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相信,随着天工局天工院的建立,这样的军队已经不远了,所以他并不担心,军队战斗力会因此降低。
  于是他对杨士奇说到,
  “士奇朕知道你的意思,但此事朕已经有了完备的预案,你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无需担心。”
  杨士奇不知道李天心里所想,一时之间也不太明白,还想着说上两句。
  但李天的态度很是坚决,让他几次想开口却又生生止住了。
  “哎,陛下每多奇想,老臣不能及也,也罢,就看陛下今后的手段吧!”
  接着几人又对其他的一些构想细节进行了商讨。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中午王福进来问是否传膳的时候,几人处在热烈的讨论之中。
  本来杨士奇等人只是来和李天商议怎么处理郭文玉贪腐一案的。
  却没想到,李天的想法和动作居然这么大,一下子跳到了边军改革上了。
  这么大一件事,且不说会否引起朝野上下以及边军将领的震动,就说细节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商议好的。
  要是被什么事,拖延一下,恐怕一两年都未必能够实行的下去。
  想起今天貌似是天工院竣工的时间。
  李天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暗自苦笑。
  “最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居然把这件事都给忘了。”
  于是他就对几人说到,“今日就到此为止,你们空闲的时候。
  再商议下一细节,务必要拿出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出来。”
  “至于郭文玉和吕震,以及武远伯等人的处置方案,也按照之前的商议结果去办吧!”
  他还着急去看一眼天工院,简简单单的几声吩咐。
  就将此次震动朝野的大案,给处理了。
  有时候李天真是觉得,这个皇帝真是不好当,一天天大事小事的忙的要死。
  可有的时候,他又觉得,做皇帝很简单的。
  不愿费力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办就好了,养着他们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自己分忧的吗。
  杨士奇等人是不知道他此时的想法的,只是心中叹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廷真是有办不完的事要做啊。


第201章 开工开院
  得知李天要去天工院,身为天工院院长,同时兼任天工局局长的杨荣,必然也是要陪同的。
  简单用过午膳之后,李天就在杨荣的陪同之下,来到的位于福彩坊的天工院。
  负责督建天工院的周镇似乎在就知道李天要过来,早早的就率领一众大小官员,以及数百工匠等在那里了。
  李天不由心中苦笑。
  这个周镇还真是个实诚人,自己虽然说要来看一眼,可也没说自己一定回来。
  他可倒好,居然等到了这个时候。
  李天这次出来并没有带多少人,他和杨荣一人一顶轿子,看上去不怎么起眼。
  不知道的人可能还以为是那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出游呢。
  只不过跟在轿子旁一直照应的王福和江保,实在太过显眼了,还是让周镇等人一眼给认出来了。
  当即率人跪拜在地,高呼,“恭迎陛下,陛下万安!”
  “得!”
  李天本来还想低调的,不引起太多的人主意呢。
  这下可好了,不止这几百号人知道自己到来了,估计就连四五条街内的百姓都被知道自己过来了。
  苦笑着摇头的走下轿子。
  他一边向着里边走去,一边对周镇等人说到。
  “都起来吧,今天是尔等的大日子,因为朕而错过来好时辰可不值当。”
  周镇可能今天特别的振奋,破天荒的拍马屁道,“天工院能得陛下垂青,什么时辰都是好时辰……”
  “好了,赶紧忙你的去吧,再耽误,恐怕就要下午了。”
  正常来讲,不管是商铺开业,竣工,还是婚丧嫁娶,最好的时辰一般都是上午十点左右。
  而天工院为了等李天特意将时辰押后到了午时,这让此时还非常迷信的一众官员和工匠都有些急躁了。
  眼看日头高悬,午时将近。
  周镇也不再迟疑,连忙吩咐手下,将红绸、鞭炮、三牲祭品准备好。
  天工院是李天亲自下令建立,礼部官员虽然先前对于工匠地位大大的提高,稍有微词,可还是派了官员前来帮忙主持。
  一位礼部祭酒,扯开一张黄稠,当众宣读起来。
  天工院是个新事物,礼部官员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贺词比较好,虽然绞尽脑汁编纂,可也不外乎一些,之乎者也,得上苍所幸之类的恭维之词。
  简单的祭天仪式之后。
  就是揭匾大礼了。
  本来这件事应该由杨荣这个院长来的,可是李天在此,他就执意将之让给了李天。
  前世二十多年,他也只是在电视上见过,什么大公司揭幕之类的活动。
  一个个西装革履胸配红花的搞得跟结婚似得。
  李天也是感觉新鲜,也就没有推辞。
  但抢了人家风头也不是他的做派,就让杨荣和连日来忙碌个不停的周镇一同揭匾。
  随着礼部官员的一声高呼。
  宽大的红绸缓缓从匾额上滑落。
  龙飞凤舞的天工院三个大字显露了出来。
  于此同时,四面八方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天工院得到了黄准户改局的大力支持,花钱如流水一般。
  这次的揭幕大典,也是十分舍得花钱。
  二十八串鞭炮都是上万响的。
  粗略估计,竟是这些鞭炮就值上百两银子。
  而且古代的鞭炮,可不同于后世只比火柴杆粗细,而是足有成人小拇指那么粗,响起可是非常的震撼。
  二十八串,同时炸响,就算是京城的王府过年过节的时候,也都没有过这么豪气的时候。
  虽然钱花的不少,可是不管是周镇还是杨荣,甚至李天都觉得值了。
  天工院是李天诸多项目中第一个建造完成的。
  虽然明天皇家钱庄也要正式开业了。
  可是第一就是第一,不管是对此时大明来说,还是对李天来说,这个第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工天工,开天之工,辟地之工。
  后世的工业可是足以决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明的强弱。
  是富国强民之本。
  此时的杨荣和周镇可能还未看得如同李天这么远。
  但这并不妨碍李天由此对未来展开畅想。
  天工院今后,不仅要诞生水泥,香皂,玻璃,火枪,大炮,火车,轮船,铁轨。
  甚至,电力,电话,电报,在他有生之年都可能重新见到。
  要想将自己脚下的大明打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天工院必不可少,他的建成,是一个讯号,也是一个开始。
  虽然此时它还只是个不起眼,牙牙学语的初生幼童,可总有一天,他将成长为,整个大明,乃至整个天下,最耀眼最辉煌,所有学子都心生向往的圣地。
  周镇看着天工院三个大字,热泪盈眶,杨荣也是感慨不已。
  不同于杨荣这个挂名院子。
  周镇可是一砖一瓦,亲眼看着天工院从一无所有建造成了现如今这个样子的。
  他更是亲眼见证亲手操办了水泥的诞生。
  通过水泥一物,他就深深的知道,天工院今后注定是个风云汇聚震天动地的地方。
  此生有幸加入其中,让他本感欣慰、荣耀。
  能为大明为陛下创造出更多的立国重器,已经成了他此生唯一的奋斗目标。
  他此时心里到底是如何的激动,外人是根本就无法体会的。
  仿佛是不太愿意让李天和杨荣等人见到自己双眼通红的样子。
  周镇扭过头,整理了好半天才恢复过来。
  亲自带着李天和杨荣向天工院里面走去。
  天工院占地一倾三亩,前后共有三进的院落,虽然只有紫禁城的七十分之一大,但在京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算的是豪奢了。
  足以容纳下数百人的官员和工匠。
  可是看在李天的眼里还是觉得太小了。
  前世,随便一个中学、小学可能都比这个地方大上四五倍。
  不过对于此时还未完全走上正轨,开展的项目也只有水泥一个的天工院来说,这个地方暂时也算是够用了。
  周镇和杨荣一边引导着李天向里面走。
  一边给他介绍,这三进的院落各有什么作用。
  李天一边走,一边看,听着他们的解释,不时询问两句,不多时,三人就来到了最前面的那个院落。


第202章 小作坊?奖励机制
  杨荣虽然多数时候都不在这里,只是每天来巡查一番。
  可他对于天工院各处设施还算是比较了解。
  指着第一进院落的两派的青瓦白墙的厢房向李天解释道,
  “这两排厢房就是天工院各部门官员今后办公,以及和其他各部商议事情的地方!”
  李天心中暗想,这不就是所谓的办公区嘛。
  虽然他也非常讨厌前世大公司的那种层级分明的制度,可当了这么多天的皇帝,多少也明白了些。
  不管什么部门,一旦人多了,若是没有清晰的层级管理制度,一定会造成做事上的臃肿混乱。
  但看着仅一个办公区就占了天工院几乎三分之一的地皮,李天心里还是略有微词。
  天工院在他的设想中应该是一个专注科研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官僚聚集的机构。
  若是天工院以后也落得和现在的工部一样,上下官员臃肿,政令不畅,行事效率低下,他的种种设想、计划可能到了最后也实现不了几个。
  相比朝廷各种层级分明的机构,李天反到是对后世的那些公司的模式更感兴趣。
  虽有心提点他们两句,可见他们此时还在兴头上,李天暂时熄了给他们浇一头冷水的打算。
  办公区很简单,几眼就看完了。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位于中间的工坊区。
  这里被划分给一个个泾渭分明的小格子似得区域。
  每个小格子,并不大,也就二三十平,细数之下,足有五六十个之多。
  这些格子虽然被称为格子,其实更像是一个个浓缩的作坊。
  每个作坊之中,各种器具齐全,什么铁砧,火炉,操作台,刀具应有尽有。
  地方虽然不大,但桌椅笔墨纸砚等东西也都备齐。
  一眼望去,的确是可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
  这点李天倒是觉得新鲜。
  “这些小格子,都是干什么的,怎么建造了这么多一摸一的啊!”
  周镇解释道,“这是根据陛下您当时的建议,微臣和众大匠商议出的结果。”
  李天一时也想不起来自己合适说过这类的话。
  “哦?你说来听听!”
  周镇拱手道,
  “陛下您也知道,凡是真正有才华的人,多少都是有点傲气的,即便从前工匠的地位低下,几乎和奴役没什么区别。”
  “可是那些真正手艺精湛的老匠人,尤其是对自己的手艺有着绝对信心的人,还是有点脾气的,根本就不屑也不愿和其他人公用一个作坊。”
  李天点了点头道,“嗯,同行相轻的道理朕还是懂的,你继续说。”
  “开始的时候,这些匠人还都挺好说话的,十分的听指挥。”
  “可是随着他们之间相处的久了,遇上了分歧,就会爆发出很严重的争吵,甚至有脾气暴躁的,都动上手了。”
  “微臣那段时间可是没少为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花费心思。”
  “后来微臣想起,陛下您曾经和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