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本上都会去到我们府上的棉布铺子。”

    王富贵简单的将情况进行了说明。

    观狮山书院化学实验室研制出来的颜料配方,已经在染色作坊里头大规模的使用了。

    这是楚王府的棉布能够在这么多棉布里头走出独立行情的最重要原因。

    “是因为用了怀英他们的化学实验室的颜料的原因吗?”

    “是的,娘娘,要是没有这化学实验室,我们的棉布铺子,至少要少挣九成的钱。哪像是现在,我们卖一匹布,挣的钱顶得上人家好几匹布。虽然我们铺子里售卖的棉布只占据了市面上的两成左右,但是却是拿走了棉布市场八成的利润呢。”

    王富贵很是自豪的说道。

    虽然因为武媚娘的到来,让王富贵负责的产业比以前变少了。

    但是他却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毕竟,武媚娘可是李宽的侧妃,是自己的东家啊。

    他脑子又没有进水,要跟武媚娘抢班夺权。

    “就这样简单的多了一道染色工序,就拿走了八成的利润?”

    “只多不少!我们的彩色棉布的售价至少比其他家贵了五成,但是成本其实相差无几。长安城中,羡慕嫉妒恨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呢。”

    “王爷说过,不遭人妒是庸才!”

    武媚娘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第613章 一个新行业的诞生

    伴随着一股从北方草原而来的冷空气,朔州城的气温快速的下降,很快就有了初冬的感觉。

    许多人家已经开始穿上了羊毛衣,抵御着寒冷。

    “老吴,这么早就出门干活啊?”

    朔州城中,吴华彬背着一身独特的行头,走在巷子里。

    他是朔州城的老人了,曾经作为府兵参加过一些战斗,可惜腿给弄伤了。

    早年间,这种受伤的府兵,命运是最悲惨的。

    虽然朝廷也给一些抚恤,但是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腿脚不是很方便的他,根本就没有办法下地干活。

    哪怕是真的去干活,效率也远远比不上他人。

    所以,哪怕是去年朝廷公布了很优惠的土地政策,他也没有出城去开垦棉田。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嗯,昨天约好了几家主家,今天要过去帮他们把棉被弹好,要是去的晚了,就忙不完了。”

    吴华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虽然布满皱纹的脸上,这笑容跟帅什么的不沾边,却是让人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期待。

    一张特制的弯弹弓,一张造型独特的磨盘,还有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这就是吴华彬全部的行头。

    看似很简单,最近一个月却是在朔州城随处可见。

    当初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找到吴华彬,主动要教授他这么手艺的时候,他还以为是碰到了骗子。

    不过想着自己家穷的只剩下空气了,根本就不怕被骗,吴华彬就跟着学了。

    作为第一批弹棉花的手艺人,吴华彬迅速的从中感受到了好处。

    “我二姐家的二娘子过阵子出嫁,记得腾出半天时间出来,帮我也弹一床棉被哈。”

    看着吴华彬一瘸一拐的往外走去,邻居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喊了一句。

    “没问题,过几天就给你弹!”

    “嘭!嘭!嘭!”

    当温光走在朔州城外的一处村落的时候,远远的就听到了村子中央传来了一阵有规律的奇特声音。

    自从棉花采摘完毕之后,温光总算是闲了下来,有空在朔州各处走一走。

    如今的朔州城,也算是今非昔比,已经是河东道仅次于晋阳的繁华之处。

    哪怕是朔州城外的村落,也是人声鼎沸,一排热闹的景象。

    这些村民,如果种了棉花,那么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翻了一番,甚至两番。

    哪怕是没有种棉花,单单去到城里的作坊里头帮工,也能比往年多挣不少。

    “温兄,前面围了不少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

    石明这一次来到朔州城,一方面是公事,来学习了解朔州棉花推广的经验;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公费旅游了,顺便找观狮山书院的同窗叙叙旧。

    反正忻州离朔州也不算远,有公共马车连接两地,出行倒是很方便。

    “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温光也有点好奇,为何前方传来“嘭嘭嘭”的声音。

    “这些都是脱了棉籽的棉花,他们似乎在加工什么?”

    两人快步来到人群之中,看到一名汉子拿着一张大弓一样的东西,在那里不断的拨弄着弓弦,发出阵阵奇特的声音。

    “石兄,之前我看到各家的棉花采摘完毕之后,都是卖给脱籽作坊进行脱籽,然后在送到棉纱作坊进行加工。虽然也有个别人家自己用手挑去棉籽,然后填充到被褥里头用来取暖的,但是像今天这样的东西,还真没有见过。”

    温光也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两位郎君,你们是刚到朔州吧?这弹棉花,可是最近半个月刚刚兴起的,只要买个六七斤脱好了棉籽的棉花,再出点钱请弹棉郎帮忙加工,半天时间这些棉花就能变成一床暖和的棉被咧。”

    温光和石明的对话落在周围人的耳中,立马就有人热情的给予了解释。

    “棉花还能这么用?这弹棉郎实在是聪明,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

    石明眼前一亮,觉得到时候可以在忻州推广弹棉花。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贵人家,冬天都是需要暖和的被子来取暖。

    如今河东道的棉花大丰收,价格也不算特别的贵,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一床棉被了。

    “不敢当,这主意可不是我想出来的。说起来,这都是托了楚王殿下的福气,让曲星下凡的观狮山书院学员们来到朔州帮大家种植棉花,最近又有人来教授我们怎么弹棉花呢。”

    吴华彬虽然在忙活着,不过也注意到了人群中多了两个青年郎君。

    这两人他虽然不认识,但是跟当初给自己做培训的观狮山书院学员的风格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他也很热情的在一旁搭话。

    反正连续弹了十几天的棉花,他已经心灵手巧了。

    哪怕是一边说话一边干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观狮山书院的学员?”

    温光和石明对视了一眼。

    不过,很快的,他们也就理解了。

    格物学院的那帮人,隔三差五就会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出来。

    如今朔州大量的种植棉花,有人想办法把棉花给利用起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没错,就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教授我这门手艺的。看两位郎君的样子,似乎有点面生,莫非也是从观狮山书院而来?”

    人的气度,有的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能够感受出来。

    就像是一个倭国人和一个华夏人走在路上,大部华夏人都能区分出谁是自己的同胞。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

    当然,你要是让那些洋人去分辨,他们肯定觉得这两人不是一模一样吗?

    “没错,我们都是观狮山书院的。”

    自己的身份不是什么秘密,温光倒是很磊落的承认了。

    “两位郎君远道而来,要不要来我家喝杯水吧?”

    “犁子,来我们家吃犁子吧,就在旁边。”

    “两位郎君要是有空,可以来我们蒙学给大家上一堂课呢。”

    温光刚刚表明身份,周围还在看热闹的村民,立马就变了一副脸孔,纷纷热情的招呼着他们,搞得他们很是不习惯。

    什么时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居然有如此地位了?

    不过,这种感觉怎么很好呢!

 第614章 又是变废为宝

    朔州城南边,鳞次栉比的分布着上百家各种各样的作坊。

    得益于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大,这里已经自发的形成了一个棉花加工区。

    棉籽脱粒、棉线加工、棉布加工

    形形色色的作坊,在这里都能找到。

    长安城的各家勋贵的影子,几乎都出现在了这里。

    “掌柜的,刚刚有人来问,作坊里的那些棉籽,卖不卖?”

    长孙家的一处棉籽脱粒作坊里头,管事谨慎的来到掌柜面前。

    正常来说,棉籽算是作坊里的废料,怎么处理,根本就不需要请示掌柜。

    奈何今天来收购的人,管事恰好知道他是楚王府新开的作坊的伙计。

    这就要慎重了。

    长孙家跟楚王府不对付,这根本就是公开的秘密。

    “有人买棉籽?”

    掌柜的有点好奇的反问了一句。

    虽然这些棉籽是棉花的种子,但是如今朔州种了这么多棉花,根本就不缺少种子。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棉籽,如今都是废料。

    没有任何用处的废料。

    各家作坊往往直接用马车把这些棉籽拉倒郊外,找个荒地就倒在那里。

    如今有人主动上门收购,听话里的意思还是愿意花钱收购,这有点诡异啊?

    “是的,对方说了,一钱十斤,他们自己来作坊门口取。”

    “多少钱一斤倒是无所谓,反正都是废料,有人来收购,反倒是省了我们拉去郊外的麻烦。只是我很好奇,他们收购这棉籽用来干什么?”

    “掌柜的,楚王府的人做事,总是奇奇怪怪的。按理来说,哪怕是明年楚王府准备大幅扩大棉花种植,也不需要收购这么多棉籽啊。”

    管事的点出收购的人是楚王府的人,掌柜立马就不纠结了。

    不过,他虽然知道自己东家跟楚王府不对付,但是他个人倒是对楚王府没什么恶感。

    说的奇怪一点,要不是李宽在朔州这边推广棉花种植,他还没有机会成为一个作坊的掌柜呢。

    “他们要买,那就卖吧。反正我们留着也没有用。”

    朔州城外,一条河流缓缓的流向远方。

    在河边水流湍急之处,几座造型独特的大水车坐落其中。

    旁边是一处新建设的大院子。

    这里就是楚王府在朔州最新建设的作坊。

    说起来,楚王府在朔州的作坊数量还真不算多,规模也不算大。

    很多人以为李宽会借着掌握了棉花脱籽的独特技术,而垄断朔州的棉花脱籽业务。

    结果却是完全不是这样。

    一百贯钱一台脱籽机,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是对于各家勋贵来说,却是一点犹豫也没有,纷纷买下几台,建设了自家的脱籽作坊。

    这么一来,楚王府的脱籽作坊,不仅不是朔州城最大的,反而是规模靠后的了。

    不得不说,这是许多勋贵们感到奇怪的地方。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楚王府的主薄褚遂良亲自安排了人在城外建设了一座独特的作坊,谁也搞不懂这是干什么用的。

    “砰!”

    “砰!”

    褚遂良站在水车附近,看到大木锤在水车的带动下,不断的敲打着槽里面的东西。

    “褚主薄,附近的棉籽都已经被我们收购的差不多了,全部晒干了放在库房里头。今天是我们第一天开始加工,应该很快就会出油了。”

    胡银刚满脸堆笑的站在褚遂良身后,介绍着作坊里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