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歆不动声色的回答道:“以伯兴今日势力,剿灭黑山贼,得大于失。即便饶幸剿灭黑山贼,也难保黑山不会再次复起盗贼。”

    “今日大汉之弊端,不在黑山贼,而在于它不断逼迫人去做黑山贼。这点,伯兴也曾与我探讨过。窃以为,伯兴不会突然犯傻,冒着无数压力,去剿灭黑山贼。若是伯兴真去剿灭黑山贼,我华歆也不会在伯兴之侧。”

    刘杲卷起并州地形图,尴尬的笑了笑,道:“只是这几月隐隐不安,觉得将有大事发生。为安心牧守并州,我才调动诸人。子鱼无怪!”

    华歆从怀中摸出一封信,递于刘杲:“此乃襄公数月前寄来书信。自第三列起,取分别相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字之字,可连成十字之句,曰‘大乱将至,子鱼好自为之’。”

    “襄公素来敬佩伯兴,认为伯兴也能勘透未来迷雾,发觉危机。如若不错,我以为,伯兴此次调动,当为信中所言‘大乱’!”

    “我左右猜测不少,雒京虽然纷乱如麻,但是论及大乱,尚言及过早。顺桓{汉顺帝、汉桓帝}之间,大汉衰败局势,与如今相似。虽然危机重重,但谈不上‘大乱’。我不知襄公勘透何事,但从伯兴举动来看,自入并州以来,似乎也隐隐为这个模糊的‘大乱’准备。伯兴,对此事三缄其口,莫非是信不过我华歆?”

    刘杲长吐一口气,心中哀叹:“果然。我一些行事还是落在华歆眼角。虽说历史上,华歆支持曹魏建国,但是却不能揣摩他此时究竟是何心思。”

    刘杲摇摇头,依旧嘴硬:“子鱼多虑了。礼曰‘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所作所为,不过是有备无患而已。”

    华歆沉默良久,又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天下大局,非伯兴一人之力,所能肩扛。自古成大事者,非智谋绝佳,英勇善战之徒,而是诸如始皇帝、高祖、世祖{光武帝刘秀}这类善于用人之伟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用武安君白起,坑杀三晋,屠戮六国,三军之权皆由白起调遣。秦庭既疑白起,立刻诛杀于督邮,不留后患。高祖用淮阴侯韩信,亦如此也!”

    “今汉庭衰败,汉民人人痛心,却不能挽救将倾之大厦。伯兴出自赵王一脉,与高祖、世祖,同出一流,若真逢大乱,效仿光武,亦是寻常事。天子重位,且可谋划,何况其他?”

    “如若伯兴信我,大事岂能不告知一二?若是伯兴不信我,可立即诛杀我华歆。”

    初听华歆之语,刘杲寒毛耸起,一手已经悄悄按在腰间匕首上。

    待听到华歆提及“秦始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等人作例时,刘杲已经眯起双眼。

    华歆也是发现刘杲异状,才最后说:若是刘杲不信他,可立即诛杀他!

    华歆最后这句话,背水一战,稍稍解除刘杲戒心。

    许久。

    刘杲放在腰间的右手,缓缓垂下。

    而这时,华歆也趁势走上前来,重新打开并州地图,指着河东区域,道:“伯兴将徐晃、卫凯调为亲随,想必是要谋划河东。卫凯其曾祖虽为大儒,然两代经商,根脉尚且不深,徐晃也是出于寻常士族。伯兴率卫凯、徐晃两人,却将出身名门的贾逵,留在晋阳,充当隐性人质。”

    “非是伯兴谋划河东,我却想不出还能有其他筹划。然而,伯兴骤为一方州牧,已为多方关注,怎能骤然前去河东?我却始终想不透此节。”

    刘杲仔仔细细考虑后,选择相信华歆真心,于是稍稍透漏点自己计划。

    刘杲走至地图前,提笔在雒阳城,划了一个x。将毛笔丢在砚台里,刘杲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我之筹划,乃是……”

    “提马河东,望雒阳。以此窥朝廷诸公之弊。”

    《第三卷完》

    ========================================================

    ps:以此做第三卷的结尾吧。

    再照例做个总结。

    这一卷码的很累,很烦躁。

    预期是这卷为二十万字,前面写攫取名声,中间种田,然后打打匈奴,调戏调戏鲜卑。。

    但是,咱显然不适合码种田文,连种名望,都码不出。

    至于匈奴,历史上此时,它太弱小了,根本不经打。历史上,于扶罗千里迢迢,跑向雒阳,准备向灵帝哭诉国中老王杀他父亲行为,但是却恰逢雒阳之乱。而后于扶罗就成为各方打手,谁招呼一声,于扶罗就屁颠屁颠跑去。至于于扶罗真正单独打仗,场场被虐!

    至于鲜卑,此时正大乱。鲜卑,和连死后,各方大人,都是彼此政权夺利。他们这会也没时间,跑来汉帝国闹腾。历史上,这段时间,就没鲜卑的事!

    咱也不想刻意竖立敌人,所以这战争也打不起来鸟!

    最后这卷码出不伦不类的。

    算了。。。咱还是按照自己风格来写文吧。。

    所以这卷草草结束。。。开始下一卷!

    下一卷为《天子》

    放弃种田流派……等。

    继续写政治、军事、谋略。

    ps:

    再多感叹一句。

    开书码历史文时,额最想码的其实是清末,但是我把一段数千字的书籍资料,码成文字,暂时保存在博客时,发现:博客禁止。。。连资料都禁止,我那文……

    而后又想码的,有四个时间点。

    一是南北朝,东晋灭亡,刘宋崛起那段时间。

    二是大唐崩溃后,后唐后晋交接那段时间。

    三是南宋末期,蒙古攻打西夏那段时间。

    四是明末,万历末年那段时间。

    至于三国,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因为《三国演义》影响太大,许多人把演义当成历史。

    所以码三国文,那些历史上真正风云人物,却一定要掩盖在武将争斗之下。

    很多朋友心中,收服护军大能的郭淮,恐怕比不得黄巾之中一管亥。

    白手起家,强夺荆州,压制刘备数年的刘表,因为无称帝心思,被人当作傻x。

    ……

    以额的稚弱文笔,很难兼容诸多故事,所以就悲剧了!

    不过开弓无回头箭,《大汉》这文还是要继续行走下去的。

    以上为絮叨。可无视。
………………………………

第165 大将军何进

    第165大将军何进

    中平六年四月丙辰{四月十一},灵帝刘宏崩于雒阳南宫嘉德殿,时年三十四岁。

    灵帝刘宏的突然逝世,立即令雒阳风雨满城,黑云压城。

    灵帝死讯一定,身在内宫的蹇硕,立即伪发诏书,宣何进觐见,准备于皇宫内伏杀何进。然而忙中有漏,蹇硕竟然不知自己的郡司马潘隐已经为何进渗透。

    经潘隐的提醒,何进迅速逃离南皇宫,飞速召集部下,令其屯兵雒阳东城附近的百郡邸。百郡邸,类如后世的“驻京办”,内中多是郡县地方亲信,皆非宦官能掌握,故,何进以之为援助。

    何进返回大将军府,不顾一身冷汗,飞速遣人召唤弟弟何苗,又令亲信与皇宫内的妹妹何皇后接头,探问事情原委。

    不一时,车骑将军何苗匆匆赶来,一脸焦急问道:“大兄,可是宫内有变?”

    身为帝王,灵帝刘宏一旦大病,便立刻受到朝廷各方势力关注,何苗也不例外。

    何进此时换下被冷汗浸湿的朝服,心中虽然依然惊惧,但已经稍稍安定。何进拉住何苗,小声道:“如果所猜不错,天子已经驾崩。适才蹇硕唤我入宫,欲趁机斩杀我,所幸司马潘隐已入我系,不然我们何家怕是已经被蹇硕灭门。”

    何苗冷吸一口气:“蹇硕这阉竖,安敢如此!”

    何进又道:“蹇硕如今手握雒京兵权,我之部下寥寥无几,不堪交锋。如今之计,奈何?”

    何苗思索一会,道:“大兄。今日之事,怕是蹇硕一人所为。张让才与我家交结婚姻,若是此时翻手欲灭我族,其假子亦必受牵连。‘搬石砸脚,智者不为’,张让久在禁中,深知新旧帝交接之重要,怎会留下如此痕迹?”

    何进点头道:“不错。也是我适才惊惧不安,心思不稳,才忽视细节。若只是蹇硕一人所谋,不过匹夫之勇,却是不必太过于忧心。”

    “你去寻小妹,联系张让。张然既然与我们何氏联姻,理应支持我们。当今第一事,是立新帝。只要新帝一立,蹇硕纵然拥有无数兵权,也不复为患!”

    何苗离开后,何进又唤来中军校尉袁绍、北军中侯刘表,此两人皆出于何进之彖属。

    中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自盖勋建议后,袁绍与蹇硕围绕军权,多有争夺,如今袁绍手中也握有一定兵权。

    北军中侯,六百石,掌监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等北军五校,这是雒阳附近最重要的一支兵力。

    不一时,袁绍、刘表相继而到。

    何进把蹇硕欲杀他之事,与两人复述一遍,问道:“阉竖蹇硕,手握大军,欲胁迫皇宫,篡逆大事,视我群臣为小丑。昔日流言,雒京当有大血,初时不信,今日窃以为怕是应在蹇硕之身。”

    “今日国家疲弱,如若雒京再诱发鲜血屠戮,恐怕成周之难,不远矣!”

    成周。周幽王死,姬周统治崩溃,迁都成周,遂成春秋局面。言成周之难,何进是说大汉面临崩溃之危机。

    闻听何进痛心疾首之言,袁绍、刘表神情各异。

    袁绍厉声道:“非常之机,当行非常之事。阉竖之害,几倾大汉,为今之计,大将军,可速速召唤诸郡人马,入雒勤王,格杀阉逆。不破不立,大汉弊病种种,唯有快刀斩乱麻,以雷霆之势,铲除毒瘤,而后任用贤臣,方能中兴大汉!”

    何进闻听袁绍之言,略有犹豫,道:“病在眼前,不求远医。今雒阳局势危急,仓促间,难以征调郡国兵。此策虽可行,却非神针定海之策。”何进这是委婉表述,袁绍所提建议,虽然可行,却非是那种可一举改善局面的妙计。

    何进又转向刘表:“景升,可有良策?”

    刘表神情淡定,拱手道:“大将军向我询问良策,却是所问非人。北军五校,素为宦官经营,我一举一动皆在监视之中。昔日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欲行大计,而用北军五校。结果消息走漏,乃至为阉竖所害!”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大将军如若欲用刘表,刘表虽肝脑涂地,不敢推辞。然北军五校,万万不可调用!”

    何进闻听两人表态,心中不乐,又随口商谈一会,便以时事危急为由,令两人退去。

    跨出大将军府,行走不远,与刘表并行的袁绍突然道:“景升,你欲隔岸观火,坐等成败乎?”

    刘表脚步猛的一顿,扭头望向袁绍,脸色不变,沉声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本初,你欲为渔翁乎?”

    袁绍一怔,继而脸上浮起笑容,走近刘表,小声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景升若有闲暇,请入府一谈。”

    袁绍说完,也不等刘表有所回答,匆匆跨步离去。

    =========================

    雒阳,南宫。

    张让、赵忠等中常侍,与蹇硕相坐一堂。

    蹇硕一身戎装,长身跪于席前:“陛下初崩,万事待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