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鲁士对1850年俄罗斯在普奥争端中袒护奥地利早有怨言,此时更不会为巴尔干这个与自己毫无利益瓜葛的问题为俄罗斯火中取栗。
董书恒在实际上早就知道了普鲁士对俄国的态度。阿达尔伯特亲王早就已经跟董书恒说过了普鲁士准备放弃跟俄罗斯的同盟。
而董书恒也向阿达尔伯特亲王表明了自己对俄罗斯的态度,并且言明了自己和俄罗斯很快就要打一仗。
而奥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测了,尼古拉一世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奥地利的背叛。
21日,俄罗斯政府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俄罗斯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
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
1854年4月5日,英国陆军在加里波利登陆。随后联军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诞生。
由6万英法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6星期内拿下俄罗斯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这个目标很有限,目的是消灭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结束俄罗斯在黑海的优势。这符合英国的愿望,对法国而言,开战本身就达到了目的。
随着更多的部队到达,联军开始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当地的酒和女人非常便宜,梅毒在联军士兵当中非常普遍。
当地的卫生条件非常糟糕,英国的后勤也同样糟糕。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
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法军情况要好的多。
拿破仑被打败了,但法国并没有失败。法军陆军仍是欧洲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的军队,很多军官拥有作战经验,后勤系统也很有效。
武器装备方面,英法的优势来源于新式线膛步枪——米捏步枪。线膛步枪相对于滑膛枪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
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码(一码约合0。914米),并且精度很低。
而线膛步枪有效射程达到500码。法军在1840年代后期率先装备了米捏步枪,这使得它在同时期列强陆军中拥有巨大的技术和战术优势。
新步枪带来新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散兵线队形可以进一步拉大,避免被对手火力密集杀伤。而对手的密集队形将在更远的距离上遭到精确火力射击。
此外炮兵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野战火炮的典型射程大多数在1000…1500码,有的轻型火炮甚至只有600…800码,相对于步枪射程优势变小。
炮兵的作用变的类似后来的机枪,作为步兵的火力倍增器。尽管高层反映迟钝和对线膛步枪的不信任,英军还是在1851年装备了1851式米捏步枪,这构成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陆军的主战单兵武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英军陆军的参战部队包括4个步兵师,1个轻装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整个师在6000人左右。
法国陆军的参战部队是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编制情况和英军差不多。
根据当时的炮兵技术水平,法军的做法更适应实战需要。骑兵在法军中的地位比起拿破仑时代大大下降,新式米尼步枪使得骑兵突击力下降,因此法军很少使用大骑兵军团。
英军指挥官是拉格伦男爵,一个平易近人的贵族。法军司令是阿尔芒·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元帅,法国大革命造就的新一代法国军人。
1854年4月20日,俄罗斯遭到开战以来的最大打击,普奥两国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
中立的理由显而易见,但沙皇看不到这一点。神圣同盟在最关键的时候失灵,使他感到沮丧和愤怒。
仿佛为了给沙皇伤口再撒一把盐,英法舰队在1854年4月22日炮击塞瓦斯托波尔,表明英法准备实实在在跟俄国打一场战争。
战争还在继续,至少没有传来战争结束的消息。
以董书恒对俄国人的了解,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现在正值夏季,俄国人肯定会把战争拖到冬季。
俄国人总是不自觉地认为他们的士兵在冬日了会获得优势。
因此董书恒认为至少明年春季之前,战争是不会结束的。
从这些情报中,董书恒能够看出两点问题,一个是英法军对正在收到疫病的困扰,疫病给英法联军带来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兵团的远距离投送作战发生疫情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另外一个是俄军虽然在战斗中处于劣势,但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也就是说俄国人实力犹存,可堪一战。
提到英法,两国的公使,最近又派人请求董书恒见面了。
刘青北已经跟两位公使接触过。了解了他们的诉求,但是这个事情太大了,不是刘青北能够决定的。
原来英法听说了淮海军在远东再次击败了俄国人,对淮海军的战力刮目相看。
所以这次想让淮海军出兵克里米亚,从中国坐船出发到科威特下船,然后沿着土耳其的内陆领地到达克里米亚,跟从英国出发远不了多少。
至于从印度调兵,英国人没考虑过,他们觉得将那些阿三调过去只会浪费后勤补给。
英法公使认为这些清国人既然能够在远东打败俄国人,说明他们至少有了与西方军队作战的能力。
根据董书恒当初跟他们订立的盟约,他们自然希望淮海军能够直接派兵到克里米亚战场。
在那种几十万人的大会战战场,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胜算。
另外两位公使也知道,清国人的医术了得,很多租界的外国人都到过董书恒让人在上海建立的医院,见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
阿达尔伯特亲王的肺炎被中国的医生治好之后,更是做了一个活广告。
现在阿达尔伯特亲王在欧洲推广淮海军制造的大蒜素注射液,治好了一些身患花柳病的贵族。让他赚取了巨额的差价,更是让他收获了很多贵族的友谊。
来自东方的神奇药物,在欧洲传的家喻户晓。不过因为价格很贵,所以只有富人才能用的上。
这次二位公使找到淮海军还希望其能够大量供应这种药物,并且派遣一直医疗队去战场。
当董书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面上显得很为难,但是心中已经乐开了花。
他本来就想让自己的军队去见识一下,欧洲列强之间的大兵团作战。
但是,这个事情不好他自己提。如果是他自己提出来,自然就得不到好处,不好再讲条件。而且容易让别人怀疑他别有用心。
第二三四章 出兵之议
现在,英法两家自己找上门来了,算是有求于董书恒了。那他肯定要从这两家手中狠狠地敲一笔,因为他们之间的盟约中并未有淮海军派兵去克里米亚的条款。
这么远的距离,总不能够让淮海军游过去。那么这船只要么由英法提供,要么便宜卖给淮海军几艘。
淮海军现在的造船能力只能撵上人家的零头,运力严重不足。
董书恒开辟了那么多的航线,都需要用船。因此淮海军自己手中是腾不出运力来的。
如果董书恒要是买船的话,此时应该能够得到一个最优惠的价格。
董书恒知道这二位公使如果成功说动淮海军出兵,肯定能够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上一笔。
所以,董书恒怎么可能会浪费这个机会呢?能够让英法求上门来的事情可不多。
董书恒到了扬州之后,就去见了一面魏源,主要是劝他不要再跟甲骨文较真了,好好回去做自己的院长,人家孔圣人研究了一辈子甲骨文都认不出七成。
他这样残烛之年还是好好搞教育。魏源也清楚自己还有几年可活呀,只是因为甲骨文对于传统文人来说吸引力太大。
书院的人才培养大方向还要靠他来把握,不要到时候培养出一批人不仅反清还反淮海军就麻烦了。
董书恒已经发现之前在书院的一系列措施,让书院中的学子在思想上有些激进了,出现了心浮气躁的现象。
所以董书恒跟魏源一起商讨了此事,最后还是决定由魏源出马,让那些学生先收收心。
等到明年开始,书院就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实习了。他们就将初步进入淮海军系统之中。
几个女人在扬州游玩了一天,非常的开心。玩好了以后,笃姬跟着书云、书梅回高邮去了。
魏玉珍和杨兮妹则跟董书恒一起回了江宁。
魏玉珍这次回江宁要帮董书恒组建一个女子师范学院,为各地的小学堂输送女教师。
杨兮妹作为妇联的会长自然是要从旁协助。
让女子担任小学老师,教育孩子,相对来说容易让人接受。
再说现在小学老师的缺口非常的大。
董书恒想通过这个方式打开女子进入淮海军的大门。因为在淮海军的体系中,教师也算是正是的军政人员。
这个方案得到了二女的大力支持,而且要培养女子师范生,并不需要水平多高的教习。二人不用担心凑不齐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
魏玉珍为此辞去了书院的新闻学教习一职。
回到江宁的董书恒。立即投入到与英法谈判的准备工作中,要是派兵去克里米亚半岛的话,淮海军这边必须要做出充足的准备。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董书恒必须跟手下们商量一下。
正好大战之后,董书恒还要对淮海军做出一系列调整。
总统府内,董书恒在召开一场军事扩大会议。
距离淮海军上一次扩军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
现在淮海军共有野战部队五个个师。
教导师现在就驻扎在江宁附近。第一师驻扎在安徽庐州。第二师驻扎在江西南昌。第三师在山东。第四师驻扎在黑龙江军区。
另外还有一个守备旅以及十四个守备团。江苏目前驻扎着四个守备团,安徽和江西个驻扎五个守备团。
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区域只有一个守备团的正规军守护,显得有些单薄了。
所以这次,不仅仅是董书恒,就连底下的将领以及军政府都提出了扩军要求。
扩军是没问题,但是养正规军不像民兵,是要花钱的。董书恒觉得现在要将更多的钱花在提升淮海军的基本实力上,比如交通设施,比如教育,再比如科研领域……
董书恒一直觉得淮海军的底蕴不够,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推翻满清,进而统一全国的原因。
现在强行推翻满清,带来的不一定是扩大地盘后的好处。
反而会产生数不清的隐患,以及给董书恒带来大量的负担,因为现在广大的内陆地区在董书恒看来并不一定是助力,很可能是一种负担。
至少他现在觉得自己担负不起这样的负担。
所以说这次要扩军,但是要控制好度。
经过与会的军队高层讨论,最终决定将远东林威的守备旅改组为淮海军第五师,由王啸担任师长,林威调任第四师师长兼任黑龙江军区司令。
原来守备旅骑兵团调往黑龙江上游与第三师调过去的骑兵团一起组建一个骑兵旅,归黑龙江军区指挥。
这个骑兵旅将是未来淮海军伸向外蒙古、西伯利亚的触角。
成立安徽军区,由第一师师长王从志担任军区司令员,将安徽的守备团的数量增加到六个团加一个守备旅,这个加强的守备旅将放在颍州,防御窜入河南的太平军以及河南的清军。
成立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