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八章 布局欧洲
杨秀清的妹子,如果就这么杀了,除了泄愤,对我没有丝毫好处。
董书恒突然想到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课上老师似乎讲过。
这个女人有利用价值。
“姑娘,你确实冤枉好人了,朝廷的官也不都是坏的。我出来为官也就几月,散尽家财,给了灶户活路,给流民饭吃,组织大家开垦田地。”
“从来没人说我狗官,除了那些欺压百姓被我抄了家的地主。另外,我是真的要解救这些女子,这些女子难道不是你们从扬州掳走的吗?难道是她们自己想离开自己的父母的吗?你们把他们送到天京难道是送她们去享福的吗?”
杨兮妹想反驳董书恒,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反驳。她只能咬着自己的嘴唇,跟自己的内心作斗争。
她本性善良,不然也不会想去维护那些女子。不过在她的眼中朝廷的官都是无恶不作的坏人,只有他们太平军才是百姓的救世主。
可是眼前这个男人说的话又听起来很有道理。
“最后,我真的准备放了你,你想杀我是在战场上的正常行为。”
“作为受害人的我有权利不追究你的责任,还有我也不想跟你们太平军为敌,现在攻击你们在扬州的太平军,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想抢回被你们霸占的家乡总归可以吧?”
“你说你们太平军是为百姓开太平,可是你们在扬州都干了什么呢?”
“你们强行分割百姓家庭,不允许家人生活在一起,男的被你们拉上城墙守城,女的被你们组织成女营劳作。多少女性因此投井自杀,难道你一点数没有吗?这些女孩都是我家乡的姐妹,我难道不该救他们回家吗?我家乡的姐妹为何要给你们的天王,你的哥哥,还有那些其他的什么王,为奴为婢呢?”
“你们太平军口口声声说“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什么你们的天王要给自己建那么奢华的天王府,不跟百姓住一样的房子呢?为什么天王一下子娶那么多老婆,百姓们却夫妻都不能生活在一起呢?”
……
……
董书恒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堆,仿佛太平军之罪,罄竹难书。
“你不要说了,我不听……”杨兮妹捂住耳朵不停地摇头,嘴中还在不停地哭泣道。
“我会放你回去,希望你亲眼看看,你的东王兄长还有他的老弟兄们都干了些什么。你要是还有良心的话,就不要骗自己,坚持自己的本心。”
“当然,现在不能放你走,等过一段时间收回扬州,我会放你回去的。”说完,董书恒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间舱室,只留下杨兮妹一个人在那里抽泣。
回到高邮已经将近中午,水师重新返回乔家尖的基地进行修整。
董书恒也回到了自己的府衙。这趟可谓是大丰收,不仅截获了太平军押送天京的大量金银,还顺手收了一个潜在的小弟,一个熟悉长江下游的水师统领。
剩下的500首级,由曾公送去琦善的大营,江北要是再无新功,紫禁城那边怕是要对自己这个新进的提督有意见了。
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去看妹妹们。
于是他带上了礼物——两辆他命机械厂刚刚做出来的自行车,准备去白家看望一下两个妹妹。
没错,董书恒的机械厂按照他的图纸做出了自行车,这玩意技术含量不高,对于现在各种设备齐全的台北机械厂来说并不难。
现在董书恒出门身后必然跟着一队荷枪实弹的警卫,尤其是昨晚的事情让警卫们都很自责,蔡树森现在还在养伤。他的伤口回来后经过军医的清理缝合已经无甚大碍。
董书恒现在在高邮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提督大人,所以到了白家的待遇自然就跟上次不一样了。
中门打开,白家人都跪在门内两侧迎接。董书恒也没有摆谱,白家的人上次待自己也算不错,知道自己跟姨娘关系不好,也没有为难他。
白氏自然不会出来迎接自己,倒是两个妹妹都过来了,大妹书云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柔恬静、知书达理,二妹书梅还是那样的俏皮。
白家是做粮食生意的,肯定有自己的收粮渠道。而董书恒现在需要储备大量的粮食。因此董书恒不介意提携一下白家。
他同白家主商量了一下,给了白家一份巨大的粮食订单。白家主自然又是一翻感激涕零。
来到了白氏住的那个小院,白氏正在刺绣,见董书恒到了,简单地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白氏还是穿着一身白色长裙,宽袖上衣,手中粘着针线上下穿动,宽袖飘飘,仿佛是舞蹈一般。
三十几岁正是一个女人的黄金年龄,白氏却只能寡居于此。董书恒深深为这位姨娘感到惋惜。
白氏见董书恒总对着自己看,微微有些脸红道:“书恒今日过来,可是有什要事?”
“哦,只是几日未见两位妹妹,心中挂念,所以来看看,前段时间兵荒马乱,未能来看望姨娘和妹妹,是书恒的不对。今天过来还有一事,我在城内置办了一处宅院,姨娘和妹妹们可以搬过去住,也能方便一些。”
“这个我会和家兄说的。”白氏也知道自己长期住在娘家于礼不合,她也不想搬到东台住,那样会让她感到受制于人。因此只能答应董书恒的要求。
这时两个妹妹推着自己的自行车进了院内。
“哥哥,这个车子怎么骑啊?”我和姐姐都骑不起来。
无奈,董书恒只能骑着车子在院内兜了几圈,又推着书梅骑了几圈,至于书云却怎么也不愿意学。一旁的白氏看到这两个轮子的车子骑起来竟然不倒也是十分好奇。
“姨娘,要不要也来试一下?”董书恒问道。
“我就算了吧,你们年轻人玩就好。”白氏一脸尴尬地说道。
“没关系的,试一下也无妨,这个车子可比当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要厉害哦!”
“是呀,娘亲,你就来试一下嘛!”一旁的书梅也起哄到。
“那就只跑一圈。”白氏的心中也颇为好奇,随着最近几次和董书恒的见面,他对董书恒的芥蒂也渐渐消退,于是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
她学着书梅的样子跨坐在自行车上,长裙被车上的横梁搭住,露出了淡黄色的长裤。董书恒在后面扶住后座,白氏握住车把的手有些紧张,过度的用力让她的手微微发白。
董书恒也有些紧张,推着车子慢慢移动,才走了半圈,白氏就坚持不住了。
“好了,书恒,快停下,放我下来。”白氏说道。董书恒赶紧停下,白氏也从车上下来。
这时书梅过来说道:“哥哥,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忙,最近高邮城外办了很多工坊,我跟姐姐也想办一家刺绣作坊。”
“这是好事情啊,这样,我让李掌柜的帮你们处理好厂房的事情,但是招工要你们自己做。现在会刺绣的女工可不好招哦。”董书恒说道。
“我们都听说了,你这次不是解救了1000多姐妹吗,姐姐说她们一定有人愿意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做的?”
董书恒看向一旁没说话的书云,原来自己的这个大妹妹不仅知书达理,还冰雪聪明呢!
“好吧,你们可以去临时安置她们的地方试试,我再给你们工坊5万两启动资金,剩下的事情可就都交给你们了。”
一旁的白氏看着兄妹三人聊的这么起兴,心中也很开心,早已经放下了对董书恒的芥蒂。
……
马六甲海峡,此时正是少有的风平浪静,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正站在夹板上欣赏海面上的风景。
“马上就到新加坡了,到时候我带你下去玩一玩,新加坡城内可是住着许多你们中国人呢。”这时一个大胡子外国人走了过来,用蹩脚的带有苏州口音的汉语说道。卡尔跟着王韬这个外语天才,倒是学了许多汉语,只不过王韬的苏州口音很重,连带着卡尔也是这样。
他们从上海出发,包了一艘葡萄牙商船,这是一艘快速飞剪船,只要五十天左右就能到达欧洲。随行的还有100多个青年学子,他们大多是各大家族推荐的旁系子弟。
王韬此行有四件事情:
第一是考察各国的风土人情,撰写游记,聘请一批欧洲技术人员,为此董书恒还专门给他写了一份人才引进清单。
第二是访问法国造船厂,以两江总督府名义商讨购买铁甲舰事宜。
第三是代表董书恒访问普鲁士,与普鲁士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商讨收购克虏伯公司或者同克虏伯的合作事宜。
同时考察普鲁士重工业发展情况,酌情引进重工业生产设备。
第四是安排这批学生的留学事宜。
王韬觉得自己遇到了董书恒,自己的人生才算刚刚开始。
他年纪轻轻就成了秀才,但是在上海与洋人接触多了之后,对科举制度越来越厌恶,中国再继续走科举教育之路,只会越来越落后。因此这次他才会利用出访欧洲的机会建议董书恒派遣留学生跟自己一起出发。
在路上,他还主动担任起了这些留学生的外语教育任务。由于时间紧迫,这些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每天都要承担繁重的外语学习任务。这反倒让他们的旅途不那么的无聊了。
第二十九章 给琦善支招
新加坡,马六甲海峡上的一座明珠。明朝时期,中国称其为“淡马锡”,郑和下西洋曾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中转基地。
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由于新加坡位于马六甲上的重要位置,商贸繁华,大批的南洋华人定居于此,华人喜欢称呼这个城市为狮城。
据估计,目前定居于新加坡城的南洋华人大概有10万左右,这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董书恒对此非常重视。这次王韬出发的时候,董书恒特意交代他到新加坡考察一下。
王韬他们雇佣的葡萄牙商船名叫“弗龙泰拉”号,船长叫安东尼奥·佩雷斯,他是个传统的葡萄牙船长,为人非常友好。几个喜欢驾船的留学生整天跟着他后面问问题。他却从不流露出一丝的不耐烦,凡是留学生们问的问题,他都能够耐心地解答。
船只刚进入港口的航道,就有一艘英国巡逻船靠了过来。
“哦,安东尼奥,原来是你啊,印度洋的海浪怎么还没把你卷走,让我看看你都带了些什么货,是丝绸还是瓷器?”一个英国税务官爬到了船上,对着安东尼奥船长毫无客气地说道。
“哦,吉米,你还在做一个小小的税务官吗?难道那些大人物眼睛都瞎了吗?”安东尼奥船长反讽道。
这时吉米才看到船上带着的都是华人乘客,他看向王韬他们的时候,眼中充满了鄙夷。
“咦?安东尼奥你什么时候开始运送猪仔了。那你应该走太平洋航线去美国才对,他们那里的铁路和矿山最喜欢用华人的猪仔。”
“吉米,你这么说话可不像是一个绅士,他们都是我尊贵的乘客,他们从中国来,准备去欧洲访问留学的。”安东尼奥解释道。
王韬在旁边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他对此习以为常,在上海的租界,那里还是中国的地盘,照样有“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竖在公园的门口。他精通西学,知道西方人都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一切的根源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