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9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淳于家如今在干的事情,他也没有什么愧疚之情。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产业能不能一直干下去,能不能继续为淳于家贡献大量的收益。

    只要这个担忧能够解决,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天竺的奴仆真的那么容易抓吗?”

    “根据本王目前掌握的情报,整个天竺有几千万人口,你只要从那里搞个一百万回来,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李宽也没有指望淳于难一家就把天竺这只肥羊给薅光了。

    一百万青壮的话,基本上可以缓解大唐用工紧张的局面了。

    当然,在运输一百万青壮的过程中,会有多少人丢掉性命,就不是李宽想要考虑的事情了。

    “一百万?”

    淳于难心中充满了震惊!

    淳于家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总共也就搞了十来万人回来。

    这还是多年努力之下的结果。

    现在李宽一开口就是一百万!

    这得是多大的一门生意啊?

    按照登州人市的行情,一名青壮奴仆至少可以卖十贯钱,甚至卖二十贯钱。

    一百万的话,那就意味着一千万贯以上的售价。

    而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却只是一个零头。

    那生意,绝对值得搞啊。

    “没错!一百万!你要是觉得在天竺搞一百万人有点困难的话,那你可以继续往西,在大食或者非洲去捕捉奴仆。甚至你直接从大食商人手中购买奴仆也没有关系。

    这几年,大食帝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应该征服了不少的国家。如果你愿意从他们手中收购奴仆的话,那么大食商人肯定会想办法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奴仆。”

    虽然李宽以后是准备对付大食帝国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唐跟大食做生意。

    “如果天竺真的有几千万人,那么捉个一百万人回来,想来是问题不大的。无非就是到时候要深入到内陆地区,才能抓到更多的人。

    不过,这几年我也算是总结出来了一套经验。只要让出一部分的利润,让天竺人自己去抓人,然后我们直接在各个码头上或者船上进行交易,就能大大的降低捕捉奴隶的难度。

    只要利益足够丰厚,一定会有不少天竺人铤而走险的跟我们合作的,到时候我担心的是运输奴仆的海船数量不够呢。”

    吃独食是没有办法把生意做大的。

    这也算是淳于难这些年悟出来的道理。

    在倭国捕捉奴仆的时候,刚开始都是淳于家自己的人手去到岛上抓人,效率比较低不说,时不时的还会有人员损伤。

    后面跟一些大名合作之后就不一样了,自家的海船只要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码头,就可以直接开始装人。

    虽然这样需要支付一些购买费用出去,但是相比这门生意的收益,这点成本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无本生意也不是真的无本的。

    “你有信心就好!不过,倭国和朝鲜半岛那里的生意,你也不要落下。到时候天竺人你可以运输到登州或者洛阳、长安进行交易,主要提供给镇北道、河东道和辽东道的种植园主人使用。

    而倭国人和百济人呢,则是可以运输到广州去,那里还缺少大量的人手去种植甘蔗。”

    李宽不想镇北道和辽东道引入的都是朝鲜半岛和倭国的人。

    从长远来看,那会留下隐患。

    万一子孙后代本事不行,可别把镇北道、辽东道都给丢失了,到时候凭空给倭国人或者朝鲜半岛上的人创造了一个新的疆域辽阔的国家。

    而把天竺人引入到辽东道和镇北道就不一样了。

    这些人远离故国,根本就没有什么翻身的可能性。

    再说了。就以他们跟大唐百姓不同的外貌,就很难真正的融入到大唐的百姓之中,生生世世安安分分的负责种地就行了。

    “没问题,下官明天就给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新买十艘海船,到时候每个月都至少有一两艘海船运输奴仆回到大唐。”

    淳于难显然是打定主意成为大唐最大的奴隶主了。

    只要能挣钱,名声什么的,淳于难觉得以后都是可以挽回的。

    大不了到时候他挣到了一千万贯钱的话,可以拿出两百万贯钱出来做善事。

    给大唐各个州县都修建一座小学,在登州各地修一修路,建一建桥,总是有办法把名声搞好的。

    “以后你们的船只去天竺,去程的时候可以考虑运输一些棉布、白糖、瓷器等物资去到蒲罗中或者是齐王港售卖,免得浪费了运力。回来的时候就专门运输奴仆,尽快的形成一套成熟的流程,为我大唐各地的种植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没问题,只要船只到位了,立马就可以出发!不过,下官就是担心太多船只出海了,海员的数量会不够。”

    有经验的船员在登州有多吃香,淳于难是非常清楚的。

    以前那些村落里头混不下去的壮丁,一旦出海几年之后,就变成媲美四级工,甚至是五级工收入水平的人员。

    不过,尽管如此丰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百姓出海,但是跟大唐这几年的需求比起来,还是非常紧张的。

    毕竟,有经验的船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

    而大唐各个造船作坊的新船,却是像下饺子一样的不断下水。

    “之前东海渔业在登州有找一处院子展开海员培训,你可以专门划拨一块地出来,用来修建登州海事学院,专门培养出海需要的人员;到时候,你还可以专门跟各个商家合作,接受委托培养任务,把登州海事学院建设成大唐最顶级的海事学院。”

    大唐要向大海进军,正规的海事学院就是必不可少的。

    要不然,缺少系统的海员培训和人员输出,单单依靠各个船队自己去培养海员,肯定是赶不上大唐的需求的。

    “登州海事学院?”

    淳于难眼前一亮,立马就想到了这个学院建设的好处。

    各地修建书院,是可以向教育部申请经费的。

    而海事学院培养的学员,其实是为各个商队服务的。

    当然,肯定也能为市舶水师服务。

    但是,终归是可以让商家享受到其中的好处,让淳于家光明真的从中享受到好处。

    这种事,何乐而不为呢?

 第1062章 更快、更快、更快

    大唐这几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市舶都督府虽然把市舶税上交给户部了,但是朝廷也承诺把至少两成的市舶税作为各年度的教育经费。

    之前,李治挂着教育部长的职位,实际主持工作的是许敬宗。

    自从李治被册封为太子之后,就卸任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许敬宗顺理成章的往上走了一步。

    不图钱的许敬宗,为了今后的仕途,在教育发展上面着实投入了不少的心血。

    到现在为止,大唐每个道都至少有两所书院,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州学、县学。

    至于蒙学和小学的数量,更是比十年前翻了一倍都不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唐的教育就已经很发达了,更加不意味着大唐的教育经费非常的充足。

    相反的,越是推广教育,越是发现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努力。

    像是登州海事学院这样的书院,在此之前就发展的比较缓慢。

    毕竟,两成的市舶税,看起来很多,但是撒胡椒一样的分散开来,其实一点也不多。

    借着这一次来到登州的契机,再加上美洲和澳洲都已经发现了,李宽自然希望大唐的造船业、航海业能够更加进一步。

    “没错,登州可以把航海学院打造成一所顶尖的书院,成为登州府的一面招牌。如今,大唐已经有了不少有经验的水手,有些人上了年纪之后,慢慢的就不是非常适合出海,或者说,有些人通过出海挣了一大笔钱之后,就已经不想出海。

    对于这些具备丰富经验的海员,我们要想办法把他们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得益于东海渔业在船上推广识字学习,经验丰富的海员普遍也都识文断字,能够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

    海员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其实很考验经验。

    毕竟,这年头的仪器可没有那么发达,很多东西都还要依靠人去判断。

    再加上海图的绘制,也都要依靠船员们不断的积累经验。

    不说其他的,单单把大唐周边的海域的海图详细的绘制一遍,这就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把这个目标放到全世界的所有海域,那需要的人力和时间就更加恐怖了。

    “楚王殿下您说的太对了,登州如今还真是有一批早期在海上行走的海员,不出海之后就变得无所事事了。而许多想要成为海员的人,却是因为毫无出海经验,难以立马胜任船上的工作。这就导致了许多新加入出海的船队,拼命的从其他船队挖人,搞的各个船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紧张。”

    李宽这是给自己送功劳,淳于难怎么可能反对?

    看看观狮山书院如今在大唐、在长安城的影响力,如果登州海事学院能够达到观狮山书院一半的规模和影响力,那么给登州带来的好处就让人笑得睡觉都睡不着了。

    而淳于家的根就在登州,这里发展的越好,也就意味着淳于家的发展也会越好。

    “这样吧,登州海事学院你可以分成几个学科,包括船舶的驾驶、海图的绘制、船舶的建造和船舶的设计,除此之外,你们可以跟市舶水师合作,研究海战的战术。等到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你再让海事学院把各个学科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出更多的学科出来。

    短时间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更多的海员,让大唐各家赵造船作坊修建的船只,不至于因为没有人驾驶和停在码头上面。”

    大唐如今已经形成了登州、明州、泉州和广州四大造船基地,再加上其他一些州县的造船作坊,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十艘海船下水。

    而伴随着各个造船作坊规模的扩大,船只下水的速度还会进一步的加快。

    这个时候,数量的海员就成为大唐向大海进军的一个瓶颈了。

    李宽让淳于难好好的搞登州海事学院,首要目的就是解决这个瓶颈。

    “楚王殿下请放心,下官一定按照您的吩咐,把登州海事学院开办好!”

    淳于难虽然没有完全理解海事学院对大唐的重要意义,但是李宽在乎这个事情,他只要知道这个就足够了。

    接下来,两人在谈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这次见面就算是结束了。

    之后的几天,都是李宽自己带着程静雯和武媚娘在登州各处转悠。

    “王爷,这是我们造船作坊按照您提供的方案制作的最新飞剪船,上个月刚刚下水,如今在进行各项测试。一旦型号确定,我们新的船坞之中,就会一口气同时修建八艘新式飞剪船,让登州到蒲罗中的航海时间,直接缩短到两个月,甚至是一个多月。”

    既然来到了登州,李宽要到自家的造船作坊转一转。

    作为大唐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造船作坊,这里有超过五千名帮工日夜不休的劳作,为大唐修建一艘又一艘的海船。

    考虑到大唐今后需要经常从海外运输各种物资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