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东皇传-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时间稍稍退回数日。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李儒杀弘农王刘辩,绝袁绍废立希望。
第二日朝会,董卓又以“谶语”说辞,提议天子迁京至长安的决议。
董卓提议刚说出口,登时引起无数大臣反对,只是因恐惧董卓杀戮威胁,大臣们大都不敢明言反驳董卓。似扰龙宗等人,才被董卓诛杀不久,他们这些官场老人精,怎会主动去撩拨撞董卓,自撞刀刃。
唯有身处三公之位的杨彪,不得不出面驳斥董卓:“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经定都雒京近两百年矣!岂可因二三谶语,便惊动百姓,积怨万民?且汉世祖宗宗庙、园陵皆在雒京,一朝迁都长安,莫非将尽弃这些不成?”
董卓淡然回答道:“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尽在长安,何谓弃汉室宗庙?且宣帝杜陵之侧,有武帝所营建陶社瓷器,陇右又多出良木、营建之材,今可顺势迁雒京陵墓至长安,使世祖、高祖并存一地,岂不美哉!”
“如今山东叛乱,数十万大军,分属南阳、颍川、陈留、河内四处,威慑雒阳,意图不轨。万一某将校偶尔疏忽,为敌军所趁,乃至叛贼饶幸入雒,惊扰天子却该如何?叛贼一旦入京师,必定举国齐震,以为汉祚已经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乱,必将再现秦末之景。”
“关中肥沃,良将无数,故秦据关中能吞六国。今天子入长安,未战关东叛贼,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天子安全,我才能随意指挥兵阵,破击关东二十万贼寇!”
然而,董卓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服杨彪等大臣。
连太尉黄琬也忍不住向董卓建议道:“一朝迁都,天下惊动,必将革改今时格局,相国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
董卓阴然不乐:“吾虽令部下防护雒阳八关,隔绝叛贼,然但凡大将者,未战必先虑已败。当今之时,一切应以军事为重,岂可顽固于俗礼繁节。一旦袁逆强掳天子,伤损国家声名,大汉焉能再威慑四疆乎?虽未与袁逆开战,但是胜败之事不可不早虑。”
黄琬、杨彪与董卓辩论许久,某些观望时风的朝廷官员,以为董卓或能放弃迁京抉择,也都蠢蠢欲动,欲与杨彪、黄琬合势,强行说服董卓。
一旁沉默的荀爽,瞧出朝廷官员欲集体谏言董卓的苗头,暗道一声不好。与董卓交往多日,荀爽已经稍稍了解董卓性情,凡是他董卓认定的事,肯定要倔犟到底。纵使千人万人反对,只要他以为自己所为是对,董卓就绝对不会回首改变心思。若是大臣携势强行谏言董卓,怕朝廷上将会飘起血光。
荀爽连忙充当和事佬,分开对峙的董卓、黄琬、杨彪:“突兀迁都,惊扰万民,种种弊病,相国岂能不知。奈何山东兵起,一二十万大军云集雒阳之侧,纵然相国纵横无敌,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尽数破击山东兵。兵战胜负不可预测,若是一旦天子被俘虏,却是大大损伤天子威严。秦吞六国,汉逐项籍,皆是先据关中,而后虎视中原。今相国所思,多在于兵事考虑,黄公、杨公,虽关心国家大势,也当理解相国难处。”
虽因荀爽相劝,董卓没有在朝堂上发怒,但是……
初平元年二月乙亥,初五,董卓罢黜太尉黄琬、司徒杨彪。
………………………………
第259 董卓迁京(二)
第259董卓迁京(二)
初平元年二月乙亥,初五,董卓罢黜太尉黄琬、司徒杨彪。
黄琬、杨彪被废后,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瑟连忙趋步寻董卓,请董卓改变心意,停止迁都计划,并复用黄琬、杨彪。
然而,伍琼、周瑟绝没想到,董卓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董卓之所以罢黜黄琬、杨彪,是经过层层布局后的产物,其旨意不在黄琬、杨彪,而是为伍琼、周瑟两人。
自董卓入雒后,将伍琼、周瑟列为亲信,两人所建议,董卓多有采取。似出韩馥为冀州牧、孔?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安抚袁绍为渤海太守等等,掌权稳定司隶外州郡,以巩固雒阳权势的布局计策,多是伍琼、周瑟强烈建议。
今刘岱起兵,孔?响应,韩馥改投袁绍,凡是伍琼、周瑟所举用之人,尽皆背叛董卓。当此时,由不得董卓不怀疑伍琼、周瑟两人心思,而且若是在与山东诸侯对峙时,伍琼、周瑟依然身居高位,那董卓部下将校,能不心生他念?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与袁绍决战前,类如董卓这样的战阵大将,肯定要先根除隐患。
伍琼、周瑟两人此时劝谏董卓废弃迁都计划,却给了董卓一个藉口:“二君初荐韩馥、孔?、刘岱等,我皆一如君愿,尽录用之。(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然而事不过数月,韩馥、刘岱、孔?才赴任本官,便欲图谋大不道之事,试图攻陷雒阳。你二人背叛我如此之甚,我念及情谊,依然不忍因山东贼子,令你们牵连。”
“今日你二人却又想阻止迁都大计,协助袁绍破杀我等,孰可忍,孰不可忍。二君既不念国家大义,视我董卓为蠢猪,我又何惜你两人性命哉!”
不过,伍琼、周瑟毕竟为董卓亲信数月,董卓虽然恼怒韩馥背叛,口中言诛杀之语,还是留下时间,令伍琼、周瑟为自己辩解。
谁知,伍琼见董卓大怒,扬言欲杀他,却也撕破脸皮,呵斥董卓:“吾所举荐才士,皆为国家考虑,岂因你董卓一人而废公心哉!”
伍琼、周瑟既无悔改之意,又好不知趣,似乎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中,董卓也不再多言,即刻诛杀伍琼、周瑟,宣扬威势。
你心中既无我,我又何必怜惜你!
得知伍琼、周瑟身死,黄琬、杨赐,顿时汗流浃背,趋步赶至董卓府上,违心向董卓道歉,并瞬间改变心意,赞同董卓迁都长安决议。
在雒阳百官眼中,身为董卓亲信的伍琼、周瑟,尚且因为阻扰迁都之事被斩杀,何况他们这些不相干的?
伍琼、周瑟两人之死,可谓说是董卓一石二鸟之计,既除去自己派系的隐患,又携势敲定迁都长安决议。
初平元年二月庚辰,初十,董卓杀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瑟。继而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迁都战略定下后,董卓为打消雒阳城内人心中投机心思,遂派遣部将,自大谷关而出,破击颍川阳城。这一次小型战阵,不是准备与袁绍决战,而是董卓为安抚雒阳人心:你瞧,部下将校一出,立时破击阳城,我董卓兵强马健,胜败尚未可知,你们不要有改投门庭心思。
迁都大势已定,董卓为平复朝廷大臣仇恨,又伪作一时不察,中袁绍奸计,误杀伍琼、周瑟。董卓长叹短吁,虚伪感慨自己愚笨,又亲自为伍琼、周瑟发丧。一如《三国演义》所虚构的“曹操中计杀蔡瑁张允”故事。
如此忏悔后,董卓再次启用黄琬、杨彪为光禄大夫,安抚征辟来的诸位名士。待此时,黄琬、杨彪才愕然明白,董卓诛杀伍琼、周瑟是为清扫隐患,而非因为迁都之议时,只是此时已经晚了!
权术之道,本就是朝三暮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
稍稍安抚人心后,董卓一边准备迁都,一边琢磨起益州牧刘焉、并州牧刘杲来。
自桥瑁传檄,袁绍起兵,藏洪设盟之后,汉帝国各州各郡长官无不聚兵,刘焉也不例外。
与袁绍等人不同,刘焉虽招募兵卒,建军制,设校尉,但绝口不提讨伐董卓事宜,唯固守本郡尔。
初,益州马相等人反叛,臂戴黄巾,以太平道余脉之名起兵,先杀绵竹令李升,再杀益州刺史?{xi}俭,号为天子。而后益州从事贾龙招募豪强,剿杀马相,迎刘焉入益州。
当时贾龙势强,刘焉采取欲取先予计策,百般忍让贾龙,并迁徙益州刺史治所,至绵竹县城。盖,绵竹县城乃是马相举兵之地,较为仇恨贾龙,故刘焉广施恩惠,在此处深埋根基,聚百姓而隐隐对抗贾龙强势。
自入益州一年多来,刘焉逐渐站稳益州,开始谋划更多权力。刘焉一步步稳扎稳打,利用琐碎藉口,一日日斩杀益州本土豪强,消弱贾龙势力,慢慢强大起来。
刘焉的步步威逼,贾龙自然越发困厄,心中念头不通畅。山东诸侯起兵后,贾龙心中猛的一喜,自以为反击时刻到来。
原本贾龙欲趁刘焉兴义兵,讨伐董卓时,顺势接收刘焉根基。奈何刘焉也不是蠢人,看透贾龙所谋,虽大力招募兵卒,却禁口不言讨伐董卓。不过刘焉纵使不言讨伐董卓,他想彻底掌权益州,也避不过一番苦战。
贾龙越过刘焉,向董卓投诚,言他一旦掌权益州,便立时供兵雒阳,共破山东叛逆。董卓为拉拢贾龙,遂遣太尉赵谦入益州,联络贾龙,共击刘焉。赵谦,与贾龙,皆益州蜀郡人也。
董卓应诺消息传来,贾龙遂与犍{qian}为太守任岐起兵反叛,携大兵反攻刘焉。面对董卓、贾龙的内外夹击,刘焉不慌不忙,依旧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击溃贾龙一部,收拢一部,逐渐蚕食贾龙。
看似缓慢,但是在刘焉连续击败贾龙之后,益州豪强已经感觉到风云变换。
至赵谦入益州时,益州形势已经大变,本来占绝大多数优势的贾龙,已经被私下筹划一年有余的刘焉,一路破击,即将被诛杀。
不意外似强大的贾龙,却被孤守一地的刘焉连番击破,董卓顿时大感郁闷。为避免刘焉出蜀,董卓连忙快马传信,令行至半路的赵谦,转而联络刘焉,以天子诏书,与刘焉缔结和平。
董卓一边忧心刘焉诛杀贾龙、任岐后,是否会起兵出蜀,击关中,一边观望并州地理,思考起刘杲诸事。
………………………………
第260 董卓迁京(三)
第260董卓迁京(三)
董卓一边忧心,刘焉诛杀贾龙、任岐后,是否会起兵出蜀,逆击关中;一边观望并州地理,思考起刘杲诸事。
皇甫嵩弃关西十余万步骑而入雒,足足将董卓势力提升数倍,自此不惧关东诸侯。关中落入董卓之手,雒阳顿时成为董卓与袁绍鏖战前线,而非孤城一座。然而,要保障雒阳安全,董卓手中必须掌握河东郡。
自春秋始,秦国据关中,弓马锐利,常有内侵之志,却久为晋国封锁。双方鏖战河西数百年,三家不分晋,秦人终不能入中原半步。直至战国时,秦大败魏国,尽取河西、上党之地,屯兵黄河之侧,方护住关中北翼。至此时,大秦这才能安稳发展关中,逐渐走向兴盛道路。又数十年,秦国在汉世河东郡区域占据绝对优势,遂虎视天下,小觑诸侯,进而吞并六国,合野八荒,建煌煌大秦帝国。
汉楚交兵,刘邦屡败屡逃,为时人轻之。而后,至韩信灭赵,入据邯郸,将河东郡纳入汉胸怀,汉、楚强弱之势立时调换。是以,当时刘邦虽有荥阳大败,项羽却终不能入侵关中,伤及刘邦根本,一举而灭之。反观刘邦,则手握关中沃野,南有蜀地屏障,北有并州、赵国阻隔;居于不败之地。刘邦荥阳大败后,才过一年,项羽已经不得不求和刘邦;再过一年,项羽已经被刘邦兵围垓下,独唱霸王别姬。q i s u w a n g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