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学习的越加深入,郭岩对于海洋就愈加的喜爱。
  年后,学校突然要选拔一批学生到武昌去。至于去学习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
  老师跟他们透露是有新装备要列装,需要选择最优秀的学员参加秘密训练。
  郭岩没有犹豫,第一个报名。他的成绩本来就是班级中最优秀的。
  郭岩自然是被选上了。
  随即他们一批学员来到了一处位于武昌府的秘密训练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江边的一个湖泊。
  这个湖泊方圆有几十公里。只是这样一个湖泊竟然没有名字。
  仿佛是有人专门将它从普通人的视野中抹去了一般。
  湖泊三面环山,与大江连接处建立了一座船闸。
  甚至还有一座大型的泵站为湖泊注水。
  这让这个湖泊的平均深度一直保持在将近五十米。
  湖边有一个座船厂,船坞都是封闭式的。
  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来里面在造什么东西。
  郭岩一到这里就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戒备森严。
  他们的这群人中有像郭岩一样的优秀学员,还有从海军现役军队中抽调的官兵。
  领头的军官叫王昌,是一名第一舰队的舰长。
  郭岩扫了一眼,包括自己在内,所有穿着军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的个子都不高。
  郭兴因为小时候长期营养不良,等到被董书恒搭救了之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期。所以直到现在身高还不足一米六五。
  再看他周围的人,甚至有身高比他还要低的。
  他听说过新京陆军学院骑兵科有一个班的学员也都是小个子。
  那个班级就非常神秘,自从招进来之后,也不在本部上课。
  他们先是接受了几天的保密教育。
  然后这个神秘的湖泊终于向他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原来他们即将接触的新装备就是潜水艇。
  一种可以水下航行的舰艇。
  众人第一次见到潜水艇的时候,却没有被他的外表惊艳到。
  这就是一个棒槌型的大水柜嘛。
  初代艇的排水量只有一百多吨。上面能够携带两枚鱼雷。仅有一具鱼雷发射管。
  就郭兴他们这么点人都只能轮换着上艇去操作。
  进入艇内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找他们这些小个子了。
  里面的空间确实有限。他们这样的身高在里面都只能弓着腰走路。
  还有一点让人难受,潜艇在潜入水下的时候,只能依靠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
  这个东西能够让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但是却不能去掉空气中的异味啊。
  水下停留又是郭岩他们经常要训练的科目。
  有时候一个人放了个屁,大家就要一直闻到从水下升起。
  闻到后来,自己的鼻子都开始对这种臭味免疫了。
  所以潜艇上有个规矩,上艇之前不能吃萝卜和黄豆。
  好在这只是初号艇。郭兴他们已经去见过自己的新座驾。
  定型的潜艇吨位达到了五百吨,艇员五十人。里面驾驶指挥舱已经可以站着走路,还有专门的生活区。
  轮机舱由专门的水密门隔绝开来,水面航行的时候,大家不用再被柴油机的噪音和味道所困绕。
  新潜艇的火力也得到了加强,安装了两具450mm鱼雷发射管。
  船厂还专门为潜艇改造了鱼雷,以适应潜射的需要。
  每艘潜艇上还有八颗备用的鱼雷。
  不过董书恒否定了在潜艇顶部加装一门速射炮的建议。
  一方面,现在火炮防腐技术还不到家,如果浸泡在海水当中久了,很容易就会出现故障。
  这种潜艇的续航里程也只有不到一千海里。
  如果要去远海作战的话,需要轮船拖拽,或者是沿途补给。
  而且还需要水面舰艇的护送。
  郭兴他们现在虽然非常的艰苦。但是他们已经在畅想着有一天能够驾驶自己的潜艇,成为大海上的刺客。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就像李白《侠客行》中描述的那样,这将是何等的快意。
  在此之前,他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刺客的隐忍。


第六三五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如果说潜艇是海上的刺客的话,那么坦克就是陆地上的重骑兵。
  至少在这个时代,不到十吨重的轻型坦克几乎就可以在战场上横着走了。
  与郭岩的经历相似,那爱华的军校之旅也是曲折的。
  那爱华生长在草原上,是根正苗红的贫苦牧民出身。
  在国营牧场的民兵队中历练了两年,那爱华的骑兵技能已经相当不错。
  尤其是那一手马上射术堪称一绝。在民兵的比武中他拿过骑射的冠军。
  这个骑射可不是马上射箭,而是用马枪射击。
  现在的游骑兵,包括那些草原民兵都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弓箭。复兴军这些年不断地更新换代,火枪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
  那爱华自己是骑马来到新京的。可是在进入军校之后,他被告知自己的马只能寄养在学校。他们这个班级练的并不是骑马打仗,并不需要骑马。
  什么?骑兵科不用骑马?那爱华一阵惊讶。
  像他这样自己骑马来上学的学员并不在少数。
  现在民间的马匹普及率比满清时还要高。
  随着铁路的出现,长距离运输有了替代物。
  因此社会上空余出了大量的马匹。原本这些马匹都是用来进行远距离运输的。
  多出的这些马匹自然是要流入民间的。
  在加上复兴军现在控制了北方和西域的大量牧场。马匹的保有量增加了很多。
  这就让民间的马匹价格大幅度降低。
  北方的很多殷实的农户都能够买得起马匹。这些马可以用来耕旱地、拉车,对一些种田大户来说非常的重要
  民间也有很多人自己骑马代步,骑马再也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而是成为了一种普通人的时尚。
  新京城这样的大城市是不允许随便骑马的。在这里骑马,骑手要有骑乘证书,要去参加马术考核。
  因为大街上的人流量太大了,技术不到位的,当街很可能就会撞到人。
  而且在城市之中还要为自己的马匹上牌照,马屁股上要印上一个编号。
  像那爱华的马就只能寄养在学校,跟本就骑不出去,只能够等放假的时候再骑回草原去。
  第一次来到新京的那爱华对一切都感到好奇。
  鳞次栉比的房屋,美轮美奂的园林,随处可见的商铺。他就像是走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好在学校还带他们去参观了新京的一些景点。
  随后,那爱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
  他原本也就打了一些基础而已,文化课的欠缺比较大。
  而他即将掌控的这种新装备要求学员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机械学知识。
  还要掌握火炮射击瞄准的基本知识。
  甚至很有很多的地理知识。
  那爱华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要接触到的装备是铁甲战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坦克”。
  这个名字据说是总统亲自帮这种东西起的。
  复兴军的战车,那爱华是见过的。当初他们民兵队随着大部队在月湖南岸作战的时候。
  那爱华就见到过复兴军的战车。
  不过,那个时候的战车都是由马车改装的,只是车上的转管机枪威力确实很猛。
  而他们将要接触到的铁甲战车是有柴油机驱动的。
  牧场的拖拉机,那爱华倒是见到过,他还跟着拖拉机手学着开过。
  在学校学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之后。
  那爱华他们终于要去看自己的座驾了,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
  他们乘坐火车到了张家口。这里是新京北方的门户,是新京连接草原的枢纽。
  原本这里的商业就很发达,这两年,随着火车道修了过来。
  南来北往的商货都要经过这里。这里的商业越加的发达。
  只是那爱华他们的实训基地并不在繁华的张家口城区。
  他们一到张家口就被转移到了一个几十公里的外的山谷。
  这个山谷呈现葫芦状,名字就叫葫芦谷。
  谷口狭小,谷中倒是非常的开阔平坦。离着谷口五公里外就有岗哨卡口。
  “军事禁区,闲人免入”的牌子更是随处可见。
  在山谷的最深处有一个铁甲战车的组装场。
  战车主要的设备组件都是由拖拉机场生产之后运来的。
  这里只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
  组装场的宽大车库中,一辆辆装甲战车正停靠在那里,他们都被刷上了军绿色的油漆。
  这些战车上凝聚了当前复兴军拖拉机研究的最新技术。
  体积更小,马力更大的柴油发动机,履带驱动装置。装甲使用了铁甲战舰上的铆接技术。
  复兴军的技术现在还不足以铸造一体化的战车装甲。
  这一款初代战车,上面的装甲是用铆钉给铆接到一起的。
  所以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美观,他的身体上就像是打上补丁一般。
  战车的上方照样是一个可以旋转的炮塔,上面是一门七十毫米的滑膛炮。
  火炮的技术,复兴军积累得差不多了。
  旋转炮塔的技术也在战舰上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
  炮塔的上方还安装了一挺机枪,这可不是老式的转管机枪。
  经过这两年的技术攻关,复兴军的兵工厂已经解决了火药燃气的再利用问题。
  利用火药燃烧的燃气通过导气管让枪支自动上膛复装,这是自动枪支的基本原理。
  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就能够制造出机枪、自动步枪、自动手枪。
  当然机枪是最先出现的,自动步枪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这种装在铁甲战车上的机枪采用风冷设计。甚至都还没有对一线的陆军列装。
  那爱华坐进战车的第一感觉就是太拥挤了。
  跟骑马的感觉完全不同。骑马的时候,自己是坐在马上,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驾驶室。
  感觉自己可以在这天地间任意的驰骋。
  但是坐在狭窄逼仄的驾驶舱中,那爱华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都隔绝了开来。
  这自然能够挡住敌人的子弹。但是也限制了那爱华的视线。
  那爱华知道他必须要适应这样的状况。
  他今后并不是要做战车的驾驶员,也不是要做战车的炮手,或者是机枪手。
  他们这些人今后都将是战车部队的指挥官。
  就像郭岩他们也都将是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一样。
  他们现在必须要熟悉每一个岗位。
  无论是战车还是潜艇都是技术兵种。
  作为一名技术兵种的指挥官,自己必须要对自己指挥下的各个岗位都了如指掌。
  作为从未来魂游回来的人,董书恒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一些新兵种的指挥官甚至在装备还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培养。
  一转眼,复兴四年的春天已经到了。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北方,人们喜欢在清明前后放风筝。
  这种习俗尤以山东行省最为风行。
  董书恒也难得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了新京西郊的西山脚下。
  “爹爹,华儿要个大风筝。”
  董书恒的怀中抱着不到两岁的女儿董蔚,小姑娘还不会说话。
  手中牵着长子董华。
  董华是几个儿子中话最多的。他比二弟、三弟大上一岁,接受启蒙教育也比他们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