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钰有自己的人脉,但现在需要经营人脉的,是自己的儿女。
  除非自己的儿女,比他还要厉害,能够达到他这个程度,否则有些事情就不能免俗。
  “你是当家的,自然由你来做主。”张宁也清楚这点,最多关心一下谁当启蒙老师。
  “首先第一个我打算选择孟德,他以后注定是太尉,甚至是副相。再说我们两家的关系,也应该更进一步。”张钰想了想说道。
  之前两人就有联姻的提议,之后曹彰就时不时过来一起玩耍。
  至于他和张瑛的是否能正式定亲,就看两人的相处情况。
  只是张钰也看得出来,曹彰应该被曹操专门叮嘱过,要什么都让着张瑛。
  好在张瑛也不是那种骄横的大小姐,否则曹彰有得苦头吃的。
  在联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启蒙老师的身份,两家的关系也能更紧密。曹家的几个孩子年纪比自家孩子大,曹昂已经开始从军,而曹丕也入太学读书。算算年纪,曹彰也到了启蒙的年龄。
  “指挥使那么忙,他有时间吗?”张宁就担心这个问题。
  “说到底也只是让他挂个名,如果可以让他教导一下孩子们政治,让他们了解官场要注意的事情,这些我教不来。”张钰想了想说道。
  毕竟他都是直来直往的,当初就是不想玩这些虚头巴脑的政治斗争,于是就暴力控场。
  如今朝堂就是他的一言堂,更不需要什么政治斗争。可自己不需要,自己的儿孙却需要。
  曹操的羽林卫指挥使,这个职位让他见识到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龌龊和黑暗。大概也只有他和贾诩这个的人,才能驾驭这个职位。但凡是黑白分明的人,都做不好这个职位。
  见得多,自然知道如何回避,在这方面,这个天下大概没人比他厉害。
  “第二个的话,我打算让他们拜入王师叔的门下。”张钰随即表态,不管儿孙愿不愿意,他们和太平教都脱不开关系。
  从小培养一下,以后就算不能出仕为官,至少也能修炼成仙,当然和他一样两相兼顾最好。
  只是他更清楚,自己的情况属于特例,属于是开挂才能那么厉害。
  否则以纯粹的修炼进度来说,王诚属于当世第一人!
  “师叔应该会很高兴吧?”张宁笑道,她其实更清楚,张钰修炼的法门只适合他自己。就算是她或者王诚,对于张钰的那些解释,都是听得云里雾里的。
  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天下间依然只有张钰一个金丹期修士。
  不过王诚厉害也厉害在这方面,明明只是听得云里雾里,依然硬生生借鉴下来,然后改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法门,并且开始钻研下去。
  而张钰把自己的儿女送到他门下,某种程度也证明他的路线更加正确,当然会高兴!
  只是套用张钰的说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近代科学开始普及。
  所有的学生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成长起来,三十年,最多六十年,自己这一套会显得更加直观。
  为什么现代人很难真正理解古人的想法,因为古文太多内容被篡改过,甚至可能丢失了一部分内容,以至于后人在增补的过程中掺入太多自己的想法。
  内容不全是个问题,经过特殊的一段时期之后,再过了三四十年后。就连一知半解的人,可能都找不到了。
  现在对古书的认知是怎么样的,说到底就和他一样,用现代文学语言的方法,去翻译古代文学。
  与其说是‘解读’不如说是‘翻译’。
  翻译过程会失真无法避免,更别说翻译的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那更容易出问题!
  最终一些古人的智慧,就被外国冠上‘不科学’,‘巫术’的名头。
  面对外国的质疑,我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再‘翻译’成英文,来向全世界证明,它是一种科学。
  学术被外国所掌控的时代里,这真是华夏文明的悲哀。
  张钰也不保证自己这条路是对的,只是这条路是最快上手的。
  简化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无非是批量的‘生产’文化人。
  传统的那些东西,更适合‘精英教育’,这个完全可以在大学才开始培养。
  同时为了不让学生,对那些古人的东西完全陌生,于是在全年龄段维持古文的讲学。
  在现代,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若有一天,语文里面再也没有文言文和古诗词,那么大概古文学也将被淘汰。也没必要想的那么糟糕,也许古文都被‘正确’的翻译成功了呢?
  已经解读成功,那自然也没必要再继续解读,需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
  这也是张钰接下来,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投入进去的。
  好在,他是开挂了的!
  “就这样吧!”张钰给出结论,“带一个也是带,带几个也是带,再招几个弟子!”
  “这能一样么?”张宁调笑,让一群太学生和几个娃娃一起上课什么的。


第424章 想不明白
  “无所谓,对我来说,教一群娃娃也好,一群半大的小子也罢,甚至一群比我还年长的成年人,都是差不多的……”张钰撂下这句话后,事情就那么定了。
  张钰属于说到就做到的,当天就去拜访曹操,王诚那边也专门写了一封信寄过去。
  曹操对于担任张铭和张瑛的启蒙老师,很是高兴。只是对于教导的内容,多少有些疑惑,按说这玩意,不应该是稍微长大一些,然后才开始教导的吗?
  “把课程分成几个阶段,由浅到深慢慢教导就好。”张钰解释,就如同语文,都知道这玩意博大进深,但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文言文翻译吧?
  曹操闻言当即了然,政治斗争可以从人际交际开始教起,涉及范围很大,那么算的话,也的确不是一两年就能教会的。细分下来,用五六年教导基础,以后再慢慢深入便是。
  想到这里,曹操当然是答应下来。
  张铭姑且不说,张瑛是他内定的媳妇,以后她来自己府上,和曹彰也能多一些接触的机会。
  张钰提出儿女婚姻自由,不过不干涉两人的来往。
  可问题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只有一个异性陪同,那么好感自然会比别人要高得多。
  除非,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男方或者女方长歪了,或者性格有严重缺陷。
  最惨的,就是成长过程中,两人必须要分开一段时间,哪怕只有个三五年的,就生分了。
  事情告一段落,第二天太学这边就有传闻,身为陆地神仙的丞相,又要开始收徒了!
  而且,这一次还是专门在太学这边,收五个学生当弟子!
  就在大家好奇,这五个幸运儿是谁的时候,名单出来了,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好吧,这个时候还没有眼睛,不过惊讶是真的。
  这五个幸运儿分别是:马超、士徽、公孙续、陆逊和卢毓。
  看到这个名单,不少人觉得惊讶,又觉得合理。前三个的父亲,都曾经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如今归顺朝廷,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就学,说到底就是质子。
  自然的,因为口音的问题,在太学也受过排挤,张钰收徒主要是让他们远离这种尴尬的局面,同时也是对太学的警告,就看太学方面,能不能反应过来。
  陆逊是陆康的侄孙,目前也送来太学就读,陆康是扬州最早归顺朝廷的,这算是对他的奖励。本来应该收他的儿子为徒,奈何今年陆绩才八岁,前年才开始启蒙。
  张钰不介意给自家孩子启蒙,但给别人家孩子启蒙就算了,就算对方很乖巧。
  而且他记得,陆绩聪慧,只是小时候性格木讷,这性格意味着不仅要教导他知识,还需要当他的人生导师……这就算了,让他爹好好努力吧!
  卢毓看着是个搭头,可卢植是第一个投奔张钰的。今年卢毓进入太学就读,张钰收其到门下,也算是对自己这一派的交代。
  “老师又收徒了……”在宫里当着郎官的杨修找到司马朗,他们都是一期的弟子,所以自然走得比较近。
  “两年多了没收弟子,怎么突然又收了?”司马朗也有些好奇。
  两人出师之后,考核通过担任郎官,如今是第二个年头,一般来说三年后会根据两人的表现,安排去处,这个规矩是从察举制度那阵就存在的。
  当初三个弟子,黄叙倒是先一步到了地方。别看郎官三年是定性,也有特例,那就是到开拓军之中任职。黄叙以农官的身份前往鹰潭县,指导地方农业建设。
  理论上当鹰潭县建立起来,官员们陆续上任,他也会调到别的地方当县令,甚至是郡官。黄叙的农业理论很扎实,甚至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缺乏的是实践经验而已。给他三年五年的时间累积,郡里估计都不会错过他这样的优秀农业人才。
  司马朗和杨修的目标还是在洛阳为官,所以没有选择冒险。主要是江南的密林,在北方属于被‘妖魔化’的存在,他们这些豪门子弟,还是有些敬畏的。
  退一万步说,两人的才学都有很大的提升,不管在什么部门都不会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到南方的密林里面受苦?
  “听说今年恩师家的孩子到启蒙的时候,所以顺便收了几个弟子。”杨修低声说道。
  司马朗脸色一变,显然是想起昔日陪着那些孩子玩耍的噩梦。就觉得杨修的故意的,什么不提偏偏说这个。最后居然还有些感慨,时间过得好快。
  “你说,老师是不是打算找几个人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杨修小声问道。
  “老师的孩子才启蒙,太学的那些怎么都不可能也启蒙吧?”司马朗摇了摇头,就算陪自家孩子读书,也应该选择一些年纪差不多的。
  索性说了句:“算了,老师是特殊的,说不得他还真能两边都兼顾了。”
  “只是明年之后,我们又多了五个小师弟。”杨修笑道。
  张钰两年都没有收弟子,很多人都以为他已经关门不收徒了。按照这个说法,杨修三人算是关门弟子。现在看来,显然他们三个没那么幸运。
  知道的都知道,这开山大弟子和关门大弟子,一般都是有特别优待的。
  “恩师今年三十不到,继续收徒很正常。要说关门弟子,怕也要等他四五十岁,心力已经不支持继续授课,才有可能。”司马朗点评。
  对啊,很多人知道张钰厉害,知道他强大,却很多人忽略他同样年轻。三十不到的大汉权相,已经差不多是‘古之甘罗’这个级别。
  “不也挺好的吗?”杨修笑道,“只要老师还是大汉丞相,我们的仕途就有保证了!”
  和张钰这些老弟子不同,五个新弟子多少有些踟蹰。
  本来在太学上学,谁知道突然被教谕告知,自己被丞相选中,成为弟子的消息。
  按照一些默认的规矩,五人明天开始就不用来太学了,去丞相府报到。
  明年出师,也能获得考核的资格。考核通过之后,五人就是郎官了。
  而要从太学这里开始读,那么至少也要三年,三年后考核,考核不通过可以不读,可以留级。
  和继续留在太学比起来,自然是拜入张钰的门下更舒服。
  更重要的是,丞相经天纬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拜入他门下,自然是最大的幸事。
  只是五人主要是马超,士徽和公孙续三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