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普接过清酒,淡笑道:“虽是谣言,必事出有因。非是朝局颠簸,便是风雨欲来!”

    韩当抿一口清酒,淡淡回答:“九门侯曾言‘水落石出,风霜高洁不可污!’我等部将,只管战阵冲杀便是!”

    程普旋转手中瓷碗,又道:“前参军事孙坚,如今为长沙太守,又因平贼有功,晋封为乌程侯。他前些日递来书信,欲辟我为兵曹从事……”
………………………………

第160 并州牧

    第160并州牧

    ps:求推荐求收藏,求一切数据……

    =======以下为正文======

    中平五年十二月中旬。(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雒阳。

    朝议时,灵帝刘宏问道:“匈奴中郎将刘杲自入并州以来,招降白波蚁贼,诛杀匈奴叛逆,安稳并州。可谓功劳甚也!诸卿以为,当如何封赏,以示恩宠?”

    太尉马日?上奏,道:“可入雒京,以补卫将军。”

    卫将军,官秩在三公之下,掌禁兵,开府。这官位,掌管雒阳禁军,保证皇宫安全,非有厚实的资历,以及皇帝深信,难以被封卫将军。

    刘杲平定并州,功劳虽有,但是晋封卫将军,乃至以二十余岁之龄,骤然开府,却是封赏大于功劳。

    灵帝刘杲眉头跳了跳,又转向司徒丁宫:“丁公以为太尉所言,如何?”

    丁宫垂下眼皮,奏道:“老臣以为,匈奴中郎将刘杲虽然平定并州有功,但太尉所言晋封卫将军之职,过矣!刘杲年方二十余,虽有大能,但骤然开府,与朝廷旧例不合。”

    “不患无可赏之人,但患无可赏之禄。刘杲年少,璞玉之才,刚现一角,若是此时便尊以高位,将来再立大功,便无可赏之爵位。如若如此,则刘杲之才,陛下难用尽也!”

    “刘杲才华不缺,经验乏乏。老臣以为,今汝南郡多有不稳,可迁刘杲为汝南太守,继续磨练,积累资历。若陛下以为,汝南太守之位,不足以体现皇恩,可以增封刘杲食邑两千户。”

    不比金城、陇西等边疆野郡,豫州汝南郡是汉世重郡。以刘杲平定并州之功劳,以匈奴中郎将之位,迁汝南太守,也能勉强说得过去。而若增添食邑两千户,更是足以表彰刘杲功绩。

    灵帝刘宏扭头转向司空刘弘:“刘公,可有不同见解?”

    刘弘昂首道:“老臣以为,并州虽平,隐患仍在。刘杲招降白波蚁贼,驱狼逐虎,不多费朝廷力气,便荡除并州两害。然并州山脉纵横,西河、上郡,千里荒野,易滋生胡种、盗贼。刘杲平定并州容易,但是彻底安稳并州却难。”

    “昔日刘杲出凉州,韩遂宵小,立即回攻陇西。臣敢言,若调刘杲入雒,或迁为汝南太守,并州将复乱也!如今朝廷正议改刺史为州牧,臣以为可就势,以刘杲为并州牧,如此三年,则并州可安!”

    “入雒,迁汝南,擢州牧。三公各有见解,且大相径庭,犹如山间歧路。朕一时亦难以取决,此事暂且搁置。”灵帝刘宏无奈的揉了揉额头。

    退朝后,行走在路上的灵帝刘宏,突然向身侧的张让问道:“你以为该如何封赏刘杲?”

    张让低首道:“朝廷大事,三公之议,奴婢不敢妄自评价!”

    灵帝刘宏冷哼一声,自嘲道:“有甚不敢评价,不过各有私心罢了!”

    “马日?{mi。di},金日?{mid。i}。亏马融替他这位祖孙,取个如此名字,他马日?能有金日?半分忠诚!卫将军?雒阳自有卫尉,何须再设卫将军?马日?,这是想借刘杲少年锐气,打压蹇硕!”

    “丁宫。巧言托辞,不肯触及本质。汝南太守?亏他能想出这个职位!”

    “刘弘。也就刘弘,真正替朝廷考虑过时局。不过……唉!宗室之内,有谁能接任刘虞,镇守朝局?”

    灵帝自言自语一会,长叹一声。

    用人难,用对人更难。

    许久,灵帝又吩咐道:“张让,你唤蹇硕觐见!”

    ================

    蹇硕匆匆赶来后,灵帝刘宏依然就刘杲话题询问蹇硕意见。

    蹇硕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道:“臣以为,当从司空之意,以刘杲为并州牧!”

    “为何?”刘杲抬起眉头。

    蹇硕缓声答道:“时局艰难,以刘杲镇守并州,蓄养民生,于大汉有益,于陛下有益!”

    “今凉州皇甫嵩集十数万大军,才堪堪击溃韩遂;幽州公孙瓒无日不战,才勉强击溃逆贼张举。陛下多年积蓄,两战之间,消耗殆尽,以致不得不令他们二人,就地自食!就地自食,这是国家取祸之道,非是长久之计。”

    “而,刘杲在凉州收编叛羌,攻破韩遂、边章;在凉州,收编白波,镇压匈奴。幽州刺史刘虞、益州刺史刘焉,也是倾向招降安抚。只有宗室中人,才会体念陛下艰难,不贪功行事。”

    “刘焉入益州,益州渐安;刘虞入幽州,乌桓叛逆欲降;刘杲入并州,白波、匈奴数月而定。三人花费如何,公孙瓒、皇甫嵩又花费如何,陛下心中自明。”

    “皇甫嵩年老贪名,尚且不说。公孙瓒少年锐气,贪功求战,不顾国家空虚,这是危亡之道,不是急迫之间,不可用之。”

    灵帝刘宏轻轻点着头,又道:“你也赞同州牧举措?”

    “若想国家安稳,州牧势在必行。然,陛下选任州牧,务必小心谨慎,不然春秋战国局势,将再现中国!”

    灵帝刘宏长叹一声:“州牧……春秋!战国!东周、西周!镐京,成周!”

    灵帝刘宏的眼界,只能看望已经发生历史,却参不透未来。在灵帝刘宏眼里,大汉最大的悲剧,也只是王莽叛逆,或者类如周朝崩溃,形成诸侯争霸局面。

    灵帝刘宏思考一会又道:“若是郑庄公射伤周桓王,如何?”

    春秋初期,周桓王伐郑国,郑庄公与之交阵,射伤周桓王。郑庄公,亦是姬周宗室。周桓王伐郑而败,直接导致春秋列侯称霸局面形成。

    灵帝刘宏这话,是言:若刘杲如郑庄公一般,自据一地,该当如何?

    蹇硕跪倒在地,劝谏道:“陛下。须知,‘亡周者,秦也,非姬氏;亡秦者,汉也,非嬴氏’。陛下何必忧心刘杲!”

    灵帝刘宏双眼陡的一亮,起身在房内快步行走片刻,停下脚步:“不错,自三皇五帝至今,不曾有同姓代国者。国强则削藩以集权,国弱则树藩以庇护。”

    “如此,便以刘杲为并州牧。刘杲军功出身,还须挂个将军名号……不过刘杲年龄毕竟太幼!暂且让他兼任匈奴中郎将罢!至于并州刺史丁原,擢升为骑都尉,驻守河内郡,与刘杲一并协防黑山贼!”

    ===============

    与此同时,远在并州的华歆接到一封襄楷来信。

    华歆随手打开书信,只瞟一眼,却愣在那里。

    正在考虑如何祸害匈奴的刘杲,见到华歆失神,不禁问道:“何事?”

    华歆声音有点沙哑,沉声道:“襄公在赶来并州路上,突然离世!”

    襄楷早就行将就枯,八九十的人了,突然死去,虽是意外,但却也早有心理准备。

    刘杲想起那个精通堪舆之术的襄楷,心中觉得可惜,遗憾的长叹一声:“天不容贤人呐!”

    华歆却沉默的盯着书信内容。

    按照襄楷与华歆约定的错字读信方法,信上却又多出一句话。

    襄楷:大乱将至,子鱼好自为之。
………………………………

第161 采煤

    第161采煤

    西河郡,离石。

    出城十数里,一处荒山附近。

    令人挖掘几尺地面后,刘杲捡起一块褐色块煤,向身后众人问道:“诸位,可知此物?”

    刘杲身后,是数十位以蔡枳为首的各色匠工。

    昔日,蔡枳在邯郸,改进造纸工艺,制出新工艺廉价纸。而后,刘恭入雒阳献上造纸术,灵帝又赐下十数名工匠。

    在汉世,宫廷工匠,可谓是掌握这个时代最高科技的一批人。自后世而来的刘杲,自然不会放弃开金手指机会,立即以这十数名宫廷工匠为中心,以赵王宫工匠为辅助,又广泛召集邯郸附近工匠,组建一只包含各行各业的工匠达人,数百人匠工大队。

    刘杲在西河郡站稳脚步后,立刻令巨臣、喜错,护送这批匠工赶来离石城。其中,襄楷也是随这批人前往离石,只可惜行至半途,襄楷便一觉不醒,辞世而走。

    同时,刘杲入并州以后,更是广泛收集工匠。似白波黄巾,凡是出身匠工之类的流民,刘杲大都留下,甚至那些愿回家的,也被刘杲强制留下。

    今日,跟随刘杲的,以蔡枳为首的数十位工匠,便是刘杲所组建的工匠大队中的优异领袖。这数十位工匠,就是刘杲帐下所有工匠的中心人物。

    蔡枳接过煤块,把玩一番,道:“这是石涅。乡间也有人称之为石炭。这石涅可以燃烧,用来炼铁最好不过。窦广应该熟悉此物。”

    蔡枳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人,从蔡枳手中接过块煤,道:“不错,此物正是石涅。如是将石涅打碎城粉,再加以粘土,可以制成石涅饼,然后可以用它炼铁。”

    这人名为窦广,与蔡枳同为宫廷工匠。不过他本职工作是冶铁,为制作兵器、铠甲部门,提供各种成色生铁、熟铁。

    石涅,这是汉世人,对煤的称呼。

    在中国,利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源远流长,虽不知具体起于何时,但后世曾挖掘出西汉时期炼铁遗址。该遗址里,已经开始利用类似后世蜂窝煤的煤饼来炼铁。

    从西汉至东汉末,石涅的应用,更加受到人们注意。

    这些掌握当世最高科技的宫廷工匠,自然晓得石涅。

    自从到并州后,刘杲便开始挖掘并州资源。后世,赫赫有名的煤老板,以及山西各色塌方事故,在共和末和谐初,名声大噪,全国闻名。

    汉世,并州再加上河东郡,便包含后世山西全省,以及陕西的陕北区域。

    霸占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刘杲当然要琢磨起如何开发煤炭。

    刘杲望向窦广,道:“石涅既然可以燃烧,甚至代替木炭。然而为何,不曾见石涅在诸郡县,广泛使用?”

    窦广应道:“开采不易,制成石涅饼更是麻烦,不如烧炭、或者农田中干秸秆、荒山之上的枯木方便。而大户人家,又嫌弃石涅饼有异味,宁肯多费钱财,烧精良木炭。除非冶铁,否然,石涅饼很少使用。”

    “另外,石涅多在地下。若是开采,必须挖井,用积木顶起土岸。但是,山脉地表易动,自开采石涅以来,塌方岸毁事故,接连不断,少则数十人埋地,多则数百人齐死。因此,很多地方州郡,禁止大范围开采石涅。”

    窦广不但专业炼铁,视野也开阔,随口将汉世石涅状况,向刘杲一一叙述。

    “塌方、岸毁!”刘杲皱起眉头。

    以后世的工业水平,山西煤矿塌方还是时常耳闻,况且是在汉世?刘杲模糊记得,似乎《史记》上,曾记载一次采煤事故,塌方之后,百余人皆死,唯有一人逃脱。

    刘杲心中揣摩:“怕是正是糟糕采煤工艺,隐隐制约着汉世的煤矿应用。数百人齐死的事故,便是后世人口大爆炸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