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1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名的,于志宁对前往北美洲有了更多的信心。

    从长安城出发,去到北美洲的时间跟去到蒲罗中的时间,相差并不算很大。

    如今南洋已经是楚王府的地盘了,哪怕是东宫与长孙党联手了,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个格局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于志宁也想着要两手抓,一方面是从楚王府中抢夺现有海外领土的控制权。

    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要去发展海外的势力。

    “既然如此,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于师你负责吧。最好就是能够跟舅舅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更好的利用李耿的这个发现。”

    李治现在还是挺倚重于志宁的,自然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反对他。

    而长安城中,对于北美洲有期待的人,自然也不会是只有于志宁。

    ……

    “大哥,长安城的勋贵,如今在海外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我觉得我们杜家也不能例外。如今北美洲的新航线刚刚发现,如果我们尽快的行动起来,那么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北美洲那么大,陛下现在也开始册封各个宗室子弟到海外领土。

    我估计很快的陛下也会将一些海外的无主之地作为各个勋爵的封地。

    如果我们不尽快的行动起来,到时候在海外就没有我们杜家说话的地方了。”

    杜荷这一次非常的积极,想要鼓动自己大哥安排家中船队出海。

    之前,杜家把重心都是放在朔州那里的棉花种植,如今已经是大唐有数的棉花生产主。

    但是在海外的发展,却是一直都比较缓慢。

    原本杜荷也是不怎么在乎这些事情的,但是看到楚王府因为海外领土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强大,他就开始着急了。

    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是不想错过。

    毕竟,只有杜家更加强大了,他的日子才能过的更舒服。

    “我听说这段时间各个造船作坊的船只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后年去了。不仅给了钱财之后没有办法马上拿到货,价格也比去年上涨了不少。

    这个时候我们贸然花钱买船,到时候钱花出去了,但是事情却可能没有办成呢。”

    杜构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

    没办法,杜如晦走的早。

    作为杜家的族长,他要是太过激进,很可能杜家就已经分崩离析了。

    所以一直以来,他做事情都是很谨慎的。

    杜家会三番五次的错过海外发展的机会,也跟杜构谨慎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普通人要购买船只,现在自然是比较麻烦了。但是我们杜家如果想要买的话,还是有一些造船作坊愿意卖我们面子的。

    再说了,如今大家都出海,我们要是没有行动,陛下可能还以为我们杜家不支持向海外进军的策略呢。”

    杜荷这个说法,对杜构还是挺有触动的。

    大唐如今非常重视海外领土的发展,这个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没有把自己的行为跟支持不支持大唐的发展策略联系在一起。

    如今杜荷这么一说,他倒是有点担忧了起来。

    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你的步伐跟朝廷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会太美好。

    所以哪怕是做一做样子,杜构也觉得很有必要的。

    “行吧,既然你觉得去北美洲很有发展前途,那你就好好的谋划一下,回头我们再具体商量一下。”

    最终,杜构还是同意了杜荷的提议。

 第1402章 农学院的发展

    在连续几天阴暗的天气之后,长安城迎来了贞观二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不过街面上的人群却是不见减少。

    有了棉袄这个物美价廉的保暖衣物之后,大唐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已经没有那么强烈。

    长安城百姓的收入,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加。

    但是蜂窝煤、棉布、棉袄这些御寒物资的价格,却是基本上没有上涨,甚至是在逐年下降。

    这么一涨一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立马就上了一个台阶。

    临近年底,李宽也变得愈发的繁忙起来。

    对于农户来说,菜地里的菘菜和莱菔,如今都被存入地窖之中,为即将来临的寒冷冬天做准备。

    楚王府有大规模的暖棚,倒是不用担心冬天的蔬菜供应。

    对于长安城的勋贵富商来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了。

    当然了,普通百姓想要在冬天尝一尝黄瓜,那还是有点小奢侈的,没有几个人舍得。

    “王爷,今年农学院实验田里头种植的菘菜,平均每颗的重量可以达到六七斤,一旦普及开来,以后菘菜的价格就可以进一步的下降。

    甚至一些百姓要是家中地少的话,单单种植菘菜都不至于饿死了。”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实验田中,许敬宗跟刘界亲自陪着李宽在参观菘菜的最后收割。

    虽然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了,但是农学院的学员们和帮工还是忙活的热火朝天。

    经过了联系十几年的改良和培育,大唐的菘菜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后世大白菜的样子了。

    如今只要把最新的菘菜进行推广,大唐百姓冬天的蔬菜问题就真的差不多解决了。

    就以现在西市中菘菜的售价来看,一文钱就能买到一大颗。

    要是节约一点,这么一大颗菘菜,足够一家五六口人吃个两天了。

    如果自家院子里有一些空地的话,直接种上一点菘菜,更是直接可以自己解决吃菜的问题。

    “这个菘菜确实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了,农学院里头可以好好的总结一下菘菜培育过程中的经验。

    这个农学,看起来都是跟田地打交道,有些学员觉得研究农学没有什么前途。

    但是其实这个观点太过片面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菘菜经过培育之后,各方面的情况会有变化?

    这里面背后蕴含的原理是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遗传因子在里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些遗传性因子的属性又是什么样?

    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农学院里头的研究项目,可以扩展到遗传学的研究,扩展到生命的起源研究。

    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多的。

    特别是跟格物学院中不断改进的显微镜相结合起来,对于农学的研究,将来必定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观狮山书院发展到现在,李宽对它有了更高的期待。

    如今书院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书院,世界第一书院。

    再考虑到这些年各种技术的进步,后世十七八世纪的研究成果,都具备了研究的可能性。

    甚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挺多东西,在现在也具备一定的研究可能了。

    这个背后蕴含的东西,可就非常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李宽最重视的都是格物学院,以及后面成立的化学院。

    对于农学院的事情,关注的比较少。

    这让不少教谕和学员心中有点失落,也对前途会感到一丝迷惘。

    借着新式菘菜的采摘,李宽专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进行了分享。

    大唐如今各个书院每年毕业的学员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大唐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具体的一些领域里头,出现高端人才表面上过剩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就像是农学院的学员,毕业后除了进入各个衙门之外,去处还真不是很多。

    农学院的研究所,不像是格物学院,数量非常多。

    每年那么多的学员毕业之后,想要留在观狮山书院继续任教,难度非常高。

    李宽现在就想着拓宽一下农学院的研究范围,增加一些研究所。

    “王爷,农学院的研究,还能用上显微镜?”

    温光在旁边忍不住问道。

    作为农学院蜂蜜研究所的负责人,他算是农学院里头混的比较好的了。

    这一次李宽来农学院,他自然也是跟在刘界身后。

    “那当然!比如这些农作物,它们的生长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在光照比较适量的时候,农作物才能顺利的生长?

    如果能够找到背后的规律的话,绝对也是一件名垂千古的发现。

    与此同时,各种动植物的遗传因子的研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

    要想发现这些规律,显微镜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才能更清晰的看清这些东西的真实结构。”

    后世的生物实验室里头,各种各样的仪器比物理实验室可是要多多了。

    如今的农学院,并没有单独的把生物学给独立出来,也没有必要那么快的独立出来。

    但是相关的一些研究,是可以展开的。

    像是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一些原理,其实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动植物进行研究,是比较容易有一些成果出来的。

    至于生物制药,那更是可以跟医学院一起合作发展的东西。

    农学院的前途,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灰暗。

    “刘界,回头书院里头就先按照王爷指明的方向,先抛出几个主题,看看哪些学员和教谕对这些主题感兴趣。

    或者是有哪些人现在已经在研究这些东西了,然后选择合适的人选组建几个实验室。

    农学院可以跟格物学院、化学院、医学院一起合作,找到合适的联合研究方向。”

    许敬宗别的本事先不说,领悟领导指示的本事,那绝对是超人一等的。

    好在刘界负责管理观狮山书院的实务工作也已经好些年,对于书院的情况也算是非常清楚。

    所以很快的,他也就有了自己的提议。

    农学院的地位,自然也立马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第1403章 西洋来的声音

    当李宽还在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试验田里忙碌的时候,渭水码头有一支船队低调的靠岸了。

    “周提督,这渭水码头的情况,还真是每一次回来都很不一样啊。

    哪怕现在天寒地冻的,这里停靠的船只居然还非常的多。”

    陈四儿跟周二福站在甲板上,看着忙碌的码头,心中颇为感慨。

    当初跟随李宽第一次去倭国回来的时候,大唐各地的码头,可是没有一个算得上多么繁华的。

    但是现在的话,别说是渭水码头了。

    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一路上回来,到处都是繁忙的港口。

    大唐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每年把一些在大唐不那么值钱的东西换回来了金银和各种各样的货物,同时也将大唐的影响力不断的扩散。

    如今各地的孔子学院,根本不需要鼓励,本地人自发的就可以把名额给用满。

    不说新罗王国这样全面唐化的国家,就是其他的番邦属国,贵族们都是以说唐语为荣。

    再加上长安城各个书院都陆陆续续的吸纳了一批番邦属国的学员,大唐如今对于四周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

    “今时不同往日,大唐如今的繁华,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

    这么繁华的景象,我们必须保证它能够一直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