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土味巨星-第6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民族从不缺英雄,因为他们每个人骨子里都刻着不可磨灭的神性——人定胜天!
  遇到洪水,我们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仓惶而逃。
  不少人在看台上默默掉泪,大概是一种幸福的眼泪吧?
  直播弹幕密密麻麻:
  “万岁!”
  “大禹治水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
  “这画面看一次哭一次。”
  “天佑中华,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
  “真的,除了中华还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会这样做?”
  “救灾不带枪的部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那次洪水,就是一场战争。”
  “这是只有中华人才懂的骄傲。”
  “李铁柱又把老子唱哭了!”
  “几千年前遇到洪水,我们就选择了硬刚,何况现在?”
  “听说有人造诺亚方舟跑路,噗……”
  《神的传说》的音乐,缓缓落下,《华夏不停转》的伴奏巧妙的接上。
  舞台上有人在龟甲上刻字,有个老翁在钓鱼,接着有人搂着美姬笑看点燃的烽火。
  李铁柱走在舞台上,从他们中间穿过:
  干戈几时的雄霸
  狼烟逝于丘沙
  秦道上传颂那些不朽律法
  奴隶王侯有何差
  长城失鹿倾塌
  英雄末路带来新生的天下
  陈伊森还在右边小台上唱着歌:
  谁归来孑然白发
  驼铃飘向罗马
  纵横朔漠瀚海饮马处为家
  ……
  舞台上,各种画面轮番上演,有人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有人被车裂于城门,有人领着弟子辗转各地,有人骑着水牛西出函谷关……
  待到两人唱完这一段,牛角号吹响,一股苍凉感扑面而来。
  这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前奏。
  腾戈尔的歌声响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不愧是腾戈尔老师,一首悲壮凄婉的歌曲,愣是被他唱得豪迈霸道,大有一种横扫六合的狂放感,非常……合适!
  此时舞台上,秦王站在巨大的九州地图上,让九个金人分守九州。他们背后,连绵的群山中,快速筑起巍峨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九州之北。
  弹幕:
  “老子差点笑出声……”
  “腾戈尔大爷唱的是《滚滚长江大洪水》吧?”
  “仓颉造字、姜太公钓鱼、牧野之战、完璧归赵、商鞅变法被车裂、孔子游学、老子出函谷关……”
  “前面的牛逼啊!”
  “接下来是秦汉时期了!”
  “始皇帝还是牛逼,奠定了中华大一统。”
  “长城……”
  李铁柱也改了唱风,朝腾大爷靠拢,毕竟,这段历史就应该豪迈霸道: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大屏幕再次亮起,这次是戍边部队的视频和照片。
  在新藏的雪山之巅,年轻的士兵们满脸龟裂冻伤,却在风雪中站如松。在西疆的高原上,士兵们牵着马巡边,一次巡边就要半个月才能回来。在北国的冰原上,战士们在黑暗中站岗,头顶是漆黑的夜空和绚烂的极光。
  而在南疆则不一样,一座座小岛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长大,上面建起了营房、机场、港口,以及……菜园子。
  这就是新时代的万里长城……中华之盾。
  场下掌声雷动。
  接着,舞台上出现了两支骑兵(当然是假的),一支穿着黄色铠甲,一支穿着红色铠甲,在秦王留下的九州地图上先后朝西北杀去。
  黄甲为东汉,红甲是西汉,当然,能看懂的观众可能不多。
  弹幕:
  “新的长城牛逼!”
  “我还以为长城对照的是第一岛链呢……”
  “血肉长城太震撼了!”
  “两支骑兵是什么情况?有吊大的说说吗?”
  “东汉是土德,尚黄色,穿越犯王莽篡汉后因为土生金,新朝就是金德,位面之子刘秀复汉后,以火克金的缘故,所以东汉是火德,尚红色。”
  “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好牛逼的样子。”
  “简单说,黄色骑兵是东汉霍去病封狼居胥,红色骑兵是西汉窦宪勒石燕然。”
  “我靠!李铁柱还懂这些?”
  “你该不会真以为李铁柱是个傻逼吧?”
  腾戈尔: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舞台暗淡,大屏幕上播放着中华维和部队和打击索马里海盗等的视频。
  其实,这一段的对比并不太贴切,谁让我们爱好和平呢?嘿!
  但是观众们还是爱看这个,掌声能说明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完,李铁柱和陈伊森继续《华夏不停转》,很明显了,李铁柱就是要用这首歌串联起整个中华历史,把它们都给演绎一遍。
  并且,每一段历史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你不能再比两宋还窝囊的两晋去关注武功,也不能在上古先秦去表现商业繁荣。
  这一段秦汉三国的历史之后,就到了两晋南北朝,《华夏不停转》里关于这段的歌词都是悲虐的,但李铁柱不能悲,他选择了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
  有一首很适合的歌曲,就是《兰亭序》。
  这首歌是坞力韬和李铁柱合唱的,舞蹈和视频也紧扣文化这个关键点,其中最关键的古今对照便是……古有王羲之酒后草写《兰亭集序》成就千古名篇,今有太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他们的共同点是……书法!
  而且还是同样的对比方式,古今相印,但今时胜往日。
  在之后,便是隋唐五代十国。
  李铁柱演唱的当然是那首《梦回唐朝》。
  两宋辽金用的歌曲是《东风破》。
  蒙元大明用的是《本草纲目》。
  在这首歌的最后,舞台上徐霞客打着绑腿用双足丈量万里河山,而京城的皇帝已经丢掉了江山自挂东南枝。
  这个朝代也是悲情,李铁柱只能另辟蹊径,用李时珍对照屠呦呦。
  当李时珍灯下书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遇上手拿诺贝尔奖的后世女圣手时,场面也是激动人心的。
  然后就到了鞑清民国时期。
  李铁柱选择的歌曲是……《赤伶》。
  和李铁柱合唱的是松竹儿,她唱歌还不错,比很多歌手靠谱。
  对于鞑清,李铁柱从来谈不上喜欢,所以,舞台上最开始的一幕便是……扬州三日嘉定十屠和乾隆六下江南,这两幕是同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看来触目惊心颇为讽刺。
  紧接着,便是鸦片战争,敌人的炮舰横行无忌,圆明园火光冲天。
  松竹儿唱道: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藏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舞台顿时为之一暗,大屏幕再次亮起来,支援军撵着十六国联军狼奔猪突鸡飞狗跳。
  这一次,李铁柱没有用之前的类比手段,而是选择了……反比。
第八百零六章:至暗时刻
  真的是鸡飞狗跳。
  这个世界的拐点就在这,李铁柱所在的空间,米军差点就被全部赶下了海,最后被迫停战并全部撤出南棒,没有驻留。
  这也是这个世界更加繁荣强大的原因,起点更高一点。
  台下观众们刚刚还怒不可遏,现在又看得热血澎湃。
  这就是对比的效果,没有对比就没有自豪。
  吴精在台下竖起了两个大拇指,有个大拇指少一截,想必叶赫那拉之流很难理解,吴精一个后裔怎么如此精中。
  成大龙、洪大宝、周星星、刘华德等一群大佬,也在鼓掌。
  弹幕:
  “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来又翻倍组团送上门来让我们报仇。”
  “跟强盗讲道理,就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
  “讲真,鞑清是真的恶心人。”
  “现在却辫子戏泛滥……”
  “还有人相信康乾盛世,也是见了鬼。”
  “在其他朝代是臣子,在我鞑清是奴才。”
  “松竹儿唱得居然还不错。”
  “肯定是被李铁柱调教出来的。”
  “拉倒吧,李铁柱以前的唱功还不如松竹儿。”
  “支援军才是真正的神。”
  “喜欢这个表演!”
  “这已经不像是演唱会了,有点音乐剧的意思。”
  “上个月还有人嘲笑李铁柱不会跳舞,没资格开演唱会,噗……”
  李铁柱接着唱道: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是一场海战,战船上写着定远、镇远、经远等字样,很显然演的是甲午海战。
  战况激烈而残酷,正应了那句歌词“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致远号被炮击而起火,于是选择撞向敌舰同归于尽,但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经远号也中弹起火,被鱼雷击沉。靖远号和来远号中弹过多,退出战斗。
  后来,鱼雷艇逃跑,败局已定。
  其实一共是四场海战,为了舞台展现方便,改编融合成了一场。
  松竹儿捏着嗓子唱起了昆曲调子:
  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舞台上,水师被敌人围在军港内,士兵纷纷溃逃。
  第四日……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可不是回头皆幻景吗?
  曾几何时的东方第一舰队,竟然就这样憋屈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观众们也看得愤慨憋闷,期待着大屏幕来一波反比。
  可是,这一次,大屏幕却没有亮起。
  可以对比,但李铁柱没有这么做,跟这烂到家的时代比一次就够了,还用继续比?
  证明现在比它好?
  那样就太抬举它了,它不配。
  ……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接下来一幕,风烛残年的左宗棠求和遇刺,拖着病体颤抖着手签下《马关条约》。
  地面上,偌大的秋海棠地图旁,那个大岛没了。
  ……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再一幕,二十万东北军一枪不发退出东三省,两万日军轻松占领。
  这个时代跟鞑清比起来,半斤八两。
  ……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终是客
  卢沟桥事变,双方隔着桥的互相射击,战况激烈,然后……只剩下满是弹孔的石狮子,凝望着烽烟四起的山河。
  ……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终是客
  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后一幕,一九三七年南京城,这次的表演比较意识流。
  敌军飞机坦克攻城,随着敌军的推进,舞台道具搭建起来的南京城逐步崩塌,直到最后一段城墙倒下,全部陷落。
  敌军继续往前推进直到消失。
  在一片残垣断壁之间,电车铁轨旁,坐着一个嚎哭的婴儿(道具)。
  同时,大屏幕终于在沉寂了几乎整首歌之后,再一次亮起来,是一张照片,跟舞台上的的内容一模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