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东皇传-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效力过段?帐下。
若是一如历史所演变,随着时间流逝,段?部下庞大根脉也慢慢分解,投降各个势力。然而刘杲横空出世,更改历史进程,突然说服蛰伏于畜官的夏育,又以征伐西羌大胜,为夏育洗去污点。大破韩遂之战,令夏育重新步入朝局,隐然成为凉州新希望。
不经意间,刘杲已经将凉州势力更改的面目全非,不复历史上原来景象。
夏育、田晏本属于段?左膀右臂,如今田晏身死,夏育复兴,无数段?旧吏,都主动投诚,推举夏育为段?接班人。后来朝廷恐惧凉州再起新势力,遂征调夏育入雒。不过夏育虽入雒,但是凉州诸段?派系势力并未丧气,反而逐渐融入刘杲派系。
因为有夏育这个关西老人,董卓、皇甫嵩、刘石三大关西势力,凉州人更倾向于刘石。至于韩遂,因为连番失败,此时虽有兵力,但是却难以吸引凉州势力主动投诚。
见马腾有自成派系之势,因马腾不曾如历史上那般,立下诸多功绩,遂不为凉州本土势力接受,纷纷言:“羌胡杂种,焉能为我等之首?”
凉州锦衣卫又趁机挑拨是非,消减马腾声望。终于数日后,韩当成功率兵将马腾团团围困在宅邸内,逼迫马腾交出太守官印。
迫于森严兵势,马腾无可奈何承认失败,交出官印。
韩当奉诏书领金城太守后,立即尽数废除马腾新政,恢复刘石时期的诸政策,马腾所任辟汉阳官吏,也全部被收押审查。与此同时,因为刘杲征调赵云、颜良、程普三人来并州,马腾全家也被三人顺便将兵携带。
赵云、颜良、程普启程,将马腾一家,押送至并州时,韩当飞鸽传书,向刘杲禀告金城郡诸事起末。
战马之上,刘杲抖抖写满蝇头小字的纸张,心中喃喃道:“金城郡诸事业已解决。如今却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坐等关东诸侯起兵。”
………………………………
第242 归家渐秋暮
永汉元年十一月,董卓为相国,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看似表面鲜艳,但是董卓已经越发觉得,他如今好似陷入泥沼,不能随心行事,处处受到不软不硬的制约。
雒阳,董卓宅邸后堂。
“哐啷!”
董卓拔出腰间佩剑,一剑狠狠劈断案牍:“真气煞我也!真气煞我也!”
“竟说我董卓奸乱公主!妻略宫人!我儿,你说,这天下还有比这更无耻之人么?”
“先帝只有一女,又早早嫁人,这雒阳城哪来公主,给我奸淫?我董卓若真好色,岂会亡妻多年,却不曾再娶?瞧瞧这雒京诸名臣,有谁壮年亡妻却不曾再续弦?我倾心亡妻,纵然身无后嗣,也不曾娶妻,他们竟给我安上好色之名?满城名士大儒,心中不曾有愧!”
灵帝一女,何来公主为我奸淫。妻死数年,至今未续,何有好色之名?董卓在室内大声咆哮,好似蒙上莫大冤屈。
董卓之所以大发雷霆,乃是因为最近司隶周遭,无数流言风起,乡间居里相传,言他董卓残暴专行,奸淫公主,妻略宫人,悖逆无恩义。一时之间,董卓在雒阳附近的形象,跌破零点,蛮横可比胡将。
董卓暴跳大骂近一刻钟,才气喘吁吁停下来,扭头转向李儒:“你怎不说话?”
李儒稍稍犹豫一下,才踌躇劝谏:“乡间野民,市井闲人,不爱求知,唯爱嚼舌。似这等人,心思简单,常以己度人。(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俗民皆爱财喜美人,是以他们以为父亲也类同他们,无甚区别,稍有不怀好意之人挑拨生事,这传言自然远传。不过,民不喜严肃,但求娱乐,似这等言语,虽万千人嚼舌喧闹,明智之人不因此蒙蔽,父亲何必为愚蠢之人挂怀?便好似稍稍了解朝政之人,也知先帝只有一女,更是早早嫁人,雒阳城内本无公主,如何奸淫!谣言止于智者,父亲无须动怒。”
“父亲执政,必有宵小害之。然而,父亲只须怀坦荡之心,公平行事,悠悠数年之后,此等流言自成无根之草。流言出,乃是因为他们恐惧父亲之权术,才出此滥计。”
“不过,父亲年不过五十余,不如诸公老迈,却单身无妻,身处宫省禁中要害,难免被俗民风言风语。私情当避国法,父亲掌一国权禁,还须事事不留把柄才行。以孩儿愚见,父亲当再娶新妻,以此堵住外人悠悠之口、嚼舌废言。”
袁绍屠戮南北两宫后,雒阳残破,民心恐慌。而董卓却是因数万兵卒,才荣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宝座,掌控汉帝国内政大权。董卓本部数万步骑、吕布帐下数万兵卒,洛阳城内原何进部下,卫尉、北军五校,总共近十万兵卒,一起集中在雒阳,使得雒阳补给压下巨大。
急迫之间,军将思维的董卓,立刻采用“吃大户”手段,以此来为近十万大军筹集军费粮草。雒阳京畿权贵之家,家财亿贯,粮食不计其数,且不少人与宦官联系较深。董卓遂以宦官同党之名,令兵卒冲破这些权贵家门,强行索取无数金银粮草,补给部伍。也是因为这种“吃大户”策略,董卓才能在雒阳孤城,养起近十万精锐步骑。
不过董卓这种剽掠权贵之家财货行为,引发雒阳豪强的集体反对。虽然因为董卓近十万精锐步骑,强制压制,雒阳豪强表面不敢稍逆董卓心意,或起兵袭杀董卓,但是他们暗下手段却不少。
例如,董卓为相国,之所以剑履上殿,便是怕再现何进悲剧,为人趁机袭杀。自入雒阳至今,董卓佩剑不曾离身,从此小节,便可以看出,董卓早已认识到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这些深层次原因,李儒自然清楚,董卓也更是明白,毋需直言。只是董卓虽然明白,但是类似他这般性格直通之人,却是难以坦然接受城外风言风雨。
听到李儒建议,董卓沉吟半晌,神色逐渐落寞,喃喃道:“国情大于私情。若是能安稳时局,我董卓何惜再娶一妻?只是如今之势,我娶谁家女,较为妥当,能有益于时局?”
李儒苦思一刻钟,突然眼神一亮:“有一女子最合适父亲。安定皇甫规亡逝,其妻霜居在家,至今颜色丰盛美丽,父亲何不娶来续弦?”
“皇甫规,与段?、张奂,并称凉州三明,享誉关西,父亲若能继娶其妻,有助积累名望,收降人心。且皇甫规之侄皇甫嵩,率十数万兵卒,戍守西京长安。若能以此婚事结好皇甫氏,父亲还有甚忧惧?”
董卓沉思片刻,点头道:“传闻皇甫规续弦之少妻,习于文事,精于事故,颇为贤惠,若能与她结为婚姻,也是喜事。这事全权交付给你张罗,由你寻人替我聘请此女子。唉……希望我续弦之后,天下兆民不复再骂我董卓好色,乃至侮辱皇室声名!”
-------------------
并州,太原郡,阳邑县城。
前些时日,刘杲处理完匈奴奴工反叛事务,立刻直奔云中郡,寻找郭闻商议驰道之事。不过因限于资金、粮食匮乏,驰道之事,终究难以开始施工。无可奈何之下,刘杲遂令郭闻继续勘查自九原至云中郡地形,规划两地之间道路。
后世陕西、内蒙古、山西几字形交通大致路线,刘杲记得十分七八。郭闻勘查地形时,也是参照刘杲所绘制道路方向,所以比起一般勘查路基,效率稍微高点。
虽然不能开始建设驰道,但是也不能全面停止。考虑到铺设轨道所用木材需要特别处理,不能随地取材,刘杲遂吩咐郭闻道:“招募来的良工巧匠,让他们开始累积路轨良木。驰道之事,是并州未来存亡根基,今日不建,明日也必为,当须早作准备。”
本来刘杲还欲考察,云中郡引黄河水灌溉建设良田一事,正在这时,太原郡传来消息,宋都、甄姜两人车驾已经自太行山山谷,进入上党郡,不日即将到达晋阳。
却说,当日河内主薄逼迫,孙资不得不护送宋都、甄姜至怀县,充当朱?人质,来胁迫刘杲。不过因为朱?觉得,似刘杲这等人,连妻子被黑山贼袭伤都置之不理,不是性情中人,不会屈服于人质胁迫。因此,朱?替甄姜、徐若寻来几位名医,治疗疾病后,便索性将三女禁锢在怀县某院落中,懒得再去理会。
而后,朱?应董卓之征辟入雒,由兖州泰山人王匡代替朱?为河内太守。王匡不乐董卓行事,遂一听董卓、刘杲和解,便速速释放宋都、甄姜、徐若三女,派遣千数兵卒,护送她们入并州。也是因此,孙资才得以抽身离开三女,赶回河东郡,恰好协助刘杲处理匈奴叛乱事务。
刘杲听到两女已至并州,匆匆在云中转两圈,便快马返回太原郡。
阳邑县城外,刘杲纵马迎上三女车队。
车队马车刚停,车厢内的宋都,已经不顾形象,迫不及待的,纵身跳下马车,小跑向刘杲,相距数十步时,已经高呼:“刘兴!”
与宋都共乘一车的甄姜,刚伸出脚欲走下马车,却见宋都已经奔向刘杲。犹豫一下,甄姜又默默的将脚缩回,转而托起下巴,瞧向远处那个熟悉身影,脸上浮起温馨的微笑。
远处。
宋都一头刘杲怀中,数月来的颠簸流离、惊现挫折,霎那间涌起心头,不知不觉间,宋都双颊已经显现两道泪痕,声音呜咽不能言语。
刘杲一手拦着宋都,一手轻轻为她擦拭脸颊泪痕,柔声安慰道:“不哭,不哭。已经到家了!”
………………………………
第243 大乱前夕(一)
第243大乱前夕(一)
中平六年十一月戊戌,二十六日。董卓以司徒黄琬替补他留下空缺,任职太尉;改司空杨彪为司徒,擢升光禄勋荀爽为司空。这一系列的三公调动,却是董卓为强推荀爽上台。
本来,公府本欲因功擢迁高唐令刘备为平原相。恰在此时,董卓为强辟荀爽,篡改诏书,转而拜荀爽为平原相。可怜刘备,本来辛苦辛苦在高唐令经营数年,好不容易熬出点功绩,却因为名望不足,成为董卓举荐荀爽的踏脚石。刘备擢升平原相的希望,霎那间突然破灭。
荀爽本是豫州颍川郡人,董卓之所以举荐他为平原相,除汉世规定官员不得在本州为官条例外,也是因为董卓不重视荀爽,只是将举荐荀爽,视作博取声名手段之一。
类如某某名士大儒,皆支持董卓,那意味什么?那意味着董卓根脉深厚,前途光明啊!名士大儒投靠董卓,那些中低层官员,还不是望风而动,转而关注起董卓?
似何进、董卓等人,之所以大肆征辟名士大儒,皆是怀抱这种心思,以此举来影响朝政舆论,而非真正欲大用那些名士大儒。也是因此,昔日何进举荐郑玄时,郑玄才深以为耻,竟连夜亡奔。
荀爽车驾未过黄河,又有几人向董卓推荐荀爽,董卓遂又征拜荀爽为光禄勋。荀爽至雒阳后,董卓与他仔细一番交谈,觉得荀爽或能倾心辅助他,遂立即擢升荀爽为司空。至此,荀爽九十五从一介白身,至朝廷三公重位的传奇,彻底呈现给世间。
颍川荀氏,虽与党锢之难牵连甚少。但是荀爽父亲“神君”荀淑{shu}是何许人也?因舍身斗梁冀而传世的“父不肯立帝”李固李子坚,党人领袖载名万世的“天下楷模李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