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末年风云录-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众当中,郭威声色沮丧,口不能言,晕厥当场。

………………………………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京城再一次人心惶惶起来。

    自澶州传来消息,据说北征的诸军发生兵变,并且“胁迫”主帅郭威南下,意图不明。京城官民百姓不得不再一次惊恐起来,因为仅仅是一个月前乱军留下的创伤还未来得及抚平,一波再起,难道又要烧杀抢掠一次?

    人心惶惶之中,文武大臣们聚在一起讨论应对事变之宜。义勇军马步都指挥使、权知开封府事韩奕重伤初愈,也第一次出现在朝会上。说是朝会,不管是听政的李太后,宰相苏禹珪、窦贞固,或是新任三司使李毂,真正话事的只有王峻、王殷、郭崇威与韩奕四人。

    王峻位居枢密使,代表的是郭威,掌握着实际权力。王殷是侍卫司第一号人物,郭崇威在侍卫司中位居第二。至于韩奕,那就更不必提了。除了这四人,还有谁能称得上郭威的心腹?

    所谓兵变,所为何故,文武大臣包括李太后也心知肚明。群臣们都看着这四人,他们说怎么办,那就怎么办,这才是众人明了的唯一真相。

    王峻故意不说话,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枢密使,虽然也位高权重,但苏窦二相才应该拿主意。王殷与郭崇威二人更不开腔,因为他们是武将,宰执们若说要举兵抵抗郭威,他们就立刻准备御敌,当然这不可能发生。

    韩奕也不说话,因为他第一次参加朝会,是个“新人”。此地无银三百两!

    “诸卿,澶州兵变,事出突然,如何应对,还请诸卿提早拿个主意。”李太后开腔了。她不敢看王峻,乞怜的目光只是投向苏、窦二相。

    苏、窦二人忽然觉得这年头宰相当得实在没有意思,在最不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偏偏要自己首先发表意见。

    二人都指望着对方先说,一时间都沉默不语,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大殿内响起了一阵咳嗽声,打破了沉寂。众臣寻声望去,见韩奕正抚着胸口,似乎病未痊愈:

    “苏公、窦公,澶州剧变,不可不警醒。兵贵神速,如若二公意欲举兵迎击,还需早下决心,我等将士,愿为国朝革马裹尸,万死不辞。”

    苏、窦二人哪敢应话。苏禹珪灵机一动,反问道:“韩侯以为该如何处置呢?”

    他将问题推到了韩奕身上,希望韩奕说出他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的话。见韩奕被苏禹珪反将了一军,王峻有想放声大笑的冲动。

    韩奕并不觉得惊讶,说道:“郭公一向忠于国朝,剪除祸乱,功勋格天,此次南下,想来并非出自己意,而是被乱军挟制所致。韩某一向钦佩郭公的为人,岂能坐视不管,今次大病初愈,我欲率军北去,或许能解救郭公。倘若不幸战死,请两位相公为我立碑。假使侥幸成功,我便说这要归功于二相,因为北军兵力雄厚,别人心存顾盼之念,唯有二相立排众议,主张决战。”

    “不可!”

    “万万不可!”

    苏、窦二人同时惊呼道。他们有一百颗脑袋,也不敢有主战的念头。

    “为何?难道二相准备和谈吗?”韩奕故作诧异。

    苏禹珪连忙道:“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北军乱起,所为何故,我等并不知晓,如若刀兵一起,则天下又要大乱了。我等不如坐等北军前来,也好辨明真相,或许能免去一场战事哩。”窦贞固也道。

    在韩奕的逼迫之下,苏、窦二人不得不表明了态度。王殷道:

    “既然如此,我等应提早做好准备。二相乃国之重臣,非二相不足以镇慑乱军,到时还请二相能出城抚慰诸军才是啊。”

    苏、窦二人唯唯诺诺,不敢说一个“不”字。王峻这时才开腔说话:

    “诸位都惦记着北军汹汹,却忘了新君已在途中。”

    到底还是刘家人,一提起刘赟,李太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脱口问道:“刘赟已经到了何地?”

    郭崇威回道:“禀太后,新君在冯太师的陪同下,自徐州西来,现在大概快抵达宋州地界。”

    “太后,祸乱将起,新君身边护卫怕是太少,还需多派人手护卫才是。”韩奕建言道。

    “韩侯说的极是,有备无患。”王峻道,“事态不明,以免有坏人以为奇货可居,害了新君,王某以为,不如特遣一大将,率军前往宋州,以便就近保护新君。”

    李太后一介女流,既便是有智慧,也只得顺着王峻的话问道:“那依王卿之意,派谁去合适呢?”

    王峻还未说话,郭崇威“挺身而出”,向李太后请命道:“臣愿往!”

    “那就如此吧,郭将军看在老身的面子上,对新君多多担待。”李太后的语气不免有哀求之意。

    “国不可一日无君。此番澶州兵变,正是因为没有皇帝摄政的缘故。郭将军去了宋州,万万不可懈怠,否则军法无情。”王峻脸上挂着狠厉之色。

    “末将不敢!”郭崇威连忙受教。

    群臣目瞪口呆,见二王、郭、韩四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决定了所有的大事,像是演戏一般,按照剧本毫无拖沓地演下去,没他们什么事,全都成了陪衬。

    “太后圣明!”群臣齐呼道。在这洪亮的歌颂声中,李太后黯然地退入内殿。

    散了朝,百官仍聚在皇城外,嘀咕着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王峻冲着人群望了一眼,对王殷、韩奕等人说道:

    “关键时刻,这些人无补于时事,不过是尸位素餐罢了。将来我等柄政,万万不可学这些人。”

    王殷嘿嘿一笑:“当然!”

    王峻见韩奕面无表情,不喜不悲,笑问道:“韩侯有何指教?”

    “王公当面,韩某哪敢献丑?”韩奕淡淡道。

    王峻脸上闪过一丝自负之色,道:“听说你新觅了一区宅院,难道郭帅赠的宅子,你不太满意?”

    那是一所“凶宅”,韩奕已经将它转赠给了李昉,也算是宅归原主,因为那原本就是李昉族叔李崧的宅子,这其实更是韩奕与李昉私交不错的缘故。这样一来,倒让王峻有些不悦。

    “嗯,郭公所赠的宅院,自然是不错的。只是韩某不过是孤身一人,凭空占了偌大的一座宅院,太过奢侈,我将那宅院转赠给了前秘书郎李昉,不曾深思熟虑过,驳了郭公的情面。我至今方觉后悔,但送了别人,也就送了,哪里还有收回的道理,就怕郭公返京后,会怪罪于我,到时还请王公代我说情。”韩奕道。

    韩奕的意思其实是说,既然是郭威送给了自己,那自己就有权处置,轮不着别人说三道四。但韩奕也给足了王峻面子,隐然有甘愿位居王峻之下的意思。韩奕也只是最近一个月,才与王峻有真正交往,心知王峻极为自负,对权力极为热衷,联想到王峻伶人的出身,这也不难理解。

    王峻听了韩奕的解释,显得有些高兴,故作豪爽地说道:“正如韩侯方才所说,送了那就送了,何曾有收回的道理?此许小事,想必郭帅也不会放在心上。韩侯太看得起我了!”

    又冲着王殷道:“王帅以为如何?”

    “区区一座宅院,何足挂齿?”王殷道,“从今日起,我等就是开国功臣,何须谈这些小事?”

    郭威还未做上皇帝,王峻与王殷二人已经当仁不让地以大功臣自居。

    天有些阴沉,自上月初雪后,冬日荧荧了好长一段日子,眼看着又要变天了。

    韩奕带着郑宝与从人,穿过几条街道,直奔开封府署。自从权知开封府以来,韩奕一直在养病,今天却是头一回入府问事。

    听闻韩奕驾到,府署中大小官吏闻风而动,齐齐地站在门外,个个恨不得自己第一个向韩奕自报名姓。

    刚从洛阳调来的昝居润、沈义伦及掌书记李昉,陪着一人姗姗来迟,正是前西京判官薛居正。

    “薛兄,我们又见面了。”韩奕面带玩味之色。

    韩奕在洛阳任上,薛居正是判官,大小官吏之中,唯有薛居正自恃法官身份,常常让韩奕下不来台。韩奕表面上常常当着别人面骂薛居正不识好歹,但实际上韩奕对薛居正极为推崇。这次韩奕主持开封府,正好缺一个判官,第一个便想到了薛居正。

    “薛某参见韩侯。”薛居正拜道。

    昝居润笑道:“韩侯有所不知,薛判官今日刚来赴任,便急于要看案卷呢!”

    “薛某不过是为了一份俸禄罢了,昝兄见笑了。”薛居正道。

    “那薛判官的意思是说,我应该给薛兄再加一份俸禄?”韩奕双手一摊,故作为难道,“这就难办了,朝廷俸课,本有制度,薛兄这个小小的要求,怕是难以满足,要不薛兄就勉为其难,拿多少俸禄,就办多少差事吧?”

    “韩侯还是爱拿薛某取笑。”薛居正苦笑道。

    “我可不敢取笑薛判官。西京留守高老令公特意遣人来向我问罪,说韩某既调了昝居润,又要走了沈义伦,奈何不留下薛判官给他?”韩奕摇头道,“为了要回薛兄,我得罪了高老令公啊。”

    高行周遣人来问罪,不过是一个玩笑话,没有人会当真。高行周与韩奕是忘年交,韩奕大病了一场,高行周当然要遣人来探望。这一个月之内,各路藩臣,甭管与韩奕有无交情,均打着各种名义前来慰问韩奕,也借此探查京城风声。

    高行周身历数朝,累封至王侯,荣华不衰,并非浪得虚名之辈。正是通过韩奕,高行周也向郭威暗表心迹,郭威当然求之不得,落得个皆大欢喜。

    顺带的,韩奕也要回了自己的私人昝居润与沈义伦,再加上西京判官薛居正。在这一点上,高行周倒有些舍不得。想当初,韩奕自洛阳移镇郓州,正是因为看在高行周的面子上,韩奕才留下昝、沈二人帮助高行周处理公事,高行周一生戎马,对庶务从不敢兴趣,也乐得做甩手掌柜。不过,高行周当然不会阻止这事,因为他明白,如今跟着韩奕总比跟着自己有前途。

    爱之切,责之心切。若说薛居正在洛阳任上,专喜与韩奕作对,那就大错特错了。韩奕主持洛阳的短暂时日内,正是薛居正最有干劲的一段时日,虽然高行周待他也不错,但薛居正总觉得韩奕才是最得自己尊敬的人。

    薛居正再一次回到了京城,又重新做了开封府的判官。京城早已是物是人非,想当初将他赶到洛阳的主事者,已经成了历史,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京城。至少,他可以在家中悍妻面前,挣了不少面子。

    韩奕站在府署门口,看着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助手,指着阴沉沉的的天道:“天要变了,不管是下雨还是降雪,总归有拔云见天之时。”

    一骑飞奔而来,驰至府署门前,正是部下李威。

    “军上,陈桥外已经发现了北军前锋。”李威来不及施礼,大声禀报道。

    “速去禀报王公知晓。”韩奕命道。

    “遵命!”李威掉转马头,飞奔而去。

    “天果然要变了!”沈义伦沉吟道。

    郭威南下的极快,但一逼近封丘县,他又如上次那样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如果说上次南下向阙,部下跟着他是为了大发国难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