光启这么做八成是出自天子的授意。

    但韩爌没想到方从哲不愿意为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出这个头,一时也颇为无奈:“也罢,那就恭请天子圣裁吧。”

    三人便将徐光启的奏本递给了负责收题本和奏本到司礼监批红的文书房太监。

    在大明奏事没有奏折,只有题本和奏本。

    按照《大明会典》规定,以官衙名义呈递的本章为题本,而以官员个人名义呈递的本章为奏本。

    所以,前文徐光启呈递的是奏本。

    而内阁与司礼监是不能直接联系的,不然,就有彼此勾结架空皇帝的嫌疑。

    所以在制度上就加了个文书房,需要文书房将内阁的题本和奏本呈到司礼监。

    不过,因为内阁这次呈递的徐光启的奏本没有票拟,所以司礼监在收到徐光启的奏本后就需要把奏本呈递到御前,由皇帝亲拟。

    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因此不得不把徐光启的奏本拿到了朱由校这里来。

    朱由校此时则正在和一帮善作木匠活的内宦们一起制作一架新型纺纱机。

    而这架纺纱机自然是后世于工业史上闻名的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属于手工就可以制作出来的木制机械,所以制造难度不大。

    朱由校又因为在穿越后脑海中增添了不少重要信息与技能,所以倒也画得出珍妮纺纱机的相应图纸。

    而现在朱由校正在让他的内宦们替他制作第一台珍妮纺纱机。

    “你们不必觉得干这活是什么低贱活,记住,你们是在为朕为大明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你们现在没什么感觉,但以后你们会知道的,只要做的好,朕会重重有赏!”

    大明内廷的宦官数量庞大,所以,要找几个会木匠活且老实本分的宦官不难,因而刘若愚很快就找到了一批,在朱由校亲自面试后就被留在了乾清宫木匠作坊。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下旨新设立一个内廷衙门。

    该衙门称尚工监,即负责研发各类科学技术乃至机械制品的衙门。

    另外,朱由校还直接下旨将这些宦官提为少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