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书恒记得清末有人说过:“汉唐以来……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则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清朝则与胥吏共天下。”
  清朝地方上胥吏的势力根深蒂固,很多地方官员都是被胥吏幕僚架空,应该说这些人才是地方州县上的真正掌权者。
  但是不能说幕僚胥吏就是坏的,他们中不乏很多有能力者。之所以历史上对胥吏多有诟病,那是因为历史都是官员记录的。另外胥吏的待遇很低,难免会用一些方式去敛财,但是根子上还在于他们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淮海军的军政府就是拉拢吸收了一大批胥吏,并加以改造,才有现在淮海军军政府的高效运转,淮海军转化他们的方法就是使用培训加上待遇。
  曾宪风本身就是一个老幕僚,因此他非常了解这些人,知道这些人的心理需求。
  所以淮海军军政府给他们堪比官员的薪酬待遇,比官员还顺畅,而且更加可预期的上升通道,随着淮海军的扩张这些人的上升通道就越高。
  同时淮海军给了他们最为重要的——尊重,在淮海军治下,他们就是军政府官员,哪怕是一个乡镇的军政府官员,也是一样的官,同样纳入淮海军政府的内部品级,不再是低于县官,永远不入流的小吏。
  这让这些人进入淮海军之后爆发出了他们的全部的理政能力。加上淮海军有相对公平的考核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督审查制度。使得淮海军的军政府至少目前来说是一个廉洁、高效、积极进取的政府。
  董书恒在苏州号巡洋舰上接见了刘锦文。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中年商人,穿着长衫棉衣,外罩锦袍,身材不高,眉宇间透着一股忠厚气。
  “草民刘锦文,参见总督大人!”刘锦文显得很恭顺,一眼就认出了董书恒。
  “哦,快请起,刘员外,你如何认得本官?”董书恒微笑着问道。
  “大人,人中龙凤,英气外露,草民虽然眼拙,但还是能够认得出大人。”
  “你倒是很会说话,也是,做商人的又有几个不会说话呢?”
  “刘员外,来见本官不知是何要事?”董书恒问道。
  “草民是代表城内士绅商人前来欢迎大人率军入城。”这就是刘锦文的投名状了,让淮海军得到天津士绅百姓的接纳。
  “你能代表天津的士绅商人?”董书恒眼睛盯着刘锦文,严肃地问道。
  “草民不才,在天津士绅商人之中还有些许威望。”刘锦文这是在向董书恒展现自己的价值了。
  “好,刘员外是个畅快人,不过说实话,我淮海军确实只是路过天津。刘员外你先站出来欢迎我们淮海军,难道不怕朝廷事后追究你的责任?”
  “刘锦文愿意追随大人,绝不会反悔。”刘锦文深深下拜。
  刘锦文在进行他人生的又一次赌博,赌赢了也许就飞黄腾达,赌输了则可能家破人亡。
  大部分成功的商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赌徒。但是他们不会盲目地去赌,他们会根据各种条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现在刘锦文就是在对比董书恒跟清廷。一个小而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一个大而日渐臃肿,死气沉沉。
  这次清廷针对淮海公司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猜得出来,这是针对淮海军的打击报复。
  联系到之前太平军劫掠淮海公司物资的事情,他大概能够把这件事情理清楚。结合董书恒现在突然升任总督,不难猜出朝廷这次是输了,也就是说淮海军以小博大还赢了。
  这对于蒸蒸日上的淮海军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压过清廷一头的转折点。


第一四零章 进天津
  “锦文果真是有大决断、大智慧之人。”董书恒由衷地赞许道。
  “大人谬赞了。”刘锦文在董书恒面前一直谦虚有礼。
  其实他也在一直在暗中观察这个同为盐商出身的两江总督。
  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让人呆在他的身边非常的舒服。
  他看人的眼神非常的清澈,仿佛在他的眼中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难怪他的身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聚集那么多人的,并且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一名盐商成长为一个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地方势力。
  要说以前的话,刘锦文还会在心中有一丝丝的不服气,但是现在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他只会更加坚定地跟随对方的脚步。
  “锦文,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能够真正掌控一个地方的人是谁?”董书恒问道。
  “大人,小的愚钝,是地方上的势力吗?”刘锦文皱眉沉思道。
  “锦文,你只答对了一半,不过你能够认识到地方官府并不是真正决定掌控地方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地方上的势力,包括地主、士绅、大商人最终决定了地方的权力,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们只不过通过控制民意来掌控地方。”
  “士绅掌握了地方舆论,通过地方宗族关系,掌控底层百姓。地主则是掌握了地方的土地,我把这个叫生产资料,老百姓必须要借地主的生产资料才能够开展生产,所他们之间有依赖关系。再说地方上的大商人,他们控制商品流通,能够控制物价,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说,这所谓的地方势力也是通过影响百姓来掌控地方的,因此,我觉得百姓才是控制地方的真正势力,是统治地方的基础。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多谢大人赐教,文锦受教了!”
  “文锦,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们要确定天津今后的管理模式。”
  “这次我会跟朝廷建议将天津设为国内自由港,所谓国内自由港就是国内的商人可以自由的来天津交易,取消天津的厘卡关税,地方财政由交易印花税维持,当然可能还要每年上交一部分给朝廷。相应的朝廷不再委派官员到天津,由天津地方势力自行管理天津事务。”
  “为了让朝廷答应下来,我们要先行组建一个地方管理组织,我叫它管委会,这个管委会由一名主管和若干委员组成,我想由你来担任这个管委会的主管,委员你可以让底下的士绅商人地主推选,这些委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名望,不然也没办法服众……”
  “大人,这……草民担心自己做不好,大人要不您派几个顾问给我们。”
  “顾问我会给你们派的,管还是要你们自己管。以后天津将作为北方的商贸中心,在这里的多是商人,你也是商人出身,商人都是希望官府管的越少越好,只要保证安全就行,这样说来,天津管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至于乡下的农民,商业发达了,你们收的印花税多了,就可以降低农税,这样农民也就满意了,而且商业发展了,农民也能去作坊、商铺找活计做,获得额外的收入。”
  “至于地主士绅,他们也能够有更多的生财之道。”
  “这样皆大欢喜,不是很好吗!”
  “呵呵,大人,在您的嘴里,还真成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刘锦文这次是真的服了,董书恒几句话就把天津的未来规划清楚了。
  “行了,你回吧,天津我就不去了,不过我会让部队搞一个入城仪式。你手上不是有3000铺兵吗?回头去组织起来,我会派人去帮你训练一下,这3000人以后就是天津的守备军。”
  刘锦文知道董书恒这是在帮他搭台子呢,这样一来,即使管委会中大家都有权发言,但是自己将始终掌握话语权。
  “多谢大人栽培!”刘锦文这是真心感谢董书恒,铺兵经过淮海军教官的训练,战斗力肯定会提升。虽然这样以来,这支部队以后不会完全听自己的了,但是在这天津城中,铺兵还是跟自己最亲近。
  加上天津自由商港的地位,以后这里必然会快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见,未来天津会成为北方的商业中心。
  在大清,商人身上的枷锁实在太多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是一块能够保护他们安全的自由经商之地。
  董书恒这次是不准备露脸的,要是让咸丰知道自己到了天津,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
  “什么,你说淮海军到了天津?”乾清宫中,咸丰接到了淮海军北上的消息。
  “赫敏,你不是说,淮海军都在南边没有北上,怎么会突然间就到了天津,难道他们飞过来的?”
  本来僧格林沁击退了发匪,胜保又北上,重新把发匪围在了通州,这件事情让咸丰心中安慰了许多。
  这下子听到了淮海军到天津了,一下子又让他的心提了上来。
  “禀报陛下,淮海军是乘坐南洋水师的战船北上的,我们没有在海上的监视力量,所以漏掉了,都是奴才的错。”
  “不过,陛下,淮海军应该是在您下旨之前就出发了,他们应该是不知道圣旨。只要您派人去说明一下,我想他们会退回去的。”
  赫敏这次难得也给咸丰提了一个建议,他觉得这个事情再解决不好,那么他的这颗脑袋就真的保不住了。
  “赶紧去召军机大臣前来议事,赫敏,你好好下去反思一下,看看自己这个奴才还做不做得了。”
  天津城中,淮海军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正在有序地入城。
  刘锦文的办事效率很高,回到城内的之后,立刻把城内的士绅富商巨贾都组织了起来。
  大家本来都没了主心骨,淮军要是进城了,把他们全都给抄了都有可能。现在刘锦文竟然和淮海军牵上了线,这让大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刘锦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凑银子,这些人记吃不记打,不让他们出点血,便宜他们了。
  于是很快刘锦文就凑齐了一百万两白银,这个数目对于天津这么多富商士绅来说真的不算太多。
  银子送上去了,刘锦文才告诉他们要成立管委会,由天津人管理天津的消息。大家都以为这是刘锦文用银子争取到的。所以,很快这个管委会就被组织起来。
  刘锦文的铺兵也被拉了出来,配合着淮海军进城的先头部队维持城内的治安。
  管委会的安民告示也贴了出去,从今天开始他刘锦文就是这个天津城的话事人了。
  接下来的入城仪式,就是让天津百姓还有那些士绅富商看看淮海军的军容、军威。
  首先进城的是三个步兵团,步兵团的骑兵连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带路,后面的步兵扛着步枪,踏着整齐的步伐,跟在后面。
  淮海军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让天津的士绅百姓眼前一亮。大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军容整齐的军队。无论是朝廷的官兵还是长毛的匪兵,看起来都是跟叫花子一样。
  除了皇城的守卫,没人愿意花钱给士兵整一身帅气的行头,有这钱还不如去买火枪、火炮呢。
  淮海军的装备也跟别人的不一样,全部都是一样的步枪,上面套着明晃晃的刺刀。
  从前往后看去,如林一般。
  最后进城的是炮兵,短管的50毫米榴弹炮,长管的75毫米加农炮,大炮都安装在两个轮子的炮车上,每门大炮都由两匹驮马拉着前进,炮兵则跟在炮车的两侧,排成两列纵队前进。
  城内的士绅商人看了之后,无不为之镇服。再想想刚才李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