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福对于王府中多了一堆老弱病残,意见很大。

    “来福叔,你别看那些宫女太监都是被裁撤的,但是真要用起来,你不觉得比外面新招募的人手要好用很多吗?”

    李宽不以为意,这年头,识字率太低,反倒是宫里的不少老太监、宫女,大部分都识字,并且有个别人的化水平还不低。

    像是林升,要不是会识断字,让他去负责鸡蛋孵化暖房,每天要测量温度,他哪里做得来?

    来福听李宽这么说,也没有再怎么样。

    其实,李宽的态度他是很清楚的,只是今天这么好的机会,忍不住又多嘴说了一下。

    粟米等粮食都已经收仓了,田地里面基本上没什么庄稼了。

    李宽在田间小路上转悠了一圈,却是意外发现有农夫在那里耕地。

    “来福叔,春耕秋收,怎么现在还有人在耕地呢?”

    前世今生,李宽并没有自己种过地,虽然有系统的初级农业技巧,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有所了解,但是这耕地时间,还停留在春天耕地的印象中,现在为何耕地,还真是搞不清。

    “王爷,这户人家应该是相对富足的,一般人家,都是春耕一次;能够在秋收后耕一次地,来年种植的庄稼,收成会更加的好。”

    李宽看着这那块耕地,却是觉得莫名的有点不协调。

    这翻开来的地,怎么只有浅浅的一层?

    等一下!

    那是什么耕犁?

    怎么大部分都是木制的?

    那犁铲怎么是笔直笔直的?

    一瞬间,李宽发现自己漏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曲辕犁!

    这个唐朝晚期才开始出现,一直使用到后世的犁,自己怎么没想到把它搞出来?

    李宽前世也是看过不少网络的,在没有土豆、地瓜这种产量巨大的农作物之前,曲辕犁就是提升粮食产量最好的利器之一。

    用曲辕犁,更加省力,耕地速度更快。

    用曲辕犁,耕的地更深,能够让庄稼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客气的说,只要普及了曲辕犁,耕地面积增加一成,整体粮食年产量增加二成,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年代的大唐,其实土地并没有那么紧缺,反倒是人力有所不足。

    “王王爷”

    李宽突然来到了耕地的农户田垄之间,吓得对方连说话都不利索了。

    “本王问你,这个犁,其他农户家也都是用的一样制式的吗?”

    “王爷,犁耙的制式,都是有规定的,各家各户使用的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你自己单独制作。”

    不等农户说话,来福在一旁略带困惑的回答了。

    “这犁铲为何是笔直的,这么耕地很费力不说,还很难把土翻起来啊。”

    来福:“王爷,所有的犁不都是这样的吗?”

    听到来福这么说,李宽基本确定了,这个时候的犁,着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会赶紧把戴全叫过来,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制作几把犁,看看哪一款耕地效果最好。

    自己只知道一个大概,要具体去制作,还得靠专业人士。

    太极宫。

    李世民刚从玄武门城墙下来,远远的已经能够看到新宫的轮廓,不由得暗喜了几分。

    “宽儿最近在忙什么?”

    以李世民对李宽的了解,自然知道李宽不可能天天待在新宫建设现场。

    “楚王殿下昨天下午去了楚王府新设的器械作坊,召集了戴全等匠人,似乎又在琢磨什么器具。”

    李忠现在是光明正大的派了几个百骑司的人待在楚王府,其中有一个还作为王府护卫,这也是李宽默许的。

    所以对于李宽的动静,李忠现在都算是比较清楚。

    当然,李宽要真是想要瞒什么,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器械作坊?哼!整天都是不务正业,算了,不管他了。”

    阎立德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了一封请柬,让他感到甚是奇怪。

    新宫的建设一切顺利,这楚王殿下怎么突然请我去楚王府别院。

    还让带着几个精通器械制作的管事过去。

    算了,这次新宫建设也算是让工部长见识了,去瞧瞧楚王殿下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吧。

    和阎立德坦然的态度相比,户部尚书戴胄收到请柬之后就有点纠结了。

    这新宫建设的费用可是说好了由市舶都督府负责的,这楚王殿下不会变卦了吧?

    推荐下, 看书,离线朗读!

    如今大军出征吐谷浑,户部今年好不容易存下的那点东西全部都给用掉啦。

    戴胄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宽请自己过去,应当是为了新宫建设的钱粮问题,潜意识的就不大想去。

    只是,李宽堂堂一个亲王,史无前例的邀请自己,也没明说是要钱,自己不去的话,似乎也有点不大好吧?

    怀着纠结的心,戴胄出了长安城。

    “戴尚书,阎尚书,本王刚刚还说今早喜鹊怎么在院子里呱呱叫呢,原来是为了迎接两位尚书啊。”

    李宽嬉皮笑容的将戴胄和阎立本请进了王府别院。

    不过,一行人并没有去大堂,而是往边上农田方向走去。

    “王爷,不知今日是有何见教?”

    戴胄看着李宽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有点迷糊的问了一句。

    自己好歹是六部尚书之一,在大唐也算是高级官员了,这楚王殿下也不说干什么,就领着自己在王府别院里转悠。

    这是啥意思啊?

    “是啊,快到年底了,工部的事情也非常的多,王爷有话就直说。”

    阎立本也不想陪李宽在那里无意义的转悠。

    楚王府别院虽然漂亮,但是他们两的府邸也不差,没什么心情去参观。

    最关键的是,他们都不知道李宽想要干什么呢。

    “两位尚书请放心,本王今天给你们一个惊喜。”

    惊喜?

    呵呵!

    一会可别变成惊吓!

    对李宽有所了解的戴胄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第214章 我没眼花吧

    深秋的农田,没什么特别的看头。

    枯黄的野草生气尽失的伴随着秋风摇晃。

    偶尔几只麻雀从田地里飞起,伴随着阵阵“唧唧”声。

    “王爷,这就是你说的惊喜吗?”

    戴胄看着眼前的几个耕犁,一脸无语。

    “阎尚书,你看出这两犁的差异了吗?”

    李宽没有理会戴胄的抱怨,而是问了问更加专业的阎立德。

    阎家是将作世家,可以说是大唐顶级的工程师家族,对于各种各样的器械都有所了解,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在大唐,比阎氏兄弟更加专业的人才,估计没有。

    哪怕是楚王府的戴全,在器械的理论上,肯定也是比不过他们的。

    “左边这耕犁应该就是乡村里头常见的直犁,而旁边这座,恕在下眼拙,没有认出来是在哪里出现过。”

    耕犁的结构并不复杂,一眼就能看出来。

    “阎尚书,没认出来就对了。这是本王让府里的工匠新制作的耕犁,你觉得怎么样?”

    “结构似乎更加简单了一点,这对于制作成本应该有所帮助,但是意义有限。”

    阎立德再次认真的看了看两副耕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犁铲是曲面状的,跟传统的直立的不同,你不觉得这个才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吗?”

    李宽发现自己搞出来的曲辕犁,居然没有引起阎立德的任何惊奇,忍不住怀疑他的理论水平了。

    “算了,本王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这两农夫一起开始耕作,看看这两犁有什么区别。”

    在李宽和阎立德说话之间,已经有两名农夫在地里扶着耕犁,准备开始耕地了。

    戴胄全程都没有再说话,心里想着一会要是什么惊喜都没有,自己该怎么表示不满才合适。

    “那本官就拭目以待了!”

    阎立德面无表情,显然不相信李宽能够搞出什么花样来。

    “开始吧。”李宽示意来福可以通知农夫开始耕地。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中,好在深秋的阳光不算毒辣,李宽也就没打算让戴胄和阎立德去到旁边休息。

    正好让他们亲眼看看使用不同耕犁耕出来的地,到底有何不同?

    省的一会结论太惊讶,他们还要怀疑自己有没有做手脚。

    “楚王殿下,这新宫建设,没剩多少时间了,你确定可以按时完工吧?可别之前说的那么好听,到时候太上皇没法在里面过冬,陛下说不准就要大发雷霆了。”

    左右没事,阎立德便跟李宽聊起了新宫的事情。

    作为工部尚书,新宫建设跟他的关系也不小,更不用说将作大匠阎立本还是他弟弟,他也担心自家兄弟被李宽带到沟里去了。

    “放心,十月肯定能够完工,让太上皇过上一个舒服的冬天。”

    这年头的建筑,可没有后世那种装修完要晾半年,去一去甲醛的说法。

    只要建好了,第二天就般进去都可以。

    当然,让太史局算算日子,选个良辰吉日是必须的。

    “听说这个月市舶都督府已经收到了杭州和明州的市舶税?”

    相比阎立德对新宫建设进度的关系,戴胄显然更加关心新宫建设的资金。

    过往的朝代,这种宫殿建设,基本上都是由户部来负责筹集资金,像这次的模式,那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戴胄打心里是不大相信单单一个新成立的市舶都督府就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除非楚王殿下巧立名目,豪取抢夺,欺压那些商人,要不然够呛。

    所以,也就难怪他关注市舶都督府从杭州与明州收到的第一笔市舶税了。

    “戴尚书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啊,没错,杭州和明州的市舶司建设的比较顺利,市舶税已经开始征收了,第一笔五万贯的税银已经存入市舶都督府的库房。”

    戴胄能够了解到市舶都督府的事情,李宽倒是不觉得意外,毕竟里面有部分胥吏是从户部抽调过去的。

    “五万贯?这新宫建设少说也要先投入几百万贯吧,五万贯有什么作用呢?”

    戴胄是真心替李宽感到担心。

    因为李宽要是挺不住,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新宫建设到底要花多少钱,这个取决于你怎么计算。像是那些水泥、玻璃之类的材料,都是王府自己的作坊生产的,真要说起来花了多少钱,也不见得就有多少。其他的碎石、沙子虽然也采办了不少,但是也不至于要几百万贯。总之,戴尚书你放心,本王今天不会找你哭穷的!”

    插一句, 手机都支持!

    李宽大概回味过来戴胄的担心了,也是觉得一阵好笑。

    就户部一年收个一千来万贯的财物,要用来发放官员、勋贵的俸禄,要用来支撑军队的征战

    一年下来,根本就剩不下多少钱。

    说的夸张点,东海渔业的库房可能都比户部的要有钱。

    “王爷,看你说的!”

    自己的心思被李宽察觉了,戴胄稍微不好意思了一下。

    不过,也就是言语上不好意思了一下。

    客气是不会客气的。

    万一自己一客气,李宽真的开口要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