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吕律转念一想,鱼还是吃新鲜的好,想吃随时可以去捞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大张旗鼓,也就不打算过分折腾了。
  捕鱼这事儿,吕律在燕窝岛农场的时候,想不精通都不行。
  燕窝岛大片的湿地,在平日里人很难进入,可在冬季的时候全都冰封上了,人在上边畅行无阻,那些水泡子中滞留的鱼,多得不能再多,还有环绕周围的挠力河……知青们大都又爱闹腾,在那样的环境下,精通捕鱼,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眼看天都已经大亮,吕律也不墨迹,招呼大伙儿把捕鱼用具装上爬犁,一个个地都爬到爬犁上边坐好,由他领头,赶着爬犁往山里的卧龙河走。
  进了山林,就没什么路了。
  林中的积雪覆盖深厚不一,为了照顾女人和孩子们,爬犁在雪地里赶得也不算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关不住的话匣子,言语不断,欢笑声也不断。
  稍不注意,就有孩子和女人从爬犁上甩出去,雪厚也没事儿,爬起来赶紧追爬犁,又引来一阵哄笑。
  吕律没忘记招呼怀着孩子的陈秀玉,还要时时提防会不会有野物突然闯出,也就不苟言笑。
  花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达卧龙河边的浅滩上。
  “就这儿了,大家都把家伙拿下来吧!”
  没有忙着干啥,吕律下了爬犁,第一件事儿,就是朝天连开几枪,用枪声惊走可能在周边窥探的野物。
  原本这么多人,闹腾无比,一般的野物也不敢靠近,但还是为了保险起见。
  众人依言,将捕鱼用具从爬犁上拿下来。
  张韶峰家的一对双胞、赵永柯家的两个孩子,还有王大龙的儿子,早屁颠屁颠跑河面上闹腾去了。
  吕律叫上几个男人,在河面上行走,选择水深的地方,开始动手。
  凿冰眼捕鱼,大家都干过这事儿,自然不用吕律指导。
  他自己也选了地方,开始用铁锹铲除冰面上的积雪,然后用铁镐在冰面上划出一个大圆圈,拿起冰穿子沿着画的线开始穿冰。
  陈秀玉也闲不住,帮忙拿着铁锹一点点地清理碎冰。
  几家人各忙各的,干得热火朝天,像是在比赛一样。
  圆形的冰窟窿在吕律一下接一下地拿着冰穿子往下凿,慢慢成型。
  相比起其他几家人,吕律这里只有他自己和不敢使力的陈秀玉,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这是个体力活儿,冰窟窿浅的时候,陈秀玉还能帮上忙,等稍微深点,就只能靠吕律自己完成了。
  在他不断努力下,冰面上直径差不多一米的冰洞一点点向下延伸,换来是浑身冒出的汗水。
  冰窟窿穿到一定深度后,就要修型,尽量保持垂直的圆形,不然,冰窟窿会越穿越小。
  穿到两尺多深的时候,冰层变成了浅蓝色。
  这是快见水了。
  到这种时候,就不能用蛮力了,得试着来。
  要是弄漏水了,冰窟窿就报废了,而且一个不小心,站在冰窟窿里的人也得跟着往下掉,这大冷天的,太容易出事儿。
  吕律放慢了速度,一边穿冰一边清理,非常地小心谨慎。
  在脚下冰层有渗水现象时,他将冰穿子放到冰面上,双手扒着冰沿一撑,爬了上来。
  稍作休息后,他在冰洞旁边,把冰穿子倒过来,单手握着冰穿子,大头朝下,利用重力狠狠砸下去。
  一下,两下,又一下,只听扑的一声响,一股清流混着水底的杂草和鱼涌了上来。
  吕律赶忙将冰穿子扔到一边,抓起昨天晚上准备好的抄网,深入水中,顺时针方向搅动,搅动中抬起一网扔向旁边的冰面上。
  活蹦乱跳的大鲫瓜子、山胖头、白条柳根、葫芦仔、泥鳅、小鲶鱼、嘎牙子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昨天已经惦念着的细鳞鱼,还有让人惊喜的红肚皮蛤蟆。
  大荒冬天冷,冰下还有河水流动,但河流表面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冰层下的空间不多,尤其是这种水流量不算大的河流,里面一样有氧气稀薄的情况,水下的鱼和蛤蟆,在这种水比较深的地方,也有着水泡子的效果,大都处于半休眠状态,行动缓慢。
  打开冰窟窿后,这些鱼闻到了新鲜空气就会朝冰窟窿聚集,非常容易捕捞。
  拿着抄网在冰窟窿里搅动,那是越搅越兴奋,冰面上的各种鱼货也越来越多。一会儿的功夫,捞出来的鱼就堆成堆。
  刚捞出来的鱼在冰面上蹦跶一会儿,便渐渐冻僵了,支棱八翘的,各种姿势都有。
  红肚皮的蛤蟆最是可笑,它刚开始还在冰面上蹦着跳着,越蹦越低,越蹦越慢,最后冻成了形状各异的冰蛤蟆。
  搅了一阵,渐渐没鱼了。
  就这一个冰窟窿捞出来的鱼,少说也有四五十斤。
  吕律沿着河流往下,看了几家人的收获,都不少。
  张韶峰和陈秀清两人,还打了冰眼,下了小的溜网。
  至于其它几家,则是跟吕律一样,选择直接用网子抄,也都各有收获。
  这些鱼货中大的鱼不多,半斤左右的鲫瓜子和鲤鱼最多,红肚皮的蛤蟆也有不少,至于细鳞鱼,在其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单听这一名号,就知道大荒里的鱼种类何其繁多。
  红肚皮蛤蟆,之所以让人惊喜,那是因为它便是有林中软黄金之称的林蛙,也叫雪蛤,一种能在冰天雪地里生存的蛙类。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母蛙在水中产卵,孵化后纷纷离开河流水泡子,上山进入森林,到了十月开始下雪的时候,又返回溪流湖泊中过冬。
  母蛙卵巢部分里边的东西就是中药材里的珍贵药材蛤蟆油,从明清开始,蛤蟆油就因为其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被列为八珍之首,历来都是宫廷贡品。
  著名的木瓜炖雪蛤、冰糖红枣炖雪蛤,清汤蛤士蟆,用的就是它。
  这年头林蛙不少,可没什么保护级别。
  再过上二三十年,林蛙油甚至卖到五六千一斤,蛙皮甚至达到上万一斤。
  不过,这可不容易,一斤上等的林蛙油需要上千只两三年的林蛙,到了2010年,野生林蛙就被保护起来了,那才是有价无市。
  这也是吕律打过主意的好东西。
  如果是上山去找,然后卖给收购站,一天下来的价值暂时还赶不上打猎。
  他也想过封沟封山的法子进行饲养,也因为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这是吕律必做的事情。
  看过各家的情况后,吕律返回自己打开的冰窟窿,又抄网捞了一阵,确实没啥好收获后,他只得拿起冰穿子和铁锹,另外选了一个河段,重新开冰窟窿。
  今天一天的时间,大伙玩的成分更大些。
  平日里想吃鱼,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临近中午的时候,几个女人约着一起在河边选了平整的地方,砍了些树枝,架了三堆火。
  取暖是一个用意,最主要的,还是吃啊!
  来的时候,可都是带了铁丝拴着锅耳的铁锅的,早打了野炊的主意。
  刘浩自告奋勇,把事情接手过来,说是让大伙见识一下新的吃法。
  他把铁锅架到火堆上,用铁锹直接铲来一些碎冰放到锅中,没有油,不炸锅,也没用葱姜蒜之类,只在冰面上的鱼货里,挑选了一些小鱼。
  山胖头鱼的脑袋直接拧下来扔了,白条柳根和嘎牙子只是简单一挤,也不刮鱼鳞,泥鳅干脆不挤不洗整条进锅,又挑了三十多只肚皮鼓鼓的蛤蟆,也是不洗不开肚直接扔锅里,然后把各家带来的冻得钢钢的玉米面窝窝头、粘豆包摆在火堆四周烤着,然后招呼几个女人添加柴火看着三口锅开始煮鱼汤。
  只是,他这番粗野的操作,别说是几个女人了,就连吕律去看过,也是满脸古怪。
  这样捣鼓出来的鱼,还能吃吗?


第456章 吃蛤蟆不吐骨头皮
  吕律用冰穿子凿开的第二个冰眼里,捞出来的鱼也不少。
  又搅又捞,一网兜一网兜的鱼被甩到冰面上,看着乱蹦乱跳的各种鱼,是真能让人忘记寒冷和劳累。
  按照吕律的交代,陈秀玉帮忙将捞到的细鳞鱼和雪蛤捡拾出来装在一个袋子里,其余的杂鱼放在另一个袋子。
  正在捡拾的时候,刘浩跑来叫:“开饭了!”
  “好勒!”吕律应了一声,放下手头的活计,招呼着陈秀玉,跟着刘浩往回走。
  回到火堆边,吕律褪下手套,一边搓着一边烤火,有刘浩接手做菜,其余人自然回去各忙各的了,现在开饭,又纷纷聚拢到火堆边来。
  也就几个小屁孩不听招呼,拿着炮仗点燃后往那些不用的冰窟里扔,砰砰响个不停,倒也不是全无作用,至少吓吓野兽还是没啥问题的。
  见人都回来了,刘浩也在这时,将吕律进山必带的猎囊打开,把装盐巴的瓶子拿了出来。
  瓶子里装的是大粒的海盐,他倒出一些来撒在锅里,就用带来的大碗当勺子,在锅里搅动,不时尝一尝。
  铁锅里熬着的鱼汤已经成了乳白色,汤上面漂着点点片状的油珠子,这是嘎牙子和蛤蟆肚里的油,只有北大荒才有,这也是在熬鱼汤的时候没有放油的原因。
  “这是有一次我在部队跟领导外出的时候,在讷谟尔河边学来的熬鱼汤的法子,据说只有那边的人才会这么做,吃过一次,终身难忘啊!”
  刘浩笑着跟围拢在火堆边的众人说道:“看着粗糙、也不讲究,但是,就是有特别的味道,若是细细打理出来,反倒吃不吃那种感觉!”
  “真的假的?”陈秀清一脸不信地问。
  “当然是真的!待会尝了你就知道了!”刘浩肯定地说。
  “待会儿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下口!”陈秀清直摇头。
  吕律抬头看着陈秀清:“清子,你还知道讲究了!浩子什么人你会不知道,能让他惦记的味道,肯定有独到之处,有些地道的味道,操作一变,就再没有那种感觉。浩子难得给大伙煮一次鱼,这机会可是相当难得的,几年吃不到一次,好好珍惜吧!”
  这话,吕律不仅是说给陈秀清听的,也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
  看着他们一个个看着这锅鱼汤皱眉的样子,估计心里边都有些忐忑。
  不过,吕律相信,刘浩既然特意做,那肯定有它的说道。
  他现在这做法,正应了后世的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这鱼汤,可是最原生态的味道,没用任何作料,只是加了些盐巴而已。
  柴火正旺,锅里的鱼汤翻滚起伏,一股股浓浓的鱼香味扑鼻而来。
  河谷雪地上,炊烟缭绕,渐渐地开始搅动着每一个人肚子里的馋虫,大概是因为吕律那一番话,一个个的肠胃开始按耐不住鱼鲜味的诱惑,口水直咽。
  就连吕律自己也开始觉得,这鱼汤光闻不吃,也能把人给馋疯掉。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没少吃荤腥,但那些再美味,也只是寻常味道,现在这鱼汤带给大伙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可以了!”
  刘浩在稍稍翻搅品尝后,发出可以开吃的信号。
  他当先拿碗,给吕律舀了一碗,然后又舀了一碗递给张凤芝,接下来是舀给张韶峰和陈秀玉。
  吕律看着碗中煮烂的已经脱骨的杂鱼,还有两只完整的蛤蟆,吹了吹气后,小小地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随后就变得有些迫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