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人见到是长江水师的炮艇经过,都忍不住驻足观望一下,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长江水师的炮艇正常会巡视江面,保证航道的安全。不过也不是经常看到,毕竟长江那么长。
  长江中上游地区在满清时期有不少江匪,专门打劫江上的过往商船。
  他们平时也是跑船的,但是见到落单的商船就会生出歹心,化身水匪。
  这种水匪非常难抓。复兴之后,这些水匪依然存在。
  尤其是现在江面上的航运更加的繁忙之后。
  有些人还在想着做这种一锤子的买卖。
  复兴军不得不在沿江的各地划分不同的水警区。
  给那些水警分配巡逻用的快艇,这才遏制了这种情况。
  当然了,长江水师的巡查威慑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几个内河水师,要数长江水师的规模最大,而且长江水师现在也不是原来长江水师,舰队中增加了几艘稍大一些的炮艇,显得更加的威武雄壮。
  码头上人太多,有些乱,不然董书恒都想要去武昌的码头上转一转。
  江的北边是汉阳府,看起来没有武昌府繁华。
  但是那里在建造一座大型的钢铁厂,这座钢铁厂主要是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
  还要为武昌府的造船、机械等工业发展提供钢材。
  原本董书恒在江宁开办了钢铁厂,不准备再在武汉开办钢铁厂。
  因为他觉的有长江水道的连接,运输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董书恒还是低估了工业化进程中钢铁的巨大需求。
  现在复兴军即使建设了五个钢铁基地,依然满足不了自己对钢铁的需求。
  每年还要从海外进口钢铁。
  董书恒估计这种情况还要延续很长的时间。
  因为仅仅是铁路线消耗的钢铁就是海量的。
  复兴军有大量的地盘需要用铁路来连接。
  还有董书恒规划的水电工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
  这还没有算上民间需求的上升。
  等今后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他们要建造更好的房屋,肯定需要钢材。
  地方上要建设更多的工厂需要钢材。
  要造拖拉机、造汽车都需要大量的钢材。
  最终,董书恒还是决定在汉阳府这里再建一座大型钢铁厂。
  也许是因为某种情节,董书恒决定亲自来为这个钢铁厂剪彩。
  此时,水师的船队在江面上拐了一个湾,向着一江之隔的汉阳府赶去。
  汉阳府城的边上龟山之侧的沿江空地早就已经被空了出来。
  一座钢铁厂拔地而起,远远就能够看到一些高炉拔地而起。
  这个钢铁厂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生产的。
  小克虏伯过来之后,带来了全套钢铁制造技术。
  这其中就包括炼钢设备的制造技术。汉阳钢铁厂的的设备就是大丰的大型设备铸造厂制造的。
  在此之前,他们也为其他的几座钢铁厂制造了设备。
  但是还没有哪一座工厂是全部使用自己生产的炼钢设备的。
  当然了,整座汉阳钢铁厂,不可能仅仅只有炼钢设备。
  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为了这个钢铁厂,商务部投资委员会出资246万华元,控股百分之五十一,鄂北地方官府投资142万华元,控股百分之三十。剩下的股份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实际支出在600万华元左右。
  它算是一个国属企业。复兴军的许多国属企业现在都会拿出一部分的资金向社会募集资金。
  当然这是一些不涉及核心产业的国属企业。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为这些企业引进社会监督。
  这些年下来很多国属企业的员工都是老员工了。时间长了就有人产生了惰性,出现了混吃大锅饭,滥竽充数的情况,还要一些国属企业中高层官僚作风严重。
  这些事情董书恒都知道,他也明白这种现象几乎是必然的。
  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人的本性渐渐地就会暴露出来。
  通过发行股票引入社会资本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建立一个内部的竞争机制。
  在同类企业之间要建立竞争,在企业内部的同一类岗位之间也要建立竞争。
  汉阳钢铁厂就这样的,社会资本占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推选出几人参加钢铁厂的董事会参与到决策中,同时也能够监督钢铁厂运行。
  董书恒在鄂北行省官员以及钢铁厂管理层的陪同下参观了整座钢铁厂,仿佛是在一座钢铁丛林中漫步。
  空气中散发的是工业的气息。
  这里真的很大,除了钢铁厂之外,还建造了配套的生活区。
  这里更应该叫钢铁城。
  从远处看去,这座钢铁城并不比边上的汉阳府城小多少。
  投产之后,这里将会聚集几万工人,加上他们的家属,一座近十万人的小城将会诞生。


第五九六章 工业布局
  在工业布局方面,董书恒比较重视本土的均衡性。
  在本土,董书恒不想人为地分出重工业区和轻工业区,而是按照片区分成几个综合性的工业区。
  比如新京及其周边工业区,辐射的范围包括漠南、漠北、极北、月湖等北方地区。以及关外和远东等东北地区。
  比如以扬州、江宁、沪上为中心的江淮工业基地,则辐射整个中部以及东南地区。
  在南方,董书恒以广州和佛山等地位中心建立了一个轻重工业搭配的工业基地,辐射整个南方地区,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地区。
  西南则以武昌、汉阳、重庆、成都等府城为核心打造西南工业基地。
  西北以太原府、长安市、兰州府为核心建立西北工业基地辐射西北地区和整个西域、中亚地区。
  每一个地区性的工业基地都有自己全套的轻重工业。包括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纺织、食品深加工、日用品制造业等等。
  每一个工业基地都能够自己独立运行,都有自己的辐射面。
  这样能够保证本土一直是大华夏圈的最核心区域。
  而对于大华夏圈的其他地方董书恒则尽量将他们规划成为产业链的一环。
  这样做的好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大华夏圈内,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只有本土一个地方。
  比方说,南洋的那些华人小国以及藩属国主要为本土提供粮食、矿产、橡胶等工业原材料。
  当地顶多有一些矿产的粗加工工厂以及木材预加工的工厂。
  像食品深加工、金属冶炼、橡胶的工业化运用等都是在华夏的本土。
  朝鲜半岛和倭国主要是廉价的劳动力供应地。这里仅仅会发展一些民生产业。
  董书恒是不会让这里进行工业化的。
  如果没有董书恒的支持,这里也没有办法进行工业化。因为两个地方都缺乏资源,没有外部的输入是无法完成工业化的。
  而北美西部地区则是新开拖地,这里的发展模式暂时还是以开发为主。
  尽可能的增加这里的人口。这里的发展就像是在做一个复制黏贴一般。
  对于复兴军来说,这里也是一个新大陆。
  欧洲白人能够在这里复制黏贴一个白人文明出来,董书恒相信,他也能在这里新建一个华夏文明的圈子。
  只是这个圈子该怎么建法,说实话董书恒还没有完全想好。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复制黏贴的过程要复杂、缓慢的多。
  董书恒实际上有意向准备在这边再造一个与本土相当的大国出来。
  到时候,太平洋的两岸都是华族人说了算。
  至少能够保证整个地球上一半的话语权都在华族的手中。
  此时东海的对面,扶桑大都护府已经草创。
  齐彬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其实可以在扶桑招募大量的人手来搭建大都护府。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将搭建都护府所需要的人才列了一份清单发回国内。
  作为一个家臣,又是扶桑出身的家臣。董书恒能够让他来全权处理扶桑事务,已经是对他莫大的信任。
  同时,也可以说是对他的考验。
  这次处理扶桑的事情,齐彬实际上也将文衍源等原本就在扶桑的汉臣给得罪了。
  他知道此时自己不能犯错误,不然自有人愿意拿这个事情来做文章。
  扶桑大都护府是齐彬一手弄出来,他还希望在这个位子上为扶桑融入大华夏圈而努力。
  这里是他实现理想的地方,所以特不希望因为流言或者猜忌让自己失去这个位子。
  报告通过快速通讯船到达距离扶桑最近的本土港口城市只需要三天时间,然后再通过电报立马就能够传到内阁和董书恒的手中。
  大都护府有一大片直属领地,这里需要人来治理。
  齐彬准备在这里全面推行汉化。扶桑的文化本来就是从华夏学来的。
  齐彬现在只是让扶桑学的更加彻底一些。干脆就照搬过来。
  要在上面加以改造,搞出自己的特色出来干嘛呢,这又有什么意义。
  这无非是曾经的当权者希望以此来保证扶桑的独立性,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是齐彬也希望扶桑完全融入大华夏圈,是那种全身心地融入。
  所以他觉得要摈弃扶桑原本的特色文化。
  抛开了语言文化以及身高,扶桑与天朝的区别实际上并不大。
  至于其他的藩国,齐彬也会通过大都护府的影响力,逐步地推行汉化。
  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不能太急。汉学在扶桑这里本就非常流行。
  扶桑的有识之士平时使用的也是汉字。
  至于那些大字不识的普通人,他们只知道听话,不过要是想融入大华夏圈,就要让他们渐渐学会官话的发音。
  要不然,光是语言就是双方的隔阂。
  华夏的本土也在推广官话,有些地方的方言甚至比扶桑话同官话的差距还大。
  这样看来,扶桑话也只能算是华夏的一个方言。
  陆战一旅暂时还留在扶桑,协助平定各地流窜的叛军。正是有了这支大军齐彬才能够稳定住政局。
  陆战一旅装备了复兴军现在最新的装备。所有士兵用的都是最新的f1854步枪,其射速和准度都不是反叛军的那些英式米涅步枪能够匹敌的。
  转管机枪和迫击炮都装备到了连队。火力配置比普通的复兴军陆军还要强悍。
  这是董书恒专门打造的还在作战的主力。谷
  刚刚过去的大变局,让很多倭国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局势的转变实在是太快了。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倒幕军就要胜利了。
  很多藩国都已经准备好了转换门庭。
  但是随着复兴军的强势介入,局势一下子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齐彬提出的大胆而又忤逆的计划,虽然有些无耻,但是对这些原本的藩属国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能够成为一国的国主,真正的国主,谁不想呢?
  权力就像是一瓶诱人的毒药,明知有毒还是禁不住诱惑想要去尝试。
  作为一个曾经的藩主,齐彬非常清楚这些人的想法,因为他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只是齐彬现在已经从这口井中跳出来了,他的眼界早已经开阔,对藩国的权力看的通透。
  所以他制定计划侍候就知道这个藩主最后肯定会拥护他的。
  在划分这些藩属国的领地的时候,齐彬也用了些小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