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卖鱼的,给我来一条鲫鱼!”

    “好嘞,收您两钱!”

    “给我也来一条草鱼吧,是三钱一只吧?”

    “是的,我给您放这桶里是吧。”

    没几天时间,长安城的活鱼价格就直线下跌。

    到了现在,稻草鱼完全就是论条卖了。

    反正楚王府的佃户们贩卖的稻草鱼,大小基本很接近,毕竟是同样大小的鱼苗开始养的,养殖的环境又非常相似,所以每条鱼的大小很接近。

    为了方便,干脆就论条卖了。

    活的鲫鱼两钱一只,死的一钱一只。

    活的草鱼三钱一只,死的也是一钱一只。

    不过,有了输气机构的独轮车,死的鱼很少。

    少数几个倒霉蛋,傻乎乎的将独轮车停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开始卖鱼,然后发现没多久就死了一大片,慢慢的也都反应过来了。

    那车轮和木桶相连的那个东西,总是在水里搞出泡泡来,应该是很有用处的。

    这个秘密,就这么光天化日的出现在说有人面前,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的告诉外人。

    “王爷,我们的鱼还不卖吗?”

    楚王府别院之中,武媚娘有点困惑的询问李宽。

    别看现在长安城里到处都是卖鱼的农夫,其实楚王府才是最大的鱼贩子。

    几千亩水稻是养殖了鱼的,而这里面又有一半是归属于楚王府的。

    每亩地里算一千只鱼,这就有差不多两百万只鱼。

    长安城的总人口才一百多万,这两百多万只鱼放在地里不卖,难怪武媚娘有点着急。

 第392章 这个李宽为何每次都要搞点事情出来

    “媚娘,不用着急,这两百万条鱼,看起来很多,其实也没有多少,再说了,虽然水稻已经收割了,但是十天半月的,不把鱼捞出来,也没有关系。”

    李宽并没有指望自己通过这些鱼来挣什么钱,所以都是让佃户们先把他们的鱼拿到城里卖,自家的后面再说。

    推广水稻鱼,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让水稻种植能够更加容易的得到普及。

    当然,为大唐百姓提供更多的肉类选择,也算是一个间接的成果。

    但是,除了对长安这种人口密集,又有水路经过的城市比较有意义,其他的地方其实意义不大。

    比如江南很多州县,本来就是水网密布,不缺鱼。

    再比如河北各州,不适合水稻种植,水稻鱼就是一个伪命题了。

    “可是,终究还是要把它们给卖出去的呀,府上大家天天吃鱼,也吃不了那么多鱼。”

    武媚娘嘟囔着小嘴,不理解李宽怎么就如此淡定呢。

    “实在吃不了,那就便宜卖。三钱一条没人要,我们就卖一钱。”

    “啊?又是一钱啊?”

    武媚娘立马就想到了当初李宽在登州府一钱一斤卖大黄鱼,然后之前一钱一斤卖菘菜的情景。

    如今更是变成一钱一条鱼。

    这是要让其他养鱼的农户哭晕在地里啊。

    “媚娘,我们养这鱼,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跟着楚王府的建议种植农作物,收获会很大。哪怕是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很美好,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们就算是成功了。”

    李宽想到了地里面已经种植了的几十亩棉花,过个两年,就到了开始大规模推广的时候了。

    水稻好歹是大家听说过的庄稼,但是这棉花是什么?

    到时候有哪个农夫敢去种植?

    这是李宽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如果让长安城乃至关中道的农户都见识到楚王府推广的各种新式农作物,能够有很好的收成,那么到时候棉花种植推广的难度,一定会降低很多。

    至少在长安城周边是这样,虽然这里不是最佳的棉花种植地。

    如今,李宽建议朝廷把云中都督府的突厥人内迁到江南道和山南道,到时候再让关中一些人口密集的州县的百姓迁移到云中都督府,每个人都分配个十几亩地,种上棉花。

    不需要十年,云中都督府就能够真正成为大唐治下的地盘。

    终归是要有足够的汉人,边疆才能稳固啊。

    这个想法,李宽暂时不想跟武媚娘细说。

    “如果这样的话,其实目的已经基本到达了呀。这几年,关中道种植新式菘菜的人就很多,有不少地方也有农户在种茶,农户们对楚王府的信任就更加强了。”

    “不,还不够,菘菜也好,茶叶也好,终究还不是大规模的种植,你看到那棉花没有?本王可是说过了,这是要替代麻布而存在的东西,到时候的种植面积,没有个几百万亩,怎么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说到任务,李宽突然想起了好久没有动静的破系统了,不由得去看了一下那个修建一万里水泥路的任务到底完成了多少。

    “系统,这水泥路修建了多少了?”

    不过,脑海中的这个问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这个系统不会是坏了吧?

    叮!

    一个面板出现了,921410000。

    李宽愣了一下,然后心中一喜。

    不用说,这个9204肯定是已经完成的水泥路长度了

    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是快要完成了。

    “王爷,王爷!”

    武媚娘脸色有点娇羞,不过很快的就变成委屈了。

    刚开始,李宽愣愣的在那里盯着自己,她还以为今天李宽今天总算是对自己有了别样的心思,心中暗暗窃喜,没有枉费自己今天早上花了半个时辰来打扮。

    结果,等了好一会,她问了李宽好几句话,都没有得到回答,才发现李宽原来是走神了!

    走神了!

    武媚娘的心中一股委屈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自己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站在他面前,王爷居然发呆走神了!

    这是完全把自己当做空气啊。

    “啊?啊怎么啦?”

    李宽被武媚娘轻摇着胳膊,才从系统中回过神来。

    “没什么!”

    看到李宽这个样子,武媚娘不想说话了。

    “媚娘,本王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八百里水泥路,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八百里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李宽刚刚思考了一下,这个系统对一万里水泥路这个要求,似乎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你将一条宽一百步的官道修建成水泥路,一里长还是算一里长。

    你讲一条宽只有四五步的道路修建成水泥路,一里长应该也还是算一里长。

    要不然,大唐在建的那几条官道,哪怕是全部完工了,也还不到九千里。

    但是,如果加上各地修建的一些杂七杂八的道路,这个数量就很可能差不多了。

    所以李宽突然觉得自己完全有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把这个任务给完成了。

    任务没有完成,系统的积分也基本上要用光了,除了留下一点积分用来特殊情况下兑换药品之类的东西,这个系统真的要成为一个鸡肋了。

    “王爷,这修路架桥,可是积善的好做法。可是王爷积的善太多了,就不怕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忌惮吗?”

    周围没有什么外人,武媚娘倒是很直接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虽然李宽是已经过继了的皇子,皇位基本上跟他无缘。

    但是,李承乾和李泰会这么想吗?

    也许以前会,但是三番五次的拉拢都没有成功,难保人家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啊。

    自古以来,牵扯到皇位继承的事情,都是血雨腥风。

    武媚娘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想有什么意外。

    “本王确实不需要太多的名气了,不过,可以换一个名义啊,楚王太妃娘娘马上就要六十大寿了,以她的名义来施善事,岂不是正好?”

    李宽越想越觉得秒。

    这个六十大寿的寿礼,他还没有想好要送什么的,要是以她的名义做点善事,说不准比送什么礼物都好呢。

    “如果这样的话,王爷只要把城外各个乡村之间的黄泥路改建成水泥路,基本上就够了,时间也不需要多少。”

    武媚娘脑子转的很快。

    要想最快速度的修建水泥路,最好不要离长安太远。

    又要让楚王太妃感受到百姓的爱戴,那最好就是能够让百姓受到恩惠。

    对于长安城周边的各个村落来说,要是没有李宽这一出想法,至少还要再过一千多年,他们才能享受到水泥路呢。

    “行,那这事就交给你来办,越快越好。这些所有参与了水泥路修建的村民,没人每天发两条鱼,再包一日三餐的吃食。”

    李宽这也算是变相的以工代赈了。

    不管是哪个朝代,这种修建村落之间的道路,村民们都是需要出工出力的。

    哪怕是一千多年以后农村,村子里铺设水泥路,每家每户都要出工的。

    不出也行,给钱就行。

    至于工钱,那是没有的。

    “王爷,你放心,左右不过是八百里的乡村小路,如今农忙时节又即将过去,顶多一个月时间,一定可以完成八百里水泥路的修建。”

    武媚娘对各种情况都很了解,李宽能把这个事情交给自己,她还是很开心的。

    杜府。

    杜构脸色苍白的坐在堂中,听着府上管家的汇报。

    “真的已经一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了?”

    “郎君,那帮田舍奴,鲜活的大草鱼和大鲫鱼,现在都是一钱一只,随便挑随便选,这价格,老奴从来没有见过啊。”

    一钱一只鱼?

    杜构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这养鱼也是需要成本的,不说占用上好的水田挖池塘,就是那鱼苗也好,鱼食也好,都是需要花费人力物力的。

    自家的池塘里的鱼要想挣钱,至少两三钱一斤是需要的。

    如今一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岂不是要血亏?

    “大哥,实在卖不去处,我们就等等再说。那些田舍奴的稻草鱼都是水田里养殖的,着急着卖出去,才搞的那么低的价格。等到他们卖完了,长安城里的鱼价终究是会上来的。”

    杜荷眼光有点躲闪,不敢看自己的大哥。

    最近一个月,自家可是刚刚新开挖了上百亩的鱼池,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如今水田也被破坏了,鱼池是继续养鱼还是填回泥土呢?

    为了这些鱼池,自家可是已经花费了上千贯钱了呢。

    真要是白折腾一招,那么前几个月挣的钱全部赔进去了不说,还得倒贴啊。

    这这可如何是好。

    都说风水轮流转,可是这也转的太快了吧?

    “二弟,水稻鱼的养殖居然如此成功,那些田舍奴明年肯定会继续养殖啊。并且,他们可以把一些卖不出去的鱼先放在池塘里养着,慢慢的售卖。他们的养鱼没花钱,即使是一钱一只也是挣的,我们不一样啊。”

    杜构听了杜荷的建议,并不赞同。

    这鱼价,虽然是不可能永远一钱一斤这么便宜。

    但是要恢复到五钱一斤,那是不可能了。

    哪怕是三钱一斤,也很有难度。

    可如果鱼价一直这么低,自家的那些池塘,可就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不如跟着楚王府的佃户一样,种上水稻,养水稻鱼呢。

    “这个李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