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如你所愿,只要大唐按照这个力度扶持教育发展,二十年后,朝中科举出生的官员有望跟其他入仕的持平。”

    “嗯?二十年后也只是持平?”

    李世民愣了一下。

    这个速度,也太慢了吧。

    “教育是一个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情,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再说了,哪怕是教育普及率上升了,科举士子进入官场,必定是有一个升迁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身居高位。

    世家子弟作为他们的上司,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打压动作,所以我说的二十年达到一半,其实已经是比较乐观的分析,并且还是主要指的是中下层官员。”

    “这样啊!”

    李世民有点失望,不过又觉得这才是真实的。

    简单的发展教育就能直接打垮世家,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官场上的事情,所有的东西最终终归是要有人去做的。如果做事的人都是科举出生,或者是各个书院的学员,那么世家的影响力,慢慢的还是会下降到一个可控的程度。陛下需要的是掌控世家,让他们成为大唐的一份子,而不是要毁灭世家。”

    在大唐待了这么多年,李宽发现世家跟大唐,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一味地打压或者消灭,最终损害的是大唐的国本。

    如果能够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把世家的影响力控制到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程度,其实就已经很理想了。

    扶持科举,发展书院,都是为了扶持一个新的势力。

    同样的,发展商业,也是为了让一个新的阶层站起来,让他们在大唐这个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说的也是,只是朕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李宽:

    这话,不敢接啊。

 第669章 世家的应对方法

    朝廷准备设立大唐师范学院,并且划拨一成赋税收入作为教育经费。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郑兄,这事你怎么看?”

    王杰了解到李宽向李世民提议设立教育部,大力推广各州府的教育的时候,就约上了郑海、崔庆、卢宣几个。

    很显然,朝廷如果真的按照李宽的提议去做了的话,寒门子弟以及普通百姓参与到科举的可能性将大大的提高。

    如果未来再配合科举制度的改革,世家要再想垄断朝廷的各级官员职位,就变得很难很难了。

    “王兄,楚王殿下这是阳谋。让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进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举之中,这个观点,你是没有办法直接反对的。”

    郑海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

    虽然这事也让他很是担忧,不过脸上却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郑兄说的对,楚王殿下现在施展的是阳谋,人家光明正大的告诉大家,朝廷下一步准备要干什么了。如果是十几年前,要这么大规模的推广教育,户部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财。但是我听说今年赋税的收入又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几,相当于朝廷明年凭空多了几百万贯可以活用的钱财了。”

    崔庆的话,让大家听了有点丧气。

    有钱有人有势,这个政策,怎么去反对?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够成功实施的说,指不定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让楚王殿下吃一个闷头亏。”

    一旁的卢宣,一开口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无他,这话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

    王杰:“卢兄,洗耳恭听!”

    郑海:“哦,卢兄有什么高见?”

    崔庆:“莫非卢兄有办法影响楚王殿下?”

    卢宣笑了笑,道:“教育的推广,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我们几个家族来说,其实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要看这个推广的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如果各个州府的学员都是我们几大家族的人在控制,那么这些学员其实就变相的成为各家的外围子弟,说不准还能进一步掌控朝政呢。但是,如果这个教育推广完全掌握在楚王殿下手中,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卢宣这话暗示的很明白,就是要让大家一起联合起来掌控各州府的书院。

    教书育人,如果教书的人都是几大世家的子弟、门生,那么教出来的弟子,岂不是都是几大世家的?

    五姓七望,将会彻底成为大唐最顶级的存在。

    “要是能够把各州府的书院掌控起来,自然是好的。但是除了我们几个家族所在的州府,其他地方我们要完全掌握一个书院,难度很大啊。名不正言不顺的,楚王殿下怎么可能让我们那么容易得逞?”

    崔庆没有被卢宣的话给冲昏头脑。

    他可是在李宽手中吃过不少亏的,不认为李宽有那么好拿捏。

    “崔兄,家师孔颖达乃是国子监祭酒,里面有监生近万人,几乎都是世家勋贵子弟;国子监本身就承担了一大部分的教育管理功能,如果我们接着这个机会让国子监控制新成立的教育部,同时安排国子监的监生和教谕前往各州府组建学院的话,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就变得可能了。”

    卢宣觉得家族当初帮自己选择孔颖达作为老师,实在是太明智了。

    虽说孔颖达的经学造诣不是长安城最强的,但是有孔子第三十一世孙这个加成,他顺利的坐稳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成为长安城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要是由他出面抢夺教育部的各个位置的话,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卢兄可以试一试,不过我总觉得楚王殿下不会那么容易的让我们把这事给搅黄了的。”

    崔庆觉得李宽的操作,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行,那大家就都行动起来。楚王殿下这个提议,可是冲着我们世家的命根子去的,陛下虽然故作姿态的说要再检讨,其实最终肯定是会顺利通过的,大家可不要再观望了。”

    王杰跟李宽的仇恨就不用说了,多少年前的老故事了。

    不过,每次提到李宽,哪怕是平时养气功夫很好的王杰,也忍不住骂上两句。

    伴随着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观狮山书院里头仍然还有一批学员在里头奋笔苦读。

    很快就要迎来贞观十六年的春闱了。

    如今,几个科的进士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名列前茅的有机会直接留在京城担任有品级的官员,可谓是一步登天。

    “许参军,下个月的春闱,是我们书院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且这一次,我们在明经科和进士科都有学员有希望中榜,很可能会是我们书院历年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呢。”

    刘界跟在许敬宗身后,在观狮山书院里头转悠。

    所有参加明年春闱的学员,都不会离开书院,而是会在教谕的带领下,进行最后的冲刺。

    临阵磨枪,至少还是能够起到一些心理安慰作用的。

    “明算科和明医科是我们的传统强项,我倒是不怎么担心;明法科每年的成绩也都比较稳定,不至于给书院丢人;现在我就期望这进士科和明经科里头,能够拿个状元回来,省的那帮人总说我们观狮山书院的经学院不行!”

    许敬宗如今是真把观狮山书院当成自己家了,满门心思的希望书院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书院变得越好,他的前途就会越光明。

    “楚王殿下的得意弟子亲自参加进士科,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希望冲击一下状元的。”

    刘界自然很清楚狄仁杰也报名了今年的进士科,并且还是冲着状元去的。

    “怀英的水平我自然是有信心的,只是状元这事,一半靠实力,还有一半得靠运气啊。”

    “朝廷现在越来越重视科举考试,对于出题、审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怀英有冲击状元的实力,运气也不会差的。”

    “希望如此,否则经学院每年的成绩都不如人意,里面的教谕估计都要被其他书院给挖走了。”

    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的一些教谕是从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里头招募的。

    有些甚至直接就是挖的观狮山书院的教谕。

    许敬宗对这个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第670章 观狮山书院的突破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在观狮山书院不犯错的情况下,不管是曲江书院还是渭水书院,想要追上它都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是后世的清北,其他的学校再怎么努力,想要成为超越它们的存在,都是非常困难,甚至说是不现实的。

    当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许敬宗也是清楚的。

    特别是现在知道长安城里至少还会有一所大唐师范学院,许敬宗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了几分。

    推广教育,兴建书院,是自家王爷支持的事情。

    到时候大唐师范学院哪怕是挖墙脚挖到了观狮山书院,许敬宗都不好说什么。

    “延族,这几天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楚王府别院,李宽看着许敬宗,心中思索着教育部的人员安排。

    虽然说吏部掌管着官员的任命,但是很多人员的安排,根本不可能是吏部尚书一个人说了算。

    教育部是李宽提出来的,如今李世民很显然是持支持的态度。

    这个时候,李宽的各种建议,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王爷,这可是贞观十五年最后一件大事了,属下自然是听说过的。我们观狮山书院是不是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如今七个学院,每个学员至少在学院里头学习三年,总学员数量看起来是已经达到一万人,但是因为有不少已经学满三年的学员继续留在学院里头,每年新进的学员只有不到三千人。”

    许敬宗想着怎么才可以在这一轮的变革之中为观狮山书院谋利,为自己谋利。

    不说大唐师范学院,单单各道各州准备修建的师范学院,许敬宗就估计不会少于十所。

    到时候绝对会从观狮山书院招募一些教谕。

    虽然对于观狮山书院的毕业学员及教谕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对于许敬宗这个负责人来说,就不见得了。

    所以他觉得不如干脆扩大观狮山书院规模,这样书院自己对教谕的需求也会变大,离开的人员就会相应的变少。

    “书院的规模肯定是要扩大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扩大。这样吧,现在正常的进学时间是三年,但是三年时间能够学到的东西,也比较有限。各个学院现在也不断的设立一些研究所,那我们就干脆在书院里头增设一个研究生院,学制两年,顺利毕业后颁发硕士凭;之后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我们还可以再设立一个博士凭供硕士毕业后还想留在学院继续学习的学员,学制也是两年,这样一来,学员要拿到博士学位,就需要七年的时间。并且,硕士和博士的学员,我们可以重新提供机会,面向整个大唐的书院学员进行招募。”

    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观狮山书院的运作已经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李宽觉得是时候给它来一点突破了。

    大唐要发展工业,对各种科研型人才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多,观狮山书院要成为大唐乃至全球最有名的书院,自然是要走在前头。

    “硕士?硕彦名流,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用硕士来形容学士之后的学员,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