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比起声望,太学院还是比鹿门书院更胜一筹。
    “元直你还未吃过晚饭吧?来来来,我们去食堂,一边吃,一边说!”
    满宠文武兼备,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军,都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而且得益于早期在陆彦手下的学习和历练,满宠的能力和见识丰富了不少,二人交谈没多久,满宠便很快震住了徐庶。
    徐庶与满宠二人几乎一见如故,两人连着腻歪了三四天。
    要不是徐庶说要去许昌、陈留等地再涨涨见识,满宠都想把徐庶留下,征辟为自己的副手了。
    不过徐庶自己不愿留下,但他却能推荐其他人啊。
    于是,徐庶一封书信传到了还在荆州观望的石韬手中,说是汝南有个入编的机会,你不妨前来面个试。。。
    。。。。。。
    南阳郡、汝南郡、淮南郡、庐江郡,这四个地方共同构建成了一个对刘表、孙权的防御线。
    南阳郡目前的郡守是贾诩,他手下除了一直镇守宛城的将领李通,还多了袁氏的降将张郃、高览。
    当初袁绍战败之时,有不少的大将投降了曹操。
    这些降将过来后,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担任高位。即便历史上张郃、高览带着数万大军投降了曹操,他们来后也只是被安排为了偏将军。
    而且由于张郃、高览二人不愿参与对旧主的征伐战,在投降曹操的这几年间,他们便一直都只能官居原位,耐心的等待上战场的机会。
    好在,如今北方已定,大军南下便指日可待!
    “刺!”
    “喝!”
    “刺!”
    “喝!”
    宛城外的大营里。
    高览行走在行伍之间,指挥着士卒们的日常操练。
    宛城有守军三万人,其中两万人马是他们原本的精锐老兵;还有一万人,则是从南阳郡招募来的新兵,阵势看着还行,但却没有真正的厮杀经验。
    高览现在训练的就是这一万新兵蛋子,另外的两万人,则在李通和张郃的率领下,时刻防备着可能从荆州新野到来的偷袭。
    本来当初曹操出兵幽州时,贾诩都以为刘表和孙权要趁机进攻南阳和汝南了。
    为此,贾诩还令张郃李通保持外松内紧的状态,足足戒备了好几个月。
    可惜刘表终究只是一个守成之主,贾诩、张郃等人除了抓住了百十个荆州探子,连荆州兵的一根毛都没见到。。。这让张郃、高览和李通等人,遗憾了好长时间。
    坐在宛城郡守府中,贾诩静静的浏览着桌案上的案牍。
    “唉。。。还是以前的日子舒服啊。。。出谋划策有志才、公达顶着,治理地方有文若、仲德扛着。。。”贾诩合上手中的案牍,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双眼,感慨道:“老胳膊老腿了,为何还要遭这些罪呢?”
    站起身,贾诩来到大厅外,一边欣赏着远方淡淡的晚霞,一边喃喃自语道:
    “这刘表也太怂了点。。。就不能稍微偷袭一下南阳或者汝南郡吗?按兵不动。。。害得老夫的布置大多都白费了,浪费,浪费啊!”


第三百九十八章 男人和女人的浪漫
    建安七年,二月,曹操从许昌回到了邺城。
    这一次,不只是曹操回了邺城,
    连带着他的几个已经成人的儿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四人,也都全跟随他一起回了邺城。
    不久之后,曹氏一族将正式举家迁往邺城,而他的几个儿子们,便需要提前在将来生活的地方适应一番了。
    曹操今年已经四十有七,常年的征战和不规律的作息,依然让他他两鬓斑白;再加上他标志性的满脸的大胡子,让曹操操外表看起来,要比他的实际年龄更老一些。
    曹操的官职已经封无可封,但曹操现在也不在乎这些了。
    回到邺城后,曹操便令人开始着手册封世子的诸般礼仪。他现在可是天下第一大诸侯,曹家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了令人敬畏的豪门世家。
    如今整个汉庭的朝政和权力几乎都被曹操握在手中,对于他以及他权利的继承人,曹操自然慎之又慎。
    好在,曹昂一直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继承者。他不仅文韬武略样样出类拔萃,性格也是颇为豪迈,而且胆大心细,善于照顾他人。
    更难得是,曹昂没有曹操那种多疑善变的缺点,或者说这些缺陷被陆彦、荀彧等教导过他的人给悄悄磨掉了。。。总之,曹昂他的一切,仿佛就是弱化和改良版的老曹。
    没有老曹那么鲜明的特点,但却也没了曹操那种比较明显和致命的缺点。
    俗话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曹昂若是没有明显的短板,将来的成就未必不能超越曹操。
    筹备世子册封礼仪的事情非常的繁琐,也不是几天就能搞定的。
    不过这些都是老曹的家事,陆彦不想管,也管不着。
    骠骑将军府,书房里。
    此时的陆彦,正琢磨着是不是应该开始建立一支水师了。
    曹军若是南下,第一个要面对的无疑就是大江大河的问题。
    荆州有二十万水师,他们若是横在长江里,将会是曹军这一群只会骑马的旱鸭子,插翅也难以飞跃的天堑。
    而且刘表不死,荆州就不可能投降。
    陆彦记得刘表好像是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才死的。。。如今才建安七年,想等到刘表自己死,那可真的是等得花儿都谢了。
    不说陆彦不愿意等上六七年,曹操包括曹操手下绝大部分人也不可能同意等待这么久。
    要知道曹操现在治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要不了两年,他甚至可以拉起百万大军,并备下极为充足的粮草。
    等是不可能等的,但心急的话又恐怕吃不了热豆腐。
    南方江水纵横,作战方式与北方大相径庭。若是不做好功课便贸然深入,很可能再来一次历史上如同赤壁一般的大败啊!
    对于水师统领的人选,毫无疑问非甘宁莫属。只是水师头头有了,但水师人手却是个巨大的缺口。
    这两天陆彦一直在书房里写写画画。
    早些时候他曾得到过两张关于船体结构的图纸:一张是极为普通的渔船,而另一张则是非常经典的三桅战舰。
    千万别以为汉朝就没有帆船,或者帆船是在晋朝才出现之类的。。。
    在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一书中就已经有记载:“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这已经说明帆是船上常备的推进工具。而且这本书还记载了和帆密切有关的、掌握航向的工具,舵。
    三桅战舰,又被称为“风帆战列舰”,是风帆时代的海上霸主,也是大航海时代之后战舰的巅峰之作。它的船身也是基本上以木材所建造,只是有的会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
    三桅战舰的动力主要来源为风帆,无风时下层也可以由人力来划桨驱动;而有风时,则拉起船帆,通过调整角度,便可借由八面之风破浪前进。
    只是,十六世纪的战舰武器基本已经是火炮了,这张图纸上的三桅战舰显然就是那个时期的战舰结构。。。可问题是,现在火炮连影子都还没有呢。
    若是改良一下的话,只用弓箭战斗也不是不可以,但男人的浪漫怎么能说丢就丢的?
    “大炮开兮轰他娘!”
    “大炮和巨舰!老夫一定要把你们搞出来!”
    陆彦披头散发,嘴角还有一块墨渍,如同中风入魔般,疯狂的在一张整洁雪白的纸上涂鸦着什么。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有人敢来打扰陆彦。即便是郭嘉在这种时候,也只会小心翼翼的绕着陆彦的书房走。
    寂静了好些天的书房,突兀的爆发出了一阵声浪,
    “哈哈哈!”
    “哇~哈哈哈!”
    “老夫终于成了!成了!”
    书房里传出了一阵嚣张无比的大笑,随即便见陆彦手握一张半多的图纸,匆匆的跑了出去。
    虽然大炮的结构不复杂,但要画出比较准确的结构图,并说明原理,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府中,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的吕玲绮听着陆彦的大笑,顿时苦笑道:“夫君不知道又鼓捣出了什么新鲜东西。。。”
    赵雪已经是待嫁之人了,再过俩月,也即是四月份的时候,甘宁就会与她举行婚礼,明媒正娶。
    最近吕玲绮、周雁等人都在忙着帮赵雪筹备婚礼的事情,也就是今天得了空,她们三人才回到了骠骑将军府,稍作休息。
    他们两人自然不敢对陆彦多做评价。。。
    周雁则先是羡慕的看了一眼赵雪,而后又看着吕玲绮,说道:“雪姐马上就要有个前途无量的夫君了;玲绮姐就更不用说,羡煞了天下所有女子。。。唉,不知道我以后会嫁个什么样的男人。。。。。。”
    对于赵云,周雁不是没有憧憬过。可赵云实在太过耀眼,接触的越久越多,她心中的希望便变得越小。
    “放心吧,你是子龙的师妹,往后再怎么也不可能差了。”吕玲绮拍了拍周雁的肩膀,安慰道。
    只是赵雪看着周雁的眼神,却带着一丝玩味儿,“什么时候我去大哥面前探探口风?”
    赵雪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让吕玲绮和周雁两人都愣住了。
    片刻之后,周雁终于反应过来,顿时脸上便变得通红一片,如同被烧红的烙铁一般,“你。。。你探啥口风呢?”
    吕玲绮就算再不通窍这时候也反应过来,她瞪大了双眼,盯着周雁闪躲的眼神道:“不会吧!这么熟的人你也下得去手?!”
    “啊!要死啦!别说了!”三人说着说着便闹做了一团。
    笑闹归笑闹,三人玩笑过后,吕玲绮面色一肃,道:“赵将军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你若错过,必将悔憾终身!”
    周雁脸上的羞恼和笑意也渐渐消失,但她没有正面回答吕玲绮的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第三百九十九章 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要说中华历史中的航海,其实也曾有辉煌世界的时候。。。特别是明朝那时候,郑和最远时甚至都到达了非洲。
    只是太过可惜,后来因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航海逐渐没落,甚至到了清朝,已经彻底失去了远洋航海的能力。
    郑和宝船,其实谁也没见过,现代虽然有很多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却一直存在争议。
    甚至还有一说,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只是被统称为郑和宝船而已。
    郑和宝船不管真不真实存在,凭陆彦是无法仿制了。。。即便系统给了图纸,要想弄出来估计都得耗费无数时间和人力。
    但现在这种三桅海船的图纸近在眼前,只要稍加改动,结合这个时代的造船水平和技术,下水作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有了这种灵活性更高的战船,曹军水战战法的选择将会更加丰富。若是能先击败刘表,以后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对付江东那将更是优势巨大!
    只是光有船,在陆彦看来恐怕还不够。
    这个时代的水战,主要还是以两船相接,登船作战为主要模式。隔得远些,便是以弓箭、投石等远程攻击为辅助。
    还有就是船大的船身坚硬的一方,会直接朝着对方撞去,只是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用的比较少。
    机动力够了,战斗力自然也得跟上。如今的投石机其实也算不错,但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