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地安置在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而兵团的将士,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卒,也获得了超过六个奴仆女人的赏赐,还有几百亩的土地,简直就是一日之间,实现了阶层跃变啊。”

    平壤和辽东、汉城之间,每日都有飞鸽传书来回。

    彼此之间的消息传输,其实一点也不慢。

    因为飞鸽传书的崛起,鸽子在大唐的地位都上升了不少。

    原本冷门的不能再冷的养鸽人,更是身价大涨,不少人都进入了公务员的队伍之中。

    “这几个月,我也在不断的研究东北的舆图。楚王殿下选择在辽东城附近设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还真是个好主意。船只通过辽河,可以直接连通辽东城和登州,不管是辽东的物产,还是大唐的东西,都可以轻易的在两地来往。听说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果能够种植大量的稻米的话,肯定可以利用稻米换取更多的辽东特产,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辽东种地。”

    淳于难好歹是登州刺史,不会简单的把种地的都理解成穷人。

    一家几百亩地,如果每一亩地都能真正的种植起来,那么这些农户就已经蜕变成小地主了。

    当初淳于家,也就是从这么一个有着几百亩水田的小地主起家的呢。

    “嗯,使君,我觉得淳于家可以加大进军辽东的力度。以前的海贸,因为我们的反应比较慢,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是辽东不一样,如果通过陆路通往辽东,哪怕是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成,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少,关键是运输的货物还不会多。

    但是,我们从登州出发,使用大海船运输货物到辽河口,嗯,听说东海渔业准备在辽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以转运辽东出来的货物。到时候需要的运输时间,肯定会大大的减少,并且船只的运输量,远远地超过马车,成本也会低很多。”

    淳于博的前途,是完全跟淳于家绑在了一起。

    这一次高句丽之行,他其实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但是所见所闻,却是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回来的船上,他也一直思考着怎么让淳于家在这一场变化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现在有了思路,他立马就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分享。

    “嗯,把辽东作为发展重心,这个方向还是没有错的。不过,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不只有我们淳于家。我可是从大唐日报上看到了,长安城很多商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特别是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很多都在辽东城开始修建作坊了。”

    淳于难发现自己的动作还是慢了。

    要不是今年淳于博这么跟他建议,他估计还在犹豫之中呢。

    毕竟,报纸上看到的是报纸上看到的,跟自己身边的人亲自讲述的还是有区别的。

    就比如后世的炒股,网上大家说股市有多么火热,你不见得会进去。

    但是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入场了,每天都在讨论着这只股票今天涨了多少,那只股票前景多好。

    那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忍住不进场的吧?

    特别是之前曾经开过户,但是曾经吃过亏的人。

    “辽东那么大,哪怕是长安城很多人已经心动了,我们现在动起来也是没问题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登州的优势,是很多地方比不上的。就像是那个木材生意,不管是怎样的巨木,在辽东都不值钱,但是到了登州,一根可以造船的上等木头,卖上几十甚至上百贯钱都是很正常的。”

    淳于博今天这么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邀功,自然也是做了几分功课的。

    这一次前往高句丽的登州商队,基本上囊括了登州主要的商家,要了解什么信息都很容易。

    甚至有些商家,直接在船上就已经达成了今后的合作意向,准备一起进军辽东。

    毕竟,辽东以后的机会很多,可不是只有淳于博能够看出来。

    单单那些什么都不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楚王府各个作坊行动的商家,就能让辽东的商业跨上几个新台阶。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你先回来休息一个月,我们具体商量一下要在辽东发展什么业务,然后再辛苦你一趟,亲自往辽东城跑一趟!”

    淳于博看着码头上越发热闹的场面,心中也有了决断。

    只要跟随着楚王殿下得步伐,一直偏安一隅的淳于家,也是有可能走进大唐的权利中心的。

    自己家族数百年没有实现的目的,很可能在自己手中完成。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种事情,绝对是值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家国天下的说法呢?

 第790章 新一轮的出海热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账下的将士,基本上都跟着李宽从辽东走陆路回大唐了。

    剩下的也被安排在汉城、平壤等新设的驻地或者鸭绿江、辽河出海口新设的港口,准备今后彻底将渤海湾变成大唐的内海。

    这么一来,反倒是让随军的商家回登州的场景,变得更加热烈了几分。

    因为主角不在,他们就成为了今日的主角。

    何余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背井离乡来到登州讨生活的他,在上识字班的地方认识了杨三娘。

    两人眉来眼去的就看对眼了,之后杨三娘的弟弟杨七娃出海回来,杨家的日子一下子就上了好几个台阶,连带着何余生的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

    虽然何余生不是吃软饭的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人生的第一个跃变,跟杨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着一个杂货铺子的他,由于有着杨七娃的关系,总是能够进到各种各样的货物。

    甚至是南洋来的香料,他那里都有一些。

    至于登州出产的盐巴、咸鱼、鲸鱼肉干、鲸油蜡烛,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杂货铺子更多的是售卖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

    靠着杨七娃资助的这个杂货铺子,何余生和杨三娘的小日子过得倒还算安稳。

    不过,大富大贵肯定也是指不上了。

    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何余生,自然不希望一辈子就守着一个杂货铺过日子。

    这一点,华夏大地的百姓跟倭国,乃至欧洲那边的很不一样。

    在华夏,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认命。

    但是在倭国,情况却是有所不同。

    哪怕是到了后世,许多人家的产业,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果这个产业是规模庞大的企业,那么这事肯定很正常。

    偏偏很多都是一些小作坊,甚至连小作坊也谈不上,只不过是个制作豆腐或者打铁或者杂货铺之类的不起眼的“产业”。

    这种行为,在华夏是完全没有市场的。

    不说很多富二代们连父亲的大企业都不愿意去继承,更不用说这种“上不得门面”的产业了。

    所以,当李宽从登州出发,号召商家跟着大军前往高句丽的时候,何余生动了!

    他把杂货铺子里头所有的东西都装上了船,还去大唐皇家钱庄登州分号借了一大笔钱财。

    嗯,以他的身家来看,算是一大笔钱财。

    毕竟,五百贯钱对于他来说,如果不是因为钱庄的人知道他有个妻弟在东海渔业混的不错,是借不出来的。

    “余生,这里,我们在这里!”

    等到码头上的热闹气氛稍微消散一些的时候,何余生才从船上下来。

    毕竟,船只不是他的,肯定要优先船主自己的东西。

    “三娘,我回来了!”

    刚刚下船就看到了自家婆娘,何余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趟出海,可谓是无惊无险,最开始的担忧全部都白费了。

    “我看看!”

    当何余生站在杨三娘面前的时候,她围着转了一圈? 确定自己的丈夫没有受伤之后? 心中一颗才算是落了地。

    “没有受伤就好!”

    对于杨三娘来说? 何余生有没有挣到钱是次要的,人是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三娘,走? 我们回家!先去雇佣一辆马车? 明天再来码头搬运东西? 今天估计是轮不到我了。”

    何余生随身背着一个简易的包裹? 拉着自己婆娘的手臂? 激动的就要往家里走。

    当然,出去太长时间了,遵规守纪的何余生? 难免心中也在蠢蠢欲动。

    但是,更多的是心中那些喜悦和激动? 需要找一个人分享。

    毕竟,在船上的时候? 总不能到处跟人吹嘘自己发现了多少商机,挣了多少钱。

    没有几个人会这么干。

    “呼!”

    一阵运动之后,何余生心满意足的开始讲述起自己这一趟的经历。

    “六千贯?这这么多银票?”

    杨三娘突然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也不顾浑身疲惫,激动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对于一个月也就挣两三贯钱的杂货铺子来说,六千贯实在是一个天数字。

    杨三娘从来没有想到自家有一天能够挣到这么多的钱。

    当初自己的弟弟那么辛辛苦苦的出海去倭国,也没有分到这么多的奖励啊。

    “余生,你你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吧?高句丽虽然跟登州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做了坏事的话,最终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杨三娘很是担心的看着何余生。

    “楚王殿下号召大家去高句丽,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跟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麾下的将士身后,哪敢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啊!”

    杨三娘的反应让何余生很有成就感。

    虽然何余生也知道相思淳于家等大商家,在这一次的高句丽之行当中,挣的钱财是自己的几十倍,几百倍,但是他并不羡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着他对今后就没有想法了。

    相反的,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规划好自己今后的安排了。

    “那怎么能够挣这么多钱呢?你只不过是带着杂货铺子里头的一些货物去了高句丽而已,那里兵荒马乱的,你那些东西也卖不起价钱啊。”

    “话可不像你这么说!高句丽虽然兵荒马乱,但是局势其实一直都在楚王殿下的掌控之中。再说了,我们这一次有上百艘商船跟在大军后面,单单各家的掌柜、伙计和护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这么多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高句丽越乱,他们就越不敢随意下船。这么一来,我就干脆在船上开起了杂货铺子。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售价也不算很夸张,但是没一会我就发现不对劲了,所以立马开始提价。

    像是一块普通的小茶砖,刚开始是卖几十钱,后面提到一百、两百,一个银币,居然一会就卖光了。特别是大军在大同江上游弋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卖的非常好。等到顺利攻下平壤之后,就更不用提了。我们那杂货铺子的货物,原本的价值顶多就是一百来贯,但是生生的卖了一千多贯钱。”

    何余生觉得自己当初眼光还是不够好啊。

    要不然直接多带一些杂货铺子的东西出发,哪怕是什么不做,单单在船上开杂货铺子,也能挣到大量的钱财。

    插一句, 手机都支持!

    “一千多贯钱?这么多?”

    利润率超过百分之一千,这个事情已经超过了杨三娘的想象。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