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忠臣-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清朝也经历了这种事,那就更让王道士等原南明旧臣开始制造谣言。

    一时间,北京城的谣言怎么传的都有。

    甚至连皇宫内的太监、宫女也在乱传话。

    然后就传到了顺治皇帝的耳朵里,他本来还不怎么相信阿济格会战死在山西。

    可是加上京城内一连串的动静,让顺治也不得不心里产生怀疑是多尔衮故意在剪除阻止他登基的威胁。

    自从豪格等人身死在川蜀之后,顺治皇帝对于多尔衮的态度就变了。

    因为朝中没有人能够制衡多尔衮。

    再加上许多汉官皆是向多尔衮投靠,让他的势力越发的壮大。

    顺治皇帝现在担忧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多尔衮他什么时候会篡位。

    因为到时候朝中就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阻止他了。

    当初就是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结果各退一步,才让自己当上了皇帝。

    顺治对于这一点越发的清楚,他可以肯定,多尔衮有僭越之心,否则爵位也不会一步一步往上涨。

    就差最后一步,登上帝位。

    这一连串的事情,在顺治心里,是不是多尔衮他故意在演戏。

    反正山西等地的消息,对于顺治而言,皆是耳目闭塞,全都先告诉多尔衮。

    孝庄皇太后见顺治陷入了沉思当中,她知道自己儿子聪慧,也晓得多尔衮的野心,所以才会在多尔衮面前周旋。

    而顺治还未完全长大,不曾与孝庄

    “福临,你在担心什么?”

    “皇额娘,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顺治开口想要言语,但宫中不知道有多少多尔衮的耳目,便又闭上了嘴。

    孝庄皇太后便挥手让旁人全都退下,只留下心腹在一旁侍奉。

    “你想说什么?”

    “皇额娘,我怀疑这京城的事情,全都是摄政王他一手操办的。”

    孝庄皇太后闻言大惊,但还是按耐住心思:“你是如何知晓的?”

    毕竟整个朝廷,没有人能够在制衡多尔衮,多尔衮兄弟年纪轻轻。

    当初的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王,可他现在就算是个吉祥物,清廷大小事务全部落入多尔衮的手中。

    然后便是持续打压豪格一派,紧接着豪格出征川蜀,想要立下新功,回来与多尔衮对抗,却不想死在那里。

    朝廷当中,就更没有人能够抵抗多尔衮的权势,许多朝臣都在明里暗里的对多尔衮劝进。

    “朕猜的。”顺治小声的嘀咕道:“待到多尔衮力挽狂澜之后,那他当皇帝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如今外敌在侧,多尔衮定然不会这般做的。”孝庄皇太后肯定的说道。

    “那他平定叛乱之后呢?”

    听到儿子的反问,孝庄皇太后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了。

    是啊。

    多尔衮功成之后,岂会甘心再做摄政王?

    在他心里,皇帝的位置,本来就是他多尔衮的。

    顺治皇帝越发的心烦意乱:“所有的消息,全都是传到多尔衮那里,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消息是真是假!”

    “福临,这些事不是你现在该想的。”

    “可是朕现在不想,等到多尔衮他平定天下的时候,再想,还有用吗?”

    顺治皇帝自从豪格死了,多尔衮强娶了豪格的福晋,便觉得自己的皇帝位置,根本就坐不稳了。

    孝庄皇太后也沉默了,尽管多尔衮对她也有意思,但她宁愿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也不愿意另外的男人做皇帝。

    “你手里还有两黄旗的旗兵,他们都是忠于你的。”

    “多尔衮令三顺王前后回京,当真是要抵抗那八十万大军的秦祚明吗?”

    顺治皇帝颇为气愤的道:“朕不相信一个麻匪,麾下能有如此多的士卒。”

    就像当初左梦庚投降清廷,号称百万大军,可实际上十分之一都不到。

    在顺治看来,这就是多尔衮为了他自己谋划,壮大他麾下士卒的数量,而故意造出的谣言。

    以此来对抗两黄旗的兵力,尤其是两黄旗将领也有不少与多尔衮接触的。

    “朕要召见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同样作为叔王,得到皇帝的召见,自是去了。

    可宫中多尔衮的眼线多如牛毛,先是顺治皇帝与孝庄皇太后关起门来议事,然后又召见济尔哈朗。

    多尔衮自是晓得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也召见了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

    紧接着召开朝会,大臣先是禀告了救火事宜,预计今天可以完全消灭火势。

    至于是谁在背后放得火,还在继续追查当中,顺治皇帝频频看向济尔哈朗。

    可没等济尔哈朗出列,贝子屯齐便先发出诘难,诬告济尔哈朗。

    说当太宗初丧时,济尔哈朗不举发两黄旗大臣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扈从入关,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

    “议罪当死。”

    然后尚善、屯齐喀等人皆是出列,请求摄政王多尔衮以及皇帝陛下定罪。

    顺治皇帝的脸色当即就白了,果然多尔衮开始动手,为他当皇帝开始铺路。

    济尔哈朗自是指着这些诬告他的人大骂。

    多尔衮沉默着看着朝堂的混乱,丝毫没有制止的意思。

    小皇帝想要搞事,绝对不行。

    大清,他说了算!

 第0251章 鞑子火并皇帝惨死

    在秦祚明率军从丰台赶往北京的时候,清廷朝会是一片混乱。

    昨日的大火和爆炸,没有炸醒这些人。

    反倒是挑起他们的怒火,在今日的朝会之上越发的热烈,并且开始了持续性撕逼。

    从现场情况来看,多尔衮一脉势力强横,济尔哈朗就算破口大骂,那也是几口对群口。

    朝会之上闹闹哄哄的,皇帝全无一点威严。

    可以说,在这个旋涡当中,不服从多尔衮的官员,极少能明哲保身,更何况朝中当真没有能制衡多尔衮的人了。

    那转头投奔多尔衮的人,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小皇帝顺治坐在龙椅上,看着如同菜市场一般的朝会,心里委屈的很。

    皇宫内果然充满了多尔衮的眼线,就这么一个动作,便遭到了他的反制。

    济尔哈朗直接受到了联合诬告,甚至皇帝说都别说了,也没人理会。

    只要多尔衮不开口,朝堂上依旧是一片闹声,足可以见到多尔衮的权势。

    他要是来一出指鹿为马的旧事,想必朝堂之上,也会有许多大臣附和,然后过来反驳自己这个皇帝。

    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只觉得心底发寒。

    多尔衮对于朝廷上的争斗,表示非常满意,济尔哈朗他这是在找死。

    北京城内的两黄旗将领,自从豪格死后,便有不少人向他低头。

    外出领兵平叛的统帅,也都是他的心腹。

    更不用说此行外来即将进城的尚可喜,更是他多尔衮的人。

    对于这些投降的汉官而言,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他们奉行的基石,否则也不会总是拉帮结派,总有党争。

    就算此时发动政变,多尔衮也相信,顺治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

    只不过如今局势不明朗,多尔衮才想着稳一手,待到他兄弟多铎平叛回来之后,自己称帝的阻力便会小上许多。

    “摄政王,难不成你要干看着。”孝庄皇太后,只得为他儿子发声。

    多尔衮瞥了她一眼,回答道:“好叫皇太后知晓,这些事并不是毫无根据,济尔哈朗议罪当死。”

    “大敌当前,你还要自断臂膀?”

    “不管如何,济尔哈朗既然犯了罪,理应先行入狱。”

    多尔衮做出了决定,就算不杀济尔哈朗,也得让他吃吃苦头。

    下了大狱,让他威信扫地。

    然后一行侍卫便强行把济尔哈朗,连带着帮他叫骂的臣子,还有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等诸多子侄带下场,皆是受到了牵连。

    好在济尔哈朗并不是帝王的直系子弟,这般结果,顺治等人也只能受着。

    正是因为如此,顺治手中便再也没有人可用了。

    现在他只能选择忍下这口恶气,等自己长大,在找机会报复回来。

    济尔哈朗他被多尔衮轻易带走,没有多少反抗的力量,镶蓝旗的旗兵,早就被豪格埋葬在川蜀当中了。

    当庭与多尔衮翻脸的后果,是顺治不想走的一步棋,因为这便给了多尔衮借口。

    如今多尔衮也只是借着,打压济尔哈朗来向顺治皇帝施压,告诉他不要有任何小动作。

    今日清廷朝会,便是多尔衮一派的胜利,甚至许多人都开始盼望着,多尔衮能登上帝位。

    这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啊!

    朝廷尽在多尔衮的掌控当中,今日这一战,让他觉得甚是开心。

    甚至连济尔哈朗被侍卫拉走,只能不断挣扎着大骂,可无济于事,让多尔衮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你讨厌我又如何?

    可你偏偏奈何不了我!

    不仅如此,那些人更是趁热打铁,表示皇叔父摄政王已经不足以匹配多尔衮的地位了。

    顺治皇帝脸色不佳,但又无可奈何。

    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

    然后索性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与皇帝看齐。

    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从明天开始,命令朝臣每日在他自己的王府前候命,不用来皇宫打扰皇帝学习圣贤之书了。

    朝会就这么落下了帷幕,一切尽在多尔衮的掌控当中。

    刘之源与祖泽润便前后回到了秦祚明那里。

    得益于勾结居住在北京城内的南明旧官,甚至他们早就想要联合京城外的将领谋反,来个里应外合。

    不等他们返回山东与河南等地,川蜀的秦祚明便先来了。

    王道士瞧着骑着战马的秦祚明,一时间有些诧异:“你当真是秦良玉的侄儿?”

    “假的!”

    “啊?”王道士心下一惊,自己岂不是主动送上门来了?

    秦祚明笑了一声道:“我可不会与你证明我是真的。”

    “哈哈哈,秦大帅说笑了。”王道士便微微拱手道:“某早就听闻秦大帅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恭维话就别说了,你那里有京城布防图就赶紧拿出来,我们明天便攻打北京。”

    王道士甩了下佛尘:“京城当中的大明忠臣,无不热烈盼着着王师到来。”

    “嗯。”

    秦祚明微微颔首,忠臣也就那个样子,他们还不是觉得清廷要完蛋了,想要割鞭子继续搞投机。

    说为大明什么的,估摸着就是嘴上说说。

    如果能有军事布防图,对于自己能够精准打击更好,算得上是如虎添翼。

    就算没有,顶多不能及时起飞。

    王道士对于秦祚明这番单刀直入,直接讨要兵力布防图的话有点诧异。

    大家怎么也得来回打个太极,相互试探一番,关键是我还没提条件呢!

    “秦大帅,你扶持的可是远在云南的永历皇帝?”

    “不是。”

    王道士听到这话试探的问道:“那是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