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近代国士-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怕等**党打到北京城后,他们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怕不得有些人就准备一报嘉定、扬州之仇。

    不到最后关头,袁世凯是不希望直接用武力逼迫清帝;虽然他完全有这个实力。真这么做了,不光是他在大量前清官吏中的名声受损,更是会严重影响他接受清廷势力的打算。

    不过这**党也实在可恶,不给点颜色看看怕是不行了

    虽然军事上由于要考虑到做样子给满清看所以不能打的太过火,但是在其他方面却也能展现他袁宫保的力量的

    身处混乱与变革的中心,刘裕在成了陆军次长的同时,也失去了临时外交次长的职务,但依然以南北议和中南方代表团参赞的身份参加议和。只不过如今当议和已经被终结的时候,他这个身份一时间也失去了用处,整个人也闲了下来。

    不过当他在1月12日从上海被紧急召回南京后,却再一次负责担任外交任务。只不过这一次要与之打交道的,却是洋人了。

    ''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承认的问题

    第一百四十七章承认的问题

    如果说明朝中期以前的中国还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邦,那么这个称号到了清朝中期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虽然乾隆爷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被西方超越,但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就是洋人在几千里外的地方发明了这个那个,政治制度、人文思想如何兴盛,但毕竟隔了几大洋,至少对于中国人是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的。

    已经当了几千年的天朝上邦了,没有人会怀疑还会继续下去。

    不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却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超越自身的国家。不过虽然中国惨败,一部分有识之士也开始重新开眼看世界,但主流却也只是认为这不过是偶然事件、不过是因为大清一个不小心,区区西夷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后,大清上下才逐渐清醒过来;这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天下了。只不过这个时候,人们也只是认为洋人不过仗着船坚炮利,真说到文化修养制度,那是拍马赶不及中国的。所以洋务运动也只是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口号进行。在士绅眼里中国所需要学习的,也只不过是洋人的技术罢了。

    有一阵子确实不错,中法战争虽然中国不败而败,但中国也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可以随意被人捏玩毫无抵抗之力,证实了洋务运动确实有效果。

    那个所谓的同治中兴时代,中国似乎重新挤回世界列强之中;洋人们不再侵略,大清国也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庞大铁甲舰群。

    然后,在风雨之中,甲午战争一下把所有的伪装全部撕下了。把中国的虚弱赤luo裸地剥落下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甲午给中国的影响不单单是损兵折将、北洋舰队覆灭、二万万两银子的赔款,他给中国人的思想带来了难以复加的冲击那千百年来一直是小弟的日本,居然也能骑在中国头上了我们打不过洋人,认了。但是连日本都打不过?

    思想上的冲击只是后果之一;直接表现出来的,却是列强掀起了疯狂的瓜分

    原本中国跟法国打了个平手,列强们也就高看了中国一眼。但是当无论是人口、财力都远逊中国的一个亚洲国家都能打赢,那这中国岂不就是和纸糊的一样了?如此虚弱却又富庶的国家,就犹如小孩捧着金元宝在街上走,又有谁不会动私念?于是俄国强要了辽宁、德国抢占了青岛、法国挺入广西、广东,英国进入长江流域,连意大利都曾想占领浙江。

    面对洋人的瓜分,那些守旧的大臣们反而把责任推到洋务运动上,认为只有返回华夏文明之根本才能救国。民众开始义和团运动,一时间似乎要杀尽洋人了。不过当八国联军如履平地的直入北京后,中国人终于明白这世界已经完全变了。

    从一开始的天朝上邦、到后来的西学为辅、到了现在则开始完全西化。

    同样,对洋人的态度一开始是看不起斥为西夷、然后变成平等地位的洋人,直到现在变成了洋大人。

    对于遭受了列强无数侵略和侮辱的中国人,列强就仿佛是不可战胜的怪物,让人又恨又怕。

    正是源于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使得当孙文得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要求各国列强承认时居然无一答复时,他心中可谓是七上八下的。

    各国公使均在北方,在上海总共有六个国家设有领事馆,分别是英、日、美、德、法和俄。

    获得列强承认,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中基本上等于确认了正统性。但是一旦无法获得列强承认,就等于失去了列强的支持。而无论多么自信的中国人在经历过八国联军的教训后,却也不敢面对可能面临的列强武装干涉。

    一旦南京政府得不到承认,那么必然将会使一大部分中立人士转向袁世凯。毕竟如今独立的各省中,真正由同盟会控制的只有三分之一强,其余大都为立宪派或地方士绅所掌控;这些人是不可能与南京政府共存亡的。一旦风头不对,倒向袁世凯对于他们而言也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原本列强承认民军为交战方,同盟会上下还认为这事情是板上钉钉了。考虑他们与日本历来深厚的关系,和日本与英国是盟友的事实,他们相信政府成立后自然会被列强所承认……

    乱了手脚的孙文立即派出军政府内与各国有一定关系的人出马,力争要获得承认。对于英、美、日孙文自然有不少人选,但是德国却是同盟会实力最弱的地方。于是孙文便想到了刘裕。

    在大总统府的办公室里,刘裕再一次见到了孙文。

    “记得如松你与德意志不少高官都有联系,在汉堡的时候也曾帮了**大忙。这次德意志没有答复政府提出对方承认我中华民国为中国之唯一政府的要求,我想让你去与德意志人商量一下条件和原因。”

    刘裕皱了下眉头,道:“在下与德意志的联系仅仅保持在国内少数政治家,而且所谓联系也不过是大家兴趣相同,对音乐感兴趣而已。在国家外交大事方面,汉堡市长不会有什么发言权。在下与德意志外交部没有任何熟人,况且此次列强一致拒绝,可见他们之家必然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如此一来,德意志更不可能抛弃其他国家的看法不顾了。”

    没想到对方上来就婉拒,让孙文很是难堪。对方所说孙文自然有考虑;这次连一向相交莫逆的日本政府都拒绝了,可见困难重重。只不过在谈过之前,他还是不想放弃:

    “这样……如松你不是认识不少德意志人吗?就去让他们探一下领事的口风。我们南京政府保证继承并实行满清在民国元年以前所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并保证德意志国在山东的利益不受影响。”

    既然临时大总统都这样说了,于是刘裕在一阵长谈后,便再次乘火车返回了上海。

    ''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外滩33号的冷餐宴

    第一百四十八章外滩33号的冷餐宴

    上海虽然地处江南,但冬天依然颇为阴冷。身处在这座潮湿的城市里让习惯了欧洲大陆干燥气候的列强外交家很是不习惯;也只有来自拥有相同气候的英国人才能适应上海的湿寒。

    自从开埠以来,洋人主要集中在二大租界里:公共租界和法国租界,其中尤以由英国与美国租界合并而成、由董事组成的工部局管理的公共租界最为繁华。它不光面积最大,侨民最多,影响力也是远超直接受法国领事馆控制的法租界。

    1911年1月16日,各国领事再次聚集公共租界外滩33号的英国领事馆,参加英国公使朱尔典明为冷餐会,实为外交协商的会议。

    作为大英帝国驻中国全权特命公使,朱尔典长期待在北京。此刻南下来到上海从侧面也证实了大英帝国对远东的这场**的重视。中国是大英帝国在亚洲除却印度外最重要的市场,日不落帝国最东方的领土。

    漂亮精致的小洋楼里,身着西装打好了领带的朱尔典旁边站着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班纳德。两人坐在一楼的酒吧前,手中拿着鸡尾酒貌似随意地聊着。

    “真想不到来到这片极东之地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真怀念苏格兰高地的威士忌啊。”自顾感叹了一下,班纳德转而略带好奇地问道:“请告诉我,sir。jordan,您在这个被文明抛弃的地方生活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里您是怎么忍受的?据我所知,您在1876年就在驻华公使馆里担任翻译员……换做要我在这里忍受三十多年,我恐怕就要发疯了。”

    朱尔典有着一张国字脸,听到他的同僚好奇的问题后,放下手中的酒杯用浓厚的爱尔兰口音道:“我想这是因为我懂得欣赏东方的文化。(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或许在欧洲人来看,中国这片土地没有丝毫文明的痕迹……但是正是这些我们看作是拳匪的人,却带来了女士们为之疯狂的精致丝绸和绅士们无法割舍的茶叶和瓷器。”

    班纳德抿嘴一笑道:“并非出于恶意,sir,但是这个国家的人充满了愚昧、懦弱和无知。唯一有文明存在,也只存在于白人到过的地方。就像上海,若是交给中国人管理,不出十年恐怕又是一个肮脏、恶臭、腐蚀的城市了。丝绸?瓷器?那是老故事了。”说罢,班纳德对着窗外正在整理草坪的华工一指,道:“您看,这些肮脏的中国人因为我们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会说英文,为白种人服务……这就是我们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朱尔典顺着对方的指尖喵了一眼就转向他处。

    伦敦来的狂妄者,典型的英格兰人。

    被落后世界同化的爱尔兰乡巴佬,真是令人恶心的口音。

    虽然朱尔典理论上是班纳德的上级,但他并没有对上海领事馆的制裁权。事实上若是两方发生冲突,官司最后还是要打到外交部上。这个时候,出身爱尔兰农民家族又信奉新教长老教这个在大英帝国被视作‘异端’的朱尔典,自然就落了下乘。

    当然,班纳德也是绝不希望与上司真正发生冲突;就算能够通过家庭背景打赢官司,但是自己下属顶撞上司不光有损名誉,更是会给他未来的上司带来极大的恶感。

    所以,两人之间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

    不过由于朱尔典的强烈推荐,以及英国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外交部已经明确指出在中国**问题上支持袁世凯,再加上班纳德也对中国**不存在好感,两人的目标事实上是一致的。

    各存心思的二人继续闲谈,但经过刚刚班纳德的讽刺,朱尔典失去了继续扯皮的兴趣,往往对方说上半天也只是点头表示。这样一来班纳德也失去了谈兴,最后便各自在沉默中喝着小酒,等待各国领事的到来。

    最先抵达的是美国领事。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公共租界的另一主要构成体,美国在上海工部局事务方面历来与英国走的比较近。

    并不是因为双方都讲英语,更不是因为两国政府之间对立的外交……事实上一直到一战以前英国一直是作为美国的假想敌存在。谁叫英国人二百年前烧了白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