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1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相对来说,对楚王党来说,威胁更大。

    毕竟,自己这边再厉害也是不会跟李治争夺皇位。

    “按照您这个思路,那我们是不是要考虑跟雉奴联手,好好的打压一下楚王党的势力?”

    “有何不可呢?至少在一些领域,楚王党是占据优势的,我们单打独斗,不一定能够搞过他们。

    这就像是李宽自己在《三国演义》之中展现出来的联吴对魏一样,大家可以合起来对付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嗯,也可吧。陛下现在不是倾向于接受李宽提出来的机构改革方案吗?那我们就把其中一部分的权利送给雉奴,让朝中多一个太子党。”

    长孙无忌权衡利弊了一番,觉得对上楚王党,自己还真是没有十足的胜算。

    与其一些部门落到了楚王党手中,倒不如让太子党插手其中。

    反正在长孙无忌看来,自己最大的威胁是李宽,不是李治。

    如果没有李宽,哪怕是李治登基了,他都有信心可以掌控朝政,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王爷,这是今年下半年观狮山书院的扩招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我们每年将会招募超过三千五百名学员,并且继续扩大书院的建设,在明年的时候,扩大到每年四千人的招生规模。

    未来五年,将达到每年五千人的招生规模。”

    刘界抱着一份文件,亲自来到楚王府给李宽汇报观狮山书院的事情。

    这些年,观狮山书院一直都没有停下自己扩张的步伐。

    学院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大唐的地位更是不断上涨。

    特别是如今朝廷机构改革的风声传递出来之后,许多人对于进入到观狮山书院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因为新成立的那些机构,注定了会对观狮山书院学习的许多内容有需求。

    这么一来,到时候书院毕业的学员,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这些机构。

    特别是最终又通过了科举这个门槛的话,可谓是前途无量。

    “其他书院是不是也在扩大招生规模?”

    “是的,不管是曲江书院还是渭水书院,都在扩大规模。

    好在由于这些年蒙学和小学的建设,让长安城多了不少的生源,要不然一下子那么多书院扩招,要想招募到足够数量的合格学员都是有困难的。”

    如今的长安城,绝对是这个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一个城市。

    新生的孩童,至少有一半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条件。

    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识字的阶段,但是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了。

    这基数大了,书院的发展自然也就方便了。

    “回头你跟王富贵商量一下,书院下属的各个作坊,所有的收益都直接投入到书院的建设之中。

    不需要额外的上缴利润了。特别是对于各个实验室的发展,一定要全力支持,不要怕花钱。”

    李宽可是很知道,不管是化学实验还是物理实验,都是需要花不少钱财的。

    很多实验从短期内,甚至是看不到挣钱的希望的。

    但是搞基础科学研究,这些实验又是必不可少的。

    好在楚王府现在真的不差钱。

    既然如此,那就烧钱咯。

    试错的次数多了,总是会有收获的。

 第1385章 李治的阳谋

    长安城上空,乌云密布。

    “轰隆!”

    伴随着一阵巨响,很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酷暑已经慢慢远去,很快就要迎来秋收。

    而伴随着这场大雨,悬在勋贵世家头上的机构改革,也算是尘埃落定。

    虽然不是百分百按照李宽提议的方案展开的,但是尚书省的六部被拆分成了十八个部门,这却是一点也没有变化。

    原本被长孙党把控的朝政,立马就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当然了,这么大的机构变化,必然是有一大帮人升官。

    好在大唐的赋税收入现在是每年都在增加,倒也不用担心官员数量增加之后,财政上有什么压力。

    相比后世,这个年代的官员数量,其实是非常少的。

    你想一想,一个县里面,属于户部财政拨款的官员,居然才十来个。

    难怪颐和园的指令,到了各个乡镇之后,还能不能实行下去,就完全不好说了。

    不过,伴随着各个书院学员的毕业,以及这一次的机构改革,许多原本的胥吏,也纳入到了朝廷的官员大军之中进行统一的管理。

    这也让许多胥吏充满了干活的热情。

    以前,哪怕你再努力,如果你只是一个胥吏,那么你这辈子基本上都是没有机会跟一县县令的位置扯上关系。

    但是当胥吏也成为衙门里头的正常一名官员,身份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级一级的提升,如果你能力够强,又有背景,干个十年八年的,这辈子就完全不一样了。

    “于师,这一次的机构改革,没想到舅舅居然主动的询问起了我的意见,有点让人感到奇怪啊。”

    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了,但是李治仍然在反思这一次的变化之中,自己的得失利弊。

    “太子殿下,您这是当局者迷啊。虽然跟楚王殿下和长孙党比起来,我们在朝中的影响力不是很大。

    但是您毕竟是当今太子,大唐的储君,未来的皇帝啊。

    长孙司空虽然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但是在一些地方,他却不是楚王殿下的对手。

    最明显的,这一次事情是由海外领土引起的,那地球仪,这书桌上就有。

    不说距离大唐非常非常遥远的欧洲和非洲,单单南洋那一块,就有许多的土地,这些地方,不少都是无主之地。

    一旦这些地方都变成了楚王府的领地,或者是楚王府实际控制的地盘,假以时日,谁还能是楚王殿下的对手?

    长孙司空是算准了我们心中其实也是对楚王殿下有所忌惮的,所以才想跟我们一起联手对付楚王党。

    于志宁好歹也是关陇世家的嫡系传人,水平还是有一些的。

    当然,这次以长孙无忌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所以他猜测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于师你说的也对,二哥现在在海外的影响力也确实太大了。

    虽然这一场他同意吏部往蒲罗中派遣官员,但是海外领土的管理跟大唐还是有所不同。

    哪怕是朝廷实际上安排了官员过去,要想改变当地的情况,估计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所以他才想着拉拢我们,让我们一起去对付楚王殿下。”

    李治听于志宁这么说,沉默了片刻之后才问了一句。

    “怎么对付?”

    “微臣倒是正好有一个建议。并且我敢肯定楚王殿下不好反对。”

    于志宁脸上露出了一个自得的笑容。

    他等李治这句话等了好一会了。

    现在总算是可以好好的装一下了。

    “哦?什么建议?”

    好歹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李治还是非常配合的问了一句,充分满足了于志宁好为人师的爱好。

    “长孙司空不是一直想要从海外领地上面着手来削弱楚王府的影响力嘛。那我们自然也就是从这方面着手了。

    之前,大唐刚刚开拓海外贸易的时候,我曾经听说楚王殿下跟陛下提过一个建议,不过陛下当时没有采纳。”

    于志宁拿起了一杯清茶,慢悠悠的品味了一口,然后接着说道。

    “当时楚王殿下提议陛下将宗室子弟分封到海外,不过由于海外领土实在是距离大唐太过遥远了,陛下没有狠心同意。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不管是登州还是扬州,亦或是泉州和广州,都有定期前往蒲罗中和难波津的船只。

    至于蒲罗中,更是有定期前往齐王港、永平港等地的海船。

    这个时候,海外领土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的遥远,也不是那么的神秘。”

    李治听到这里,已经有点明白于志宁的建议是什么了。

    “你是说我们现在重新向陛下提议,将宗室子弟分封到海外的各个领地?这样就相当于从二哥手中把不少的海外领地给抢了过来?”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方案,有几个好处。一方面,这符合长孙司空的打算,肯定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这也算是我们首次联手的动作了。

    另外一方面,楚王殿下也无话可说,甚至您可以说这是响应他的意愿和提出的,让他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

    再者,一些没有封地的亲王、郡王,听到这个提议之后,也不见得就会完全反对,具体就要看被分封到哪个地方。

    最后,这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将宗室子弟分封到海外之后,能够给太子殿下储君之位带来威胁的人,自然就变少了。

    甚至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吴王殿下也重新分封到海外去。

    哪怕是不能封到澳洲、美洲那么遥远的地方,扔到南洋也比在大唐强。”

    于志宁倒也没有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李宽也分封到海外去。

    也还算是对现状有一些认识。

    “于师这个提议,听起来非常的可行,任谁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啊。”

    李治细细的品味了一下于志宁的话,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兴奋。

    大家都玩阳谋,自己现在这个谋划,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不管是谁,都得说一声好啊。

    虽然这个事情自己直接得到的好处不会很多,但是间接的好处则是不要太多。

 第138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长安城各个报社的写手,这段时间都非常的快乐。

    基本上都不需要出门,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篇吸引眼球的好文章。

    没办法,这段时间长安发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

    朝廷十八个部门,一次写一个,也能写个十八天了。

    更不用说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各样其他的消息。

    不过,今天的《长安晚报》,却是抢了个头筹。

    依靠独家新闻,销量暴涨,卖到脱销。

    “王爷,这《长安晚报》上面的报道是真的吗?太子殿下真的跟陛下提议分封各个宗室子弟到海外的领土?”

    许敬宗这段时间很忙,不过在看到《长安晚报》的报道之后,还是第一时间来到了楚王府。

    按照以往的情况,像是这种大事,往往都是朝中先有了风声之后,各个报纸上面才会有报道。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是有点点诡异。

    一家报社,居然比大部分的朝臣都更早得到消息。

    甚至文章里面的不少内容都说的头头是道,还有详细的利弊分析。

    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文章。

    这么一想,就更加让人感到奇怪了。

    “太子殿下天天都在陛下身边学习,他什么时候跟陛下提过这样的建议,本王也不清楚。

    不过《长安晚报》居然敢报道这样的事情,想来十有八九是真的。”

    李宽这话倒也没有欺骗许敬宗。

    他还真的没有正式的收到这个消息。

    楚王府情报调查局虽然很厉害,但是在李世民的御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