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部分是推翻满清,从满清的王公贵族以及那些用户满清统治的地主士绅拿了收缴的。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建立银行,发型货币,这样的金融手段获取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原本的开明士绅地主自己从农业转型到工商业之后,主动释放到市场上的货币。
董书恒现在在建立一种经济模式。官办企业掌握关系民生的重点行业。同时其他的行业领域完全敞开给官府和民间自有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有多好,相对于私人管理的工厂,这些官办工厂现在拥有官府的支持,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
加上华夏国内处于物资的紧缺状态,工厂基本上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
这才让这些官办企业和那些私人的工厂能够和平地相处。
但是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一定会突显出来。
现在像祥子这样的三轮车夫都觉得自己是吃皇粮的,感觉到了自己地位上的提升。
今后如何让这些工厂企业去跟那些华夏新兴的私人工厂主们去竞争呢?
董书恒觉得他移植过来的一些后世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经济的上升期,一切的问题都被良好的发展势头所掩盖。
但是瓶颈终归是要出现的。
不过这种短期内还没有什么显性特征的事情,董书恒还关注不到。
他手头上的事情多的很。南亚地区圣国以及缅甸与英国人的战争,吕宋地区的移民以及行政建制,南洋华人小国的发展,在北美与英国人之间争夺加拿大西部地区,美国堪萨斯的内战,南美洲的华人动态,欧洲普丹战争的发展程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关注。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所谓百密一疏,关注的东西多了之后必然会产生疏忽的地方。
“徐所长,您说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以能量的形势传播,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敏感的接收装置,接收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那么就能做到跟有线电报机一样的效果了。”今天董书恒又泡在徐寿的电力研究所中,两人聊到了最近徐寿研究的电磁波。
原本他是听说电灯泡有新进展,准备过来看一下。
没想到被徐寿拉在一起讨论电磁波了。
“是的,总统,您提出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考虑过了,这确实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这个接收装置。”
“而且我发现这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基本上和电力在导线的中传播的速度产不多。”
董书恒接下徐寿的话说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种无线电报取代有线电报。”
“是的,是的,总统,您知道英国人去年铺设了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但是没多久就烧坏掉了。现在的电缆承受不了那么高的电压,在海底传输的话,又必须能够做到远距离传输,这就必须得提高电压。”徐寿说道。
“假如这个无线电报机要是造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受到电缆的限制,通讯的成本也会降低。”
董书恒自然是知道徐寿所设想的那个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做到。
历史上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自家的花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通讯距离为45km。
1899年又建立了106km距离的通讯联系。
1900年10月在英国建立了一座强大的发射台,采用10kw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
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全球。从1903年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新闻,当天见报。
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报让全球通信变的更加的廉价实用。
如果要铺设横跨太平洋的有线电报线路,董书恒觉得还不如直接发展无线电报技术。
实际上这些技术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一但戳破了,就会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的科技发展就是这样,不再向过去那样缓慢。
蒸汽机从发明的成熟经历了几百年。但是内燃机从发明到实用也只是不到几十年而已。
电力实用化之后,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更是向一下子冒出来一样。
人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连那时候的科幻的设想都维持不了几年就能够被人们实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人类的科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撑科技井喷式的发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发展。现在董书恒认识的很多东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实际上都能够研制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材料学的发展。
而这个时期,也正式材料学大发展的时期。元素周期表在这个时期被渐渐补齐。
电力的应用让很多以前难以提取的元素能够被人们提取出来。
“走吧,这个无线电报机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线电报也还是要造的,这些线路以后也不会浪费,可以改造成电话线路嘛。”董书恒道,他不希望徐寿陷入到一种急躁的状态。
无线电报机有了,收音机也就不远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将更加便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全面开启民智的时候。
就像是练功一样,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会走火入魔。
董书恒对徐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董书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学家。
这与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有关系的。
董书恒现在手中的科研骨干大部分都是归化的洋人。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还都是幼苗。
对这些归化的洋人,董书恒平时还要防着一手。但是对于徐寿他什么可以讲。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告诉他。
“咱们还是先去看一下那个电灯运行的怎么样了吧。”董书恒说道。
众人这才来到了电灯实验室。
“总统,将灯泡中的空气抽取出来,制造真空条件,确实是一条正确的研究路线。我们近段时间主要实验各种材质的灯丝,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最为耐用的材质,而且这种材料还必须有一定的电阻。”徐寿介绍道。
“在众多的金属中我们只发现了钨金属最为适合,但是钨金属的拉丝工艺还不成熟,况且,钨金属现在只有钢铁实验室那边有少量存货。我们还实验了各种碳化纤维,您所说的那种竹碳化纤维制造的灯泡,我们这次实验发现其寿命已经超过了一千小时,而且时间还可以更长。”
“所以,我们决定暂时使用竹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生产灯泡。”徐寿简单地介绍道。
此时众人走到了一个房间中,墙壁上是一圈电线。电线上每隔半米就有一个灯泡。
整个房间里面亮如白昼,甚至有一些刺眼。
董书恒见到每个灯泡都有编号,其底下还有一个记录的卡片。
卡片上每隔半个小时就有工作人员对灯泡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董书恒见到的这些灯泡跟他小时候见到的差不多。
当然了等到白炽灯和led灯普及了之后,这种灯泡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灯泡已经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灯泡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那么就尽快建厂生产吧。还是按照老规矩,政府建厂,实验室出技术人员,生产设备你们来设计,我让机械厂配合着生产。”
灯泡厂并不复杂,吹灯泡的工人从玻璃厂调就可以了。
底座可以从铸造厂调人。
制作灯丝是个细活,需要实验室这边派技术员到厂子里培训工人。
还好只要是实验室中的普通研究员就行了。
像徐寿这样的核心成员是不需要过问这些琐事的。
他们只要将精力都投入到新的研究项目中去就好了。
每个项目都有大量的普通研究员跟进,这些人在研究的时候就会掌握技术,为今后的生产做准备。
董书恒很清楚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不仅仅看他们能够发明出多少东西。
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东西转化成为商品。
马可尼是一个意大利人,可是他发明了的无线电报机却跑到英国去生产。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英国有能力将他的专利快速地生产出来,转化成为商品。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熟练的工人有时候比能征善战的将士更加的重要。
“嗯,总统,这个我知道。我已经安排好了,就等工业部那边的工厂准备好了。”徐寿说道。
“关于金属钨的事情,很快就能够给你答复了。我们的探矿队已经在西南发现了大量的钨矿。金属研究所那边已经派人过去选址建厂了。”董书恒又告诉徐寿一个好消息。
“那真是太好了,有了足够的金属钨,我们能去做很多事情,我还等着金属研究所的钨钢能够造出来呢。”徐寿也很很兴奋。
钨钢是一种高硬度的合金钢铁,在军事上可以做装甲,可以做弹。在工业上可以做钻头、做灯丝。
“徐所长,这段时间有空去一下滦州,那边的拖拉机厂还有造船厂还有一些难题,你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解决。你可不能光管着这个电力实验室。”董书恒说道。
徐寿可是一个全才,他的特长就是在于他的奇思妙想以及动手能力。
相比于他来说,他的老搭档华蘅芳则更加偏向于理论研究方面的才能。
华蘅芳现在数学以及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这两年华蘅芳主持编纂了一批华夏的基础学科书籍。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工作。
徐寿则是偏向实务一些。
“好吧!”徐寿无奈道。这个总统还真是将他当牛马使唤了。
为了让他去帮别人干活还给他安了一个工业部副部长的头衔。不国徐寿可一天都没去过工业部。
第五零六章 大争之世
董叔恒现在是在外面小打小闹,内部苦练内功。
如果可以的话,董书恒短期内不会让复兴军直接对外开战。
这次与西班牙开战实际上是准备已久的事情。
而且是不得不发,那个时候克里米亚战争刚刚结束,各方还没有将视线转移到东方。
刚好第一舰队又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所以董书恒才会决定顺势而为。不过也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
解决掉了西班牙,不仅仅是证明了复兴军的实力。
给欧洲的列强尤其是英法两国以震慑。
让他们在将视线转移到东方之时慎重一些,不要轻易地挑起与复兴军之间的战争。
同时,也完全打开了复兴军在南洋以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局面。
这个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吕宋向东控制着太平洋的赤道以北的航线,是连接南美洲以及澳洲的重要节点。
吕宋放在整个南洋地区同样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就像是插在东印度群岛上的一柄利剑。
复兴军占领了这里就相当于在整个南洋地区掌握了主动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