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常情况,这种级别的将领,是绝对不会轻易站队的。

    他们只要支持李世民,到时候不管是谁继承皇位,都是要拉拢他们这些老将。

    “阿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魏王殿下深受陛下宠爱,而太子殿下却是屡屡被大臣弹劾,心中自然是着急万分。要不是有长孙皇后的强烈支持,指不定陛下心中已经有另立魏王殿下为储君的意思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口,侯君集就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东宫和魏王府的争端,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但是当初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这种争端还没有那么的明显。

    并且,他不像是贺兰楚石这样长期待在李承乾身边,对于一些事情的把握,其实并没有那么准确。

    如今听自己女婿这么一说,才知道储君的争夺,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朝中大臣,大部分应该还是支持太子殿下的吧?毕竟他是大唐的嫡长子,不管是立嫡还是立长,储君之位都是他的。”

    “阿耶,如果是立贤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后院之中陷入了一股宁静之中。

    按理来说,嫡长子的继承属性,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人会质疑的。

    但是李世民自己这个榜样在那里,立长还是立贤,就变得似乎可以选择了。

    “太子殿下有流露出想见我的意思?”

    侯君集思索了好久,才问出这么一句话。

    “阿耶率领大军平定一国,却还让当今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太子殿下对此,自然心中有数。虽然今天他并没有让孩儿邀请阿耶,但是当初阿耶还在大牢之中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在孩儿面前表露出为阿耶抱不平的意思。”

    李承乾到底有没有邀请侯君集?

    这种事情,贺兰楚石自然不敢乱说。

    要不然,指不定到时候出了篓子,自己这个中间人就成为两边都不待见的人物了。

    “既然如此,那你今天就先去东宫之中探一探太子殿下的口气吧。如果他真的有意,那再另寻一个合适的时机,为父去见一见他。”

    含元殿中,朝会刚开始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见张亮轻咳两声之后,站了出来,“陛下,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微臣提议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御座上的李世民听到张亮这话,双眼猛地发亮。

    没有哪个帝王是没有封禅的想法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吞并六国,在始皇帝二十八年,东巡封禅泰山。

    之后又有汉武帝以盛世封禅泰山,光武帝以中兴汉室封禅。

    到了大唐,贞观五年正月的时候,赵郡王李孝恭等人就首次请求封禅,李世民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拒绝了。

    到了贞观五年年底,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再次上表请李世民封禅,还是被拒绝了。

    之后,群臣还不气馁,在贞观六年的时候继续提出请求。

    不用说,还是没有成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励精图治,正是人生最辉煌、头脑最清晰的时候。

    当然,这也不是说李世民就真的一点虚荣之星也没有。

    主要是这封禅,实在是件大事,说是劳民伤财也不为过。

    要是臣子一提出来,帝王就答应了。

    那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人家诸葛亮出山,还让刘备来了个三顾茅庐呢。

    李世民自然要几次推脱之后,才会答应。

    如今,他已经登基十五年,像是张亮这种比较会钻营的人,已经感受到李世民自身就有前往封禅的想法,所以就有了今天朝会上的那一出。

    “陛下治武功,远超历代帝王,微臣赞同郧国公的提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时之间,含元殿中好多大臣站出来符合。

    这种事情,很显然是讨李世民欢心的,朝中一大半的人估计都不会站出来反对。

    当然,总有人是例外的。

    “微臣不同意!如今关中各地,百姓固然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山东各地,烟火尚希,灌莽极目。封禅之举,劳师动众,规模浩大,劳民伤财在所难免,山东百姓不堪重负,指不定就闹出乱子。”

    魏征这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泼到了李世民头上。

    原本他都准备稍微再谦虚一下,然后就顺势答应了的。

    毕竟,大唐如今的国力,跟他登基的时候相比,着实上升了不知道几个台阶。

    客官的说,李世民已经有资格封禅了。

    “郑国公,你不不同意陛下去封禅,是因为陛下的功劳还不够吗?”

    张亮看到魏征站出来反对自己的提议,脸色有点难看。

    “够了!”

    魏征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张亮。

    “那你的意思是陛下的德行不够咯?”

    “陛下德行也够了!”

    魏征头再铁,也不会在这种问题上掉进坑里。

    “难不成你觉得天下还不安定?”

    “已经安定!”

    虽然大唐每年都还有各种战争,但是魏征倒也没有因为这个就否定如今的安定局面。

    “那郑国公你是认为庄稼没有丰收吗?”

    “有南洋水稻和曲辕犁,庄稼自然是丰收了!”

    “那郑国公你为何反对陛下前往泰山封禅?”

    含元殿中,一帮人看着张亮和魏征你来我往的在那里说话。

    气氛有点诡异。

    “郧国公莫非耳朵不好?老夫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了。山东各地,烟火尚希,灌莽极目。你让陛下这个时候前往泰山,合适吗?”

    魏征的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显然很多人都不接受的。

    一时之间,朝堂之中嗡嗡嗡的一片议论声。

    李世民看到这个场景,虽然有点失望,但是毕竟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

    “封禅之事,关系重大,后续再议吧。”

    殿中的房玄龄听李世民这么说,心中也升起了一股忧虑。

    很明显,李世民的这话已经暴露出了他内心的想法。

    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李世民的想法。

    自古以来,有哪个帝王是不想封禅的?

    但是,房玄龄的内心其实是跟魏征想的差不多的。

    封禅之事,太过劳民伤财。

    这可不是简单的李世民跑到泰山上面就完事了的。

    既然是彰显治武功,自然是要把规模搞得越大才越成功。

    不仅朝中大臣要跟着去过,番邦属国也都是要派人出席,零零散散的人员和护卫,至少是十几万人出动。

    而在后勤保障比较薄弱的古代,要保证十几万人出行的需求,往往还要好几个十几万的民夫相配套。

    这么一来,动静可就真的大了。

    长安城中,如今很多作坊都是人手紧张呢。

    无边无际的草原,在阵阵春风吹过之后,变成一片翠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被这朝阳一照,草原像是刷了一层金粉,在阵阵微风之中,掀起了一阵一阵金色的波浪。

    趁着春天到来,各色各样的野花纷纷争相斗艳。

    这里一丛,那里一片的沐浴在朝阳之下。

    小蜜蜂在嗡嗡的飞翔,散落在散发着浓郁芳香的野花之中,采着花蜜。

    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不过,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从远处传来,这种宁静的画面被迅速打破。

    大唐在凉州和朔州的布局,自然不可能完全瞒过夷男。

    作为北方草原最大的一个汗国,薛延陀在凉州也好,朔州也好,甚至是在长安城,都有自己的探子的。

    “父汗,如今大唐在凉州的兵力并不强大,一旦我们先下手,不仅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还能获得大量的财富。”

    拔灼站在夷男面前,述说着自己的见解。

    虽然夷男已经派人去各个部落着急人马,准备出其不意的出兵凉州。

    但是,他的内心其实也是充满犹豫的。

    夷男能够坐稳薛延陀可汗的位置,自然也是有几分眼光的。

    如今大唐与薛延陀之间的差距,他自然也很清楚。

    打,其实是打不过的。

    不打,以后可能更打不过了。

    所以拔灼建议攻打凉州,然后立马遁入草原的计谋,他其实也是认可的。

    不过,认可归认可,要主动攻打大唐的州府,他还是有几分犹豫的。

    踏出了这一步,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这可不想当初自己攻打东突厥那样,大唐只是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来。

    “大军出征,必定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借口。要不然到时候那么多部落首领聚在牙帐,有些人不一定有胆量再去入侵大唐。”

    夷男对于薛延陀如今的局面也是比较清楚的。

    自己的号召力远远没有当年联合大唐击败东突厥的时候那么高。

    “父汗,这个其实不难。凉州那些唐人商家,用廉价的货物换取牧民们大量的牛羊,还以次充好,坑蒙拐骗,靠近凉州的部落应该最有发言权了。

    我们就用这个理由来说服大家,这样也相当于把我们跟大唐的冲突局限在了商人身上,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当然,最主要的是各部首领都知道凉州这几年是富的流油。只要去那里走一遭,大家好几年都不用担心吃穿了。”

    拔灼打的好算盘,想着捞一把,又不跟大唐爆发全面战争。

    不过,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意事啊。

    “行吧,只能这样先试一试了。”

 第546章 阅兵的准备

    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已经成立半年了。

    如今第一期的学员已经过了三个月的特殊训练,开始进入正常的上课生涯。

    “药师,我家二郎一直想要跟你学习兵法,这么多年都没有如意。没想到在这军事学院里头,却是可以整天聆听你的教诲,啧啧,这操作,也就我那女婿能够折腾出来啊。”

    程咬金跟李靖刚刚上完课,一起中途歇息的时候闲聊着。

    作为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各个科目的教谕基本上都是十二卫的将领,让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

    而第一批的学员也是从各卫以及勋贵子弟中招录的优秀人员。

    像是程处亮,他如今就在骑兵科里进修。

    “人家楚王殿下想出开设军事学院的主意,跟你有什么关系?”

    李靖跟程咬金也是熟悉的很,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客气。

    “嘿嘿,那是我女婿啊。”

    李靖:

    “药师,你这什么表情?难不成你觉得这个军事学院不好?如今长安城中,大家都在想着法子往这里塞人呢。”

    “我哪只嘴说过军事学院不好了?”

    听程咬金这么一说,李靖又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别的国公、将军,都将家中适龄的子侄送到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可是自己两个儿子却是

    闹心!

    “昨天陛下让兵部组织的什么阅兵仪式,你有什么看法?”

    程咬金不再刺激李靖,而是转到了正事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