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近代国士-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形势下,建立一个能够暂时协调各省的中央指挥系统的计划,也就被搬上议程了。
虽然黄兴对见不到刘裕还是有些遗憾,但是却也不疑有他,对他能够率先北伐而感到欣慰。不愧是**的忠贞战士
可惜刘裕不在,但是组建新的指挥部的工作却还要做下去……于是仅仅是当天下午,黄兴便通电全国,宣称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军政府,在江宁召开国民大会,要求各路起义**队伍派遣代表来参与决定新民国的未来,同时催令清廷退位而对于把宣告成立民国的这份具有极大意义的通电留给自己布的刘裕,黄兴心中也是充满了感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虽然之前刘裕就已经通电要求各省前来江宁共商国是,但却一直只是挂着苏浙**军的牌子。直到黄兴的这份电文,中华民国的招牌才真正地被摆了出来。
于是当天下午中华民**政府战时总司令部的牌子就出现在前两江总督衙门大门口。由于各省代表大都还在路上,在场的少数人以同盟会者为绝大部分。他们拥护黄兴为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将全国划为十六个‘路军’;除了第一路军统领江苏、上海、浙江三省部队作为总司令部直辖作战部队外,其余的各‘路军’则以省份划分之。
而作为回报,黄兴也不顾争议毅然提拔已经抵达江北的刘裕为‘第一路军总指挥’的官职,成了军政府司令部中第二号人物,副职则由陈其美和朱瑞担任。其余各重要职位则纷纷被同盟会员所把持,至于在江浙一带曾经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光复会,则被完全排斥在权力之外了。至于唯一掌兵的光复会党员朱瑞,则也在数天前毅然加入了同盟会中。
至此,除了原苏浙**军一路外,江苏、浙江省周边地区包括淞沪等地的**军都被划归至‘第一路军’的编号中。以原苏浙**军第一路军所部改编为**军第一路军第一镇,刘裕为统制。以淞沪**军组建第二镇,陈其美为统制。以原苏浙**军第二路军、三路军改编为第三镇,由朱瑞任统制、周承菼为副统制。以镇江**军、芜湖**军等各地大小势力拼凑为第四镇,以林述庆为统制。
一个路军,四镇人马,理论上刘裕麾下部队已达四万之众。
刘裕在黄兴出命令的第二天在江都接到了这个消息,这个结果实在是他理想中最好的结果了。
目前他所能掌握的第一镇,总共有兵一万七千人;人数虽多,组成部分却非常复杂。其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原第七十九标的七千人、战后被俘并收编的清军俘虏四千人、接纳的第九镇官兵三千人,以及在江宁等地招收的新兵三千。
除却原七十九标和第九镇的官兵是战斗力强悍、可靠,可以直接拉上战场之外,剩下约一半人数要么是毫无战斗力的新兵,要么是虽有战斗力,但是**意志并不牢靠甚至有可能在战场上反水的旧军部队。
刘裕所采用的方式是混编;把四大派系的部队混到一起去,争取用老部下们慢慢同化新加入的部队。只是虽然这样能够加快他整顿系统的度,但是一旦遇到战斗的时候,这支混编部队里的新兵、旧军们也会极大扰乱整军的战斗力。也亏是他知道接下来不会生太大的战斗才敢如此行事。而目前这支部队唯一能让刘裕满意的,就是装备水平了。
由于临行前把金陵制造局的存货搬了个空,又从江南制造局缴获了数十吨的军用物资,刘裕手中的军械已经足以武装并维持一支四万人的部队。同时各路缴获的银两等财物也使得刘裕手中有了八百万银元的资产,足以维持手中军队二年所需。
在外人看来兵强马壮,粮饷充足的一万七千**军不战便收复淮安,在北洋军刚刚抵达山东的时候,就等刘裕一声令下就可立即北上乘北洋军未到先行扑灭已经不到千人的张勋残部。
而就在此刻,瞿钧带来了段祺瑞最新的指示……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一步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一步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一步
**军第一路军第一镇进驻江都,把逃跑的县太爷的县衙作为临时指挥部,同时也是刘裕的住所。
由于19o8年开工的津浦铁路尚未完全竣工,迫使刘裕的部队放弃搭乘火车北上的打算。第一镇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
此刻,第一镇的所有营级以上的军官全都聚集在这座小县衙的大厅里,原本的满清物件都已被清除,又从别处找来了一块门板放在几个石墩子上充当桌子,椅子倒是县衙的旧物。与会的军官们都已在颁布剃辫令后成了光头,如今军帽一摘那真是满面光芒。
见军官们都陆续抵达,坐在上座的刘裕话道:“诸君,短短十日间,我们所经历的不可谓不精彩我们是**义,是攻陷江宁的英雄部队,如今更是第一支率军北伐的先锋短短十日,我们身边多了很多袍泽。如今我们被改编为**军第一路军第一镇,我在与张长官、瞿参谋商量后,公布以下人事任命;
第一镇统制为刘裕,副统制为张茂,参谋长官瞿钧,暂不设训导员,下辖第一协、第二协、第三协、教导总队。
第一协协统张茂,副协统李虎子,参谋长官王烈,训导员郑清祥,下辖第一标、第二标、第七标。
第二协协统王磊,副协统王六,参谋长官葛立家,训导员吴训,下辖第三标、第五标、第六。
第三协协统端木璜生,副协统郭汝涛,参谋长官刘冯左,训导员李飒冰,下辖第四标、第八标。
教导总队队长刘裕兼训导员,副队长普里茨,下辖第九标、第十标。”
会议众人一片平静,此次任命并未乎众人的想象;第一协、第二协的人都是老七十九标出身,自然无可厚非。第三协则以原第九镇的管带端木横生为协统,也是为了安抚老第九镇官兵。至于参谋长官,则全部由瞿钧的北洋参谋团组成,这也是刘裕当初与段祺瑞约定的一部分。
而作为全镇最核心的武力却是教导总队;也是唯一没有加入任何新兵或俘虏,完全由老七十九标组成的部队。
全队人数八百人,以全军最优秀的士兵组成,士官们都是历届训练中排名前靠和文化课中成绩优越的人,而军官更有三名刘裕在德国的同学。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队伍就是第一镇的种子,是嫡系中的嫡系。
此举是刘裕效仿的后世的‘十万陆军时代’的德国,不得不说确实有效。正是有着教导总队优秀的人员储备,才使得第一镇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扩充了一倍的人数后,战斗力不至于大幅下跌。而同样,训导部也对新兵们和俘虏的思想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会议上无人对任命提出疑问,等刘裕再颁布第一镇的临时军纪和一些事件的处理和布置后,也就散会了。
只是却把张茂、郑清祥、吴训、瞿钧和王磊留下,刘裕需要和手下的心腹以及瞿钧商讨接下来的目标。
“恭喜总指挥担任第一路军总指挥一职”
刘裕朝吴训摆了摆手,道:“谦荐此话已经在电报房的时候就说过了,此刻不必再提……况且我这总指挥真正能指挥的,不还是我们第一镇嘛。我可不信陈士英肯放下手中兵权,任由我来指挥。”
吴训尴尬一笑,退后半步不再言语。
“好了诸位都是我第一镇的骨干,我身为长官也不必向大家隐瞒;我军早与北洋有联系,袁项城早在二个月前便同意时机到时响应**……所以,接下来我军与南下的第三镇就要有一场戏要演了。”
此等新闻对于在场四人并非秘密,只有郑清祥微微露出惊色。
张茂轻咳一声,问道:“长官可否告知我等第一镇接下来的战略目标?杭州起义时所制定的计划已经全部完成,在下觉得应该到了制定新计划的时候了。”
“没错,正是如此我才把诸位招来,制定好我们第一镇下一步如何行动……”
“先,我军总方针应该是避免大规模战斗,精力要放在整训军队和扩充部队。这一点是诸位一定要铭记于心的。短期的战略上,我军必须要继续北伐;愈逼近北京,满清就愈紧张,我们的目的也就能更好的完成。我个人认为,也是段统制所认同的,就是我军与第三镇在徐州城下交火,然后北洋军放弃徐州退守山东,而我军兵势必须要能威慑黄河,造成随时准备渡河的假象。”刘裕顿一顿继续道:“……这样,我们上可向国民交代,下也可避免满清狗急跳墙甚至我军孤军北上而损失惨重。”
“这就是我第一镇的大方针;至于细节如何处理,就交给诸位和诸参谋。”
站在一旁不作声的王磊微皱眉头道:“长官,我等与第三镇的……战斗,需要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所投入兵力和火力为多少?卑职担心如果不真较量两下的话,恐怕满清那边会起疑心。”
刘裕看了看左侧的瞿钧,对方咳嗽一声迈前一步道:“此事有我负责与第三镇联系……总体而言第一镇咱们也就需要多开几炮、多打几枪……至于这枪炮的效果就不需要太讲究了,只要声势能镇住,那我相信第三镇自然有办法。”
“与第三镇作战的具体事项,就由瞿参谋长官与王协统负责了。第二协将作为我方作战主力。”
随后众人便围在作战地图前开始进行兵力部署等计划布置。虽然条件简陋,人员嘛……也说不上专业,军用地图更是粗糙不堪,但好歹忙活半天也算是勉强搭建起了一个计划的架子。
第一镇行军路线将不走尚未完工的津浦线入安徽,而是走东边的运河一路。第二协最先北上七十公里,抵达清江浦接收空城,同时与北洋军取得联系。第三协作为跟进部队,负责掩护第一协的左侧以防北洋军外的清军动攻击。第一协与教导总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增援。
三军预计四日后抵达徐州,第二协加上第三协的配合将全力拿下徐州城,同时第一协则与教导总队负责‘阻挡’缓慢抵达的第三镇。
在歼灭城内张勋不到千人的余部后,再‘逼退’第三镇,达到兵势直逼山东的目的。
从段祺瑞提供的情报看,此刻徐州守军在三千人。在第一镇抵达之前,段祺瑞将把二千余部队调出城外,使城内只剩下张勋之部。这样的话,第三协、第二协七千人足够吞下只有八百余守敌的徐州了。
只是刘裕却也暗藏了个心眼;虽然瞿钧宣称第三镇绝不会真正进攻,但是他却不得不防备可能出现的变数……
拿战斗力稍次的部队去拿下徐州,同时用最精锐的部队去面对北洋军,这就是刘裕的打算。
………………………………
第一百三十章 运河
第一百三十章 运河
第一百三十章 运河
众军官一直工作到深夜,才打着哈欠返回各自的临时住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第二天第一镇在当地采购了所需的粮秣衣料,以及留下了一个队一百来号人留守外,其余主力便开始分批北上。
之所以不走津浦线而是大运河,却是因为刘裕知道一旦南北议和,各县的驻军将摇身一变成为正式的地方政权;在此情况下贸然进军安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