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9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大部分的兵器售卖,都是比较自由的。

    李祐之所以不敢接下这门生意,主要是担心将来大食人兵强马壮的,把自己的齐王港给吞灭了,怎么办?

    他还指望着在这里养老呢,可不是早早的入土。

    “好的,等雨停了我就去拜访一下东海渔业的负责人。”

    贾比尔多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失望之情。

    很显然,他知道自己在东海渔业那里是买不到好的兵器的。

 第1095章 旱灾

    李淳风最近有点忙!

    长安城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特别在意。

    大唐风调雨顺的过了十几年,大家仿佛都忘记了灾荒。

    再加上各家各户的粮仓里头,都堆满了粮食,不用担心饿肚子。

    这么一来,刚开始的时候,今年的干旱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眼看着情况似乎有点不对劲了,大家才开始有点着急。

    这个时候,李淳风所在的太史局可就忙碌起来了。

    祈雨的活动,那是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

    不过,似乎没有什么卵用。

    李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了长安城。

    不知道为什么,李淳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上门了。

    “楚王殿下,关中今年比较干燥,农作物的收成都受到了影响,太史局已经办了好几场大规模的祈雨活动了,陛下也沐浴斋戒了好几天了,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不?”

    李淳风说完,满怀期待的看着李宽。

    “旱灾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碰到过无数次,朝中百官的处理方式也是比较妥当的。眼下就是要确保关中各地的粮仓都有粮食,各个粮食铺子里的粮食储备都比较充分,价格比较稳定,其他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很有限。”

    李宽这话,让李淳风有点失望。

    事实上,李宽更郁闷好不好。

    你李淳风不是大唐最有名的神棍之一吗?

    连你都没有办法的事情,我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不就是考验天气预报的时候吗?

    难不成你还能人工降雨不成?

    “楚王殿下您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老天爷下雨的吗?”

    这些年,李宽搞出来的匪夷所思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其他的大臣,碰到了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都会想到李宽。

    “这雨的形成,是大自然的一个自然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合并,慢慢的会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的浮力已经托不住的时候,它便会降落下来,这就是下雨。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小小的雨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这个时候,如果白云里面的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让降雨得到持续。

    如今,关中大地气候干旱,地面上能够上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自然就变少了,白云里面的水气不够,就没有办法形成雨滴,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降雨。

    除非你能够想办法加速白云里面的水气的凝结速度,你才能让这个天空下大雨,否者的话,除了等待,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李淳风的儿子李谚,如今正在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给李宽搞蒸汽机研究了,所以李宽对李淳风还是比较有耐心的。

    自己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方法去帮忙。

    “《尚书大传·五行论》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楚王殿下您说的东西,跟这似乎有很大的差别呢。”

    李淳风嘴里冒出来一堆让李宽头大的话,完全听都听不懂。

    这帮人,有时候就是喜欢拿几百年前的话来讲道理,让人听了都不想听下去。

    “观狮山书院有气象研究所,还有一个专门的天文台。我建议你可以去那里找朱银和朱铜两兄弟聊一聊,他们对于气候的研究,是最深刻的。从过去的情况来看,他们对天气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八成。

    等下一次刚好会下雨的时候,太史局再安排祈雨活动,就不用担心活动搞了那么久,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的情况发生了。”

    李宽自然知道李淳风为何压力那么大。

    每次求雨的活动都搞得那么兴师动众,结果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次数一多,大家对太史局的信任感就下来了。

    这要是大家都不信你太史局了,那以后他们还怎么开展工作呢?

    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太史局要失宠了。

    这让李淳风如何不着急?

    “朱银和朱铜我也是去找过他们了。按照他们的说法,未来一个月,长安城都不会有什么大雨,甚至是未来三个月,都不见得有什么像样的大雨。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就麻烦了。”

    李淳风可是见识过旱灾的人,那种百姓们易子而食的场景,想一想都让人心碎。

    虽然如今只是关中到发生了旱情,其他地方还算是风调雨顺,不至于对大唐全年的粮食产量带来太大的冲击。

    但是,这年头,谁会嫌弃粮食太多呢?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就没有哪个时候是嫌弃粮食太多的。

    “未来三个月都没有大雨?”

    李宽听了李淳风的话,也有点诧异。

    这个情况,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啊。

    历史上,似乎没有听说贞观十八年有什么大的灾难啊。

    “是的,朱银和朱铜是这么说的!陛下也是昨天才知道这个情况,现在非常的着急呢。要不然我也不会一听到您回来了,就立马登门拜访呢。”

    李淳风的态度要多诚恳就多诚恳,,搞得李宽都有点不好意思袖手旁观了。

    在后世,碰到大旱灾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人工降雨。

    但是这年头,既没有火箭弹可以发射,也没有飞机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自己改怎么办呢?

    李宽陷入了沉思之中。

    搞人工降雨,难度很大。

    但是要是搞成了,似乎影响也会非常巨大。

    到时候,难免会让一些人对自己更加忌讳。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天气发展下去,那么今年关中的粮食收成,那就是真的要废了。

    自己要是能够搞一场雨下来,至少可以缓解一下这种紧张的气氛。

    哪怕是对农作物的实际成长没有太大的帮助,那个意义也非同寻常。

    “你跟我去一趟观狮山书院天文台,我跟朱银他们聊一聊之后,再看怎么办吧!”

    李宽终究还是做不到袖手旁观。

 第1096章 人工降雨

    观狮山书院如今是稳稳的坐上了大唐第一书院的宝座,没有哪家书院可以给他们带来压力了。

    自从研究生院设立以来,书院里头有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研究所,也算是观狮山书院的一个特色了。

    像是气象研究所这些毕竟早成立的研究所,基本上就是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权威了。

    “朱银、朱铜,听李淳风说你们认为未来三个月,长安城都不会有什么大雨,可以给本王介绍一些你们的判断逻辑吗?”

    当李宽来到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时候,没有绕弯子,直接跟朱银、朱铜两兄弟询问了起来。

    “楚王殿下,自从气象研究所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把气象学从随意的观察资料收集和偶然的投机预测转变成严谨的一门科学;并且,我们一直都并致力于提高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类型预测的精确度。

    我跟二哥的愿望是把气象学转变成一门权威学科,能够跟格物学和算学一样,有着自己的计算公式和计算逻辑,让人看完之后一目了然。”

    李宽一年也不会来气象研究所一次,借着这个机会,朱铜自然要好好的给李宽介绍一下情况。

    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气象研究所的预算呢,

    后世,李宽身边就看过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区里面有一家经营的还算不错的民营企业,想要去银行贷款的话,人家话里话外都是你们还需要努力啊,或者是哪怕给你贷款,也还有各种各样的抵押、审核,利息还不低。

    但是,有一年,一把手去视察了。

    好了,区里面的领导立马就表示,你们还没有自己的总部吗?

    这怎么行呢,给你们划一块地,你们修建一个自己的总部吧。

    之前接洽的银行呢,也立马表示这样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我们是大力支持的,你们有贷款需求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然后,银行给了人家很高限额的授信,基本上就是信用贷,你想要多少钱都行,利息还不高。

    这前后的对比差异,让旁边一些熟悉情况的人目瞪口呆。

    朱铜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但是这种过个一千多年也不会过时的经验,他还是非常懂的,看到李宽过来,立马就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

    “嗯,本王倒也听说了一些你们的事情,按照你们给出的气象判断方法,东海渔业这几年避开了好几场飓风,你们气象研究所的贡献也算是非常巨大了。”

    朱铜和朱银两兄弟牵头搞气象研究所,李宽当初是大力支持的。

    这些年,也算是为大唐培养了一批新式的专业气象人才。

    让大唐的气象观察,开始摆脱了太史局那种夜观天象,很多时候靠坑蒙拐骗的那种状态。

    当然,受限于气象观察设备和理念,这个时候的气象预测,肯定跟后世的没有办法比。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后世,气象预测也仍然是个大难题。

    当大家紧张兮兮的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手机上叮叮叮的收到各种提醒短信的时候,往往却是风平浪静,虚惊一场。

    但是明明有狂风暴雨,甚至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雨的时候,气象台却是并没有明显的预警,只是认为有雨而已。

    结果,损失惨重!

    这样的事情,可谓是每年都有,每个国家都有。

    由此可见,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我们气象研究所跟格物学院和算学院有许多的合作,制作出了专门用来监测风力的设备,也形成了系统的统计降雨量的一套理论;我们在长安城设置了四个观察台,记录每天各个时刻的气象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为气象预测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动物的表现跟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说春天有燕子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燕子的表现,发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燕子普遍都是贴着地面飞行,这是大风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结合我们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潮湿,所以飞的不高,为了捕捉虫子,燕子才低飞觅食。

    还有泥鳅,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晴雨表,我们每个气象观察站都有养殖泥鳅。如果泥鳅烦躁不安,上下翻腾,水面冒出许多气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